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7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疗器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展 喻洪流 +2 位作者 蒋清锋 胡秀枋 张宇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7-170,共4页
根据医疗器械专业"医工结合"的特点,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医疗器械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对医疗器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目标清晰,方向明确,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实验教学... 根据医疗器械专业"医工结合"的特点,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医疗器械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对医疗器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目标清晰,方向明确,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宗旨,调整实验课程体系,建立"产、学、医"联合实验平台,"三师型"实验教学团队与"创新实验项目驱动型"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了一套医疗器械行业人才培养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对创新型医疗器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 实验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器械专业群的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改革 被引量:7
2
作者 喻洪流 赵展 +2 位作者 胡秀枋 郑建立 刘宝林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7-169,183,共4页
医疗设备的迅猛发展趋势与社会服务功能需要大量的创新性医疗器械人才作为支撑。为了培养我国急需的医疗器械专业技术人才,实验中心不断改革与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实景化教学、自动开放等实验室改革实践,取得... 医疗设备的迅猛发展趋势与社会服务功能需要大量的创新性医疗器械人才作为支撑。为了培养我国急需的医疗器械专业技术人才,实验中心不断改革与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实景化教学、自动开放等实验室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改革 医疗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11
3
作者 宓现强 王聪 +1 位作者 潘尔顿 陈洁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5-56,共2页
通过对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的法规和管理实践进行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问题和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督管理的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宓现强 王聪 +2 位作者 潘尔顿 于勇 陈洁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共2页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督(PMS)管理法规体系和监管网络。通过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欧盟和我国上市后监督管理活动的介绍、分析和比较,为我国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监督管理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5
作者 宓现强 潘尔顿 +2 位作者 王聪 于勇 陈洁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共2页
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建设尚在起步阶段,而欧盟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体系。通过介绍,分析并比较中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旨在为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报告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医疗器械用聚醚嵌段酰胺中空纤维的凝聚态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阙亦云 李兆敏 +2 位作者 朱姝 余木火 赵改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聚醚嵌段酰胺中空纤维是用于介入医疗器械的主要中空纤维之一,其性能决定了整个介入医疗器械的操作性能,甚至是手术成功率。研究了加工条件对中空纤维凝聚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特别是挤出速度与中空纤维抗拉性能的关系,并探讨了... 聚醚嵌段酰胺中空纤维是用于介入医疗器械的主要中空纤维之一,其性能决定了整个介入医疗器械的操作性能,甚至是手术成功率。研究了加工条件对中空纤维凝聚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特别是挤出速度与中空纤维抗拉性能的关系,并探讨了中空纤维的结晶与取向、中空纤维的表面形貌等。结果表明,聚醚嵌段酰胺中空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可通过加工工艺来调控,挤出速度加快,剪切速率提高,分子拉伸和取向程度增加,结构更为规整,延伸率降低,刚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医疗器械 聚醚嵌段酰胺 中空纤维 力学性能 凝聚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后中外医疗器械企业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清峰 吕永红 《企业活力》 2010年第2期14-17,共4页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呈现地域性,产品层次低,缺乏高端产品,消费者对"中国造"的医疗器械产品持谨慎态度。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大,...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呈现地域性,产品层次低,缺乏高端产品,消费者对"中国造"的医疗器械产品持谨慎态度。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大,医疗体制改革直接形成对国内医疗器械的需求,医疗器械的高端产品需求仍保持高速增长。金融危机后,外资医疗器械企业严控高端技术,继续垄断高端市场,或通过合资联盟形式在华进行本土化布局,或与政府合作开展"公益"活动,提升外企影响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战略选择将是通过与外企联盟,缩短获取核心技术的进程,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乘机抢占高端市场;依靠成本优势,增加出口地域范围,保持低端产品的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企业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水凝胶包封卵母细胞结晶性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春燕 张宇琪 周新丽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基于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微囊化技术可用于优化冷冻和复温程序,降低细胞和组织的冷冻损伤。观察了卵母细胞在不同体积分数(0.5%、1.0%、1.5%、2.0%)海藻酸钠水凝胶中的形态,确定其封装的安全浓度;利用低温显微镜系统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海... 基于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微囊化技术可用于优化冷冻和复温程序,降低细胞和组织的冷冻损伤。观察了卵母细胞在不同体积分数(0.5%、1.0%、1.5%、2.0%)海藻酸钠水凝胶中的形态,确定其封装的安全浓度;利用低温显微镜系统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海藻酸钠水凝胶的结晶温度及结晶行为,并对比卵母细胞在基础溶液、保护剂溶液中降/复温时形态和结晶情况;对比溶剂置换型和物理混合型制备的海藻酸钠抗冻水凝胶包封卵母细胞的冻存效果。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在0.5%和1.0%体积分数的海藻酸钠凝胶中整体形态与体积维持较好;1.0%体积分数海藻酸钠组和12.5%DMSO+12.5%EG+0.5 mol/L海藻糖的保护剂溶液组中的卵母细胞在降温过程中均未产生胞内冰;相比物理混合型,溶剂置换型组水凝胶中的卵母细胞在降温过程中无胞内冰产生,细胞复温后仍保持正常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卵母细胞 微囊化 结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8
9
作者 王光强 俞剑燊 +3 位作者 胡健 曹利瑞 夏永军 艾连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9-278,共10页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含氨基的低分子质量化合物。大多数食品中都含有生物胺,这些生物胺主要由微生物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于氨基酸脱羧而生成。适量生物胺可促进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过量摄入会产生不良反应。微生物在不同食品中的...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含氨基的低分子质量化合物。大多数食品中都含有生物胺,这些生物胺主要由微生物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于氨基酸脱羧而生成。适量生物胺可促进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过量摄入会产生不良反应。微生物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不尽相同,这导致在不同食品中生物胺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本文详细综述不同食品中生物胺的来源、产生机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其检测方法,为生产安全食品、降低食品中生物胺的含量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微生物 产生机理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0
作者 董庆利 王海梅 +4 位作者 Pradeep K MALAKAR 刘箐 宋筱瑜 田明胜 陆冉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1-229,共9页
近10余年来,我国政府重视食品安全并逐渐加强风险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根据历年来国家卫生与计生委的统计数据,表明由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发病率一直高于其他危害。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是全球性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 近10余年来,我国政府重视食品安全并逐渐加强风险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根据历年来国家卫生与计生委的统计数据,表明由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发病率一直高于其他危害。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是全球性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因此加强我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以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国家层面上势在必行。特别是2009年我国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和2011年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hina National Center for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CFSA)以来,已有不少针对国内具体食品致病菌情况开展的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QMRA)研究。本文对2000年至今我国已开展的QMRA研究,包括涉及的食品、致病菌、微生物预测模型、剂量-效应模型等进行详细综述。同时指出我国开展QMRA面临的技术性难题及解决方法,并对采用QMRA结果用于构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和食品安全目标(food safety objective,FSO)以及执行目标(performance objective,PO)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建议加强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微生物限量制定和国际合作,在完善实施指南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开展更多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QMRA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 致病菌 预测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层析试纸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建武 宋春美 +7 位作者 刘芳 吴淑燕 李浩林 刘程 邱实 曾海娟 吴嫚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6-41,共6页
免疫层析试纸因其使用方便,耗时少,结果稳定,价格相对低廉,可适用现场和家庭检测,在临床诊断等领域得到了有效普及。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快速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免疫层析试纸技术的简介、研究、应... 免疫层析试纸因其使用方便,耗时少,结果稳定,价格相对低廉,可适用现场和家庭检测,在临床诊断等领域得到了有效普及。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快速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免疫层析试纸技术的简介、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免疫层析试纸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层析试纸 食品安全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板材质对单增李斯特菌在生熟食品间交叉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庆利 陆冉冉 +3 位作者 汪雯 刘阳泰 宋筱瑜 刘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7-213,共7页
为定量分析生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材质案板上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 L单增李斯特菌初始菌悬液接种于卤猪舌中,模拟食品制备过程,在案板上先后对卤猪舌和生黄瓜进行切片处理,同时,设定4种常见场景,分别测定不同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 为定量分析生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材质案板上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 L单增李斯特菌初始菌悬液接种于卤猪舌中,模拟食品制备过程,在案板上先后对卤猪舌和生黄瓜进行切片处理,同时,设定4种常见场景,分别测定不同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从卤猪舌到案板以及案板到生黄瓜的转移率。此外,构建厨房模拟环境下食物经不同操作方式的暴露评估模型,比较消费者食用不同材质案板处理过的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熟食品后发病率的大小。结果表明:不同场景下转移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且不同材质案板同场景下转移率差异显著(P<0.05)。通过暴露模型证实,食用交叉污染的熟肉制品和生鲜蔬菜存在一定风险,且木质案板风险显著高于塑料和不锈钢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板材质 单增李斯特菌 转移率 交叉污染 暴露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22
13
作者 董庆利 郑丽敏 +1 位作者 党维鑫 顾晓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1-323,366,共4页
开展某市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参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程序,对单增李斯特菌开展了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通过剂量反应关系推测易感人群和非易感人群由于摄入即食食品导致单增李斯特菌病的每... 开展某市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参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程序,对单增李斯特菌开展了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通过剂量反应关系推测易感人群和非易感人群由于摄入即食食品导致单增李斯特菌病的每年发病概率分别为3.71×10-7和3.39×10-9。基于2008-2011年监测各类生食蔬菜、生食水产品、菜肴(沙拉)等即食食品942组数据,构建了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矩阵,由风险可能性和风险损失度计算得到易感人群通过摄入即食食品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等级属于五级风险等级中较小的一级,表明当地居民通过摄入即食食品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病的风险较小。本文可为构建完整单增李斯特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食品 单增李斯特菌 半定量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4
作者 王慧卿 于劲松 +1 位作者 徐斐 张建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114,共4页
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建立快速、灵敏、高效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是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食品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样品前处理是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环节。综述了近年来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萃取、固相微... 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建立快速、灵敏、高效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是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食品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样品前处理是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环节。综述了近年来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等)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的选取和使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农药残留 样品前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5
作者 周凝 刘宝林 王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5-329,共5页
核磁共振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无损检测技术。介绍了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优势,综述了国内外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中的水分、油脂、玻璃态转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品质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核磁共振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无损检测技术。介绍了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优势,综述了国内外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中的水分、油脂、玻璃态转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品质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食品 分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仲源 刘静 +2 位作者 管骁 杨永健 杨彩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9-165,共7页
近30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一项高效、简便、无损的分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食品质量监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新型化学计量学方法,NIRS可以有效实现对食品进行组分含量测定、产... 近30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一项高效、简便、无损的分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食品质量监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新型化学计量学方法,NIRS可以有效实现对食品进行组分含量测定、产品分类、掺伪检测等。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利用NIRS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一些研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食品质量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浩林 刘箐 +7 位作者 杨珏萍 刘程 韩舜愈 梁玮 陈艳 方水琴 郭慧琴 朱小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3-168,共6页
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检测技术成为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基于生物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同时,由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交叉衍生而来的新技术,也已逐步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该文介绍了FTA-PC... 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检测技术成为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基于生物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同时,由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交叉衍生而来的新技术,也已逐步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该文介绍了FTA-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探针、基质分子印迹、生物芯片、免疫层析、生物传感器等新技术,并对这些新技术的优缺点及运用前景,予以系统的分析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食品安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微生物间交互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文敏 方太松 +3 位作者 王翔 耿方琳 刘箐 董庆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7-283,共7页
数学模型是食品预测微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基于数学模型得到的腐败菌生长情况可用于预测食品的货架期,得到的食源性致病菌生长数据是微生物暴露评估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预测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研究微生物在实际食品环境中... 数学模型是食品预测微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基于数学模型得到的腐败菌生长情况可用于预测食品的货架期,得到的食源性致病菌生长数据是微生物暴露评估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预测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研究微生物在实际食品环境中的生长动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传统的预测微生物数学模型;然后阐述了实际食品中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现象,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描述性模型和机械性模型两类微生物间交互模型,并分析了两类模型的推导过程,最后对食品中微生物间交互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预测微生物学这一学科的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微生物 交互 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对南极大磷虾蛋白自溶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迟海 李学英 +2 位作者 杭虞杰 杨宪时 郭全友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6-351,共6页
以氨基态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研究了食品添加剂对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自溶的影响。结果显示,氯化镁和柠檬酸对南极大磷虾蛋白的自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作用显著的添加量分别为2%和0.2%,结... 以氨基态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研究了食品添加剂对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自溶的影响。结果显示,氯化镁和柠檬酸对南极大磷虾蛋白的自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作用显著的添加量分别为2%和0.2%,结合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固形物指标,促进作用最显著的为添加0.2%柠檬酸;葡萄糖和氯化钙对南极大磷虾蛋白的自溶影响不大;氯化钾、氯化钠、EDTA-2Na对南极大磷虾蛋白的自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氯化钠和EDTA-2Na的抑制作用相近,但优于氯化钾,三者作用显著的添加量分别为2%、4%、0.05%,考虑到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抑制作用最显著为添加0.05%EDTA-2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南极大磷虾 自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手术器械的结构设计与工作空间仿真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坤勇 朱勋 +1 位作者 沈桐 宋成利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88-1893,共6页
介绍了一种钢丝绳驱动的串联弯曲结构,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和工作空间仿真。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避免传统结构弯曲时发生的钢丝绳松弛现象,提高控制精度。建立手术器械的运动模型,用D-H法进行正向运动学求解,得到器械末端位置,采用... 介绍了一种钢丝绳驱动的串联弯曲结构,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和工作空间仿真。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避免传统结构弯曲时发生的钢丝绳松弛现象,提高控制精度。建立手术器械的运动模型,用D-H法进行正向运动学求解,得到器械末端位置,采用数值仿真法模拟多自由度器械与传统直器械的工作空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自由度器械相比传统直器械工作空间更大,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由度器械 微创手术 钢丝绳松弛 D—H法 工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