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碱化后的钢筋混凝土长期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昆 屈文俊 +1 位作者 李沛豪 张俊喜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360,共8页
采用交流阻抗谱和极化曲线,对再碱化后钢筋混凝土进行电化学研究.再碱化试验参数是:电流密度3A.m-2,5A.m-2;再碱化天数14和28d;电解液为1mol/L的碳酸钠电解液.同批碳化试件分8组再碱化,时间间隔为1,2,3,8,9,10,13个月,然后放入室内.再... 采用交流阻抗谱和极化曲线,对再碱化后钢筋混凝土进行电化学研究.再碱化试验参数是:电流密度3A.m-2,5A.m-2;再碱化天数14和28d;电解液为1mol/L的碳酸钠电解液.同批碳化试件分8组再碱化,时间间隔为1,2,3,8,9,10,13个月,然后放入室内.再碱化试验结束后,测试钢筋混凝土的交流阻抗谱、钢筋的开路电位、腐蚀电流和pH;对再碱化后试件的开路电位从-1 100mV经过一定时间正移到-300mV以上的现象进行再碱化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碱化过程中,阴极钢筋处产生的氢气使钢筋的再钝化比较缓慢;再碱化处理之后要弛豫一段时间才可检测钢筋电化学;在本试验条件下,再碱化后钢筋混凝土电化学性能随着时间衰减;再碱化后10~13个月,电化学性能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碱化 钢筋混凝土 交流阻抗谱 极化曲线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A衍生物对铜缓蚀作用的光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冰 周国定 +1 位作者 张万友 TNotoya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6,共7页
研究了铜电极在含 BTA及其系列 CBTME、CBTBE三种缓蚀剂的硼砂缓冲溶液 ( p H9.2 )中的光电化学行为。当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BTA、CBTME和 CBTBE时 ,电位在正向扫描过程中 ,电极光响应由 p型转变为 n型。BTA的缓蚀作用优于 CBTME和 CBTB... 研究了铜电极在含 BTA及其系列 CBTME、CBTBE三种缓蚀剂的硼砂缓冲溶液 ( p H9.2 )中的光电化学行为。当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BTA、CBTME和 CBTBE时 ,电位在正向扫描过程中 ,电极光响应由 p型转变为 n型。BTA的缓蚀作用优于 CBTME和 CBTBE。一定比例的 BTA和CBTME复配后对铜的缓蚀作用有协同效应。可以用光电化学方法评价铜缓蚀剂的效果。交流阻抗法测得的结果与光电化学方法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缓蚀剂 BTA 协同效应 光电化学 钢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钼合金电极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国定 Kamkin A.N. 廖强强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23-325,共3页
采用交流阻抗和光电化学等测量方法研究了钛钼合金电极在0.2mol.L-1硫酸和0.2mol.L-1盐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形成钝化膜的极化电位的增加,合金电极的阻抗增大,Mo在合金中的含量达到20%时,电极的阻抗模值|Z|0... 采用交流阻抗和光电化学等测量方法研究了钛钼合金电极在0.2mol.L-1硫酸和0.2mol.L-1盐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形成钝化膜的极化电位的增加,合金电极的阻抗增大,Mo在合金中的含量达到20%时,电极的阻抗模值|Z|0.05达到最大值;光电流循环伏安测量结果表明合金电极在阳极极化过程中显示阳极光电流,光电流iph随阳极极化电位增大而增加,表明电极表面膜呈n型半导体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钼合金 交流阻抗 光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和4-羧基苯并三氮唑对铜缓蚀作用的光电化学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群杰 周国定 +2 位作者 陆柱 姚念 张红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将不同浓度的 BTA(苯并三氮唑 )和 4CBTA( 4 -羧基苯并三氮唑 )在硼砂缓冲溶液 ( p H9.2 )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发现在阳极向电位扫描中 ,一定浓度的 BTA作用下 ,铜电极光响应由 p型转化为 n...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将不同浓度的 BTA(苯并三氮唑 )和 4CBTA( 4 -羧基苯并三氮唑 )在硼砂缓冲溶液 ( p H9.2 )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发现在阳极向电位扫描中 ,一定浓度的 BTA作用下 ,铜电极光响应由 p型转化为 n型 ,并可依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n型光响应越大 ,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越好 ;而在 4CBTA作用下 ,铜电极光响应保持 p型 ,然其阴极向扫描中最大光电流变化明显 ,并可据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最大阴极光电流愈大 ,缓蚀效果越好。同时这两种缓蚀剂均可用 Φv 和某一较负电位下的阴极光电流 iph的大小来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Φv 和 iph越负 ,缓蚀性能越好 ,交流阻抗方法的结果和光电化学的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BTA 缓蚀作用 光电化学 苯并三氮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镍和铜钴合金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光电化学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国定 Kamkin A N 廖强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14-618,共5页
用动电位伏安法对含镍量10%、30%和50%的铜镍合金以及含钴量5.1%、9.7%、15%、25%和40%的铜钴合金电极在硼砂-硼酸缓冲溶液(pH 8.5)中的光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铜镍合金和铜钴合金均显示p-型光响应,铜镍合金的光响应来自Cu2... 用动电位伏安法对含镍量10%、30%和50%的铜镍合金以及含钴量5.1%、9.7%、15%、25%和40%的铜钴合金电极在硼砂-硼酸缓冲溶液(pH 8.5)中的光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铜镍合金和铜钴合金均显示p-型光响应,铜镍合金的光响应来自Cu2O,铜钴合金的光响应来自Cu2O和氧化钴.含镍量10%和30%的铜镍合金电极以及含钴量5.1%铜钴合金电极的最大光电流iph,max均大于纯铜电极,含钴量15%、25%和40%的铜钴合金电极以及含镍量50%的铜镍合金电极由于电极表面相当一部分面积分别被氧化钴和氧化镍所占有,iph,max小于纯铜电极.铜镍合金电极的φv值(电位负向扫描过程中电极表面完全还原为Cu时的电位)负于纯铜电极,而铜钴合金电极的φv值与纯铜电极大致相等,NiO的存在致使铜镍合金表面Cu2O膜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从光电化学角度通过φv和iph,max反映铜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与交流阻抗法测得的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合金 铜钴合金 光电化学 金属表面膜 交流阻抗 腐蚀 电极 碱性介质 耐蚀性能 动电位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和5-羧基苯并三氮唑对铜缓蚀作用的光电化学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徐群杰 周国定 陆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25-929,共5页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对不同浓度的BTA(苯并三氮唑 )和 5CBTA(5 羧基苯并三氮唑 )在硼砂缓冲溶液 (pH 9.2 )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两者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不同。一定浓度的BTA能使电极表面Cu2 O膜的结...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抗方法对不同浓度的BTA(苯并三氮唑 )和 5CBTA(5 羧基苯并三氮唑 )在硼砂缓冲溶液 (pH 9.2 )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两者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不同。一定浓度的BTA能使电极表面Cu2 O膜的结构改变 ,在电位正向扫描过程中铜电极光响应由p型转化为n型 ,并可依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n型光响应越大 ,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越好 ;而 5CBTA能使电极表面的Cu2 O膜增多 ,在电位负向扫描过程中阴极光电流密度明显增大 ,并可据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阴极光电流密度愈大 ,缓蚀效果越好。同时这两种缓蚀剂均可用 φV 和某一较负电位下的阴极光电流密度Jph的大小来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 ,φV 和Jph越负 ,缓蚀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三氮唑 羧基苯并三氮唑 铜电极 光电化学 交流阻抗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定阻垢剂性能的电化学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翟祥华 葛红花 +1 位作者 周国定 包伯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5-377,共3页
通过测量不锈钢表面结垢后引起的氧阴极还原电流的变化来评价金属表面结垢程度。该法重现性较好,评定时间较短,可明显地比较出金属在不同溶液中的结垢程度,并可直接评定金属表面垢的覆盖率。
关键词 阻垢剂 结垢 重现性 电化学方法 还原 性能 溶液 金属表面 不锈钢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AuInSe_2半导体薄膜上的电化学振荡现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群杰 云大陆 +2 位作者 汪知恩 曹为民 尤金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29,共4页
研究了电沉积制得的AuInSe2半导体薄膜上过氧化氢阴极还原过程中产生的电化学振荡行为,对影响该振荡行为的一些因素如半导体薄膜的后处理、溶液组成、传质、光照、化学浸渍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外界周期性光照和外接小幅... 研究了电沉积制得的AuInSe2半导体薄膜上过氧化氢阴极还原过程中产生的电化学振荡行为,对影响该振荡行为的一些因素如半导体薄膜的后处理、溶液组成、传质、光照、化学浸渍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外界周期性光照和外接小幅度正弦波电位来调节振荡频率,为金铟硒半导体薄膜发展成为光电传感器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InSe2 半导体 电化学振荡 阴极还原 过氧化氢
全文增补中
电沉积金铟硒半导体薄膜上的电化学振荡现象
9
作者 徐群杰 云大陆 +1 位作者 邓薰南 尤金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63-369,共7页
采用现场动态阻(容)抗法对不同支持电解质溶液中电沉积金铟硒薄膜电极上阴极还原H2O2时产生的电化学振荡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AES能谱和激光扫描电化学测试对振荡前后的电极表面组成及状况的分析发现,电化学振荡能使金铟硒半... 采用现场动态阻(容)抗法对不同支持电解质溶液中电沉积金铟硒薄膜电极上阴极还原H2O2时产生的电化学振荡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AES能谱和激光扫描电化学测试对振荡前后的电极表面组成及状况的分析发现,电化学振荡能使金铟硒半导体薄膜的光电效应减弱乃至消失,其原因是由于随着振荡的进行破坏了金铟硒的半导体结构和半导体溶液界面结构。对振荡机理的研究发现,在以KCl为支持电解质的电化学振荡体系中,由于Cl-的特性吸附和活化作用,并且在振荡过程中Cl-参与了薄膜的组成,其阴极向扫描过程中振荡产生的极化电位区域与阳极向过程相吻合;而在以KNO3为支持电解质的振荡体系中,由于没有Cl-的特性吸附,其阴极向过程与阳极向过程中振荡产生的极化电位区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铟硒 电化学振荡 电沉积 半导体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底污染程度对防锈油膜电化学不均匀性的影响
10
作者 钟庆东 《腐蚀与防护》 CAS 2001年第8期328-331,共4页
采用丝束电极研究了金属基底污染程度对防锈油膜电化学不均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基底金属表面受氯化钠污染的程度会影响防锈油膜腐蚀电位及油膜极化电阻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分布规律。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 ,防锈油膜腐蚀电位服从不连续... 采用丝束电极研究了金属基底污染程度对防锈油膜电化学不均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基底金属表面受氯化钠污染的程度会影响防锈油膜腐蚀电位及油膜极化电阻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分布规律。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 ,防锈油膜腐蚀电位服从不连续二项分布 ,防锈油膜阳极极化电阻Ra 从对数正态分布到指数分布转变为不连续二项分布 ,防锈油膜阴极极化电阻Rc 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进一步研究表明 ,基底污染将促进防锈油膜的腐蚀电位和油膜阳极极化电阻的不均匀分布 ,但有利于油膜阴极极化电阻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测量 防锈油 丝束电极 污染 金属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锈油的流平温度对防锈油膜电化学不均匀性的影响
11
作者 钟庆东 《腐蚀与防护》 CAS 2001年第6期240-243,共4页
采用丝束电极研究了防锈油涂覆工艺中的流平温度对防锈油膜不均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流平温度不影响防锈油膜腐蚀电位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分布规律 ;流平温度对极化电阻分布规律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油溶性缓蚀剂浓度的增加 ,防锈油膜的... 采用丝束电极研究了防锈油涂覆工艺中的流平温度对防锈油膜不均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流平温度不影响防锈油膜腐蚀电位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分布规律 ;流平温度对极化电阻分布规律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油溶性缓蚀剂浓度的增加 ,防锈油膜的腐蚀电位分布和阳极极化电阻 (Ra)分布服从不连续二项分布 ,阴极极化电阻(Rc)分布从不连续二项分布向连续二项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转变。研究说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锈油 电化学不均匀性 油膜 丝束电极 流平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汽器铜管腐蚀研究(1)──水质稳定剂和新铜管内壁表面膜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诸红玉 吴一平 +3 位作者 周国定 李成 赵伟 孙心利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36,61,共7页
用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方法试验了几种常用的市售阻垢剂及取自电厂的水质稳定剂对铜、铁、锌、镍离子的络合作用和对铜管的缓蚀作用;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几种 HSn70-1A新铜管试样在多种冷却水中的耐蚀性。试验结果 表明,这些阻... 用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方法试验了几种常用的市售阻垢剂及取自电厂的水质稳定剂对铜、铁、锌、镍离子的络合作用和对铜管的缓蚀作用;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几种 HSn70-1A新铜管试样在多种冷却水中的耐蚀性。试验结果 表明,这些阻垢剂和水质稳定剂大多对铜离子、锌离子或(和)铁离子有较强的络合作用;常规使用浓度下这些水质稳定剂不一定有缓蚀作用;提出必须经试验确定具体使用条件下水质稳定剂的“上限浓度”和缓蚀剂的“下限浓度”;新铜管试样的耐蚀性差别主要归因于试样出厂时内壁表面膜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测量 凝汽器铜管 腐蚀 表面膜 水质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X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一平 雷刚 +3 位作者 周国定 徐茂德 葛红花 蔡波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7-419,共3页
对自制的Li/SOCl2电池和BCX电池(添加BrCl的Li/SOCl2电池)进行了过放电、充电、短路等安全性能的研究。以4.5 mA/cm2过放电,Li/SOCl2电池会发生爆炸,而BCX电池以9.0 mA/cm2过放电,没有发生爆炸;在短路实验中,全容量Li/SOCl2电池有50%发... 对自制的Li/SOCl2电池和BCX电池(添加BrCl的Li/SOCl2电池)进行了过放电、充电、短路等安全性能的研究。以4.5 mA/cm2过放电,Li/SOCl2电池会发生爆炸,而BCX电池以9.0 mA/cm2过放电,没有发生爆炸;在短路实验中,全容量Li/SOCl2电池有50%发生爆炸,而全容量BCX电池仅发生壳体变形、泄漏,没有爆炸;以6.5 mA/cm2充电,全容量Li/SO-Cl2电池在充电约90 min后爆炸,全容量BCX电池没有泄漏和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OCL2电池 BCX电池(添加BrCl的Li/SOCl2电池) BrCl 过放电 充电 短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阻抗法对几种铜缓蚀剂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群杰 周国定 陆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4-328,共5页
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在NaCl溶液中缓蚀剂BTA、TTA、5MBTACBTME对铜电极的缓蚀行为并进行了比较。4种缓蚀剂的缓蚀性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达到70mg/L时缓蚀性最佳。缓蚀剂浓度低于20mg/L时B... 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在NaCl溶液中缓蚀剂BTA、TTA、5MBTACBTME对铜电极的缓蚀行为并进行了比较。4种缓蚀剂的缓蚀性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达到70mg/L时缓蚀性最佳。缓蚀剂浓度低于20mg/L时BTA、TTA、5MBTA有效好的缓蚀性,超过40mg/L时CBTME的缓蚀性明显优于其他3种。复合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当缓蚀剂总浓度为40mg/L,BTA与5MBTA复配的最佳比例为20mg/LBTA+20mg/L5MBTA时,显示出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阻抗法 铜缓蚀剂 铜电极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氮唑与5-羧基苯并三氮唑在NaCl溶液中对铜缓蚀作用的SERS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群杰 周国定 +3 位作者 陆柱 刘峰名 田中群 林昌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185,共5页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 SERS)研究了 w=0 .0 3Na Cl溶液中 BTA(苯并三氮唑 )及其衍生物 5CBTA( 5-羧基苯并三氮唑 )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 ,发现 5CBTA对铜的作用与 BTA的作用机理相似 ,在较大正电位下两者都是通过三氮唑环与铜形成...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 SERS)研究了 w=0 .0 3Na Cl溶液中 BTA(苯并三氮唑 )及其衍生物 5CBTA( 5-羧基苯并三氮唑 )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 ,发现 5CBTA对铜的作用与 BTA的作用机理相似 ,在较大正电位下两者都是通过三氮唑环与铜形成配合物覆盖在铜表面 ,随着电位负移在铜电极表面吸附的聚合物膜逐渐转化为分子形式吸附 ,5CBTA中的— COOH基团只是起到空间位阻的作用 ,没有参与电极表面的吸附。两者复配使用以 BTA吸附为主 ,其缓蚀机理没有发生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极 BTA 5CBTA 缓蚀剂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胺在铁上成膜结构和耐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葛红花 廖强强 周国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60-864,共5页
The anti-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iron is greatly improved after octadecylamine (ODA) treatment. It is assumed from AES that the structure of surface layer of samples treated with ODA is as follows: Lower ODA concent... The anti- corrosion performance of iron is greatly improved after octadecylamine (ODA) treatment. It is assumed from AES that the structure of surface layer of samples treated with ODA is as follows: Lower ODA concentration: iron | iron oxide | ODA layer with iron oxide Higher ODA concentration: iron | iron oxide | ODA layer with iron oxide | pure ODA layer It is shown from infrared specular reflection that the surface layer of iron treated with higher ODA concentration reflects ν (CH) absorption peak corresponding to pure ODA layer. Every ν (CH) absorption peak shows opposite absorption phenomenon because of reflection from the iron oxide, which is under the pure ODA layer.Photoelectrochemical study exhibits that ODA treatment leads to the changes in physical structure of iron oxide layer. ODA treatment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lay- up protection in power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 耐腐蚀性 成膜结构 十八烷基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厂停炉保护用十八烷基胺的成膜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葛红花 周国定 廖强强 《腐蚀与防护》 CAS 1999年第3期118-120,134,共4页
纯铁经十八烷基胺处理后耐蚀性显著提高.样品在气相中的成膜效果优于液相;液相温度在220℃左右成膜效果最佳;成膜效果随十八烷基胺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但是当十八烷基胺浓度超过25mg/L左右,成膜效果反而下降;实验室显示,在有锈垢的电厂运... 纯铁经十八烷基胺处理后耐蚀性显著提高.样品在气相中的成膜效果优于液相;液相温度在220℃左右成膜效果最佳;成膜效果随十八烷基胺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但是当十八烷基胺浓度超过25mg/L左右,成膜效果反而下降;实验室显示,在有锈垢的电厂运行管上,ODA也有较好的成膜效果;俄歇电子能谱测量表明,十八烷基胺处理的铁表面层结构为:十八胺浓度较低时:铁|氧化铁层|含氧化铁的十八烷基胺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胺 发电厂 热力设备 锅炉 防腐 成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铅锡合金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俊喜 陈健 +1 位作者 周国定 乔亦男 《腐蚀与防护》 CAS 2002年第7期285-287,300,共4页
研究了化学镀铅锡合金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镀层的组成和厚度的影响。施镀过程在 pH =7.0 ,6 0~70℃的条件下进行 ,用Na2 CO3 作为pH调节剂 ,化学镀槽液组成为 :Pb2 + 0 .0 0 1mol/L ,Sn2 + 0 .0 75~ 0 .0 80mol/L ,EDTA 0 .0 7~ 0 .10... 研究了化学镀铅锡合金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镀层的组成和厚度的影响。施镀过程在 pH =7.0 ,6 0~70℃的条件下进行 ,用Na2 CO3 作为pH调节剂 ,化学镀槽液组成为 :Pb2 + 0 .0 0 1mol/L ,Sn2 + 0 .0 75~ 0 .0 80mol/L ,EDTA 0 .0 7~ 0 .10mol/L ,柠檬酸钠 0 .0 8~ 0 .12mol/L ,辅助络合剂 0 .2mol/L ,还原剂 0 .0 15~ 0 .0 5 0mol/L。该条件下得到了光亮的铅锡合金镀层。并对化学镀成膜机理及各影响因素等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铅锡合金 共沉积 镀层 组成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锌铁氧体结构性能的研究及发展概况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雪 张俊喜 +1 位作者 刘国平 颜立成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13,共5页
围绕锰锌铁氧体的尖晶石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分析了锌含量、晶粒尺寸、晶界等微观结构参数以及微量元素掺杂等主要因素对锰锌铁氧体结构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今后软磁铁氧体研究的主要方向、性能要求、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及最新进展。近期研... 围绕锰锌铁氧体的尖晶石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分析了锌含量、晶粒尺寸、晶界等微观结构参数以及微量元素掺杂等主要因素对锰锌铁氧体结构性能的影响。介绍了今后软磁铁氧体研究的主要方向、性能要求、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及最新进展。近期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外除注重功率型和高磁导率锰锌铁氧体的研究之外,还比较关注锰锌铁氧体的改性研究及其在纳米科技领域的应用和用废旧材料为原料的环保节能型新工艺;锰锌铁氧体今后将进一步向高频、高磁导率和低损耗方向发展,同时注重材质特性的适应性和生产工艺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锌铁氧体 结构 性能 发展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着色的“绿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俊喜 魏增福 +1 位作者 乔亦男 周国定 《腐蚀与防护》 CAS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不锈钢着色工艺———载波钝化着色。运用色差计、电化学阻抗谱和其它电化学测量方法对载波钝化着色中的影响因素、着色膜色彩的控制和着色样品的耐蚀性作了研究,并与化学着色样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载波... 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不锈钢着色工艺———载波钝化着色。运用色差计、电化学阻抗谱和其它电化学测量方法对载波钝化着色中的影响因素、着色膜色彩的控制和着色样品的耐蚀性作了研究,并与化学着色样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载波钝化着色工艺是一种可以替代化学着色法(如INCO法)的新型"绿色"工艺,该工艺可避免"INCO法"中Cr6+对环境的污染。在膜层色彩的控制方面较化学着色有着更准确的控制方法,同时具有较好的耐蚀性,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表面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 不锈钢 载波钝化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