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焦凤梅 吴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55,共3页
近年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以及对我国基本政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信心,亟须采取积极措施化解民主社会主义的消极影响。为此,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 近年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以及对我国基本政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信心,亟须采取积极措施化解民主社会主义的消极影响。为此,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教育,重视社会思潮研究、评介工作,正确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向功能,同时要加强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大学生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焦连志 黄一玲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59,共3页
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推动大众文化的勃兴,大众文化自身的价值紊乱、价值失序,以及多元价值的野蛮生长的状态挤压着主流价值传播与生长的空间。要全面认识大众文化的价值及其意义,警惕其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的冲击;同时要充分... 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推动大众文化的勃兴,大众文化自身的价值紊乱、价值失序,以及多元价值的野蛮生长的状态挤压着主流价值传播与生长的空间。要全面认识大众文化的价值及其意义,警惕其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的冲击;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文化发展中构筑价值共识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众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文化 大众传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在社会思潮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焦凤梅 《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第8期144-146,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引导大学生正确辨析社会思潮的重要职责。调研表明,目前高校思政课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辨析社会思潮中存在着教学方式方法的错位以及思政课教师自身思想理论素养不高等突出问题。为切实发挥高校思政课的社会思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引导大学生正确辨析社会思潮的重要职责。调研表明,目前高校思政课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辨析社会思潮中存在着教学方式方法的错位以及思政课教师自身思想理论素养不高等突出问题。为切实发挥高校思政课的社会思潮引导功能,必须改进社会思潮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技巧;加强社会思潮培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社会思潮引导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社会运动与劳工运动的起承转合
4
作者 张宗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133,共6页
上世纪末,世界劳工运动呈现出新镜像,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释放出与新社会运动接合的某种信号,且这种政治景观仍在持续发展。而新社会运动正是从劳工运动的母体中孕育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演化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运动形... 上世纪末,世界劳工运动呈现出新镜像,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释放出与新社会运动接合的某种信号,且这种政治景观仍在持续发展。而新社会运动正是从劳工运动的母体中孕育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演化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运动形态。新社会运动所关心的问题、所关注的领域在本质上与传统劳工运动的政策目标是相通的,只不过两者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式上有所区别,新社会运动善于聚焦某个具体的领域或议题,而劳工运动关注的是总体性目标的宏大叙事。二者的交集是在本质上都主张解决受资本主义所异化的问题和领域,只是在问题的深度、广度、层次等方面各有侧重。劳工运动能否扭转运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正视并处理好与新社会运动的关系。未来社会主义运动必须正视新社会运动所揭示出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矛盾和新冲突,找寻二者接合的契机,从而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的未来,使新社会运动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发展为社会主义变革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社会运动 劳工运动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多样性境域下的西方新社会运动愿景
5
作者 张宗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国家形态和社会制度层面,而应努力探求社会主义的多样性面相。世界政治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越来越多的是作为一种价值而存在,社会主义因素更多的不再以制度形态出现,而是表现为一种价值追求。发端于2... 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国家形态和社会制度层面,而应努力探求社会主义的多样性面相。世界政治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越来越多的是作为一种价值而存在,社会主义因素更多的不再以制度形态出现,而是表现为一种价值追求。发端于20世纪中叶的西方新社会运动,正是以多种样式的价值诉求彰显社会主义意义的多样性。西方新社会运动在发展方向上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属性,在本质上是反抗资本主义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多样性 西方新社会运动 左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综述
6
作者 焦连志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10-14,共5页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的客观要求。当前,全球化与网络化语境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价值的时代表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的客观要求。当前,全球化与网络化语境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价值的时代表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自信;有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认,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道德建设是增强社会团结的必由之路——论涂尔干的职业道德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辉 《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7-9,共3页
涂尔干认为集体意识是社会团结的基础,但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传统的全社会范围内的集体意识不复存在了,同时社会分工也不能完全承担社会团结的责任,职业道德成为新时期的增强社会团结的关键因素。在具体实施方法上,涂尔干将职业群体建... 涂尔干认为集体意识是社会团结的基础,但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传统的全社会范围内的集体意识不复存在了,同时社会分工也不能完全承担社会团结的责任,职业道德成为新时期的增强社会团结的关键因素。在具体实施方法上,涂尔干将职业群体建设设置为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并最终促进社会团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团结 社会分工 职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8
作者 沈宏亮 《改革与开放》 2009年第4X期187-187,189,共2页
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意义和作用,有利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指导 社会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技平台建设的历程、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被引量:45
9
作者 张贵红 朱悦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38,共6页
我国的科技平台建设已经历了第一个十年建设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较为简单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期,进入到了以科技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期,从国家带头建设到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科技平台建设。但是依然存在着规范化... 我国的科技平台建设已经历了第一个十年建设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较为简单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期,进入到了以科技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期,从国家带头建设到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科技平台建设。但是依然存在着规范化不足和缺乏宏观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起因于财政投入机制不完善、缺乏协调和资源与服务的质量管理等方面。所以,可以从提高整合质量、完善合作机制和强化考核加后补助的支持方式等方面入手,推动下一步的科技平台建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平台 科技资源共享 财政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的“文化宝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农村扫盲教材解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90,共9页
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农村扫盲教育发展史上的黄金阶段。扫盲教材作为该时期农村扫盲运动的重要载体,由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表达生动,很快成为广大农民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宝本"。这些扫盲教材内容浅显通俗、文体多样、种类... 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农村扫盲教育发展史上的黄金阶段。扫盲教材作为该时期农村扫盲运动的重要载体,由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表达生动,很快成为广大农民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宝本"。这些扫盲教材内容浅显通俗、文体多样、种类繁多,在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扫盲运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扫盲运动 农村扫盲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行合一”思想观照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探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知行合一"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诚信意蕴:真知才能力行,诚意才能真知,知与行的合一代表着诚信人格的完整体现。"求真知、立诚意,树诚信",即是"知行合一"对诚信价值的映照。在"知行合一"的思想... "知行合一"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诚信意蕴:真知才能力行,诚意才能真知,知与行的合一代表着诚信人格的完整体现。"求真知、立诚意,树诚信",即是"知行合一"对诚信价值的映照。在"知行合一"的思想观照下,通过反思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屡屡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及其背后的高校诚信教育局限与偏颇,探索"知行合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诚信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慧杰 焦连志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5-206,共2页
加强素质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学科优势。这种学科优势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优势、社会实践教学优势、师资优势等方面。这些学科优势的发挥有赖... 加强素质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学科优势。这种学科优势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优势、社会实践教学优势、师资优势等方面。这些学科优势的发挥有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创新 学科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速继明 《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只有立足于鲜活的社会实践,关注时代性,才能提高针对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按照"05方案"基本要求,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部分院校进行...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只有立足于鲜活的社会实践,关注时代性,才能提高针对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按照"05方案"基本要求,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部分院校进行了调研,旨在更加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实际,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有效性 针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资源的开放式创新管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贵红 赵燕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4年第1期45-51,共7页
利用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科技资源的共享与管理,能为科技资源管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分散的知识提供者、非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风险机构和政府都是重要的资源要素,开放式创新管理中的科技资源有了高度流动性、非独... 利用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科技资源的共享与管理,能为科技资源管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分散的知识提供者、非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风险机构和政府都是重要的资源要素,开放式创新管理中的科技资源有了高度流动性、非独占性和非边际效应递减等新特性,这就使得在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中,要对现有策略进行修正;对于科技资源服务行为的评价,将体现开放式创新的资源共享度或开放度的概念引入现有的资源服务评价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资源管理 开放式创新 资源服务平台 绩效评价 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性破缺视阈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被引量:1
15
作者 速继明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在一个以创新引领社会的时代,创新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与国家发展的动力。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民族的未来。培养方式的改变是培养大学生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在一个以创新引领社会的时代,创新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与国家发展的动力。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民族的未来。培养方式的改变是培养大学生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文章试图立足于现代科学方法论,运用对称性破缺原理,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 破缺 创新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对外开放战略新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焦连志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第7期13-14,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大国担当的外交工作义利观、国家总体安全观等一系列外交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世纪新阶段独具特色的、体现东方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大国担当的外交工作义利观、国家总体安全观等一系列外交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世纪新阶段独具特色的、体现东方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对外开放战略。这些外交战略体现了我国的文明自信和普世情怀、大国格局和大国担当、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对外开放战略 新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活生生的人的教育
17
作者 焦娅敏 丁建凤 《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第9期151-153,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成完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需要回应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成完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需要回应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大学生的成长为衡量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呼唤"两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属性 人的教育 精神需求 两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辩证法生成和发展的现实路径
18
作者 舒江华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0-171,共2页
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维,其本源性基础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辩证法的内容和形态也在不断地演进。在时代主题和人类实践深刻变化的前提下,辩证法开始从注重斗争转向注重和谐,从传统走向现代。
关键词 实践 辩证法 斗争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章太炎“保持国性”的教育观
19
作者 吴湉南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5,共2页
章太炎认为教育应以德育为中心,对于近代国人尤其是青年的道德水准深感忧虑。他坚持"国学"教育是保持"国性"的良方,是提升和锻造青年道德情操的必由之路。他赞成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但主张实施"保持国性"... 章太炎认为教育应以德育为中心,对于近代国人尤其是青年的道德水准深感忧虑。他坚持"国学"教育是保持"国性"的良方,是提升和锻造青年道德情操的必由之路。他赞成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但主张实施"保持国性"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保持国性” 教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参与扫盲的学习心理及其成因
20
作者 马云 《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37-39,共3页
1949年至2000年,我国农民参与扫盲的学习心理包括主动参与扫盲的"积极热情"类、"一切行动听指挥"类,被动参与扫盲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消极参与类、从众性参与类,不愿扫盲的环境障碍类、实施机构障... 1949年至2000年,我国农民参与扫盲的学习心理包括主动参与扫盲的"积极热情"类、"一切行动听指挥"类,被动参与扫盲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消极参与类、从众性参与类,不愿扫盲的环境障碍类、实施机构障碍类、心理障碍类。这些生动、下沉的扫盲教育发生生态,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因素,可以为当代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扫盲 学习心理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