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 |
冯延群
陈淑英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0
|
|
2
|
大学双语教学需求分析的模块构建 |
郑大湖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3
|
隐喻含意的语用运作机制 |
赵婉孜
田学军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4
|
“中国非洲文学学与世界文学批评”笔谈 |
罗良功
黄晖
郭英剑
生安锋
尚必武
李保杰
张帆
陆怡玮
刘略昌
綦亮
高静
叶晓瑶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5
|
二语词汇石化现象的认知心理解读 |
张琪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6
|
修辞学的深刻蕴涵——从修辞学与古典辩证法的关系谈起 |
邓志勇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7
|
西方修辞哲学的几个核心问题 |
邓志勇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8
|
关于“英语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探讨 |
胡银萍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9
|
翻译中的语义三维 |
王斌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0
|
共生固恋的母女情怀——论林芙美子《放浪记》中的母女书写 |
杨本明
董春燕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语用视角下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
陈钰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12
|
论《安德鲁的大脑》中的叙事治疗机制 |
袁源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3
|
话语指示语的文化取向性研究 |
胡漫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4
|
共创性学习理论视野下的网络外语学习 |
曾爽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5
|
西方“新修辞学”及其主要特点 |
邓志勇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1 |
37
|
|
16
|
从《大地》三部曲看赛珍珠的独特魅力 |
赵婉孜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7
|
语用模糊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
刘励
沈莉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