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EC 61850的智能馈线自动化通信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胡迅 彭道刚 +1 位作者 张浩 钱玉良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8-114,共7页
针对配电网馈线自动化(FA)系统结构复杂、馈线方式多样的现状,提出采用合适的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实现基于IEC 61850的智能馈线自动化通信。通过对IEC 61850标准技术特点和FA系统架构的分析,提出基于Web Service与IEC 60870-5-104(I... 针对配电网馈线自动化(FA)系统结构复杂、馈线方式多样的现状,提出采用合适的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实现基于IEC 61850的智能馈线自动化通信。通过对IEC 61850标准技术特点和FA系统架构的分析,提出基于Web Service与IEC 60870-5-104(IEC104)相结合的SCSM映射实现方式,将集中型FA映射到Web Service协议,就地型FA映射到IEC 104协议。然后对FA中的关键设备馈线终端(FTU)进行建模,分析映射到2种协议的通信模式和实现方法的关键技术。最后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测试平台,测试结果验证了映射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馈线自动化 特定通信服务映射 IEC61850 馈线终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相位补偿法在接入双馈风机电力系统的稳定器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甘德强 刘佳宇 +3 位作者 徐开 孙黎滢 洪敏 辛焕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9-715,共7页
为提高接入双馈风机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对采用广义相位补偿法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设计问题进行了拓展研究。基于同步系统中的广义相位补偿法,将广义相位补偿法推广到双馈风机并网系统中。采用广义相位补偿法能较容易地确定PSS的... 为提高接入双馈风机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对采用广义相位补偿法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设计问题进行了拓展研究。基于同步系统中的广义相位补偿法,将广义相位补偿法推广到双馈风机并网系统中。采用广义相位补偿法能较容易地确定PSS的安装地点,并且能够分别计算每台同步机的补偿角度。此外,广义相位补偿法还将PSS的增益计算转化为简单的多项式优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不稳定系统配置了由广义相位补偿法整定的PSS后,不稳定模态都移动到了左半平面的指定位置,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应用广义相位补偿法在接入双馈风机的电力系统中进行PSS设计,对提高系统小干扰稳定性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异步发电机(DFIG) 风电场 低频振荡 小干扰稳定 相位补偿法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AsT-Match算法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多目标定位 被引量:29
3
作者 邹辉 黄福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1-598,共8页
红外检测技术具有远距离、不接触、不取样、不解体、准确、快速、直观等特点,广泛用于电力设备过热缺陷监测和诊断,对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FAs TMatch(fast affine template matching)算法是一种基于灰度值的快速模板匹... 红外检测技术具有远距离、不接触、不取样、不解体、准确、快速、直观等特点,广泛用于电力设备过热缺陷监测和诊断,对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FAs TMatch(fast affine template matching)算法是一种基于灰度值的快速模板匹配算法,可在一幅图像中找到一个近似全局最优目标。文中综合利用可见光和红外图像,提出一种多目标定位方法。首先,通过改进的FAsT-Match算法在电力设备可见光图像中实现多目标定位;其次,利用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之间存在近似仿射变换,求出目标在红外图像中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电力设备 多目标定位 模板匹配 FAsT-Match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sT-Match算法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 被引量:21
4
作者 邹辉 黄福珍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7,共7页
红外技术能有效地检测电力设备过热缺陷,具有远距离、不接触、不取样、准确、快速、直观等特点。传统的电力设备故障红外人工诊断耗时、耗力,而针对人工诊断不足提出的智能诊断其难点之一在于能否较好的获得感兴趣区域(ROI,Region of in... 红外技术能有效地检测电力设备过热缺陷,具有远距离、不接触、不取样、准确、快速、直观等特点。传统的电力设备故障红外人工诊断耗时、耗力,而针对人工诊断不足提出的智能诊断其难点之一在于能否较好的获得感兴趣区域(ROI,Region of interest)。红外图像具有强度集中、对比度低等性质,常用的分割算法用于电力设备红外图像ROI获取,其结果往往是过分割。针对过分割难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As T-Match算法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方法。首先,运用FAs T-Match算法在可见光图像中近似模板匹配,然后在红外与可见光图像之间通过近似仿射变换找到目标在红外图像中的近似区域,最后用分割算法对近似区域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电力设备红外图像过分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分割 模板匹配 仿射变换 电力设备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han-Vese模型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 被引量:10
5
作者 顾鹏程 黄福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3-196,212,共5页
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是电力设备模式识别和红外故障诊断的基础。Chan-Vese模型能够有效分割含强噪声和边缘模糊的图像,但其分割速度缓慢,并且在分割电力设备红外图像时不能有效消除无关背景。提出一种改进的Chan-Vese模型,采用多个初... 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是电力设备模式识别和红外故障诊断的基础。Chan-Vese模型能够有效分割含强噪声和边缘模糊的图像,但其分割速度缓慢,并且在分割电力设备红外图像时不能有效消除无关背景。提出一种改进的Chan-Vese模型,采用多个初始轮廓,并采用二值函数代替距离函数初始化水平集函数;同时对Chan-Vese模型的梯度下降流提出改进,简化其图像数据项,并用一个高斯核函数取代长度正则项。改进的模型不仅方便计算,而且可以在迭代过程中采用更大时间步长,加快曲线演化速度。在对电力设备红外图像的分割实验中,证明了相比Chan-Vese模型,新模型分割速度明显提高,并且具备较好的消除无关背景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分割 CHAN-VESE模型 水平集演化 高斯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备红外测温多点轮巡路径优化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东辉 王勇 张佳民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4,98,共4页
针对现有电力设备红外测温系统仅能进行单点测温、监测效率低、布设成本高等不足,研制了一套红外测温多点轮巡控制系统,通过两台步进电机控制轮巡机械云台,搭载JRTS80红外测温仪进行多点测温;提出红外测温系统的时间优先级和测温优先级... 针对现有电力设备红外测温系统仅能进行单点测温、监测效率低、布设成本高等不足,研制了一套红外测温多点轮巡控制系统,通过两台步进电机控制轮巡机械云台,搭载JRTS80红外测温仪进行多点测温;提出红外测温系统的时间优先级和测温优先级测温顺序模型,要求系统在优先测量靠近报警阈值待测点的前提下,轮巡所有测量点后经过路径最短;利用二边逐次修正算法和贪婪算法的融合算法,对云台控制进行路径优化,实现多点轮巡测温的效率优化。随机选取15个空间点作为测试样本,通过Matlab路径仿真测试,可得轮巡路径缩短67%。系统试验表明该设计能实现多点自动轮巡测温,监测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红外测温 多点轮巡 旅行商问题 贪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DPF DEH-MOD Ⅲ修改汽轮机保护逻辑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伟 吕麒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8-50,共3页
分析利用WDPFDEHMODⅢ闲置资源设计汽轮机保护逻辑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可行性,介绍该方案在上海外高桥发电厂300MW机组的工程实践过程及效果,提出在已投入商业运行的发电机组中,利用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修改和实现汽... 分析利用WDPFDEHMODⅢ闲置资源设计汽轮机保护逻辑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可行性,介绍该方案在上海外高桥发电厂300MW机组的工程实践过程及效果,提出在已投入商业运行的发电机组中,利用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修改和实现汽轮机保护逻辑是一个安全可靠、快速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保护逻辑 继电器 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备红外测温多点精确定位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桂媛 朱武 +2 位作者 马维亚 张华富 张佳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3-406,共4页
为了实现对电力设备进行远程、实时在线温度监测,提出了基于超声测距温度补偿原理的红外在线监测系统方案。系统采用两个步进电机搭建了使红外测温探头运动的云台机械结构,在水平方向步进电机做350°的旋转,在垂直俯仰方向做150?... 为了实现对电力设备进行远程、实时在线温度监测,提出了基于超声测距温度补偿原理的红外在线监测系统方案。系统采用两个步进电机搭建了使红外测温探头运动的云台机械结构,在水平方向步进电机做350°的旋转,在垂直俯仰方向做150?°的旋转,实现对空间监测点的扫描功能;采用高减速比的步进电机和细分驱动技术,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实验表明定位分辨率达到0.004°;采用超声波测量红外测温仪到监测点的距离,为温度测量值的距离修正打下基础。系统采用非接触式红外多点测温,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对提高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 红外测温 定位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非理想电压条件下电力弹簧控制策略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建萍 李欣煜 +3 位作者 茅大钧 李泓青 邓玉君 胡成奕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65-171,共7页
电力弹簧(ES)的提出旨在实现用电量随发电量的变化而变化,可有效缓解新能源发电引起的间歇性问题,为关键负载(CL)提供稳定电能质量。然而当非理想电网(电压不平衡与低次谐波共存)时,ES采用传统比例—积分控制无法稳定CL电压,针对这个问... 电力弹簧(ES)的提出旨在实现用电量随发电量的变化而变化,可有效缓解新能源发电引起的间歇性问题,为关键负载(CL)提供稳定电能质量。然而当非理想电网(电压不平衡与低次谐波共存)时,ES采用传统比例—积分控制无法稳定CL电压,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四阶广义积分器的有源滤波器滤除电网中所含谐波并补偿CL母线的不平衡电流,保证CL电压和电流谐波含量符合要求且逆变器输出电流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实时检测CL两端电压的不平衡度信息,实时优化串联非关键负载(NCL)的ES电压脉宽调制控制信号,使CL电压稳定且电能质量符合要求,以消除电网电压不平衡及波动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不同负载工况,对所提算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弹簧 四阶广义积分器 谐波抑制 粒子群算法 电压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重组机制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
10
作者 袁靖 袁丹 +1 位作者 彭道刚 张浩 《广东电力》 2014年第10期32-37,共6页
粒子群优化一直存在过早收敛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自动重组机制,当检测到粒子群过早收敛时,会自动触发各粒子的位置重组,从而解放陷入局部最优的粒子群,使其能回到搜索全局最优的正轨。另外,粒子群重组后的新搜索空间的建立,会根据粒... 粒子群优化一直存在过早收敛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自动重组机制,当检测到粒子群过早收敛时,会自动触发各粒子的位置重组,从而解放陷入局部最优的粒子群,使其能回到搜索全局最优的正轨。另外,粒子群重组后的新搜索空间的建立,会根据粒子位置与全局最优位置之间偏差的不确定性程度,按照一定比例在各维度上取得新的搜索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运用于二维Rastrigin函数的基准测试中,该优化算法取得了近似全局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 多目标优化 过早收敛 自动重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源逆变器及其多种改进拓扑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48
11
作者 徐聪 程启明 +2 位作者 李明 郭凯 黄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26-2931,共6页
相比于传统电压源、电流源型逆变器,Z源逆变器可以实现升降压变换,而且桥臂无需要插入死区时间,所以逆变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同时传统Z源逆变器具有电容电压较高,存在启动冲击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学者提出了各种改进型Z源... 相比于传统电压源、电流源型逆变器,Z源逆变器可以实现升降压变换,而且桥臂无需要插入死区时间,所以逆变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同时传统Z源逆变器具有电容电压较高,存在启动冲击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学者提出了各种改进型Z源拓扑,但这些拓扑只能改进传统Z源逆变器的部分缺陷,而且改进的缺陷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使用者难以准确选择拓扑结构。为此,对常见的多种Z源逆变器拓扑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从应用场合、性能优劣等方面进行了区分,以为使用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Z源逆变器 SVPWM 直通占空比 简单升压控制 升压能力 电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V2G功能的电动汽车快速充放电方法 被引量:27
12
作者 吴凯 程启明 +2 位作者 李明 白园飞 陈根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4,共5页
为充分发挥电动汽车的能量双向流动特性,提出一种具有V2G功能的电动汽车快速充放电方法。可逆充放电机主要包括可逆PWM整流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可逆PWM整流器采用前馈解耦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并用LCL滤波代替L滤波,在保证相同滤波... 为充分发挥电动汽车的能量双向流动特性,提出一种具有V2G功能的电动汽车快速充放电方法。可逆充放电机主要包括可逆PWM整流器和双向DC/DC变换器。可逆PWM整流器采用前馈解耦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并用LCL滤波代替L滤波,在保证相同滤波效果条件下,降低电感值并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电流闭环控制来有效控制充放电电流维持在恒定值,采用脉冲充电和恒流放电使电动汽车的充放电电流维持在35 A左右,实现快速充放电功能。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池 V2G 可逆PWM整流器 双向DC DC变换器 脉冲充电 恒流放电 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储能技术的光储式充电站直流微网系统协调控制 被引量:50
13
作者 程启明 徐聪 +2 位作者 程尹曼 黄伟 郭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73-2083,共11页
基于混合储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直流微网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维持直流微网母线电压的稳定、提高微网系统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以飞轮和蓄电池混合储能作为光储充电站直流微网系统的储能形式,其中飞轮用于平滑高频功率波... 基于混合储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直流微网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维持直流微网母线电压的稳定、提高微网系统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以飞轮和蓄电池混合储能作为光储充电站直流微网系统的储能形式,其中飞轮用于平滑高频功率波动和部分低频功率,蓄电池用于平衡基准功率以维持母线电压平滑稳定。并设计了直流母线5层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微网系统中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功率需求的协调控制。针对孤岛运行和并网运行中的5种不同工况,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上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所有工况下,所提控制策略都能使直流母线电压在不同电压层间有效切换,维持光储充电站直流微网系统的直流母线电压平衡,实现了整个系统的灵活、可靠运行,因此该控制策略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 蓄电池 混合储能 电动汽车充电站 光伏 直流微网 分层控制 协调控制 下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模式下光储直流微电网变功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小龙 程启明 +2 位作者 褚思远 张强 黄山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7-74,81,共9页
由于直流微电网中常用的分层控制方法具有微电网母线电压波动较大、蓄电池控制模式切换的次数较多、微电网的冗余功率较大的缺点,为此提出了变功率控制方法。以光伏电池、蓄电池和负荷构成的孤岛式直流微电网为研究对象,设计以光伏输出... 由于直流微电网中常用的分层控制方法具有微电网母线电压波动较大、蓄电池控制模式切换的次数较多、微电网的冗余功率较大的缺点,为此提出了变功率控制方法。以光伏电池、蓄电池和负荷构成的孤岛式直流微电网为研究对象,设计以光伏输出和负荷消耗的功率差为基准,调节蓄电池充放电的方向、功率的大小以及微电网的工作模式。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且所提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微电网功率的平衡和电压的稳定,其控制性能明显优于常用的分层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光伏电池 蓄电池 功率差 变功率控制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HD模型的光伏Z源并网逆变器无源控制 被引量:27
15
作者 程启明 张强 +2 位作者 程尹曼 黄山 褚思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23-2732,共10页
光伏Z源并网逆变这种非线性对象的一般控制方法是先线性化再线性控制,这种控制策略相对复杂且控制效果不佳。本文创新性地将基于PCHD模型的非线性无源控制引入到光伏Z源并网逆变系统中,它无需线性化处理,就可使系统具备良好的动、静态... 光伏Z源并网逆变这种非线性对象的一般控制方法是先线性化再线性控制,这种控制策略相对复杂且控制效果不佳。本文创新性地将基于PCHD模型的非线性无源控制引入到光伏Z源并网逆变系统中,它无需线性化处理,就可使系统具备良好的动、静态特性。首先分析了光伏Z源并网逆变器系统的原理,给出了系统的PCHD数学模型;再采用IDA方法设计出系统的无源控制器,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和样机试验表明了,相比于采用传统的双闭环PID控制系统,采用本文无源控制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更快,调节时间和上升时间更短,并网更有效,对外部参数变化响应更快,并网电流曲线更平滑,纹波更小,功率因数更高,鲁棒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Z源并网逆变器 无源性控制 非线性控制 哈密顿函数 互联和阻尼分配 端口受控耗散哈密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动态经济调度 被引量:30
16
作者 肖青 陈洁 +2 位作者 杨秀 朱兰 张美霞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8,共7页
微网中可再生能源和负荷功率等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的经济调度模型已不再适用。针对微网运行中各种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机会约束规划并计及制热收益的热电联产型微网动态经济调度模型,以一个包含风、光、储、微型燃气轮机、燃料... 微网中可再生能源和负荷功率等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的经济调度模型已不再适用。针对微网运行中各种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机会约束规划并计及制热收益的热电联产型微网动态经济调度模型,以一个包含风、光、储、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以及热电负荷的微网为例,运用结合蒙特卡罗模拟的改进遗传算法优化了并网下各微源和外网的功率,并对比分析了微源和外网分别承担微网内部波动时一天内的综合成本和蓄电池充放电次数。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微网 动态经济调度 机会约束规划 蒙特卡罗模拟 改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直流发电机的光伏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35
17
作者 程启明 杨小龙 +2 位作者 褚思远 张强 黄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97-2104,共8页
为了消除了光照强度、负荷等突然变化对光伏系统的影响,并提高光伏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抗扰性,本文在分析虚拟直流发电机(VDG)原理与优势的基础上,采用了将虚拟直流发电机应用到光伏系统控制策略中,由此构成光伏系统的MPPT+VDG双级控制策... 为了消除了光照强度、负荷等突然变化对光伏系统的影响,并提高光伏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抗扰性,本文在分析虚拟直流发电机(VDG)原理与优势的基础上,采用了将虚拟直流发电机应用到光伏系统控制策略中,由此构成光伏系统的MPPT+VDG双级控制策略,并把该控制策略应用于直流微网中的方法。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当负荷、光照强度分别发生突变时,采用MPPT+VDG双级控制的光伏系统的母线电压的波动幅值为55 V、71 V,明显小于MPPT控制的光伏系统的母线电压的波动幅值97 V、101 V,与此同时含有双级控制光伏系统的直流微网在负荷、光照强度分别发生突变时的母线电压波动大小为26.7 V、17.7 V,小于普通控制的直流微网的母线电压波动28.5 V、20 V,而且蓄电池切换次数为2次、0次也明显小于普通控制时蓄电池切换次数4次、2次。由仿真结果可知本文所提的控制策略能够提高光伏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抗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直流发电机 光伏系统 直流微网 双级控制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矩阵变换器驱动永磁同步电机的混合非线性控制系统 被引量:27
18
作者 程启明 黄伟 +2 位作者 程尹曼 徐聪 郭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针对传统PWM变换器及PID控制器存在的很多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双级矩阵变换器(TSMC)驱动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混合非线性控制方案。首先,针对系统易受电网和负载扰动的问题,建立TSMC-PMSM系统整流器端口的受控耗散哈密顿模型(PCHD),证明... 针对传统PWM变换器及PID控制器存在的很多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双级矩阵变换器(TSMC)驱动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混合非线性控制方案。首先,针对系统易受电网和负载扰动的问题,建立TSMC-PMSM系统整流器端口的受控耗散哈密顿模型(PCHD),证明其严格的无源性,设计TSMC-PMSM系统整流器端口的基于互联与阻尼分配(IDA)的无源性控制(PBC)器,并理论证明该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另外,针对转速外环PID控制器自我调节能力差的问题,利用自抗扰控制器(ADRC)非线性光滑反馈的特点,设计变积分系数PI-ADR非线性控制器。仿真和样机实验结果都表明,采用混合非线性控制的TSMC-PMSM系统具有良好的网侧性能、很强的抗扰动能力和很好的动、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矩阵变换器 永磁同步电机 混合非线性控制 端口受控的耗散哈密顿模型 无源性控制 自抗扰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峰值层次聚类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26
19
作者 程启明 张强 +2 位作者 程尹曼 褚思远 杨小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4-1222,共9页
针对传统聚类算法不易选取初始聚类中心、对噪声值较敏感、收敛速度慢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峰值的层次聚类算法对天气类型进行聚类。首先确定气象数据的密度峰值参数,采用分层聚类算法将气象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别,然... 针对传统聚类算法不易选取初始聚类中心、对噪声值较敏感、收敛速度慢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峰值的层次聚类算法对天气类型进行聚类。首先确定气象数据的密度峰值参数,采用分层聚类算法将气象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别,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未知天气类型进行识别,最终采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建立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气象类型的分类精度、加快寻优速度,提高离群样本点分离的鲁棒性,证明了其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在天气波动较大时仍能较好地实现功率值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功率预测 层次聚类算法 密度峰值 气象因子 支持向量机 径向基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于会群 钟永 +1 位作者 张浩 彭道刚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0-738,共9页
微电网中的微电源和负载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故储能系统是维持微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并改善电能质量的关键,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混合使用可以发挥蓄电池电池能量密度大和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的优势,提高微电网储能系统性能。... 微电网中的微电源和负载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故储能系统是维持微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并改善电能质量的关键,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混合使用可以发挥蓄电池电池能量密度大和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的优势,提高微电网储能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PWM小信号模型,并分别给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设计了控制方案,蓄电池采用单电流环很好的平抑了功率的低频波动,超级电容器采用带前馈的双环控制,平抑功率的高频波动,并有效的维持了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 超级电容器 混合储能 双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