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调用二元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的理论预测与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唐恒博 武卫东 +1 位作者 苗朋柯 张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123,126,共4页
有机相变材料在空调蓄冷中的应用是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选取壬酸、辛酸、癸酸、月桂酸、正癸醇、月桂醇和肉豆蔻醇7种有机物质作为研究对象,两两组合,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相平衡理论,预测出不同比例二元混合材料中的相变温度和相... 有机相变材料在空调蓄冷中的应用是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选取壬酸、辛酸、癸酸、月桂酸、正癸醇、月桂醇和肉豆蔻醇7种有机物质作为研究对象,两两组合,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相平衡理论,预测出不同比例二元混合材料中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通过DSC测试各组样品的热物性,制备筛选出适用于空调场合使用的二元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结果表明:辛酸/月桂醇、癸酸/月桂醇和辛酸/肉豆蔻醇3组二元混合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5~9℃,相变潜热范围为145~172kJ/kg,符合空调蓄冷要求;上述混合体系中辛酸/肉豆蔻醇(质量比73.7∶26.3)样品的性能最好,其相变温度为6.9℃,相变潜热为169.1k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有机化合物 空调蓄冷 热物性 潜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制冷剂R1234ze(E)及其混合工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邱金友 张华 +2 位作者 祁影霞 王袭 余晓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6,60,共9页
低GWP值制冷剂R1234ze(E)(trans-1,3,3,3-tetrafluoropropene)作为R134a较为理想的替代品而被关注,但其单一成分的热力学性能和传输特性并不理想,在R1234ze(E)中混入R32成分可以有效改善其热力学性能。本文概述了低GWP值工质R1234ze(E)... 低GWP值制冷剂R1234ze(E)(trans-1,3,3,3-tetrafluoropropene)作为R134a较为理想的替代品而被关注,但其单一成分的热力学性能和传输特性并不理想,在R1234ze(E)中混入R32成分可以有效改善其热力学性能。本文概述了低GWP值工质R1234ze(E)及其与R32混合物的热物性特征、传输特性及系统运行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与目前常用的制冷工质进行比较分析,指出R1234ze(E)与R32混合工质有望成为新型低GWP值替代工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234ze(E) 混合工质 热物性 传热 制冷剂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添加剂沸石分子筛混合吸附剂物理特性及其制冷应用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武卫东 王闯 +1 位作者 孟晓伟 张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2-699,共8页
为改善吸附剂用于吸附制冷的传热传质性能,以微米级铁粉、铝粉和非金属膨胀石墨为添加剂,制备了8种不同烧结型13X沸石分子筛(包括粉末型和颗粒型)混合吸附剂,对其进行了SEM观察以及热导率、吸附等温线、孔径分布等物性的测量与表征分析... 为改善吸附剂用于吸附制冷的传热传质性能,以微米级铁粉、铝粉和非金属膨胀石墨为添加剂,制备了8种不同烧结型13X沸石分子筛(包括粉末型和颗粒型)混合吸附剂,对其进行了SEM观察以及热导率、吸附等温线、孔径分布等物性的测量与表征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剂为膨胀石墨的粉末型分子筛微粒之间的紧密型最好,接触面积最大;添加剂为铝粉的粉末型分子筛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最高,相比纯组分颗粒型分子筛的分别提高了100.9%和315.6%,添加剂为铁粉的粉末型分子筛比热容最低,相比纯组分颗粒型分子筛的降低了33.9%;加入添加剂的粉末型和颗粒型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顺序由高到低均为膨胀石墨、铝粉、铁粉。将制备的各种混合吸附剂应用于吸附制冷单元管进行实验测试,讨论分析了其循环周期、制冷量、COP和SCP等性能指标的改进与吸附剂物性改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 金属添加剂 13X沸石分子筛 混合吸附剂 物性 吸附单元冷管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降压为目的的CO_2混合工质制冷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武卫东 贾松燊 +1 位作者 吴俊 张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69-1976,共8页
自然工质CO_2因其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特性(ODP=0,GWP=1)、单位容积制冷量高、良好的传热性能等优点而得到制冷行业的再次关注。然而,由于其自身物性及工况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CO_2制冷系统大多采用跨临界循环,高压侧压力高达12MPa左... 自然工质CO_2因其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特性(ODP=0,GWP=1)、单位容积制冷量高、良好的传热性能等优点而得到制冷行业的再次关注。然而,由于其自身物性及工况条件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CO_2制冷系统大多采用跨临界循环,高压侧压力高达12MPa左右,这对系统各部件的安全性和制造成本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目前采用CO_2混合工质来有效改善纯CO_2制冷系统运行压力较高问题的制冷循环系统,综述了国内外以降压为目的的CO_2混合工质制冷系统研究进展,分析了CO_2混合工质的跨临界制冷循环系统、自复叠式制冷系统以及压缩-吸收耦合循环系统各自的特点,指出了以降压为目的的CO_2混合工质制冷系统的发展前景,并对今后的CO_2混合工质制冷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制冷循环 混合工质 混合物 热力学 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针法测量低温下食品导热系数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国纲 周国燕 +1 位作者 李彩侠 华泽钊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5,共3页
在分析了探针法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用探针法对低温下食品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研究。实验表明探针在用甘油和蒸馏水进行标定后,可以方便准确地测量不同水分的土豆在25℃^-50℃温度范围内的导热系数。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导热系数 探针法 食品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在过冷液氮中的淬冷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建俊 华泽钊 +1 位作者 刘宝林 傅行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4-179,共6页
用直径为50 m m 、厚度为20 m m 的平板实验研究了倾斜平板在过冷液氮中的淬冷沸腾传热, 方位角为0°(热面水平向下) 到90°(热面垂直), 液氮过冷度为0~13 K。由实验结果得到, 在所有方位角情况下, ... 用直径为50 m m 、厚度为20 m m 的平板实验研究了倾斜平板在过冷液氮中的淬冷沸腾传热, 方位角为0°(热面水平向下) 到90°(热面垂直), 液氮过冷度为0~13 K。由实验结果得到, 在所有方位角情况下, 随着液氮过冷度的提高, 在热流密度曲线图上的热流密度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从最小膜态沸腾点向过渡膜态沸腾转变时, 有一热流密度迅速提高的突变过程, 过冷度越大, 这种突变过程表现得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冷 沸腾传热 临界热流密度 过冷液氮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针法测量低温下猪主动脉导热系数研究
7
作者 黄国纲 周国燕 +1 位作者 李彩侠 华泽钊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2,共4页
低温下导热系数测定对生物器官的低温保存、低温外科医学及数值模拟计算至关重要。在分析探针法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用探针法对低温下猪主动脉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研究。实验表明探针在用甘油和蒸馏水进行标定后,可以方便准确地测量-90^... 低温下导热系数测定对生物器官的低温保存、低温外科医学及数值模拟计算至关重要。在分析探针法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用探针法对低温下猪主动脉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研究。实验表明探针在用甘油和蒸馏水进行标定后,可以方便准确地测量-90^-35℃温区下猪主动脉的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针法 导热系数 猪主动脉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低温相变蓄冷材料的研制及热物性优化 被引量:20
8
作者 贾蒲悦 武卫东 +1 位作者 王益聪 张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758-2765,共8页
针对低温冷链物流应用场合,提出一种由三羟甲基丙烷(TMP)、氯化铵(NH4Cl)和水组成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相变蓄冷材料。首先对该复合材料的不同配比进行DSC热分析实验,筛选出热力性能较优异的材料混合比(TMP∶NH4Cl∶H2O质量比为1.0∶2.0... 针对低温冷链物流应用场合,提出一种由三羟甲基丙烷(TMP)、氯化铵(NH4Cl)和水组成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相变蓄冷材料。首先对该复合材料的不同配比进行DSC热分析实验,筛选出热力性能较优异的材料混合比(TMP∶NH4Cl∶H2O质量比为1.0∶2.0∶7.0)。其次,以上述配比的复合材料为基液,研究了添加不同的纳米粒子(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对其过冷度、热导率的影响,以及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丙烯酸钠(PAAS))对其相分离现象的影响,并进行了热循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0.40%(质量分数)的TiO2纳米粒子对降低该复合材料过冷度效果最佳;添加0.50%(质量分数)的TiO2纳米粒子对增大其热导率效果最佳;增稠剂CMC和PAAS可以消除该复合材料相分离现象并对其相变温度、相变潜热、过冷度等热物性影响较小。经优化所得最终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的配比为以1.0∶2.0∶7.0质量比混合的TMP-NH4Cl-H2O+0.40%(质量分数)TiO2+1.0%(质量分数)PAAS,其相变温度为-19.9℃,相变潜热为246.8kJ/kg,热导率为0.81W/(m·K),并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物流 复合材料 蓄冷 相变 热物性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冷冷库内冰浆式湿冷蒸发器的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子安 武卫东 余强元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154,共6页
针对果蔬预冷应用场合,本文提出一种冰浆式湿冷蒸发器,并将其应用于小型模拟冷库。采用娃娃菜为冷却对象,以库内温度和相对湿度为指标,改变填料类型(金属、塑料、纸质填料)和载冷剂(冰浆、冷水),在冷库空载条件下进行负载预冷实验。结... 针对果蔬预冷应用场合,本文提出一种冰浆式湿冷蒸发器,并将其应用于小型模拟冷库。采用娃娃菜为冷却对象,以库内温度和相对湿度为指标,改变填料类型(金属、塑料、纸质填料)和载冷剂(冰浆、冷水),在冷库空载条件下进行负载预冷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纸质填料的换热能力较塑料填料好;与冷水相比,以冰浆为载冷剂,预冷时间缩短了1/6并保持更低的库内温度,库内相对湿度稳定后均保持在90%以上;预冷后样品失重率较冷水的小0.19%;冰浆式湿冷蒸发器可在冷库中稳定运行,且较冷水为载冷剂的湿冷蒸发器,可更高效地实现预冷过程的低温(3~6℃)高湿(>90%RH)环境,适用于果蔬预冷和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预冷 湿冷蒸发器 冰浆 冷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完全过热循环的制冷系统低频运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俊 陶乐仁 +1 位作者 胡鹏荣 虞中旸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1,共8页
本文以制冷系统不完全过热循环(从压缩机吸气过热至吸气带液)为基础,通过将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分别运行于不同的低频工况下,研究了性能系数、制冷量、压缩比、压缩机功耗、电效率及排气温度等各项制冷系统性能参数的变化特性,提出了该特... 本文以制冷系统不完全过热循环(从压缩机吸气过热至吸气带液)为基础,通过将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分别运行于不同的低频工况下,研究了性能系数、制冷量、压缩比、压缩机功耗、电效率及排气温度等各项制冷系统性能参数的变化特性,提出了该特性下的最佳优化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可适当降低压缩机运行频率并将干度短期控制在0. 98≤x<1,此时制冷量相比于常规过热度控制工况(5~10 K)提升8. 3%~16. 6%,性能系数COP提升12. 5%~15%。此外,压缩机电效率仅较常规过热度控制工况降低0. 3%~0. 7%,且实验最低频率(25 Hz)下的电效率值最大;实验最低频率下,节能效果显著,压比进一步降低,排气温度大幅减小,x<0. 90时降幅达到4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度 干度 频率 性能系数(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用纳米有机复合相变蓄冷材料制备与热物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武卫东 唐恒博 +1 位作者 苗朋柯 张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08-1214,共7页
针对目前空调用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热导率低的问题,将具有高导热性的纳米材料(MWNTs、Al2O3、Fe2O3)添加到所开发制备的二元复合有机蓄冷材料(质量比73.7:26.3的辛酸/肉豆蔻醇)中,从纳米材料的种类和浓度两方面,研究其对复合有机蓄冷材料... 针对目前空调用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热导率低的问题,将具有高导热性的纳米材料(MWNTs、Al2O3、Fe2O3)添加到所开发制备的二元复合有机蓄冷材料(质量比73.7:26.3的辛酸/肉豆蔻醇)中,从纳米材料的种类和浓度两方面,研究其对复合有机蓄冷材料热物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对于MWNTs、Al2O3、Fe2O3 3种纳米材料,当其质量分数分别小于0.3%、0.4%、0.8%时,对应纳米复合材料热导率随纳米材料浓度的增加幅度较为明显;与原二元复合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相比,添加0.3%的MWNTs,热导率提高26.3%;添加0.4%的Al2O3,热导率提高13.1%;添加0.8%的Fe2O3,热导率提高32.1%;当在一定纳米材料质量分数(如0.7%)下,加入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导热性能效果依次为Fe2O3>MWNTs>Al2O3。不同纳米粒子的添加对原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影响很小,相变温度变化波动最大为0.4℃,相变潜热变化波动范围最大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相变材料 空调蓄冷 纳米材料 热物性 强化传热 热传导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调用纳米有机复合相变蓄冷材料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武卫东 唐恒博 +1 位作者 苗朋柯 张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71-1376,共6页
纳米材料在有机相变蓄能材料中的分散稳定性对其整体性能的保持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将具有高导热性的纳米材料(MWNTs、Al2O3、Fe2O3)添加到热导率较低的空调用有机相变材料(质量比为73.7∶26.3的辛酸/肉豆蔻醇)中,制备了纳米复合蓄冷材... 纳米材料在有机相变蓄能材料中的分散稳定性对其整体性能的保持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将具有高导热性的纳米材料(MWNTs、Al2O3、Fe2O3)添加到热导率较低的空调用有机相变材料(质量比为73.7∶26.3的辛酸/肉豆蔻醇)中,制备了纳米复合蓄冷材料;利用测量热导率的高低来间接反映分散稳定性的好坏,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分散剂浓度和超声分散时间对纳米复合有机相变材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证明: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稳定效果最好;当添加的分散剂SDBS与不同纳米材料MWNTs、Al2O3和Fe2O3质量比分别为2∶1、3∶1和3∶1时,所对应的分散稳定性能最好;超声分散时间为90min时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稳定性能最优。为获得性能良好、稳定的纳米有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评价方法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有机化合物 纳米材料 分散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补气技术应用于空气源热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齐亚茹 刘妮 +1 位作者 张亚楠 闫凯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80,共7页
在研究空气源热泵产品的低温制热性能时,发现引入基于准二级压缩循环的强化补气(EVI)技术可使热泵应用于低温工况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论述了准二级压缩循环的压缩模型和不同强化补气系统的工作原理,比较了强化补气系统与其它... 在研究空气源热泵产品的低温制热性能时,发现引入基于准二级压缩循环的强化补气(EVI)技术可使热泵应用于低温工况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论述了准二级压缩循环的压缩模型和不同强化补气系统的工作原理,比较了强化补气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差异。从数学模型、实验研究和创新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强化补气技术在低温空气源热泵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总结不同学者对强化补气系统在提高低温制热性能、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实际应用成果后得出,即使在-15℃的低温环境下,强化补气系统可使系统COP提高7.7%~25.0%,排气温度降低6.37—20.36℃。最后,对强化补气系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强化补气 准二级压缩 经济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离子液体-CO_2吸收制冷工质对选择及吸收特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武卫东 吴俊 +1 位作者 王振 张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8,共7页
离子液体(ILs)-CO_2作为一种新型吸收制冷工质对,ILs种类的选择对其工质对性能及吸收式制冷循环特性至关重要。ILs对CO_2的吸收性能与ILs种类、阳离子结构、体系温度及CO_2分压有直接关系。本文建立了一套ILs吸收CO_2的实验台,并以低... 离子液体(ILs)-CO_2作为一种新型吸收制冷工质对,ILs种类的选择对其工质对性能及吸收式制冷循环特性至关重要。ILs对CO_2的吸收性能与ILs种类、阳离子结构、体系温度及CO_2分压有直接关系。本文建立了一套ILs吸收CO_2的实验台,并以低粘度、较优吸收性能为原则初选了4种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ILs([emim][Tf_2N]、[bmim][Tf_2N]、[hmim][Tf_2N]和[omim][Tf_2N])为研究对象。在温度298.15 K、313.15 K及328.00 K,压力2.0~5.0 MPa条件下,分别测定了CO_2在以上4种ILs中的溶解特性。结果表明: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ILs对CO_2有较好的吸收性能;CO_2在同族ILs中的溶解度随阳离子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在4种ILs中的溶解度顺序为:[emim][Tf_2N]〈[bmim][Tf_2N]〈[hmim][Tf_2N]〈[omim][Tf_2N];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逐渐升高,CO_2溶解度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本文还给出了3种温度下CO_2在[omim][Tf_2N]中的溶解度与压力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循环 吸收制冷工质对 吸收特性 离子液体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234ze(E)在水平圆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过程中摩擦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邱金友 张华 +3 位作者 余晓明 祁影霞 王袭 刘占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7,共6页
新型制冷剂R1234ze(E)(trans-1,3,3,3-tetrafluoropropene)因较低的GWP而被广泛关注,有望在热泵中作为R134a的替代品。本文对R1234ze(E)在内径为8 mm水平管内流动沸腾过程中摩擦压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在相同实验工况下与R134a进行对... 新型制冷剂R1234ze(E)(trans-1,3,3,3-tetrafluoropropene)因较低的GWP而被广泛关注,有望在热泵中作为R134a的替代品。本文对R1234ze(E)在内径为8 mm水平管内流动沸腾过程中摩擦压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在相同实验工况下与R134a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的流动沸腾换热的饱和温度为10℃,热流密度为5.0 k W/m^2和10.0 k W/m^2,质流密度范围为300~500 kg/(m^2·s),并分析质流密度、热流密度对R1234ze(E)和R134a饱和流动沸腾过程中摩擦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R1234ze(E)的流动沸腾过程的摩擦压降略大于R134a,如质流密度为500 kg/(m^2·s)时,R1234ze(E)的平均摩擦压降值比R134a大8.4%左右。最后,将实验结果同四种摩擦压降经验关联式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234ze(E) R134A 水平圆管 流动沸腾 摩擦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404A和R407C在水平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欧阳新萍 刘超 林梦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共6页
实验研究了近共沸制冷工质R404A与非共沸制冷工质R407C在水平强化换热管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采用"Wilson图解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对于R404A和R407C,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系数随着壁面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现出... 实验研究了近共沸制冷工质R404A与非共沸制冷工质R407C在水平强化换热管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采用"Wilson图解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对于R404A和R407C,强化管外的凝结换热系数随着壁面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现出与纯工质冷凝时不同的变化趋势,这主要是近共沸或非共沸工质凝结过程中,某些组分的凝结会遇到其它组分的凝结气膜热阻所造成的;随着过冷度增加,易挥发组分开始凝结,气膜变薄,冷凝传热系数增大。R407C在强化换热管管外的凝结换热系数比R404A要小70%左右,这是由于R407C的温度滑移较R404A要大,管外形成的凝结扩散气膜造成的影响更大。R407C在高热流密度工况下的换热效果提升明显,故应尽量工作在高热流密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 凝结换热 R404A R407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工质林德节流制冷技术的发展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千卫 刘妮 由龙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60-2265,共6页
单工质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是目前最成熟的制冷技术,但在低温温区(-40℃以下)具有一定局限性,而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能够适应不同温区,特别在深低温区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共沸、近共沸及非共沸混合物制冷剂的原理及特点。研究... 单工质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是目前最成熟的制冷技术,但在低温温区(-40℃以下)具有一定局限性,而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能够适应不同温区,特别在深低温区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共沸、近共沸及非共沸混合物制冷剂的原理及特点。研究发现,共沸和近共沸混合工质制冷剂与单工质具有相似的性质;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机依靠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高度温变相变特性实现深度制冷。阐述了一种混合工质林德循环系统(LHR)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指出LHR经历了开式循环、多级压缩闭式和单级压缩闭式循环3个发展阶段。最后结合混合工质林德循环系统实验,提出了增加风冷预冷器、回热器发泡保温等改进措施及研究优化重点,包括混合工质组分及最佳配比、热物性计算、换热器保温等方面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物 林德循环 制冷 节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强化微尺度换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振 武卫东 周志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314-1318,共5页
综述了纳米流体强化微尺度换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纳米流体应用于微尺度换热器中的实验研究。从两方面对纳米流体强化微尺度换热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纳米颗粒本身对换热特性的强化;纳米颗粒改变换热表面特性对换热的强化。介绍了纳... 综述了纳米流体强化微尺度换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几年纳米流体应用于微尺度换热器中的实验研究。从两方面对纳米流体强化微尺度换热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纳米颗粒本身对换热特性的强化;纳米颗粒改变换热表面特性对换热的强化。介绍了纳米流体强化微尺度换热的数值模拟研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微尺度 强化传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热泵型空调除霜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武卫东 吴佳玮 余强元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9-374,共6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热泵型空调换热器冬季结霜问题,提出低压热气除霜和高压热气除霜两种除霜循环模式,并在焓差室模拟实际工况,进行了结霜除霜实验研究。以除霜时间、排气压力和压缩机能耗为指标,对各种除霜模式(包括传统逆循环除霜模式)进... 针对纯电动汽车热泵型空调换热器冬季结霜问题,提出低压热气除霜和高压热气除霜两种除霜循环模式,并在焓差室模拟实际工况,进行了结霜除霜实验研究。以除霜时间、排气压力和压缩机能耗为指标,对各种除霜模式(包括传统逆循环除霜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除霜模式中,低压热气除霜模式所需除霜时间最长,排气压力最高,除霜过程中压缩机能耗最大;逆循环除霜模式次之,且车内环境舒适度较差;而高压热气模式除霜时间最短(仅2min),排气压力最低(最高仅为0.65MPa),能耗最小(仅为86.83k J),且不会对车内环境舒适性造成影响,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除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热泵 空调 除霜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矩形窄通道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效德 陶乐仁 +1 位作者 郑志皋 黄理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9,87,共7页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工质进行实验,研究垂直矩形窄通道换热特性。采用单侧壁面加热,改变工质流动参数,分析沿流动方向的壁面温度分布特性和测温点处的局部换热系数。实验表明:以对流沸腾为主的阶段,换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入口...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工质进行实验,研究垂直矩形窄通道换热特性。采用单侧壁面加热,改变工质流动参数,分析沿流动方向的壁面温度分布特性和测温点处的局部换热系数。实验表明:以对流沸腾为主的阶段,换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入口温度对于换热系数基本没有影响;当干度χ<0.1时,换热系数随着干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干度χ>0.1时,换热系数随着干度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以核态沸腾为主的阶段,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加而略微上升,随入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特性 局部换热系数 矩形窄通道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