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初探 被引量:18
1
作者 孔娜 宣兆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128,共4页
当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缓慢,固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但老年社会工作缺乏伦理价值支撑,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构建老年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将使伦理精神在老年社会工作领域发扬光大,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伦理学基础... 当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缓慢,固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但老年社会工作缺乏伦理价值支撑,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构建老年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将使伦理精神在老年社会工作领域发扬光大,为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伦理学基础。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可由处于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构成,即:处于顶层的尊重老人生命价值的价值目标,处于中间层次的老年人幸福、家庭代际平等、代际公正的基本原则,处于基层的接纳、信任、尊重、关怀的具体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价值 价值体系 老年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法制观念与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大文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加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山河如何壮丽,我们的历史如何悠久,拥有哪些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出过多少慷慨悲歌的志士仁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了解我国的制度,理解我们选择这种制... 在加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山河如何壮丽,我们的历史如何悠久,拥有哪些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出过多少慷慨悲歌的志士仁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了解我国的制度,理解我们选择这种制度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这种制度的先进性及其对自身权利的意义。要在民主法制观念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从制度层面上认识我们的国家,并培养他们对国家基本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大学生 法制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文明教育:后世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3
作者 胡绪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8-110,共3页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深刻演绎了城市文明图景,明确回答了城市究竟何以可能以及在何等意义上让生活更美好这一重大的时代性课题,表达了城市时代全球公众建设和谐城市的共同愿景,彰显了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智...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深刻演绎了城市文明图景,明确回答了城市究竟何以可能以及在何等意义上让生活更美好这一重大的时代性课题,表达了城市时代全球公众建设和谐城市的共同愿景,彰显了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发展理念。如何将上海世博会所演绎的城市文明积极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是后世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世博 大学生 城市文明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法律素质教育 被引量:5
4
作者 于霄 刘晓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6-257,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素质教育在当代高校的素质教育中愈发重要,法律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帮助他们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对法律素质在高校教育体系中进行准确定位,是当前法制教育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法律素质 法律意识 法制观念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访“困境”的制度成因——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8
5
作者 庄士成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5,共7页
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信访困境"有其制度根源,应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信访困境的制度成因。首先,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是信访制度陷入困境的历史和文化根源,传统文化中的"清官"理念、信访制度初始设定的人治基因和特... 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信访困境"有其制度根源,应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信访困境的制度成因。首先,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是信访制度陷入困境的历史和文化根源,传统文化中的"清官"理念、信访制度初始设定的人治基因和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权利救济功能成为信访制度变迁的三重路径依赖,它导致人治信访、功能错位和无效率机制恶性循环等信访困境。其次,信"访"不信法的制度根源在于制度的逆向选择。再次,信访制度无效率的主因是制度运行的交易费用巨大,而引起巨大交易费用的原因在于信访中的信息不对称、信访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信访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困境 信访制度 路径依赖 交易费用 制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6
6
作者 胡绪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2-36,共5页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公平的贫困"问题;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公平的贫困"问题;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贫困的公平"问题,从而基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公平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新思路——兼论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反思
7
作者 宋殿清 庄士成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2-25,48,共5页
关键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下岗职工再就业 新思路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中性技术进步 下岗和失业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资源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减持国有股与公有制为主体
8
作者 徐水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3期63-67,共5页
关键词 国有股减持 中国 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经济 国有资本结构 公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的深层意蕴
9
作者 徐水华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9,共5页
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与人的主体地位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人道的支配自然。马克思人道的支... 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与人的主体地位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人道的支配自然。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其实质是一种人、自然与社会和谐思想。今天重温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道的支配自然 和谐社会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高校网络德育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莹 陈大文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09年第6期90-95,共6页
网络的发展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德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方向与目标,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 网络的发展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德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方向与目标,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体系 大学生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导向性研究
11
作者 杨月清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160-162,共3页
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民族精神的承继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族的命脉,创新则是一个有着光明前途民族的灵魂。21世纪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正确导向直接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恰当的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国能否... 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民族精神的承继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族的命脉,创新则是一个有着光明前途民族的灵魂。21世纪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正确导向直接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恰当的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国能否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有限性,顺利实现“和平崛起”及“和谐世界”理念的关键性因素。要在理性自信和创新转型中找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正确引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导向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理性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主自决原则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及伦理冲突 被引量:6
12
作者 定光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第2期231-233,236,共4页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对临终者的人文关怀,社会工作者在临终关怀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案主自决原则作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原则之一,充分体现了临终关怀的"提高生命质量"的照护宗旨与社会工作的"尊重案主权利"的服务态度...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对临终者的人文关怀,社会工作者在临终关怀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案主自决原则作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原则之一,充分体现了临终关怀的"提高生命质量"的照护宗旨与社会工作的"尊重案主权利"的服务态度的结合。探讨在我国具体的国情下,案主自决原则在临终关怀中的运用范围,具体分析三类限制案主自决原则的伦理冲突:医疗保护中隐瞒病情与知情同意中告知原则的伦理冲突;中国传统孝道观念与尊重案主抉择权利的伦理冲突;对待死亡讳莫如深的态度与商讨死亡、预办后事的伦理冲突。结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诸多矛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工作者应运用访谈法、参与观察法、讨论法等专业方法和引领性、影响性、支持性等实务技巧,充分协调案主意愿、家属心理、社会舆论之间的关系,把握案主自决原则的运用尺度。同时,要在临终关怀中改变传统的死亡观念,完善死亡教育和伦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 案主自决 伦理冲突 死亡观念 伦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云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民生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相云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7-52,共6页
今年的"两会"将民生问题列为中心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民生一向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解决的主要问题。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民以食为天是陈云经济学思想的... 今年的"两会"将民生问题列为中心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民生一向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解决的主要问题。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民以食为天是陈云经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以民生为核心的陈云经济学理论。文章详尽地分析了陈云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把改善民生、关注民生始终作为我们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重温陈云关心民生问题的精神,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民心才安,民心安,社会才能稳定,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国防建设才能顺利进行,也才能谈得上建设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问题 兼顾、平衡 粮食生产 逐步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