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菌株G0119水提物对乙醇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1
作者 周靖 陈亚平 +3 位作者 刘利平 刘艳芳 冯杰 张劲松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不同组分(Y1~Y4),并按照《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版)构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分析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探究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不同水溶性... 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不同组分(Y1~Y4),并按照《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版)构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分析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探究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不同水溶性物质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水提醇沉-上清组分和沉淀组分(Y1~Y4)均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脂质沉积水平与甘油三酯(TG)含量(P<0.05),调节肝脏脂类代谢,降低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减轻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抗氧化水平,从而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发挥保肝活性。综合比较,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的水提物在辅助保护酒精性肝损伤上具有同等的作用效果。因此,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水提醇沉-沉淀组分和上清组分均可作为辅助保护酒精性肝损伤的保健食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水提物 酒精性肝损伤 辅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酶解液中鲜味肽的分离鉴定及其协同增鲜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荣荣 李文 +5 位作者 吴迪 张忠 鲍大鹏 陈万超 张劲松 杨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利用超滤、凝胶过滤色谱结合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技术,分离大球盖菇酶解液中鲜味肽组分,对鲜味最强组分F3中的鲜味肽进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并将鉴定得到的鲜味肽合成后进一步探讨其呈味特性。结果表明,大球盖菇酶解液F3... 利用超滤、凝胶过滤色谱结合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技术,分离大球盖菇酶解液中鲜味肽组分,对鲜味最强组分F3中的鲜味肽进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并将鉴定得到的鲜味肽合成后进一步探讨其呈味特性。结果表明,大球盖菇酶解液F3组分中鉴定得到8条鲜味肽段,分别为ELWR、RLVDR、KPDNR、AHLRF、LDWDR、LAEWR、DDWWR和EGHKGW,它们均具有鲜味特征和鲜味增强作用,阈值分别为0.30~1.33mmol/L和0.53~2.43 mmol/L;除LDWDR外,7条多肽对味精溶液均有不同程度的鲜味提升,提升幅度0.18%~61.12%,ELWR、RLVDR、KPDNR、AHLRF和EGHKGW 5条多肽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良好的鲜味提升效果。RLVDR和KPDNR协同增鲜的鲜味峰值质量浓度为5mg/mL,LDWDR、LAEWR、DDWWR和EGHKGW在4mg/mL时达到鲜味峰值。鲜味肽的氨基酸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影响其味觉属性。本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鲜味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酶解液 鲜味肽 分离鉴定 协同增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风味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3
作者 陈荣荣 李文 +4 位作者 吴迪 张忠 鲍大鹏 杨焱 陈万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152,共13页
为促进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S.rugosoannulata)深度开发利用,制备了大球盖菇风味活性肽基料,探究大球盖菇可溶性肽最佳酶解制备工艺,分析可溶性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和酶解产物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可溶性肽质量分数为... 为促进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S.rugosoannulata)深度开发利用,制备了大球盖菇风味活性肽基料,探究大球盖菇可溶性肽最佳酶解制备工艺,分析可溶性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和酶解产物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可溶性肽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结合仿生电子舌辅助筛选最佳蛋白酶、酶解方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以及料液比;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确定大球盖菇可溶性肽酶解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效果较优,最佳酶解工艺为双酶分布酶解法。酶解温度50℃,料液比1 g∶30 mL;中性蛋白酶酶解时间76 min,加酶量1175 U/g,酶解pH 7.5;风味蛋白酶酶解时间20 min,加酶量490 U/g,酶解pH 7.0。在此工艺条件下,酶解产物可溶性肽质量分数为245.45 mg/g,鲜味值及咸味值高,可有效改善不良风味;可溶性肽相对分子质量低且集中,其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占比达83.55%。1.0 mg/mL酶解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1.84%和65.25%,IC50分别为0.19 mg/mL和0.56 mg/mL,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综上,通过酶解工艺优化,大球盖菇风味活性肽基料可溶性肽产量高且相对分子质量低,呈味效果和抗氧化能力均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分步酶解 风味肽 可溶性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分轮廓数据的大球盖菇干制风味品质综合分析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万超 李文 +5 位作者 吴迪 张忠 陈辉 李正鹏 王晨光 杨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1-319,共9页
为探究大球盖菇干燥前后风味成分轮廓数据及影响其良好风味的关键成分因子,对鲜品和4种干制样品(热风干燥(hot-air drying,HA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WD)和自然干燥(natural drying,N... 为探究大球盖菇干燥前后风味成分轮廓数据及影响其良好风味的关键成分因子,对鲜品和4种干制样品(热风干燥(hot-air drying,HA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WD)和自然干燥(natural drying,ND))中香气和滋味成分进行分析,共检出118种香气化合物,经干制后香气丰富度提升显著(P<0.05),VFD可大程度保留鲜品香气品质;提取19个共有香气成分,作为大球盖菇特征成分轮廓,其中醛类化合物个数和含量优势明显,以正己醛(呈青草味)尤为突出。HAD较鲜品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升高,VFD则呈味核苷酸损失最少,由此2种干制方式等鲜浓度值(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优势显著(P<0.05)。风味感官综合评分VFD>HAD>ND>鲜品>MWD,基于评分和成分数据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前3个主成分R_(X)^(2)为79.4%,R_(Y)^(2)为98.9%,Q^(2)为0.974,载荷信息显示2种感官间交互影响明显;变量投影重要度分析显示,甜味氨基酸、1-辛烯-3-醇、丁基-2-辛烯醛和EUC,对大球盖菇良好特征风味呈现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样品前处理方法筛选和风味相关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干燥方式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成分 偏最小二乘回归 风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贮藏下草菇的品质与生理生化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查磊 陈明杰 +5 位作者 严舒瀚 李传华 汪虹 奚莉萍 王晨光 赵妍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114,共5页
以草菇V23子实体为供试材料,15℃下进行贮藏,并测定0,12,24,36,48,60,72,96 h各个时间点的形态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草菇的感官品质在贮藏期间呈下降趋势,而失重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 以草菇V23子实体为供试材料,15℃下进行贮藏,并测定0,12,24,36,48,60,72,96 h各个时间点的形态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草菇的感官品质在贮藏期间呈下降趋势,而失重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处于不断分解又合成的状态,酸性蛋白酶活性变化不显著,中性和碱性蛋白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保鲜 采后品质 采后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玲 史吉平 +3 位作者 王晨光 刘莉 李保国 周靖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首先对灵芝多糖的初级结构和高级结构进行了介绍;其次对近年来研究灵芝多糖的热水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酶提取法等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和比较;最后对灵芝多糖的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功能特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灵芝 多糖 结构 提取方法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灵芝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玲 史吉平 +3 位作者 王晨光 刘莉 李保国 周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38-244,共7页
以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不同种类酶对灵芝多糖的提取效果,筛选出能够提高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四种酶,即木瓜蛋白酶、破壁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四种酶的复配方案和最佳酶用量,即木瓜蛋白... 以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不同种类酶对灵芝多糖的提取效果,筛选出能够提高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四种酶,即木瓜蛋白酶、破壁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四种酶的复配方案和最佳酶用量,即木瓜蛋白酶1.6%、破壁酶2.1%、纤维素酶1.6%、果胶酶2.3%,在此基础上,以酶法提取过程中的四个重要参数温度、时间、p H和液固比为自变量,灵芝粗多糖得率为因变量,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各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酶解条件为:温度60℃,时间118 min,p H4.6,液固比16∶1,在此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4.41%,与传统水提法粗多糖得率3.12%相比,提高了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灵芝 多糖 酶法提取 子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LSD测定灵芝及其孢子粉中胆碱质量分数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亚涛 刘艳芳 +5 位作者 张芝华 张忠 张劲松 王晨光 周帅 唐庆九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建立了一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灵芝及其孢子粉中胆碱含量的方法。实验采用Agilent公司ZORBAX 300-SCX阳离子交换色谱柱(4.6 mm×250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乙酸铵溶液,等度洗脱,流量为1.0 m... 建立了一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灵芝及其孢子粉中胆碱含量的方法。实验采用Agilent公司ZORBAX 300-SCX阳离子交换色谱柱(4.6 mm×250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乙酸铵溶液,等度洗脱,流量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漂移管温度为60℃,喷雾器为模式加热,雾化气为净化空气,气体压力为172.4 kPa。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均良好,在6.25~200μg/mL范围内胆碱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μg/mL,定量限为12μg/mL,是一种快速高效检测灵芝及其孢子粉中胆碱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_ELSD 灵芝 孢子粉 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香菇菌株的挥发性物质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余昌霞 汪虹 +6 位作者 赵妍 陈明杰 宋晓霞 李正鹏 奚莉萍 张美彦 王晨光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0,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L808和ww808(子实体无香菇香味)两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八碳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L808和ww808(子实体无香菇香味)两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八碳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芳香和烯烃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八种。剔除其中相对质量分数低于0.5%的部分,检出挥发性成分79种,其中,L808和ww808的菌丝体中挥发性成分分别有54和43种,主要是醛类化合物、芳香和烯烃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子实体中挥发性成分分别有36和38种,主要是含硫化合物(通常认为的主要香味物质),其中ww808的含硫化合物含量是L808的64.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挥发性物质 SPME-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常食用加工方法对灵芝中活性成分利用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娜 颜梦秋 +5 位作者 王晨光 刘艳芳 张劲松 冯杰 王亚涛 唐庆九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7,共5页
为阐明日常的食用加工方法是否能充分利用灵芝(Ganoderma lingzhi)中的活性成分,用苯酚硫酸法和HPLC法分别检测龙芝二号子实体片经水煮、焖烧、水泡、酒浸四种加工处理的提取液中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含量,结果水煮、焖烧、水泡40min后多... 为阐明日常的食用加工方法是否能充分利用灵芝(Ganoderma lingzhi)中的活性成分,用苯酚硫酸法和HPLC法分别检测龙芝二号子实体片经水煮、焖烧、水泡、酒浸四种加工处理的提取液中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含量,结果水煮、焖烧、水泡40min后多糖基本全部溶出,三萜溶出率分别为85.5%、83.1%、51.1%;50%的白酒浸泡7d后三萜溶出率为95.0%,而多糖溶出率仅为0.31%;用这些方法比较龙芝二号与菌草灵芝的处理结果,结果多糖和三萜溶出效果基本相同;通过比较,焖烧40min能使灵芝片中有效成分大部分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三萜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明杰 宋晓霞 +4 位作者 马丹丹 郭力刚 赵妍 王晨光 余昌霞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6-9,共4页
以草菇菌丝恢复生长情况和基因指纹图谱方法,研究了采用甘露醇溶液低温保藏草菇菌种的效果。结果表明:不耐受低温的草菇菌种在甘露醇溶液的保护下,能够在4℃保藏后快速恢复生长,且10%甘露醇溶液的低温保藏效果要明显优于20%海藻糖溶液;... 以草菇菌丝恢复生长情况和基因指纹图谱方法,研究了采用甘露醇溶液低温保藏草菇菌种的效果。结果表明:不耐受低温的草菇菌种在甘露醇溶液的保护下,能够在4℃保藏后快速恢复生长,且10%甘露醇溶液的低温保藏效果要明显优于20%海藻糖溶液;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经甘露醇低温保藏的草菇菌种的基因指纹图谱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恢复生长 基因指纹图谱 低温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不同菌株子实体中蛋白质和多糖等化学组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红梅 王晨光 +4 位作者 张圣龙 唐传红 张忠 沈源源 唐庆九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3,共4页
对6种灵芝菌株的子实体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糖醇和单糖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多糖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灵芝菌株在蛋白质和多糖含量以及糖醇和单糖的种类和含量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在多糖指纹图谱上也明显不同。其中D164... 对6种灵芝菌株的子实体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糖醇和单糖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多糖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灵芝菌株在蛋白质和多糖含量以及糖醇和单糖的种类和含量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在多糖指纹图谱上也明显不同。其中D164菌株中蛋白质含量最高(14.09%),D119菌株中多糖含量最高(3.09%)。D119菌株在多个单糖(葡萄糖、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含量上均位于第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子实体 化学组分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3个大球盖菇菌株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妍 任畇霏 +4 位作者 陈明杰 查磊 宋晓霞 郭力刚 王晨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67,72,共4页
以大球盖菇菌株高邮、朝阳、土肥为试验材料,利用GC-MS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邮和朝阳的菌丝体中共检测出15种饱和脂肪酸,18种不饱和脂肪酸;在土肥的菌丝体中共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17种不饱和脂肪酸。在高... 以大球盖菇菌株高邮、朝阳、土肥为试验材料,利用GC-MS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邮和朝阳的菌丝体中共检测出15种饱和脂肪酸,18种不饱和脂肪酸;在土肥的菌丝体中共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17种不饱和脂肪酸。在高邮、朝阳、土肥的菌丝体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各自总脂肪酸含量的77.4%,77.5%,78.7%;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占主导地位,其含量分别占各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76.8%,88.5%,72.8%;在饱和脂肪酸中,主要以棕榈酸的形式存在,含量分别占各自饱和脂肪酸含量的64.3%,69.2%,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盖球菇 GC-MS 脂肪酸 亚油酸 棕榈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废料中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红岩 王晨光 +4 位作者 张忠 周瑾 周帅 张劲松 唐庆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7-221,共5页
为探究脱油后灵芝孢子粉废料的再利用价值,对其中的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基础,以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粗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案,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粗多糖得率... 为探究脱油后灵芝孢子粉废料的再利用价值,对其中的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基础,以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粗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案,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提取温度与液料比、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交互作用较明显,液料比与提取时间交互作用相对不明显;并确定灵芝孢子粉废料粗多糖提取的理论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5.00∶1,提取温度100.00℃,提取时间3.00 h,在此条件下粗多糖理论得率达13.320%。实际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5∶1,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3 h,实测值为13.204%,理论值与实测值误差小于1%。利用响应面方法优化的工艺参数可用于灵芝孢子粉废料粗多糖的提取,获得最大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废料 粗多糖 响应曲面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质构和滋味特征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5
15
作者 陈荣荣 李文 +5 位作者 吴迪 毛传福 鲍大鹏 陈万超 张劲松 杨焱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54,共13页
以5个生长发育阶段(S 1~S 5)的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为材料,研究大球盖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质构特征和滋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大球盖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幼菇期到成熟期(S 1~S 5阶段),粗蛋白含量变化不大,到开伞期(S ... 以5个生长发育阶段(S 1~S 5)的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为材料,研究大球盖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质构特征和滋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大球盖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幼菇期到成熟期(S 1~S 5阶段),粗蛋白含量变化不大,到开伞期(S 5阶段)略有下降;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粗纤维含量为5.67%~6.34%;粗脂肪含量为1.15%~1.45%;菌盖和菌柄的硬度及咀嚼性先升高后降低,菌盖粘聚性为0.49~2.07 gf,菌柄粘聚性为0.09~0.17 gf。对大球盖菇质构和营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质构和营养成分品质评价模型,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大球盖菇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品质S 2和S 4阶段较好。S 2阶段5′-核苷酸(9.13 mg·g^(-1))含量最高,滋味活性值(TAV=112.15)和等鲜浓度值(EUC=788.66 gMSG·100 g^(-1))最大,S 4阶段总游离氨基酸(93.83 mg·g^(-1))、鲜味氨基酸(12.89 mg·g^(-1))和甜味氨基酸(17.04 mg·g^(-1))含量最高。研究结果为适时采收富含营养和滋味成分的大球盖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发育阶段 营养成分 滋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干制过程香气变化规律及与关键酶促反应的关联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佳霖 杨焱 +2 位作者 李文 陈万超 刘晓风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42,共1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干制时间段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探究其在55℃恒温热风干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在整个干制过程中共鉴定出24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包...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干制时间段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探究其在55℃恒温热风干制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在整个干制过程中共鉴定出24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包括34种醛类化合物、29种酯类化合物、40种醇类化合物、37种酮类化合物、7种酸类化合物、24种烷烃类化合物、26种烯烃类化合物及48种其他类化合物;醛、酮、醇类化合物占比较大,三者含量之和占总含量的65.49%~89.30%,为大球盖菇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气味活度值热图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筛选出45种关键气味化合物,其中1-辛烯-3-酮始终是干制过程中气味贡献最大的化合物,整个干制过程中共有20种差异性化合物。综合分析得到大球盖菇干制过程香气变化规律:随着干制的进行,样品土腥味、青草气味逐渐减弱,干制后期呈现焦香、麦芽香等风味,但整个过程中蘑菇味、土腥味仍是大球盖菇的关键风味特征。对合成醛、酮、醇类化合物的主要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酶活进行测定,发现此类酶会受热激活,随干制的进行酶活整体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在干制终点几乎没有活性。代谢酶活性与对应化合物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肪氧合酶与醛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乙醇脱氢酶与醇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这与大球盖菇干制过程中醛、酮、醇类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干制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气味活度值 酶促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菌子实体粉的复合酶解及其功能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强 杨焱 +5 位作者 张忠 陈万超 李文 庞小博 周靖 吴迪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64,共11页
在筛选的复合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壳聚糖酶)配比(1∶1∶1)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粉中多糖溶出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在筛选的复合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壳聚糖酶)配比(1∶1∶1)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粉中多糖溶出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对酶解后子实体粉溶出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保护胃黏膜上皮细胞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猴头菌子实体粉复合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g∶mL),复合酶添加量150 U·g^(-1)、52℃、30 min、pH 5.5,酶解后猴头菌子实体粉多糖含量可达(8.41±0.31)%,与响应面预测值8.45%接近,与未酶解子实体粉多糖含量相比提高115%。酶解后子实体粉多糖重均分子量明显降低,单糖组成中葡萄糖胺、半乳糖比例增加,葡萄糖的比例降低。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研究表明,酶解猴头菌子实体粉处理组的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存活率可达81.30%,与未酶解子实体粉的细胞存活率相比提高约20%。表明酶解后猴头菌子实体粉多糖溶出量和保护胃黏膜作用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复合酶解 多糖 理化性质 GES-1细胞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菌多糖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强 杨焱 +2 位作者 张忠 王晨光 吴迪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9-216,共18页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是珍贵的食药两用菌,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猴头菌多糖在保护胃黏膜、抗肿瘤、降血脂、治疗消化道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作用。笔者对影响猴头菌多糖产生的关键因素,猴头菌多糖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药理...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是珍贵的食药两用菌,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猴头菌多糖在保护胃黏膜、抗肿瘤、降血脂、治疗消化道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作用。笔者对影响猴头菌多糖产生的关键因素,猴头菌多糖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猴头菌多糖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多糖 构效关系 药理作用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联用KB-2微球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虫草素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靖 吐尔尼散·吐地 +5 位作者 张忠 张冕 刘艳芳 周帅 王晨光 唐庆九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1,共7页
通过比较1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虫草素的解吸附率并联用KB-2微球柱层析法优选出一种简单快捷分离纯化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经大孔吸附树脂XDA-8D吸附后,再用体积分数30%的乙醇解吸附,虫草素纯... 通过比较1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虫草素的解吸附率并联用KB-2微球柱层析法优选出一种简单快捷分离纯化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经大孔吸附树脂XDA-8D吸附后,再用体积分数30%的乙醇解吸附,虫草素纯度从原料中的0.4%达到了10.53%;联用KB-2微球柱层析法分离虫草素,可将纯度提升至66.94%,其优化后的参数为:上样流速1.0 mL/min,上样浓度0.5 mg/mL,用300 mL(2VB)水和体积分数10%的乙醇450 mL(3VB)除杂,30%乙醇1500 mL(10VB)洗脱得到虫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大孔树脂 微球 虫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制备灵芝酮三醇 被引量:4
20
作者 岳亚文 田振 +5 位作者 张劲松 王晨光 韩伟 唐庆九 冯娜 周帅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3,共7页
以沪农灵芝(Ganoderma lucidum)1号子实体为原料,经过87%乙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富集、乙醇梯度洗脱获得弱极性三萜组分。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V∶V∶V∶V=5∶6∶5∶5)为溶剂体系,对该三萜组分中灵芝酮... 以沪农灵芝(Ganoderma lucidum)1号子实体为原料,经过87%乙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富集、乙醇梯度洗脱获得弱极性三萜组分。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V∶V∶V∶V=5∶6∶5∶5)为溶剂体系,对该三萜组分中灵芝酮三醇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在转速900 r·min^-1、流速3 mL·min^-1条件下,一次上样400 mg灵芝弱极性三萜组分,可得到纯度为91.6%的灵芝酮三醇26.8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子实体 弱极性三萜 大孔树脂 高速逆流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