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价的特异性检测方法——铜皂络合比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曹文明 薛斌 屠炳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6,共7页
酸价(acid value, AV)指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含量,是油脂和含油食品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和安全指标之一。针对现行AV测定标准的酸碱中和滴定技术的共性与非特异性的局限,旨在给复杂基质样品的特异性定量FFA或AV提供... 酸价(acid value, AV)指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含量,是油脂和含油食品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和安全指标之一。针对现行AV测定标准的酸碱中和滴定技术的共性与非特异性的局限,旨在给复杂基质样品的特异性定量FFA或AV提供新思路,综述了最具代表性的FFA特异性检测技术——铜皂络合比色法的近70年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有机相溶解液的毒性与显色强度之间的矛盾化解历程、铜盐-吡啶水相染色液的演化史、FFA的铜皂络合物结构解析过程,以及从pH调控的经典络合显色理论到以吡啶与铜离子摩尔比为核心的络合显色理论的新发展。吡啶与铜离子摩尔比为[1,3)的络合显色理论、具有增强显色强度和抑制乳化作用的乙酸盐-乙酸缓冲体系的中性染色液、低毒性溶剂替代传统高毒性苯的有机相溶解液,这三大创新使经典铜皂络合比色法突破了长期存在的试剂毒性与显色稳定性等瓶颈,成为复杂基质样品的特异性定量FFA或AV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皂络合比色法 酸价 油脂 特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中农药残留检测的主要前处理方法的介绍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孔亚南 曹慧 +4 位作者 徐斐 袁敏 叶泰 于劲松 郝丽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6-823,共8页
介绍了固相萃取法、分散液液微萃取法、QuEChERS等前处理方法及新型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碳纳米管基复合材料)及其在粮食农药残留检测时的优缺点、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引用文献61篇),并建议:(1)针... 介绍了固相萃取法、分散液液微萃取法、QuEChERS等前处理方法及新型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碳纳米管基复合材料)及其在粮食农药残留检测时的优缺点、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引用文献61篇),并建议:(1)针对粮食中农药残留量低、粮食种类繁多及基质复杂等情况,应根据基质类型、仪器种类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2)应用于粮食中农药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各有优劣,可联合运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农药残留 前处理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核酸的纸基微流控芯片测定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玉竹 曹慧 +6 位作者 徐斐 葛玉卿 王震 陈莉敏 武薇薇 朱俊杰 袁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8-576,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检测重金属离子(铅离子、镉离子、汞离子和银离子)的基于功能核酸的纸基微流控芯片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类型及检测原理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3篇)。
关键词 纸基微流控芯片 功能核酸 重金属离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峰 张坤 +3 位作者 阴凤琴 徐斐 庞雨萱 陈诗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离子印迹聚合物是利用印迹技术对模板离子进行印迹、聚合进而得到能够选择性吸附该离子的一种特殊聚合物。目前的报道大多是阳离子印迹聚合物,因为阴离子模板结构更复杂多样且电荷尺寸比更小,致使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相对滞后。为能... 离子印迹聚合物是利用印迹技术对模板离子进行印迹、聚合进而得到能够选择性吸附该离子的一种特殊聚合物。目前的报道大多是阳离子印迹聚合物,因为阴离子模板结构更复杂多样且电荷尺寸比更小,致使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相对滞后。为能更有效地指导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本文概述了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与不同阴离子有相互作用的功能单体类型(含氨基、季铵基、氮杂环、羧基结构)以及基于上述单体制备的阴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等,综述了阴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合成策略及其在电化学检测和荧光传感等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当前阴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 离子印迹聚合物 功能单体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基质和胃肠道对经口暴露纳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斐 姜昆 +7 位作者 黎燕 曹慧 袁敏 叶泰 于劲松 阴凤琴 吴秀秀 郝丽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6,共10页
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增加使得其经口暴露于人体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准确评估经口暴露纳米颗粒安全性十分重要。作者综述了食品中最常见纳米颗粒与食物基质、胃肠道的相互作用对纳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效应影响,为准确评估纳米颗粒安全... 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增加使得其经口暴露于人体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准确评估经口暴露纳米颗粒安全性十分重要。作者综述了食品中最常见纳米颗粒与食物基质、胃肠道的相互作用对纳米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效应影响,为准确评估纳米颗粒安全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食物基质 相互作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酸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欣培 王秀君 +4 位作者 徐斐 曹慧 袁敏 喻东威 刘振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共7页
组胺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当人体误食高含量组胺食物时会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因此需要建立对食品中组胺进行吸附与去除的方法。以组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按1∶10∶40的体积比通过表面聚合... 组胺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当人体误食高含量组胺食物时会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因此需要建立对食品中组胺进行吸附与去除的方法。以组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按1∶10∶40的体积比通过表面聚合方法在二氧化硅表面制备组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表征。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组胺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高达13.1 mg/g,印迹因子达到4。相对于组氨酸、酪胺、苯乙胺等结构类似物,该印迹聚合物亦对组胺展现了良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其吸附容量是组氨酸的13倍。该印迹聚合物已成功应用于酸奶中组胺的吸附与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聚合 分子印迹 组胺 高特异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组胺与腐胺的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晓曈 徐斐 +3 位作者 叶泰 袁敏 刘振民 喻东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建立了基于二胺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双酶显色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组胺与腐胺含量的方法。取10mL牛奶样品,加入10mL 2%(质量分数)硝酸铅标准溶液,混匀,再加入20mL 0.1%(质量分数)三氯乙酸标准溶液,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将溶... 建立了基于二胺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双酶显色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组胺与腐胺含量的方法。取10mL牛奶样品,加入10mL 2%(质量分数)硝酸铅标准溶液,混匀,再加入20mL 0.1%(质量分数)三氯乙酸标准溶液,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将溶液pH调至7.2,得到待测样品溶液。移取1.0g·L^(-1)二胺氧化酶标准溶液100μL,加入100μL待测样品溶液,于50℃水浴中反应15min。反应结束后,依次加入1.0g·L^(-1)辣根过氧化物酶标准溶液50μL,0.5g·L^(-1)四甲基联苯胺标准溶液200μL和2mol·L^(-1)盐酸溶液50μL,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体系的吸光度。结果显示:样品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又变为黄色;组胺、腐胺的浓度分别在2.5~150μmol·L^(-1)和5~200μmol·L^(-1)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6522μmol·L^(-1)和1.1341μmol·L^(-1)。对空白牛奶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组胺和腐胺的回收率分别为80.5%~88.3%和89.5%~92.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2.5%~4.4%和4.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胺氧化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组胺 腐胺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酰乳酸钠对铜皂络合比色法测定酸价干扰的固相萃取清除工艺
8
作者 薛斌 曹文明 屠炳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137,共6页
为清除合成乳化剂硬脂酰乳酸钠(SSL)对铜皂络合比色技术测定油脂酸价过程的正向干扰,开发了一种固相萃取(SPE)清除SSL的技术。用含2%异丙醇的环己烷为固相萃取流动相和油脂样品溶解液,通过离子排斥色谱检测油脂皂化水解后释放的游离乳... 为清除合成乳化剂硬脂酰乳酸钠(SSL)对铜皂络合比色技术测定油脂酸价过程的正向干扰,开发了一种固相萃取(SPE)清除SSL的技术。用含2%异丙醇的环己烷为固相萃取流动相和油脂样品溶解液,通过离子排斥色谱检测油脂皂化水解后释放的游离乳酸的含量,间接评估SPE净化处理前后油脂中的SSL含量,并结合铜皂络合比色技术测定的酸价变化,评价所建立的SPE技术对去除油脂中SSL的效果。结果表明:SPE技术可有效去除油脂中的SSL,明显消除油脂中SSL对铜皂络合比色法测定酸价的干扰,不会导致油脂样品脂肪酸含量损失。对于含SSL的食用油脂试样,经SPE技术净化处理后,铜皂络合比色法测定酸价过程的干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价 铜皂络合比色法 硬脂酰乳酸钠 离子排斥色谱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