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芬顿技术处理染料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家满 葛红花 +3 位作者 于华强 李骥 张嘉琳 周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48-3353,共6页
详细介绍了电芬顿(EF)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阐明阴极材料和金属催化剂是EF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阐述了阴极材料和催化剂的种类与改性方法,分析了工作电流、电解液pH、曝气量等参数对EF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对EF工艺在染料废水处理... 详细介绍了电芬顿(EF)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阐明阴极材料和金属催化剂是EF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阐述了阴极材料和催化剂的种类与改性方法,分析了工作电流、电解液pH、曝气量等参数对EF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对EF工艺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可能的技术突破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芬顿 废水处理 过氧化氢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碱性水溶液中联氨对2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苟锦宇 花立存 +1 位作者 于华强 葛红花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在停炉保护中摆脱对联氨的依赖并寻找其替代方案,通过电化学试验研究了在不同pH的常温氨水溶液中联氨对2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联氨的氨水溶液中,20钢的腐蚀速率随着pH的升高而下降,其表面逐渐发生钝化,当pH为10.5时,2... 为了在停炉保护中摆脱对联氨的依赖并寻找其替代方案,通过电化学试验研究了在不同pH的常温氨水溶液中联氨对2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联氨的氨水溶液中,20钢的腐蚀速率随着pH的升高而下降,其表面逐渐发生钝化,当pH为10.5时,20钢具有最小的腐蚀速率和最大的阻抗模;在pH为9.5和10.0的氨水-联氨溶液中,随着联氨含量的增加,20钢的腐蚀速率下降,联氨通过吸附和替代氧化可对20钢起到较好的缓蚀作用;在pH为10.5和11.0的氨水-联氨溶液中,随着联氨含量的增加,20钢的腐蚀速率反而增大,此时联氨的存在促进了20钢的腐蚀,联氨对钝化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试验范围内,20钢在pH 10.5不含联氨的氨水溶液中和pH 9.5含200 mg/L联氨的氨水溶液中具有最低的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钢 联氨 PH 电化学测试 停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塔式锅炉燃烧结渣定量评价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莉 牛浩 葛帅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43,共8页
以某1 000MW塔式锅炉为研究对象,模拟了炉内煤粉燃烧过程,获得了炉内速度场和温度场,梳理汇总了包含碰撞壁面的颗粒质量、壁面结渣概率和结渣增长率等参数的结渣评价模型,基于炉内的燃烧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炉内煤粉颗粒燃烧后碰撞壁面... 以某1 000MW塔式锅炉为研究对象,模拟了炉内煤粉燃烧过程,获得了炉内速度场和温度场,梳理汇总了包含碰撞壁面的颗粒质量、壁面结渣概率和结渣增长率等参数的结渣评价模型,基于炉内的燃烧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炉内煤粉颗粒燃烧后碰撞壁面的质量、壁面结渣概率和结渣增长率,对塔式锅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结渣评价。结果表明:该塔式锅炉结渣概率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燃烧器区域及其下游和分离燃尽风(SOFA)的下游区域;壁面的结渣增长率在10-12 m/s的量级范围;相比于额定工况,该塔式锅炉70%负荷工况下可能结渣的区域缩小,结渣增长率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MW塔式锅炉 煤粉燃烧 结渣评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单原子电催化剂的载体构建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薛莲 孙豪 +2 位作者 程薇 陈效贤 姚伟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9-259,共11页
单原子催化剂(single atom catalysts,SACs)由于其高催化活性、良好稳定性等优点,在电化学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单原子催化剂不仅提供了研究催化反应机理的新见解与思路,还在均相与非均相催化反应连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减少单原... 单原子催化剂(single atom catalysts,SACs)由于其高催化活性、良好稳定性等优点,在电化学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单原子催化剂不仅提供了研究催化反应机理的新见解与思路,还在均相与非均相催化反应连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减少单原子催化剂在合成过程中出现聚集、原子利用率低等问题,总结和归纳了单原子催化剂的载体并介绍了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方法;介绍了电催化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的机理;对于电催化析氢反应,重点介绍了Pt、Pd、Ru、Co、Mo、Ni金属单原子,单原子合金和非金属单原子在内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分析了其电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已经实现了从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向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演变。最后,还对单原子催化剂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单原子催化剂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载体 合成方法 析氢反应机理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香兰素对铜的缓蚀行为
5
作者 魏荣博 谭轶童 +2 位作者 杨冬 黄磊 廖强强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0,53,共6页
针对铜在NaCl溶液中腐蚀的特点,以二硫化碳、乙二胺、香兰素为原料合成了DTCV(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香兰素),采用电化学方法、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量色散谱)评价DTCV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并探讨其在铜表... 针对铜在NaCl溶液中腐蚀的特点,以二硫化碳、乙二胺、香兰素为原料合成了DTCV(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香兰素),采用电化学方法、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量色散谱)评价DTCV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并探讨其在铜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DTCV同时抑制铜电极的阳极反应过程和阴极反应过程。当添加0.30 mmol/L的DTCV时,其缓蚀效率可以达到98.34%。DTCV的吸附方式为化学吸附,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DTCV可以认为是铜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良好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香兰素 化学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粒子的抑菌性能及其对不锈钢微生物腐蚀的影响
6
作者 张嘉琳 崔伟 +5 位作者 葛红花 李骥 张依萱 杨华 赵玉增 孟新静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7,25,共7页
采用微生物培养与检测、电化学测试及表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ZnO纳米粒子对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抑菌性能及对304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行为影响。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能够通过接触杀菌作用和催化生成活性氧物质(ROS)从而抑制SRB的活性,抑菌... 采用微生物培养与检测、电化学测试及表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ZnO纳米粒子对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抑菌性能及对304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行为影响。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能够通过接触杀菌作用和催化生成活性氧物质(ROS)从而抑制SRB的活性,抑菌率随ZnO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ZnO纳米粒子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抑菌率达到89.3%;通过ZnO纳米粒子对SRB的抑菌作用,减少了SRB的代谢产物以及在不锈钢表面黏附而形成的微生物膜,降低了不锈钢的钝态电流密度,抑制了不锈钢的微生物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不锈钢 微生物腐蚀 ZNO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电厂余热锅炉烟气侧低温段受热面的腐蚀积垢原因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彬 宗仰炜 葛红花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4,69,共6页
某余热锅炉烟气侧低温段的腐蚀积垢现象严重影响了该锅炉的安全运行和传热效率。采用溶液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技术,研究分析了该余热锅炉模块6~8烟气侧受热面的固体附着物形貌和组成,分析了受热面腐蚀机理。... 某余热锅炉烟气侧低温段的腐蚀积垢现象严重影响了该锅炉的安全运行和传热效率。采用溶液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技术,研究分析了该余热锅炉模块6~8烟气侧受热面的固体附着物形貌和组成,分析了受热面腐蚀机理。结果显示:附着物均呈强酸性,主要含Fe、S、O三种元素,主要成分为铁的硫酸盐化合物以及铁的氧化物;根据烟气中SO3含量和水蒸气分压,估算余热锅炉烟气的酸露点温度为150~176℃;模块6和模块8的背风侧表面存在硫酸盐类物质的堆积,显示出硫酸腐蚀特征,其他区域呈酸性湿烟气腐蚀特征,表面出现黄色片状的腐蚀产物。根据该余热锅炉运行现状提出了腐蚀控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锅炉用钢 露点腐蚀 酸腐蚀 积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锂离子电池老化机制及其健康状态表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翠翠 胡厚鹏 +6 位作者 刘伟 张雅 林志成 张子夏 位承君 廖强强 付在国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3,共6页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的老化机制和健康状态(SOH)快速准确表征是其梯次利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采用循环老化实验、增量容量分析(ICA)、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研究特斯拉21700型退役三元镍钴铝(NCA)锂离子电池的老化特性和衰减机理,并建...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的老化机制和健康状态(SOH)快速准确表征是其梯次利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采用循环老化实验、增量容量分析(ICA)、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研究特斯拉21700型退役三元镍钴铝(NCA)锂离子电池的老化特性和衰减机理,并建立其健康状态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材料损失(LAM)和活性锂损失(LLI)是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通过提取IC曲线上的特征参数作为健康因子,并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PCR)对健康因子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基于ICA-PCR的SOH评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SOH评估模型精确度高,其SOH估计误差在2.5%以内,能够实现梯次利用过程中电池SOH的快速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NCA电池 老化机理 梯次利用 电池健康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电站低温烟气侧腐蚀环境中几种金属材料的耐蚀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葛放 葛红花 +3 位作者 于华强 李骥 张嘉琳 刘家满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6,共7页
采用极化曲线、微区电化学测试和表面微观形貌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两种双相不锈钢2205 DSS和2507 DSS、两种钛合金TA2和TA10在垃圾焚烧电站低温余热利用段换热器烟气侧灰水混合液中的腐蚀行为,比较了这4种金属材料的耐蚀性。结果表明:两种... 采用极化曲线、微区电化学测试和表面微观形貌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两种双相不锈钢2205 DSS和2507 DSS、两种钛合金TA2和TA10在垃圾焚烧电站低温余热利用段换热器烟气侧灰水混合液中的腐蚀行为,比较了这4种金属材料的耐蚀性。结果表明:两种双相不锈钢的耐蚀性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下降,浸泡3 d后表面均出现电流密度突增的活性位点,表面发生点蚀;2205 DSS在浸泡8 d后出现了全面腐蚀,其耐蚀性最差;在试验过程中,两种钛合金未见明显腐蚀,其耐蚀性能明显优于两种双相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钛合金 垃圾焚烧电站 灰水混合液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纳米晶铜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林波 陈佳文 沈喜训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27,共6页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得到厚度约600μm的块体纳米晶铜,并在100~250℃下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纳米晶铜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退火及退火后纳米晶铜均呈现面心立方结构;随着退火温度从100℃增加至250℃,纳米晶铜(2...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得到厚度约600μm的块体纳米晶铜,并在100~250℃下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纳米晶铜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退火及退火后纳米晶铜均呈现面心立方结构;随着退火温度从100℃增加至250℃,纳米晶铜(200)晶面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纳米晶铜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表面拉伸变形带和拉伸断口上大而深的韧窝数量均增加;200℃退火后纳米晶铜的拉伸性能较佳,抗拉强度高约500 MPa,断后伸长率近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应变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子铜线圈在内冷水中的腐蚀与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华强 孟新静 葛红花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1-67,85,共8页
定子线圈作为发电机的组成部件,由空芯铜导线绕成,冷却水在其中流通。定子线圈在长期运行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腐蚀,腐蚀产物的积累使内冷水的水质恶化甚至引起水路堵塞,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针对发电机定子线圈的腐蚀问题,介绍了... 定子线圈作为发电机的组成部件,由空芯铜导线绕成,冷却水在其中流通。定子线圈在长期运行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腐蚀,腐蚀产物的积累使内冷水的水质恶化甚至引起水路堵塞,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针对发电机定子线圈的腐蚀问题,介绍了定子内冷水水质特性及其对定子铜线圈腐蚀行为的影响,讨论了定子铜线圈在内冷水中的腐蚀现状、影响因素及腐蚀控制方法,总结归纳了铜的新型缓蚀剂,并介绍定子线圈的清洗保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线圈 铜导线 内冷水 腐蚀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