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电力隧道规划及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金海 周虹霞 +1 位作者 王鑫 张庆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2,共4页
结合近年来上海电力隧道工程建设,提出电力隧道总体路网规划,平、纵曲线设计及工作井选址的技术原则,提出超高压线路深埋而低压电缆相对浅埋的设计理念。以世博输电隧道为例,对超大截面电力隧道结构设计及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今后电... 结合近年来上海电力隧道工程建设,提出电力隧道总体路网规划,平、纵曲线设计及工作井选址的技术原则,提出超高压线路深埋而低压电缆相对浅埋的设计理念。以世博输电隧道为例,对超大截面电力隧道结构设计及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今后电力专用输电隧道结构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专用隧 道路网规划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材料对微水头水车叶片结构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小翠 崔煜崑 +1 位作者 郑源 米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5,共8页
在单向流固耦合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模拟叶片在不同旋转角度下所承受的流体压力,将得出的流体压力数据作为结构分析的边界条件,输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考虑环氧S玻璃纤维和环氧E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将两种复合材料进行水车叶片结... 在单向流固耦合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模拟叶片在不同旋转角度下所承受的流体压力,将得出的流体压力数据作为结构分析的边界条件,输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考虑环氧S玻璃纤维和环氧E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将两种复合材料进行水车叶片结构设计,探究复合材料中不同铺层角度对水车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得出最佳铺层方案,并将复合材料叶片的结构分析结果与实体结构叶片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环氧E玻璃纤维材料并采用铺层角度θ为15°的铺层方案对微水头水车叶片结构性能的改善最显著;在相同工况下相比于实体钢叶片,复合材料叶片的最大变形量比结构钢叶片减少了53.4%,有效缓解了应力集中的现象,同时,复合材料叶片的质量也大幅减轻,达到了80.7%的减重效果,为微水头水车叶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水头水车 叶片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复合材料 铺层角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海上变电站设计相关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玲玲 汤华 +2 位作者 曹家麟 叶军 符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51-1359,共9页
海上升压变电站是海上风电场与陆上电网之间的连接枢纽,其经济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风电场的运行效益。海上变电站是高压电气设备首次实现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其设计与陆上变电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分析海上变电站与陆上变电站设计技... 海上升压变电站是海上风电场与陆上电网之间的连接枢纽,其经济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风电场的运行效益。海上变电站是高压电气设备首次实现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其设计与陆上变电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分析海上变电站与陆上变电站设计技术主要差异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海上变电站电气系统设计与运维相关设计的关键技术,并对新的海上变电站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国内海上变电站设计与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变电站 变压器 成本 陆上变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煤斗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关富玲 翁雁麟 +2 位作者 王小丽 吴开成 候国勇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0-174,共5页
通过对一个钢筋混凝土和钢煤斗的混和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参照结构的实际破坏特征,找出破坏的原因,提出对该类结构设计有益的结论.采用了两种有限元软件,将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在兼顾准确和简洁的前提下如何建模和分析.同时也比较... 通过对一个钢筋混凝土和钢煤斗的混和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参照结构的实际破坏特征,找出破坏的原因,提出对该类结构设计有益的结论.采用了两种有限元软件,将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在兼顾准确和简洁的前提下如何建模和分析.同时也比较了几种建模方法的优劣,提出对有限元分析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煤斗 有限元法 主应力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弹性与经济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能互补规划 被引量:2
5
作者 边晓燕 金海翔 +3 位作者 史越奇 林顺富 徐波 周波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8,共13页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弹性反映了其应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和恢复能力,在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弹性提升的角度对其规划方法进行研究。基于自然灾害攻击模型和弹性分析过程,建立区域综合...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弹性反映了其应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和恢复能力,在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弹性提升的角度对其规划方法进行研究。基于自然灾害攻击模型和弹性分析过程,建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双目标三层鲁棒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经济性和弹性为优化目标,实现对系统拓扑结构和设备容量的规划;中层模型以弹性指标最差为目标,寻找最严重的灾害攻击策略;下层模型在给定攻击策略的情况下,以弹性指标最优为目标实现系统的优化运行。采用一种结合NSGA-II和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以基于IEEE RTS-79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规划过程中考虑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互补特性,实现了弹性和经济性规划目标的相互协调,并以Pareto最优解集的形式输出不同侧重下的规划方案,有助于为规划人员的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多能互补 弹性 鲁棒优化 多目标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荷载作用下电力电缆隧道结构内力计算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鑫 张庆贺 周金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9-642,647,共5页
结合上海输电隧道工程实际,对其在内、外部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结构内力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了盾构法施工条件下的电力隧道结构内力计算模式.结果表明:在盾构法施工条件下,适宜采用带有旋转弹簧及剪切弹簧接头的弹性地基圆环模型,以体现内... 结合上海输电隧道工程实际,对其在内、外部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结构内力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了盾构法施工条件下的电力隧道结构内力计算模式.结果表明:在盾构法施工条件下,适宜采用带有旋转弹簧及剪切弹簧接头的弹性地基圆环模型,以体现内部荷载施加前后管片内力的变化情况;横梁可使圆环水平变形减小,总体受力得到改善;横隔板及内部荷载可使管片轴力增加,横梁中部及两端弯矩增大,该处节点设计应尽量做到安全可靠,并做好连接点构造处理;横梁与衬砌结合部可产生应力集中,使得上部管片弯矩减小,下部管片弯矩增大,铰单元承受的弯矩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隧道 变体系结构 结构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多主体综合能源系统电压偏差异步协调控制方法
7
作者 鲁斌 王伊晓 +3 位作者 濮川苘 陈云辉 陈波波 樊飞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767,I0004,共11页
针对电、热、气多能源主体网络耦合的城市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多维用能需求和电压/无功控制需求,提出一种考虑电压偏差控制的分布式协调优化方法.首先建立电力-燃气-热力网络各能源主体设备运行模型和潮流耦合模型,然后以全系统运行成本... 针对电、热、气多能源主体网络耦合的城市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多维用能需求和电压/无功控制需求,提出一种考虑电压偏差控制的分布式协调优化方法.首先建立电力-燃气-热力网络各能源主体设备运行模型和潮流耦合模型,然后以全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和平均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构建全系统多目标日前调度模型和各主体本地调度模型,并结合基于偏好先验的多目标规划法与异步协调的交替方向乘子法实现了本地计算-全局协调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调度.搭建14节点电网、14节点热网和15节点燃气网构成的综合能源系统仿真试验,通过与现有多目标解法对比,并分析所提方法的帕累托前沿坐标,验证了所提多目标规划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同时,在相同计算量分布的情况下,与同步分布式协调方法对比,异步协调方法的计算效率提高了16.6%,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体综合能源系统 电压偏差控制 异步协调优化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公路隧道电缆区热迁移效应与温度分布特性研究
8
作者 何侃 徐林 +1 位作者 刘鹤群 苏醒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6-1525,共10页
为研究长距离公路隧道电力电缆区在夏季机械通风条件下仍然存在的高温环境问题,以上海市G40长距离跨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探究电缆发热量、室外环境温度和通风量对电力电缆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用于该隧道结构... 为研究长距离公路隧道电力电缆区在夏季机械通风条件下仍然存在的高温环境问题,以上海市G40长距离跨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模拟方法,探究电缆发热量、室外环境温度和通风量对电力电缆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适用于该隧道结构的温度预测关联式,用于解决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高温区域覆盖范围如何界定”以及“下游温度超标临界条件如何判定”等关键问题。结果表明:1)在夏季机械排风工况下,电力电缆区的空气温度沿着隧道纵向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表明气流驱动的热迁移现象显著;2)电缆发热量对隧道进排风温差呈现非线性增长特征,当电缆长期高负载运行时,电缆区排风温度将超过标准规定的安全阈值(≤40℃);3)降低隧道入口温度虽可减少排风温度,但会导致进排风温差扩大超出规范限值(≤10℃);4)通风量每增大87.81 m 3/s(即换气次数增大2次/h)可使排风温度降低约3.57℃,但过高的通风量会导致风机功耗激增,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通风策略以平衡降温效果与风机能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电缆隧道 CFD模拟 机械通风 气流驱动热迁移效应 温度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干舷漂浮式海上光伏系统海洋工程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
9
作者 武晓东 班鑫磊 +2 位作者 张显涛 彭益成 李永超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6,共13页
漂浮式海上光伏(OFPV)是继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之后出现的另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形式,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前景。从光伏组件安装位置和海洋工程两个视角梳理出7类漂浮式海上光伏技术路线,对比了各自的优劣势,指出低干舷漂浮式海上光伏降本潜力... 漂浮式海上光伏(OFPV)是继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之后出现的另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形式,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前景。从光伏组件安装位置和海洋工程两个视角梳理出7类漂浮式海上光伏技术路线,对比了各自的优劣势,指出低干舷漂浮式海上光伏降本潜力大,有助于推动漂浮式海上光伏实现规模化应用。针对低干舷漂浮式海上光伏领域和相近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从浮体弹性、浮体柔性、缝间流体共振、遮蔽效应、甲板上浪、海生物污染、多浮体连接器以及多浮体系泊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进一步对现有研究情况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在低干舷漂浮式海上光伏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最后从降本和提高系统可靠性的角度提出了理念创新、材料创新、结构创新和运维创新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干舷 漂浮式海上光伏 水弹性 大型阵列 甲板上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策略
10
作者 龚锦霞 李琛舟 柯慧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32,共11页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问题中存在的决策空间庞大、算法难以收敛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的优化调度策略。通过增设第二个经验池,解决算法难以收敛,甚至寻优失败的...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问题中存在的决策空间庞大、算法难以收敛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的优化调度策略。通过增设第二个经验池,解决算法难以收敛,甚至寻优失败的问题。针对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问题,优化算法中网络参数更新流程,提高算法训练效率。同时,对奖励函数进行重新设计,采用非线性奖励函数进一步提高算法稳定性。最后,通过对一个包含光伏、储能系统、制冷机组、电加热机组和燃气锅炉组成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仿真,并对比算法改进前后的性能。算例表明,基于改进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优化调度策略具有较好的收敛性、稳定性和高效的训练效率,可以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灵活高效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DDPG算法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比例风电低碳园区灵活性资源鲁棒协调运行
11
作者 孟毓 郭瑞 +3 位作者 石子川 薛俊逸 吕嘉文 樊飞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为应对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给低碳园区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带来的挑战,提出一种以最小化低碳园区电-碳综合运行成本为目标的多时间尺度鲁棒协调运行方案,充分发挥低碳园区中氢储能、天然气储能与电化学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多样化调节能力.运... 为应对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给低碳园区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带来的挑战,提出一种以最小化低碳园区电-碳综合运行成本为目标的多时间尺度鲁棒协调运行方案,充分发挥低碳园区中氢储能、天然气储能与电化学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多样化调节能力.运行方案包含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日前决策阶段,通过考虑风电出力与负荷需求的多时间尺度波动特点,制定氢储能、天然气储能与电化学储能的鲁棒调度指令;第2阶段为日内决策阶段,通过结合风电出力和负荷需求的短期预测结果,动态调整风力发电机组功率调度指令.日前决策为自适应鲁棒优化问题,通过列约束生成算法进行求解;日内决策为确定性优化问题,通过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最后,结合某实际低碳园区风电出力和负荷需求的小时级功率数据与运行天级电量数据,构建仿真模型,验证运行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含高比例风电低碳园区运行经济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风电 低碳园区 灵活性资源 电-碳综合成本 协调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风电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的两阶段对称模糊建模与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佳铭 王承民 +1 位作者 谢宁 李欣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5,共10页
为解决含风电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固有预测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同时模糊约束与目标的两阶段对称模糊优化模型。模型的第1阶段用于确定系统的模糊参数,第2阶段计算接近运行实际的模糊解和对应的模糊水平,将机组组合阶段的不确... 为解决含风电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固有预测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同时模糊约束与目标的两阶段对称模糊优化模型。模型的第1阶段用于确定系统的模糊参数,第2阶段计算接近运行实际的模糊解和对应的模糊水平,将机组组合阶段的不确定性量化。由于引入较多待求解的模糊变量,故提出简化运算的外点迭代解法。算例从日前预测、日内4 h滚动预测、日内1 h超短期滚动预测与实际运行等尺度评估该法求解机组组合问题的结果对预测误差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模糊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减因预测误差而引起的机组组合误差,因而适用于求解不确定性较强系统的机组组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模糊优化 可再生能源 机组组合问题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典型220kV架空线线下场强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孟毓 张永隆 肖鑫鑫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3,共6页
针对上海地区条件,基于模拟电荷法对多种220kV架空线下的电场强度进行了计算,包括同塔双回路、220kV四回路、220kV/110kV四回路等不同相序排列情况下的线下场强值,并考虑了邻近存在超高压线路时对线下场强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条件架空线... 针对上海地区条件,基于模拟电荷法对多种220kV架空线下的电场强度进行了计算,包括同塔双回路、220kV四回路、220kV/110kV四回路等不同相序排列情况下的线下场强值,并考虑了邻近存在超高压线路时对线下场强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条件架空线下场强的仿真计算,评估了现有220kV架空线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场强可采取的措施。另外,探讨了采用屏蔽线对220kV线路线下工频电场的影响,指出架设屏蔽线能够起到降低线下场强的作用。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计算及实测结果均表明,目前上海地区的220kV架空线线下场强一般不会超过标准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 线下场强 同杆双回路 同杆多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暂态电压稳定性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无功备用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闻 杨建林 +2 位作者 冯云岗 程超峰 武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7-191,87,共6页
鉴于目前电力系统无功备用优化方法较少涉及暂态电压稳定性,提出一种同时提高电力系统静态/暂态电压稳定性的无功备用优化模型,该模型首先基于数据密度提出一种无功电压控制分区方法,分别在静态/暂态电压的薄弱区域内定义静态/暂态无功... 鉴于目前电力系统无功备用优化方法较少涉及暂态电压稳定性,提出一种同时提高电力系统静态/暂态电压稳定性的无功备用优化模型,该模型首先基于数据密度提出一种无功电压控制分区方法,分别在静态/暂态电压的薄弱区域内定义静态/暂态无功备用,然后结合所建立的两个目标建立多目标无功备用优化模型,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多阶段的多目标优化求解方法。通过求解所建模型,获得能够同时提升系统静态/暂态电压稳定性的无功备用配置方案。对IEEE 39节点系统的仿真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压稳定性 静态电压稳定性 电压控制分区 多目标 无功备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力保险的电力市场主体最优决策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腾飞 王辉 +3 位作者 冷亚军 陈波波 王军杰 赵文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6-63,共8页
为转移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导致的收益风险,引入产出性电力保险,同时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要求,探讨电力市场主体最优交易决策。针对捆绑式可再生能源电力购售,构建了引入条件风险价值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商与售电公司博弈最优利润模... 为转移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导致的收益风险,引入产出性电力保险,同时考虑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要求,探讨电力市场主体最优交易决策。针对捆绑式可再生能源电力购售,构建了引入条件风险价值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商与售电公司博弈最优利润模型,并利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在有无电力保险下的最优交易决策。另外,根据RPS要求与用户效益,设计了非捆绑式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交易策略。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引入产出性电力保险能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商投产积极性,节约售电公司成本,降低绿色证书价格波动对售电公司的影响,对售电公司完成RPS要求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电力保险 售电公司 可再生能源发电商 用户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110 kV主变电所资源共享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袁青山 于国栋 杨正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年第2期5-9,共5页
介绍了由2条城市轨道交通线共用1座110 kV主变电所实现资源共享的工程实例。分析和探讨了相应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主变电所采用资源共享模式能节约用地、节省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值得在城市轨道... 介绍了由2条城市轨道交通线共用1座110 kV主变电所实现资源共享的工程实例。分析和探讨了相应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主变电所采用资源共享模式能节约用地、节省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值得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中大力推广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主变电所 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上部建筑结合的地下变电站转换结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银君 姜波 翁其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6-170,共5页
虹杨变电站是与上部建筑结合的深埋地下变电站,能够很好地解决城市用电问题和土地使用紧张问题之间的矛盾,但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及研究较少,面临新的挑战,包括上下建筑的协调与转换、转换结构的抗震与防连续倒塌等安全性问题。对比了各... 虹杨变电站是与上部建筑结合的深埋地下变电站,能够很好地解决城市用电问题和土地使用紧张问题之间的矛盾,但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及研究较少,面临新的挑战,包括上下建筑的协调与转换、转换结构的抗震与防连续倒塌等安全性问题。对比了各种转换结构类型,选择了厚板转换形式,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受力和变形进行了精细分析。在抗震方面,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建立了虹杨变电站地上、地下结构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土的弹性约束程影响,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力,进行了抗震性能设计,得到了地震作用下上下结构的共同作用及转换厚板的应力变形规律,指导了本工程转换厚板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变电站 上部建筑 转换 抗震 防连续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直流断路器脱扣器脱扣效果检测装置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磊 常征 +3 位作者 蔡毅 庞凝 王伊晓 杨鑫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59,175,共6页
文章从应用技术成熟的电磁脱扣器脱扣电磁转换原理出发,利用SS495A线性霍尔效应传感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低压直流断路器的电磁脱扣器脱扣效果检测装置,并提出具体检测方法。通过模拟型霍尔传感器单元采集低压直流断路器脱扣器脱扣线圈... 文章从应用技术成熟的电磁脱扣器脱扣电磁转换原理出发,利用SS495A线性霍尔效应传感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低压直流断路器的电磁脱扣器脱扣效果检测装置,并提出具体检测方法。通过模拟型霍尔传感器单元采集低压直流断路器脱扣器脱扣线圈电磁吸力,将输出的电压模拟信号通过运算放大电路传至信号检测处理单元,经放大电路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进入微处理器对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得出脱扣器动作正确与否。本装置的设计可以无需拆卸断路器装置随时对脱扣器进行检测,既保证了供电可靠性又较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直流断路器 电磁脱扣器 霍尔效应传感器 脱扣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屋顶光伏支架基础简化计算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瑞璞 《农村电气化》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为了解决在一些薄板和对裂缝要求比较高的建筑物屋面板做屋顶分布式光伏,文章提出对光伏支架立柱下增加转换梁,把基础支墩放置在主次梁上的布置形式,并对该新型布置形式提出了二维简化计算方法。运用3D3S三维计算软件,对有转换梁和无转... 为了解决在一些薄板和对裂缝要求比较高的建筑物屋面板做屋顶分布式光伏,文章提出对光伏支架立柱下增加转换梁,把基础支墩放置在主次梁上的布置形式,并对该新型布置形式提出了二维简化计算方法。运用3D3S三维计算软件,对有转换梁和无转换梁的光伏支架分别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对比二维简化计算方法和三维有限元计算,可知二维简化模型计算结果与三维模型计算结果相接近,满足工程需要,同时,简化计算方法具有计算简便、实用的特点。对比有转换梁和无转换梁的光伏支架三维有限元计算可知,转换梁的使用方便了屋顶光伏的布置,并没用明显增加基础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支架 转换梁 结构力学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雨水技术在变电站设计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亚平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8期203-204,共2页
通过研究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及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结合变电站的特点和建造实际,对变电站的场地雨水设计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透水铺装、雨水调蓄、雨水净化等适用于变电站的绿色雨水技术。其中透水铺装用于操作地坪和人行通道,调蓄池可... 通过研究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及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结合变电站的特点和建造实际,对变电站的场地雨水设计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透水铺装、雨水调蓄、雨水净化等适用于变电站的绿色雨水技术。其中透水铺装用于操作地坪和人行通道,调蓄池可独立设置或结合雨水泵站设置,管网末端设置雨水调蓄池及雨水净化集成装置。整站采用雨水渗排调蓄系统:雨水自然入渗、有组织收集、雨水调蓄和雨水净化相结合。满足了海绵城市对雨水利用生态化、资源化的要求,也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 雨水 变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