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CrN硬质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郑康培 刘平 +2 位作者 李伟 马凤仓 王均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4-48,共5页
综述了AlCrN涂层、以AlCrN为基的多元涂层和纳米技术涂层的研究现状,侧重描述了其结构、热稳定性、抗腐蚀性和机械加工性能,并重点介绍了Al在涂层中的作用及影响。研究表明:在AlCrN涂层中添加某些合金元素可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性能;应用... 综述了AlCrN涂层、以AlCrN为基的多元涂层和纳米技术涂层的研究现状,侧重描述了其结构、热稳定性、抗腐蚀性和机械加工性能,并重点介绍了Al在涂层中的作用及影响。研究表明:在AlCrN涂层中添加某些合金元素可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性能;应用纳米技术形成的纳米多层结构和纳米复合结构也能促进AlCrN涂层性能的提高。对AlCrN涂层进行多元化以及纳米技术的应用是该涂层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N涂层 纳米涂层 力学性能 抗腐蚀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电率、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
作者 章德胜 刘平 +3 位作者 刘新宽 李伟 马凤仓 陈小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27,共4页
综述了高导电率、高强度耐热铝合金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铝合金导线的研究历史,及影响铝合金导线的因素,铝合金的硼化处理和稀土处理;概述了新型耐热铝合金和铝钪合金的研究近况;最后展望了高导电率、高强度耐热铝合金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耐热铝合金 铝钪合金 导电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Cu-Cr原位复合材料中纤维相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小红 刘平 +4 位作者 田保红 张毅 贾淑果 任凤章 井晓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8-333,共6页
研究不同温度时大变形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中Cr纤维的热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Cr纤维形态变化,测定Cr纤维的断开直径,并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模界面分裂模型计算了550~900℃时Cr在Cu/Cr界面的界面扩散系数。结果表明... 研究不同温度时大变形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中Cr纤维的热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Cr纤维形态变化,测定Cr纤维的断开直径,并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模界面分裂模型计算了550~900℃时Cr在Cu/Cr界面的界面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纤维的形态由片状到球体化断裂,其过程为,Cr纤维逐步形成空洞、纵向开裂、断开和球化;高温条件下纤维断裂受界面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材料 原位复合材料 纤维 界面扩散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氧化锌纳米棒复合材料的超声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洪亮 王树林 夏立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1,共5页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用浓硝酸对其插层后膨胀制备出膨胀石墨,以滚压振动磨预处理的超细微锌粉为锌源,以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作为分散剂,经30kHz的超声波处理8h即得到复合结构良好的石墨烯-氧化锌纳米棒复合光催化剂(ZnO/G),考察了锌粉和膨胀...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用浓硝酸对其插层后膨胀制备出膨胀石墨,以滚压振动磨预处理的超细微锌粉为锌源,以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作为分散剂,经30kHz的超声波处理8h即得到复合结构良好的石墨烯-氧化锌纳米棒复合光催化剂(ZnO/G),考察了锌粉和膨胀石墨不同比例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拉曼仪(Ram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UV-Vis)等测试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氧化锌纳米棒呈现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并均匀覆盖在石墨烯表面上,其直径大约为20nm。不同比例制得的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差别较大,其中锌粉为1.0g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等量的氧化锌纳米棒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膨胀石墨 石墨烯-氧化锌纳米棒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属氧化物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郑时有 董飞 +2 位作者 庞越鹏 韩盼 杨俊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5-1306,共12页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 mAh/g,严重制约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在众多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新体系中,金属氧化物具有理论比容量高、价格低廉、环境相容性好等优...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 mAh/g,严重制约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在众多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新体系中,金属氧化物具有理论比容量高、价格低廉、环境相容性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其存在导电性差、充放电体积变化大等缺点。研究发现,纳米化可以在保持金属氧化物优点的同时克服其缺点,因此成为金属氧化物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期纳米金属氧化物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着重关注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物的纳米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纳米化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Cu-15Cr原位复合材料性能及Cr纤维相高温稳定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毕莉明 刘平 +3 位作者 陈小红 刘新宽 李伟 马凤仓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8-1074,共7页
采用冷轧变形结合中间退火得到形变Cu-15Cr原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拉力试验机及数字微欧计研究退火温度对材料的Cr纤维形貌、抗拉强度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纤维的高温不稳定性是边缘球化和晶界开裂的结果;... 采用冷轧变形结合中间退火得到形变Cu-15Cr原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拉力试验机及数字微欧计研究退火温度对材料的Cr纤维形貌、抗拉强度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纤维的高温不稳定性是边缘球化和晶界开裂的结果;随退火温度升高,Cr纤维的高温失稳过程为Cr纤维发生边缘球化、球化向Cr纤维中心扩展、Cr纤维晶界开裂(三叉晶界处)、Cr纤维断裂。随退火温度升高,Cu-15Cr原位复合材料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导电率先逐渐升高,在550℃达到峰值84.4%IACS后迅速下降;经450℃退火,能得到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冷轧Cu-15Cr原位复合材料,其抗拉强度达到656 MPa,导电率达到82%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纤维相 高温稳定性 边缘球化 晶界开裂 抗拉强度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锌铁氧体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永刚 徐波 +1 位作者 王树林 唐宏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010-2013,共4页
以金属硝酸盐、硝酸镍、硝酸铁、硝酸锌为原料,柠檬酸和葡萄糖作为分散剂和燃烧剂,通过溶胶-凝胶自蔓燃法在200℃下制备了纳米Ni0.5Zn0.5Fe2O4光催化剂。通过XRD、TEM、VSM分析表明,所制样品为纯相尖晶石型镍锌铁氧体,颗粒大小约为18nm... 以金属硝酸盐、硝酸镍、硝酸铁、硝酸锌为原料,柠檬酸和葡萄糖作为分散剂和燃烧剂,通过溶胶-凝胶自蔓燃法在200℃下制备了纳米Ni0.5Zn0.5Fe2O4光催化剂。通过XRD、TEM、VSM分析表明,所制样品为纯相尖晶石型镍锌铁氧体,颗粒大小约为18nm,饱和磁强度Ms为31.14A·m2/kg,剩余磁强度Ms为2.08A·m2/kg,矫顽力Hc为4949A/m,表现为铁磁性。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实验表明,在Ni-Zn铁氧体+H2O2+可见光系统中,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在2h内达到98%。反应后的样品通过磁力回收,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60℃烘干后,进行3次重复实验,样品的降解率没有降低,表明样品性能稳定,是一种可回收的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锌铁氧体 光催化性能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六方氮化硼/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文东 何长昭 +1 位作者 张超 邹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6-70,共5页
通过机械共混和高温模压法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的六方氮化硼(h-BN)/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采用激光闪射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导热率;采用万能试验机和洛氏硬度计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在不同摩... 通过机械共混和高温模压法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的六方氮化硼(h-BN)/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采用激光闪射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导热率;采用万能试验机和洛氏硬度计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在不同摩擦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导热填料h-BN提高了复合材料导热率与摩擦学性能。与纯PEEK相比,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提高了156%,达1.522W/(m·K);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系数下降约50%,最低达0.22;在水润滑条件下磨损体积下降近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六方氮化硼 摩擦 磨损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r-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讲彪 刘平 +3 位作者 贾淑果 田保红 任凤章 陈小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6,共4页
采用真空熔铸与形变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Cu-Cr-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Cu-Cr-Zr合金铸态、变形态和最终变形态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材料的显微组织,测定了三种工艺的最终变形态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材料的抗拉强度。结果表明,Cu-Cr-Zr合金... 采用真空熔铸与形变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Cu-Cr-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Cu-Cr-Zr合金铸态、变形态和最终变形态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材料的显微组织,测定了三种工艺的最终变形态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材料的抗拉强度。结果表明,Cu-Cr-Zr合金经室温变形后,Cr相由铸态的树枝晶逐渐转变成细纤维状形,横截面呈薄片弯曲状,且应变量越大,纤维越均匀细化;随着最终退火温度的提高,Cu基体发生回复再结晶,Cr纤维逐渐分裂最终球化;Cu-Cr-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抗软化温度达到550℃。当退火温度低于600℃时,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当温度高于这个温度,电导率急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形变原位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抗拉强度 抗软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复合材料热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艳艳 王聪兴 +3 位作者 刘平 刘新宽 王子延 曹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1155,共5页
运用新型感应加热工艺,通过固-液-固相复合法制备铜/铝复合材料。分析了不同成分结合层的电阻率及结合层厚度与铜铝复合材料热电性能间的关系。实验中用氙灯导热仪DXF200对Cu/Al复合材料结合层的导热系数进行测定,用SB100A/20A型四探针... 运用新型感应加热工艺,通过固-液-固相复合法制备铜/铝复合材料。分析了不同成分结合层的电阻率及结合层厚度与铜铝复合材料热电性能间的关系。实验中用氙灯导热仪DXF200对Cu/Al复合材料结合层的导热系数进行测定,用SB100A/20A型四探针导体/半导体电阻率测试仪对Cu/Al复合材料结合层电阻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铜铝复合材料结合层的导热系数为205.6 W/(m·K),铜铝复合材料中间化合物Cu9Al4的电阻率为14.35×10-8Ω·m,CuAl的电阻率为11.56×10-8Ω·m,CuAl2的电阻率为8.17×10-8Ω·m,且随着结合层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逐渐减小,当铜铝复合材料结合层厚度保持在1~100μm的范围时有具有较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复合材料 结合层厚度 导热系数 电阻率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锡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旭燕 孙超 +1 位作者 韩艳林 潘登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2-350,共9页
由于以碳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LIBs)已很难满足高性能电子产品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研究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在金属氧化物中,二氧化锡(SnO_2)以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782 mAh/g)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首... 由于以碳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LIBs)已很难满足高性能电子产品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研究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在金属氧化物中,二氧化锡(SnO_2)以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782 mAh/g)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首先概述了SnO_2的不同形貌如纳米颗粒、纳米棒、纳米片、纳米微球等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特性;然后阐述了通过掺杂或修饰改善其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最后展望了SnO_2基负极材料的纳米结构设计与改进在锂离子电池领域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纳米结构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的3D打印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敏 黄婷 +1 位作者 杜晓宇 朱钰方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3-483,489,共12页
在生物医药领域,通过对生物材料或活细胞进行3D打印,可构建复杂生物三维结构如个性化植入体、可再生人工骨、体外细胞三维结构体、人工器官等,因而基于生物3D打印在个性化定制及复杂结构调控制造上的独特优势,综述了生物3D打印技术的基... 在生物医药领域,通过对生物材料或活细胞进行3D打印,可构建复杂生物三维结构如个性化植入体、可再生人工骨、体外细胞三维结构体、人工器官等,因而基于生物3D打印在个性化定制及复杂结构调控制造上的独特优势,综述了生物3D打印技术的基本工艺、应用领域与研究进展.重点针对3D打印生物材料这一研究热点,全面讨论了喷墨打印和注射挤出打印两种路径,分析总结了3D打印相关生物材料并应用于体外模型、医疗器械和植入体的制造以及可降解组织支架、细胞三维结构体的构建,最后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3D打印 生物医学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活性炭/锌锰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生娟 王树林 徐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3-227,共5页
使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锌掺杂二氧化锰的纳米晶电极材料,将其与干式振动滚压法制备的纳米活性炭混合制成超级电容器所需的片状电极。纳米活性炭材料为类球状颗粒,粒径约为50 nm,且为微孔和中孔并存的狭缝结构;制备的锌掺杂二氧化锰纳米晶... 使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锌掺杂二氧化锰的纳米晶电极材料,将其与干式振动滚压法制备的纳米活性炭混合制成超级电容器所需的片状电极。纳米活性炭材料为类球状颗粒,粒径约为50 nm,且为微孔和中孔并存的狭缝结构;制备的锌掺杂二氧化锰纳米晶材料为中孔占优的孔隙结构,含有纳米锌和氧化锌的成分,经XRD测试和比表面分析,得到此纳米晶材料的平均粒径小于30 nm。分析显示,经滚压振动研磨改性的纳米活性炭与10%纳米晶锌锰材料混合的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容性能,比电容达到299 F.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活性炭 滚压振动研磨 纳米晶锌锰电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原位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华 陈拂晓 刘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形变铜基原位复合材料具有的高强度、高导电率的突出特点使其成为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结构功能材料。对Cu-Fe系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强化机理、导电率以及该类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铜基原位复合材料 Cu-Fe 强化机理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材料在辊压振动磨中的结构演变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星建 王树林 徐波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为了研究金属颗粒材料在力学场的结构演变及相应能量转换,在干法室温常压状态下,用辊压振动磨制备了晶粒尺寸在20~30 nm的超微颗粒,根据位错理论和点阵几何学,研究了锌超微颗粒在研磨过程中的尺度和结构演变.研究表明,在研磨过程中,锌... 为了研究金属颗粒材料在力学场的结构演变及相应能量转换,在干法室温常压状态下,用辊压振动磨制备了晶粒尺寸在20~30 nm的超微颗粒,根据位错理论和点阵几何学,研究了锌超微颗粒在研磨过程中的尺度和结构演变.研究表明,在研磨过程中,锌颗粒的微结构和能量转换发生周期性变化.随着能量的不断导入,晶体总是在不同的能量状态下达到新的平衡,颗粒不断细化,势能不断提高,晶体颗粒储存的总能量态不断上升.在一定条件下应变和位错可以相互转换,但应变和位错的转化需要一定的积累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机械研磨 X射线衍射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铜基原位复合材料强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莉明 刘平 +1 位作者 陈小红 刘新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14-117,共4页
基于对过去研究工作的总结,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大变形铜基原位复合材料强化机理的研究进展。重点叙述了位错强化模型和界面障碍强化模型,并展望了此类复合材料强化机理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大变形 原位复合材料 位错强化 界面障碍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Cu-15Cr原位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鑫 刘平 +2 位作者 毕莉明 陈小红 刘新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99,共4页
经冷轧变形和中间退火制备了Cu-15Cr形变原位纤维增强复合薄板材料。用SEM、拉伸试验机和电阻率测试仪研究了变形量及退火温度对Cr纤维形貌、合金强度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合金变形量的增加,Cr纤维逐渐变薄、变宽,纤维间距逐... 经冷轧变形和中间退火制备了Cu-15Cr形变原位纤维增强复合薄板材料。用SEM、拉伸试验机和电阻率测试仪研究了变形量及退火温度对Cr纤维形貌、合金强度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合金变形量的增加,Cr纤维逐渐变薄、变宽,纤维间距逐渐减小,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都逐渐增大。退火温度升高,材料抗拉强度随之降低,导电率先升高后降低,退火温度为550℃时,导电率峰值为84.4%IACS;退火温度升高,Cr纤维依次发生球化,球化加剧、纤维断裂。最终变形量时,材料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匹配,退火前抗拉强度和导电率为694 MPa和78%IACS;500℃退火后抗拉强度和导电率为570 MPa和83%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 纤维 抗拉强度 导电率 冷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A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洪亮 王树林 +1 位作者 包保山 刘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35-7038,共4页
在室温下,利用超声活化法将机械研磨13h的Zn粉在V(水)∶V(环己烷)=19∶1的分散体系中合成ZnO纳米颗粒悬浮液,然后通过光还原AgNO3制备出ZnO/Ag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ZnO/Ag复合颗粒表征,用扫... 在室温下,利用超声活化法将机械研磨13h的Zn粉在V(水)∶V(环己烷)=19∶1的分散体系中合成ZnO纳米颗粒悬浮液,然后通过光还原AgNO3制备出ZnO/Ag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ZnO/Ag复合颗粒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探针台I-V测试仪对ZnO/Ag复合薄膜表征和电学性能测试,通过XRD和TEM得出,超声合成的ZnO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长约20nm的短棒状;经光还原沉积在其表面的纳米Ag呈现面心立方结构,直径约为5nm。通过SEM和I-V伏安特性曲线得出,干燥温度对复合结构有较大影响,60℃干燥的复合薄膜比较致密均匀,导通电压大约2V左右,在100℃时开始转变为有氧化锌附着的枝状银网状复合物,导通电压在0.02V左右,通过控制干燥温度可改变复合薄膜中ZnO和Ag的结合方式以及相应的电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活化法 光还原 ZNO AG 结合方式 导通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3
19
作者 卢军凯 王之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5,共5页
为了代替传统的钢制鱼尾板与绝缘部件组成的"机械绝缘接头",通过拉挤成型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GF)质量分数高达70.5%的聚氨酯/玻璃纤维(PUR/GF)复合材料。分别对复合材料在0°和90°方向进行了拉伸、弯曲和压缩性能测... 为了代替传统的钢制鱼尾板与绝缘部件组成的"机械绝缘接头",通过拉挤成型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GF)质量分数高达70.5%的聚氨酯/玻璃纤维(PUR/GF)复合材料。分别对复合材料在0°和90°方向进行了拉伸、弯曲和压缩性能测试;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拉伸断口,分析了GF在PUR基体中的分布情况及复合材料在拉伸试验中的断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0°方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压缩强度都有很明显的提高,且均符合钢轨鱼尾板的强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聚氨酯 拉挤成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Cu基原位复合材料组织演变及性能研究
20
作者 毕莉明 刘平 +2 位作者 陈小红 郭奎选 周腾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采用冷拉拔与冷轧相结合的变形方式将Cu-15Cr-0.24Zr合金制备成纤维增强复合薄板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变形量下Cr纤维的形态进行观察,利用拉力试验机和电阻率测试仪对不同变形量下的薄板材料进行抗拉强度和电阻率测试.结... 采用冷拉拔与冷轧相结合的变形方式将Cu-15Cr-0.24Zr合金制备成纤维增强复合薄板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变形量下Cr纤维的形态进行观察,利用拉力试验机和电阻率测试仪对不同变形量下的薄板材料进行抗拉强度和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冷拔变形量为5.18时,枝晶Cr已经具备了纤维的基本形貌,但纤维不连续,呈竹叶状;冷轧变形量为91.6%时,形成了均匀、连续的Cr纤维,并且由竹叶状演变为板条状;在冷轧变形量为91.6%时,成功制备出抗拉强度大于800 MPa,导电率大于70%IACS的Cu-15Cr-0.24Zr薄板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5Cr 微观组织 冷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