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分制下二级学院学生预警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昕 郑莆燕 刘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5,共2页
文章结合大学的培养目标,分析了学分制下高校二级学院学籍管理的现状,在学籍预警的实践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探索了学籍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学籍预警机制中的入学预警、成绩预警、毕业专项预警、日常预警四大类进... 文章结合大学的培养目标,分析了学分制下高校二级学院学籍管理的现状,在学籍预警的实践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探索了学籍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学籍预警机制中的入学预警、成绩预警、毕业专项预警、日常预警四大类进行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 学籍预警 二级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某水质净化厂氮磷达标改造工程实践
2
作者 谢跃 潘炜 +1 位作者 周吉君 周笑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针对上海某水质净化厂氮磷达标改造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将原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改造为多点进水倒置A^2/O工艺,介绍改造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改造工程实施、运行后,出水水质稳定达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工程可为老... 针对上海某水质净化厂氮磷达标改造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将原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改造为多点进水倒置A^2/O工艺,介绍改造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改造工程实施、运行后,出水水质稳定达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工程可为老厂氮磷达标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净化厂 脱氮除磷 多点进水倒置A2/O工艺 达标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下电网设备金属材料的腐蚀及服役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云翔 倪清钊 +3 位作者 林德源 戴念维 洪毅成 张俊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89-96,108,共9页
电网安全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对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安全形势依然面临严重威胁,其中,由于电网设备金属材料的腐蚀造成的设备安全问题较为普遍,输电网中金属部件的腐... 电网安全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对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安全形势依然面临严重威胁,其中,由于电网设备金属材料的腐蚀造成的设备安全问题较为普遍,输电网中金属部件的腐蚀失效、防护技术,以及服役寿命预测的研究日趋受到各地区电力部门的重视。结合电网设备金属部件的服役环境和腐蚀失效情况,综述了当前电网金属部件大气腐蚀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介绍了当前大气环境下电网金属部件材料的服役寿命预测的分析方法,及在预测电网设备金属部件于大气环境中服役寿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设备 金属部件 大气腐蚀规律 服役寿命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被引量:7
4
作者 周笑绿 郑红艾 胡晨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2-194,262,共4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团队从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着手,安排1人一题的设计方式,从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方法和最终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为课程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积累了重要...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团队从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着手,安排1人一题的设计方式,从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方法和最终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为课程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质量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MCNTs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赖春艳 魏娇娇 王保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6,4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一固相法制备LijV2(P04)3-MCNTs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其物理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热重分析法(TGA)对其晶型结构、形貌特征等物理性... 采用溶胶凝胶一固相法制备LijV2(P04)3-MCNTs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其物理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热重分析法(TGA)对其晶型结构、形貌特征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磷酸钒锂在800oc高温处理后为单斜结构,三维网络结构MWCNT负载磷酸钒锂[Li3V2(P04)3-MCNT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充放电倍率为0.1C。电压窗口为3~4.4V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0.5mAh/g,库仑效率为99.7%。倍率性能测试显示。在0.5C、1.0C、2C下,Lj3V2(PO4)3/VICNTs仍保持优越的循环稳定性。由此可见,Li3V2(P04)3-MCNTs复合材料对正极材料的容量、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都具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MCNTs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还原三乙烯四胺合钴(Ⅲ)离子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辛志玲 王升华 +5 位作者 马从华 王屹律 刘国标 马怡然 周志元 吕林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共4页
在光化学反应器中对三乙烯四胺合钴(Ⅲ)离子的还原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溶液初始p H值、反应时间以及加入不同的Cu^(2+)量和I-量对还原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化学对三乙烯四胺合钴(Ⅲ)离子的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光化学反应器中对三乙烯四胺合钴(Ⅲ)离子的还原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溶液初始p H值、反应时间以及加入不同的Cu^(2+)量和I-量对还原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化学对三乙烯四胺合钴(Ⅲ)离子的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温度为70℃;最佳p H值为2.05;最适宜的反应时间为40 min;加入Cu^(2+),I-对三乙烯四胺合钴(Ⅲ)还原反应均有促进作用,其转化率分别随着加入Cu^(2+),I-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三乙烯四胺合钴 还原 再生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及其电化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琛 郑红艾 +3 位作者 周笑绿 王中宏 吴阳 李炳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2-128,共7页
微生物浸出技术具有可处理对象丰富、过程简单、能耗低、环境友好的优点,在未来矿物处理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介绍了国内外微生物浸矿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总结了浸矿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性,... 微生物浸出技术具有可处理对象丰富、过程简单、能耗低、环境友好的优点,在未来矿物处理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介绍了国内外微生物浸矿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总结了浸矿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性,概述了混合菌在浸矿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简述了微生物浸矿电化学的研究现状,并对微生物浸出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湿法冶金 微生物群落演替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3O_4修饰Li_4Ti_5O_(1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俊生 王保峰 +2 位作者 曹杰 曾涛 刘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62-2364,2370,共4页
通过简单的湿法球磨混合工艺,经过低温热处理得到Co3O4修饰Li4Ti5O12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能量散射光谱(EDS)、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以及交流阻抗(EIS)对材料的结构、形貌、组成及电... 通过简单的湿法球磨混合工艺,经过低温热处理得到Co3O4修饰Li4Ti5O12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能量散射光谱(EDS)、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以及交流阻抗(EIS)对材料的结构、形貌、组成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3O4修饰没有改变Li4Ti5O12的尖晶石结构,以小颗粒的形式分布在材料中。Co3O4修饰增强了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减小了电极极化,使得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其中1%(质量分数)的Co3O4修饰Li4Ti5O12显示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0.2 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4 m Ah/g,2 C下循环300次后比容量为128.2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LI4TI5O12 CO3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击化学反应及其在材料保护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施成 高立新 张大全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共10页
点击化学反应是一种模块化合成新物质的方法,具有环保、高产率、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在材料保护和材料表面修饰等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发展空间。点击化学反应可以简单高效地合成聚合物,使其在防护性涂层材料制备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利用... 点击化学反应是一种模块化合成新物质的方法,具有环保、高产率、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在材料保护和材料表面修饰等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发展空间。点击化学反应可以简单高效地合成聚合物,使其在防护性涂层材料制备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可以检测材料的损伤情况,并实现材料失效的可视化,这为防护性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点击化学反应还可以高效地往缓蚀剂分子中引入不同的官能团,从而得到具有不同特性的分子结构,进而有效地提高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另外点击化学反应能够实现材料表面特定部位的局部修饰,具有可定量、可定位的特点。但是在材料保护领域得到应用的点击反应数量仍然很少,仍需对点击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简要地介绍了点击化学基本概念以及特点,重点探讨了其在材料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防护性材料的制备、缓蚀剂合成、表面处理等方面,总结了点击化学技术目前在材料保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击化学 材料保护 表面处理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掺杂对Li_2MnSi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婷婷 刘婧雅 +1 位作者 李永虎 赖春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1-323,332,共4页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出Li_(2+x)MnB_xSi_(1-x)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B元素成功...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出Li_(2+x)MnB_xSi_(1-x)O_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B元素成功地进入到Li_2MnSiO_4材料晶格里,且B掺杂后的Li_2MnSiO_4材料晶胞体积增大。颗粒大小分布比较均匀,粒径大小在50~100 nm。研究发现,当B的掺杂量为6%(摩尔百分数)时,材料在0.1 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能够达到164.2 mAh/g,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而同等条件下纯相Li_2MnSiO_4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只有119.2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硅酸锰锂 B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Pt-Bi的石墨烯-活性炭-聚四氟乙烯复合电极电化学降解甲基橙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金磊 方田 +4 位作者 马倩倩 王罗春 陈振旺 李琳 周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159-165,共7页
电化学法通常较生物法更能高效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但其实用性取决于所采用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过程的能耗。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负载Pt-Bi的石墨烯-活性炭-聚四氟乙烯(PTEF)复合电极;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电极对甲基... 电化学法通常较生物法更能高效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但其实用性取决于所采用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过程的能耗。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负载Pt-Bi的石墨烯-活性炭-聚四氟乙烯(PTEF)复合电极;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电极对甲基橙电催化降解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负载Pt-Bi后,电极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其电极比电容增加了7%;甲基橙降解过程与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较吻合,通入空气和施加方波电位均有利于甲基橙的去除;在甲基橙的电化学降解过程中,电催化起主要作用,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远大于电极自身的吸附作用。在方波电位、不通气体条件下,甲基橙初始浓度为20 mg/L时,电解180 min后甲基橙的去除率达到95.81%,交替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利于甲基橙的降解。为染料的高效降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有望应用于废水中其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Bi二元金属 活性炭 方波电位 电化学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掺杂TiO_2催化剂制备及其光催化脱汞机理 被引量:20
12
作者 代学伟 吴江 +3 位作者 齐雪梅 吴强 何平 李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7-834,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TiO2(Fe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镜)、EDX(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和UV-Vis谱对其形态、结构、组成和性质进行表征.采用Fe-TiO2催化剂脱除气态Hg0(元素汞),研究了该催化剂在紫外...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TiO2(Fe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镜)、EDX(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和UV-Vis谱对其形态、结构、组成和性质进行表征.采用Fe-TiO2催化剂脱除气态Hg0(元素汞),研究了该催化剂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的脱汞效果,并考察了Fe3+的最佳掺杂比.结果表明:在Fe-TiO2光催化剂中,TiO2以锐钛矿相形态存在,当Fe3+掺杂浓度〔以n(Fe)n(Ti)计〕达到0.010时,所制备的Fe-TiO2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的脱汞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4.76%和18.92%.提出了Fe-TiO2光催化脱汞的可能机制:Fe3+掺入TiO2结构中,使TiO2的导带与Fe3+的d轨道发生重叠,导致TiO2能带变窄,从而扩展了可见光的响应范围;Fe3+在TiO2中作为一个浅俘获阱,当其俘获光生电子以后,光生空穴能够继续扩散到TiO2表面发生表面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超氧自由基O2-和·OH,对Hg0进行氧化;当Fe3+掺杂浓度大于0.010时,由于过多的Fe3+成为了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的俘获位,从而使俘获的电子-空穴对通过量子隧道效应复合的概率增加,同时,活性氧化物种O2-和·OH相互消耗,抑制了光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掺杂 TiO2 溶胶-凝胶 光催化 可见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 被引量:26
13
作者 赵晓丹 吴春华 +3 位作者 周振 葛红花 王啸 龚云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6-209,共4页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求。对于工程应用型的专业来说,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体...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求。对于工程应用型的专业来说,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体现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上海电力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水处理方向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重大举措即为构建以培养创新型水处理工程科技人才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 水处理工程科技人才 工程实践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冲击下MBR污泥SMP和EPS的三维荧光光谱解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安莹 王志伟 +2 位作者 李彬 韩小蒙 吴志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54-1762,共9页
利用三维荧光(EEM)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冲击下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微生物溶解性产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盐度冲击下MBR污泥SMP和EPS的EEM图谱.结果表明,当冲击盐度大于2.5g/L时,SMP的EEM图谱中色氨酸荧光峰B(27... 利用三维荧光(EEM)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冲击下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泥微生物溶解性产物(SMP)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盐度冲击下MBR污泥SMP和EPS的EEM图谱.结果表明,当冲击盐度大于2.5g/L时,SMP的EEM图谱中色氨酸荧光峰B(270nm,350nm)、类胡敏酸荧光峰C(375,475nm)、类富里酸荧光峰D(260,460nm)以及EPS的EEM图谱中色氨酸荧光峰B的荧光强度随冲击盐度的提升而增加,EPS的EEM图谱中类胡敏酸C峰的荧光强度则随冲击盐度的提升而下降.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确定EEM图谱中存在的4个组分,分别为类蛋白质组分C1(230/280,350nm),类胡敏酸组分C2(290/310,380nm)、C3(290/360,460nm)和C4(270/340,440nm);当冲击盐度大于2.5g/L时,SMP中C1、C3和C4组分的荧光强度与冲击盐度呈正相关,而EPS中C3和C4组分的荧光强度分别与冲击盐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均≥0.90;SMP中类蛋白质荧光组分和类胡敏酸组分的荧光强度之和分别与测定的蛋白质含量和胡敏酸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0.93,可作为荧光组分强度定量计算的依据,而EPS中此相关性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胞外聚合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乔卫敏 周振 +2 位作者 王罗春 胡大龙 邢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9,共4页
反硝化聚磷菌(DPB)兼具反硝化和除磷的性能,在节省能耗、减少污泥产生量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过程中存在的碳源竞争和泥龄差异的矛盾。介绍了DPB的除磷机理,并总结了目前DPB在脱氮除磷工艺中的贡献率,阐述了影响DPB除磷效果的主... 反硝化聚磷菌(DPB)兼具反硝化和除磷的性能,在节省能耗、减少污泥产生量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过程中存在的碳源竞争和泥龄差异的矛盾。介绍了DPB的除磷机理,并总结了目前DPB在脱氮除磷工艺中的贡献率,阐述了影响DPB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硝酸盐 碳源 污泥龄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模型的多模式AAO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振 胡大龙 +4 位作者 吴志超 王志伟 杜兴治 蒋玲燕 乔卫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34-1739,共6页
构建了综合考虑出水水质、污泥产量和系统能耗的运行成本指数CPI,并利用数学模型对多模式厌氧/缺氧/好氧(AAO)系统的AAO、倒置AAO(RAAO)和缺氧/好氧(AO)3种模式进行对比优化研究.在处理成本相近的前提下,在污泥龄5-25d范围内AAO... 构建了综合考虑出水水质、污泥产量和系统能耗的运行成本指数CPI,并利用数学模型对多模式厌氧/缺氧/好氧(AAO)系统的AAO、倒置AAO(RAAO)和缺氧/好氧(AO)3种模式进行对比优化研究.在处理成本相近的前提下,在污泥龄5-25d范围内AAO模式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和聚磷菌浓度明显高于RAAO和AO模式.在运行模式筛选的基础上,通过回流比优化确定了排放标准约束下AAO工艺的达标运行区域和最佳运行工况.动态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工况能够显著改善出水水质,出水高于一级A的时间由78.4%下降至37.7%,CPI降低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优化 厌氧 缺氧 好氧工艺 活性污泥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园区污水厂溶解性有机物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松梅 周振 +3 位作者 谢跃 蒋海涛 顾凌云 王罗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2,共5页
在对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紫外-可见、凝胶色谱和三维荧光等指纹图谱手段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COD仅为0.06,水解酸化对可生化性的改善程度不高,经... 在对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紫外-可见、凝胶色谱和三维荧光等指纹图谱手段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COD仅为0.06,水解酸化对可生化性的改善程度不高,经缺氧/厌氧/好氧(倒置AAO)生物处理和混凝沉淀深度处理后,COD去除率仅为25.6%。紫外-可见光谱和凝胶色谱分析表明,水解酸化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DOM的分子量分布变宽;混凝沉淀深度处理后DOM中小分子物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包括色氨酸类蛋白质、芳香族类蛋白质、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类物质。水解酸化会降解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类物质,提高芳香族类和色氨酸类蛋白质的含量。倒置AAO工艺会削减类蛋白质物质的强度,提高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物质的含量,混凝沉淀过程则会部分去除荧光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溶解性有机物 工业园区 水解酸化 三维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生活垃圾恶臭特性及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孙中涛 楼紫阳 +1 位作者 王罗春 周雪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5,20,共6页
总结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生活垃圾的恶臭特性,发现恶臭特性受垃圾组分、处理处置工艺等因素影响较大,垃圾中转站的主要恶臭组分为乙酸乙酯、甲苯、乙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氨气,填埋场恶臭组分中含硫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浓度高,堆肥... 总结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生活垃圾的恶臭特性,发现恶臭特性受垃圾组分、处理处置工艺等因素影响较大,垃圾中转站的主要恶臭组分为乙酸乙酯、甲苯、乙苯等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氨气,填埋场恶臭组分中含硫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浓度高,堆肥场恶臭组分中苯系物和烃类浓度较高,焚烧厂恶臭组分主要为苯系物。基于复杂多变的生活垃圾恶臭特性,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恶臭的环境影响程度,对已报道的生活垃圾恶臭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生活垃圾降解过程释放的恶臭组分中,二甲二硫、硫化氢、甲硫醇、萘、1,3,5-三甲苯、甲硫醚、甲苯、乙苯、对二甲苯和α-蒎烯等是混合生活垃圾优先控制的恶臭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生活垃圾 恶臭特性 组分初筛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浓缩污泥的流变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振 邢灿 +3 位作者 郭江波 李璐 蒋盟 王罗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7,共4页
研究了污泥质量浓度ρ、温度T和剪切速率对膜浓缩污泥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15~35℃和污泥质量浓度4~35 g/L时,膜浓缩污泥的粘度μ与质量浓度、温度的关系可采用复合指数模型描述,lnμ与1/T和ρ呈现二元线性关系;与温度相... 研究了污泥质量浓度ρ、温度T和剪切速率对膜浓缩污泥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15~35℃和污泥质量浓度4~35 g/L时,膜浓缩污泥的粘度μ与质量浓度、温度的关系可采用复合指数模型描述,lnμ与1/T和ρ呈现二元线性关系;与温度相比,污泥浓度对粘度的影响更为明显。膜浓缩污泥呈现剪切稀化特性,在低质量浓度(<10 g/L)下的流变性更接近于宾汉模型,而高质量浓度(>10 g/L)下的流变性则接近于幂律模型。幂律模型拟合得到的流型指数均<1,说明膜浓缩污泥属于假塑性流体。宾汉模型和幂律模型的稠度系数与污泥质量浓度的关系均可采用指数模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浓缩污泥 粘度 剪切速率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纤维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立 吴强 +2 位作者 韩若冰 吴江 姚伟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4-60,共7页
首先分析了纳米碳纤维的发现和结构性能,全面介绍了制备纳米碳纤维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综合阐述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结合其性能重点讨论了纳米碳纤维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碳纤维 制备方法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