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起搏器电极脱位的原因和处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跃光 张大东 +3 位作者 陆洁 杨晖 刘春艳 张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 随访安装起搏器患者 ,观察起搏电极的情况 ,探讨电极脱位的原因 ,了解和避免起搏电极的脱位。方法 总结 6例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 ,电极导线 7根 8次脱位 ,其中起搏器DDDR2例、DDD 2例、VVI 2例。结果  4例右锁骨下静脉穿剌、1... 目的 随访安装起搏器患者 ,观察起搏电极的情况 ,探讨电极脱位的原因 ,了解和避免起搏电极的脱位。方法 总结 6例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 ,电极导线 7根 8次脱位 ,其中起搏器DDDR2例、DDD 2例、VVI 2例。结果  4例右锁骨下静脉穿剌、1例左锁骨下静脉穿剌 ,1例头静脉置入 ,心房导管脱位 4次、1例微脱位 ,心室导管脱位 4例、2例微脱位 ,其中 3例为老年女性 ,4根导管 5次脱位。结论 在起搏器安装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电极脱位 ,尤其要警惕老年女性或肥胖者。可能老年肥胖女性组织疏松 ,起搏器由于重力下坠产生遂道 ,牵拉导管会引起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电极脱位 临床表现 静脉穿刺 心电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冠心病支架术后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肖红兵 张大东 顾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冠脉支架术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科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通心络组(62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冠脉支架术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科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通心络组(62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通心络组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复查冠脉造影病例中再狭窄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通心络可降低冠脉支架术后CRP水平,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冠脉再狭窄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症PCI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肖红兵 顾俊 张大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对于术后CRP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症入院的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45)与晚期治疗组(n=39),早期治疗组于急症入院即刻静脉给予替罗非班;...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对于术后CRP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症入院的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45)与晚期治疗组(n=39),早期治疗组于急症入院即刻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晚期治疗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测定PCI术前、术后3dCRP水平;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早期治疗组术前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而术后无差异;早期治疗组术后3d的CRP水平明显低于晚期组;两组术后住院期间MACE事件有明显差异,而随访3个月期间则无差异。结论AMI患者入院时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急症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l分级,降低CRP水平,减少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血管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晖 肖红兵 张大东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2期49-50,共2页
目的总结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血管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在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 I)术后采用Perclos... 目的总结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血管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在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 I)术后采用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的病例315例,观察其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结果315例股动脉穿刺点缝合术患者294例成功,成功率为93.3%;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明显低于手工压迫止血(P<0.05)。结论PercloseTM血管缝合器缝合CAG和PC I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缝合器 股动脉 血管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