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泡泵在制冷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梁俣 刘道平 叶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5,共8页
本文回顾了气泡泵研究的相关文献,简要的介绍了气泡泵工作原理,并对应用于扩散-吸收式制冷技术、Einstein循环制冷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和太阳能制冷技术的气泡泵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提出气泡泵的重要影响参数有结构形式、运行参数和工... 本文回顾了气泡泵研究的相关文献,简要的介绍了气泡泵工作原理,并对应用于扩散-吸收式制冷技术、Einstein循环制冷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和太阳能制冷技术的气泡泵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提出气泡泵的重要影响参数有结构形式、运行参数和工质三种,并指出气泡泵的基本理论、运行特性和性能提升方法需要更完善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技术 气泡泵 综述 吸收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刻蚀处理的池沸腾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菊萍 匡纯纯 刘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8,共9页
为探究刻蚀处理铜板表面对池沸腾传热性能的改善效果,搭建了可视化实验平台,制备不同刻蚀浓度和刻蚀时间处理的表面,采用去离子水为工质,进行饱和池沸腾实验.结果表明,氨水刻蚀浓度越大,表面的换热性能越强,氨水刻蚀时间越长,表面换热... 为探究刻蚀处理铜板表面对池沸腾传热性能的改善效果,搭建了可视化实验平台,制备不同刻蚀浓度和刻蚀时间处理的表面,采用去离子水为工质,进行饱和池沸腾实验.结果表明,氨水刻蚀浓度越大,表面的换热性能越强,氨水刻蚀时间越长,表面换热性能越强.热流密度为43.2 W/cm^(2)时,0.05 mol/L氨水刻蚀4 h表面、0.05 mol/L氨水刻蚀5 h表面、0.05 mol/L氨水刻蚀8 h表面、0.03 mol/L氨水刻蚀4 h表面、0.05 mol/L氨水刻蚀4 h表面和0.10 mol/L氨水刻蚀4 h表面上的换热系数分别提高了46%、92%、105%、36%、45%、78%.此外,对其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说明了其优异的沸腾性能.刻蚀处理增强了表面粗糙度,有效面积,从而促进液体的补充,能够在较小的过热度下达到更高的临界热流密度.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刻蚀表面具有更多的成核位点,更小的气泡离开直径和离开频率.这些结果显示出刻蚀表面强化池沸腾换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沸腾 刻蚀 传热性能 气泡动力学 微纳结构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压吸收式制冷系统气泡泵理论模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平亚琴 刘道平 +2 位作者 陈盛祥 李文杰 刘磊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50,共5页
应用两相流分相模型理论,对单压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气泡泵在绝热弹状流工况下的工作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气泡泵的理论模型。并以饱和水为工质,对气泡泵的稳态工作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分析结果表明,气... 应用两相流分相模型理论,对单压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气泡泵在绝热弹状流工况下的工作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气泡泵的理论模型。并以饱和水为工质,对气泡泵的稳态工作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分析结果表明,气泡泵提升管的两相流流型与气体流量及沉浸比有关;随着气体流量或沉浸比的增加,提升管中两相流流型将发生改变,从而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曲线逐渐偏离;流型的改变只是使液体提升量随气体流量增加的增速减缓,对液体提升量并无抑制作用。分析结果对气泡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对单压吸收式制冷机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气泡泵 理论模型 实验研究 弹状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2/R23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陆向阳 张华 +1 位作者 黄森 刘训海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2,共5页
通过一个两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系统来研究R2 2 /R2 3混合工质的循环特性 ,在一系列合理简化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组分的充注比例和循环比例的关系 ,分析了循环比例的计算方法 ,并给出了循环系统中各点参数的计算结果和空间压焓图。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循环 压焓图 混合工质 循环特性 合理 循环系统 循环比 组分 特性研究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工质配比对自动复叠制冷循环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训海 黄森 张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
搭建了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试验装置,在该系统中低沸点组分选用R23,高沸点组分选用R134a。通过改变系统中混合工质的配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工质中各组分百分含量对制冷系统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 搭建了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试验装置,在该系统中低沸点组分选用R23,高沸点组分选用R134a。通过改变系统中混合工质的配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工质中各组分百分含量对制冷系统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冷柜的最低中心温度等有较大的影响,其中R23的百分含量在40%左右时,该制冷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比 混合工质 自动复叠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nstein制冷系统气泡泵理论模型修正验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永军 刘道平 +3 位作者 黄塬琳 赵荣祥 陆引哲 丁充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4,共7页
基于漂移流模型理论建立了气泡泵理论模型,对Einstein制冷系统中气泡泵在绝热弹状流下的提升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并以饱和纯水为工质对气泡泵稳态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根据气泡泵性能参数的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气泡泵阻力... 基于漂移流模型理论建立了气泡泵理论模型,对Einstein制冷系统中气泡泵在绝热弹状流下的提升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并以饱和纯水为工质对气泡泵稳态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根据气泡泵性能参数的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气泡泵阻力损失系数进行拟合,对气泡泵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并得到相应的实验关联式,并对该关联式的可信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修正结果吻合性较好,误差在5.3%以内,修正结果具有较强准确性和可行性,完善了气泡泵理论模型。为气泡泵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对进一步研究Einstein制冷系统气泡泵性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nstein制冷循环 气泡泵 参数拟合 阻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叠制冷系统中套管式冷凝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芮胜军 张华 +1 位作者 王洪年 李娟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8,共6页
自复叠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小型制冷装置,制取-40℃^-150℃之间的低温环境。套管式冷凝器在自复叠制冷系统中常用作冷凝设备,其特性与结构深刻地影响着制冷装置系统。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用套管式冷凝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冷凝过程特性和结... 自复叠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小型制冷装置,制取-40℃^-150℃之间的低温环境。套管式冷凝器在自复叠制冷系统中常用作冷凝设备,其特性与结构深刻地影响着制冷装置系统。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用套管式冷凝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冷凝过程特性和结构尺寸;在冷凝压力2.0 MPa,当R600a和R23混合工质的质量分数为7∶3时,计算其冷凝负荷为1610 W;根据混合工质和冷却水的换热系数,确定套管式冷凝器长度为4.842 m。最后对不同冷凝水流量的吸气温度、排气温度、蒸发温度,以及冷却水进出口温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 混合工质 冷凝器设计 套管式冷凝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五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巍 张海东 张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提出了一种五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根据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制冷工质和不同的混合配比,可以获得不同的蒸发温度,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组分选取原则并选取了组分,探讨了适用于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工质计算的方法,根据要求选择了R22、... 提出了一种五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根据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制冷工质和不同的混合配比,可以获得不同的蒸发温度,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组分选取原则并选取了组分,探讨了适用于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工质计算的方法,根据要求选择了R22、R23、R14、R740和R728五种制冷工质作为系统循环工质,对混合工质的配比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理论模拟最优配比并通过试验研究加以比较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自动复叠制冷 混合工质 组分选取 模拟计算 最优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工质Linde-Hampson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朱军韬 张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3,共6页
搭建了混合工质Linde-Hampson制冷系统,将4种工质R245fa/R600a/R508b/R14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实验研究。通过优化制冷剂组分得到不同配比下的最低运行温度,分析了最优配比下环境温度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4种工质按照不... 搭建了混合工质Linde-Hampson制冷系统,将4种工质R245fa/R600a/R508b/R14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实验研究。通过优化制冷剂组分得到不同配比下的最低运行温度,分析了最优配比下环境温度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4种工质按照不同配比进行混合,系统的最低运行温度范围在-45℃^-85℃之间。在环境温度35℃时,混合工质按比例R245fa:R600a:R508b:R14=0.45:0.3:0.18:0.07充注时,系统运行温度可达到-85℃,在此条件下,将环境温度从35℃降低到5℃,系统运行温度则从-85.5℃降低到-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LHR循环 混合工质 最优配比 R245fa/R600a/R508b/R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热电制冷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举 陈曦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9,共6页
对多级热电制冷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在三种不同工况下,运用ANSYS模拟四种不同类型热电制冷器的制冷温度,并搭建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热电制冷器热电对之间的距离对其制冷温度有影响,设计热电制冷器时,应对热电对距离进行... 对多级热电制冷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在三种不同工况下,运用ANSYS模拟四种不同类型热电制冷器的制冷温度,并搭建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热电制冷器热电对之间的距离对其制冷温度有影响,设计热电制冷器时,应对热电对距离进行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热电制冷器最佳工作电压为12V,热电制冷器制冷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非常大,选择合适的绝热材料对制冷器制冷温度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还表明,热电制冷器输入电流和功率随热端温度升高而减小,制冷温度和最大制冷温差随热端温度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热电制冷器 ANSYS模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泵在单压吸收制冷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发明 刘道平 +1 位作者 杨亮 吴腾马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5,共11页
本文介绍了气泡泵的工作原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单压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气泡泵的研究进展。提出气泡泵的三种重要影响参数分别为结构形式、运行参数和工质,并对扩散-吸收式制冷循环和Einstern制冷循环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 本文介绍了气泡泵的工作原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单压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气泡泵的研究进展。提出气泡泵的三种重要影响参数分别为结构形式、运行参数和工质,并对扩散-吸收式制冷循环和Einstern制冷循环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影响气泡泵性能的因素以及气泡泵其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最后,指出循环中工质的种类以及多管气泡泵中形成提升量的倍增需要更完善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系统 吸收式制冷 气泡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气泡泵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汤成伟 刘道平 +1 位作者 祁影霞 王汝金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9,共5页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的细管径气泡泵是系统的主要驱动装置,作用在于提升发生器内的稀氨水工质至高位贮液器;气泡泵的最佳运行状态不是由提升管高度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沉浸比和泵管的内径尺寸参数。所以针对气泡... 单压吸收式Einstein循环制冷机中的细管径气泡泵是系统的主要驱动装置,作用在于提升发生器内的稀氨水工质至高位贮液器;气泡泵的最佳运行状态不是由提升管高度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沉浸比和泵管的内径尺寸参数。所以针对气泡泵的研究概况,工作原理以及在Einstein制冷循环中的运行机理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根据气液两相流压降理论得出了固定提升效率下气泡泵内径、沉浸比和外部加热功率三者的性能关系曲线,为气泡泵的设计提供了数据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Einstein循环 吸收制冷 气泡泵: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气调贮藏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3
作者 刘颖 邬志敏 +1 位作者 李云飞 王如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97,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果蔬气调贮藏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气调保鲜机理、气调贮藏环境模拟与优化、气调包装及气调库系统设计、气调保鲜寿命预测、气调环境下果蔬呼吸速率模型建立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情况,对气调贮藏新技术及其发展...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果蔬气调贮藏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气调保鲜机理、气调贮藏环境模拟与优化、气调包装及气调库系统设计、气调保鲜寿命预测、气调环境下果蔬呼吸速率模型建立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情况,对气调贮藏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降氧气调贮藏 快速降氧气调贮藏 呼吸速率 果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吸附式冷管的制冷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武卫东 毛正荣 +4 位作者 张华 刘训海 邬志敏 伍贻文 林汉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077-1082,共6页
提出了一种沸石 水工质对余热驱动的固体吸附式冷管 实验测试了冷管的制冷功率 ,研究了其在不同制冷功率时制冷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研究了热源温度、环境温度、风速等参数对冷管制冷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其机理原因 研究结果为系统优... 提出了一种沸石 水工质对余热驱动的固体吸附式冷管 实验测试了冷管的制冷功率 ,研究了其在不同制冷功率时制冷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研究了热源温度、环境温度、风速等参数对冷管制冷性能的影响 ,分析了其机理原因 研究结果为系统优化设计及吸附式冷管性能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提出了吸附式冷管型空调系统的工程化设计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吸附制冷 沸石分子筛-水 制冷管 性能 余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在蓄冷及制冷(热泵)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魏晶晶 谢应明 刘道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43,共8页
介绍了高密度储能介质——水合物应用于蓄冷领域、制冷系统以及吸附式热泵系统的研究现状,同时对CO2、TBAB以及其它种类水合物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描述。提出了一些关于水合物领域研究方向,以及促进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走向实用化的建议。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水合物 蓄冷 制冷 热泵 水合物浆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理论模型验证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永军 刘道平 +2 位作者 黄塬琳 赵荣祥 陆引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7-923,共7页
气泡泵结构单一、运行稳定差、效率低,为解决此问题该文提出渐缩式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和改进发生器出口,建立气泡泵理论模型,对其在绝热弹状流下的提升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对该理论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并与直径相当的直管气泡泵提升性能... 气泡泵结构单一、运行稳定差、效率低,为解决此问题该文提出渐缩式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和改进发生器出口,建立气泡泵理论模型,对其在绝热弹状流下的提升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对该理论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并与直径相当的直管气泡泵提升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沉浸比小于0.30和气体流量在0.05—0.15g/s时,理论值与实验值曲线吻合性较好,而超出此范围由于提升管内流型改变两曲线逐渐偏离;在热源功率250~350W时变截面管气泡泵提升效率高达12.8%;低驱动功率为气泡泵充分利用低品位热源提供可能。分析表明变截面直立管应用和发生器出口改进有利于提高气泡泵工作性能,为利用太阳能,工业余热废热驱动的气泡泵优化设计、性能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Einstein制冷 气泡泵 模型验证 低品位热源 变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车空调环境舒适性能数值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俊云 刘训海 刘颖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7-591,共5页
针对某公司生产的SH6700中型空调客车,采用k-ε紊流模型及贴体坐标,应用整体求解法计算了空调车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采用Monte Carlo法分析计算了太阳透射辐射在车室内各固体表面引起的附加热流变化,并以此作为能量方程的附加源项,对... 针对某公司生产的SH6700中型空调客车,采用k-ε紊流模型及贴体坐标,应用整体求解法计算了空调车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采用Monte Carlo法分析计算了太阳透射辐射在车室内各固体表面引起的附加热流变化,并以此作为能量方程的附加源项,对空调客车室内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根据汽车产品质量检验QCn 29008.9—1991行业标准,对该类型空调客车分别进行实验室环境模拟和道路实验研究,检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客车 舒适性能 数值分析 环境实验 计算机数值模拟 道路实验 空调环境 产品质量检验 K-Ε紊流模型 Carlo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轩小波 刘妮 +1 位作者 李菊 刘道平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在小型水合物反应装置上研究了纯水、四丁基溴化铵(TBAB)、四氢呋喃(THF)三种不同水合体系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的诱导时间、气体消耗速率及反应最终压力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设定温度在0℃~3℃范围内时四丁基溴化铵体系中生成... 在小型水合物反应装置上研究了纯水、四丁基溴化铵(TBAB)、四氢呋喃(THF)三种不同水合体系对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过程的诱导时间、气体消耗速率及反应最终压力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设定温度在0℃~3℃范围内时四丁基溴化铵体系中生成水合物的诱导时间最长,受温度影响最大,而水合反应气体消耗速率最大;四氢呋喃体系中生成水合物的诱导时间最短,受温度影响最小,而水合反应气体消耗速率最小;四丁基溴化铵、四氢呋喃体系反应最终压力略高于纯水体系。较高温度范围内THF体系对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影响明显优于其他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水合物 添加剂 诱导时间 消耗速率 最终压力 四氢呋喃 四丁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蓄冷工质——异丁烷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刚 谢应明 刘道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7,共6页
为探讨新型蓄冷工质—异丁烷水合物快速生成的影响因素,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搅拌式水合物制备系统,在定容法实验条件下,比较不同水量、搅拌速率、初始冷媒温度、水样条件下水合物的生成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水量为200mL时,有着较大的气液... 为探讨新型蓄冷工质—异丁烷水合物快速生成的影响因素,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搅拌式水合物制备系统,在定容法实验条件下,比较不同水量、搅拌速率、初始冷媒温度、水样条件下水合物的生成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水量为200mL时,有着较大的气液空间比,利于水合物的生成;适当的搅拌速率增加扰动,有效改善气—水体系传质力,利于水合物生成,但搅拌速率过大易使水合物分解;初始冷媒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水合物生成量越多;历史水具有"记忆效应",诱导时间最短;相对于历史水和蒸馏水,水合物在自来水中总生成量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气体水合物 异丁烷水合物 水量 搅拌速率 初始冷媒温度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乐 祁影霞 +2 位作者 邢艳青 喻志广 张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92,共4页
在模拟海底多孔介质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质量分数同为0.05%的不同种类的添加剂SDS、THF、TBAB对CO2置换天然气水合物的影响,与纯水体系的对比发现,在此质量分数下TBAB置换率最高,SDS次之,THF置换率低于纯水。同时研究了质量分数分别为0.... 在模拟海底多孔介质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质量分数同为0.05%的不同种类的添加剂SDS、THF、TBAB对CO2置换天然气水合物的影响,与纯水体系的对比发现,在此质量分数下TBAB置换率最高,SDS次之,THF置换率低于纯水。同时研究了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0.03%的SDS添加剂对置换速率的影响。研究了在模拟海底盐度的情况下,置换反应受到阻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CO2水合物 置换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