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2005年上海市纵向时间序列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谌伟 李小平 +2 位作者 孙从军 程曦 蔡婧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2-427,共6页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衡量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指标。文章以上海为例,对上海市1999—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纵向时间序列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7年研究阶段内,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1.9035hm2到2005年的1.8616hm2,以200...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衡量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指标。文章以上海为例,对上海市1999—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纵向时间序列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7年研究阶段内,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1.9035hm2到2005年的1.8616hm2,以2002年为转折点呈现倒U型变化。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仍远小于平均生态足迹值。反映了上海市经济生产生活强度远超其生态系统承载力,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并且人均生态赤字出现类似环境的库兹涅茨(EKC)曲线;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协调性系数指标以及生态缺陷度指标对于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反映了上海市从2002年开始出现良好转变趋势。通过对上海市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可以为上海市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生态足迹 定量研究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2005年上海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谌伟 李小平 +2 位作者 孙从军 吴玉剑 程曦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2,共3页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依据上海市2005年统计资料,对上海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861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161 0 hm2,生态赤字为1.700 6 hm2,这表明上海市经济生产生活强度远超了其生态系统承...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依据上海市2005年统计资料,对上海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861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161 0 hm2,生态赤字为1.700 6 hm2,这表明上海市经济生产生活强度远超了其生态系统承载力。利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区域人均生态协调系数和人均生态承载缺陷度指标,从不同尺度衡量上海市可持续状态及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的趋势,定量分析了上海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上海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人工湿地系统进水前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谌伟 李小平 +2 位作者 孙从军 高阳俊 蔡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9-310,349,共3页
[目的]为减轻人工湿地堵塞状况。[方法]采用硅藻土与助凝剂(PAM)复配对滇池湿地系统2类不同入水进行预处理,最后给出相关经济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目前海河水和福保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条件下,当硅藻土的投加量应达到120 mg/L,PAM投量... [目的]为减轻人工湿地堵塞状况。[方法]采用硅藻土与助凝剂(PAM)复配对滇池湿地系统2类不同入水进行预处理,最后给出相关经济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目前海河水和福保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条件下,当硅藻土的投加量应达到120 mg/L,PAM投量为0.3 mg/L时,出水TP达到一级B的1 mg/L要求(GB18918-2002),而当硅藻土投加量为40 mg/L时,出水SS达到一级B 20 mg/L的要求。入水经过前处理,使得最大限度减轻了是湿地系统后续潜滤池堵塞隐患,保证高负荷湿地系统连续运转。[结论]改性硅藻土前处理技术可利用较少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达到降低后续湿地堵塞压力,且处理所得污泥可回收利用,毒性远低于铁盐铝盐产生的化学污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前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硅藻土 污水预处理 湿地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志平 夏四清 杨殿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0-314,299,共6页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絮凝剂、加药量、加药点、温度、污泥回流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 城市污水 污泥回流 强化一级处理 合流污水 絮凝剂 处理效果 影响因素 比对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曝气周期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怀正 栾永翔 +2 位作者 郑鸿 喻文熙 傅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针对零星居民点的污水处理,开发了射流曝气周期活性污泥法工艺。它是一种连续进水、周期性间歇曝气的改良型SBR工艺,也是一种时间程序和空间程序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表明,在水力负荷4m^3/a,曝气周... 针对零星居民点的污水处理,开发了射流曝气周期活性污泥法工艺。它是一种连续进水、周期性间歇曝气的改良型SBR工艺,也是一种时间程序和空间程序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表明,在水力负荷4m^3/a,曝气周期为每2h曝气15min、静置105min的条件下,出水COD为48.8~53.5mg/L,去除率达79.4%~80.5%;出水TN为2.81~3.98mg/L,去除率达82.4%~89,4%;出水NH3-N为0.36~0.78mg/L,去除率高达96.4%~98.4%;出水TP为0.63~1.18mg/L,去除率为67.2%~78.9%,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曝气周期活性污泥法 脱氮除磷 同步硝化反硝化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铁法-膜生物反应器中膜过滤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冀世锋 奚旦立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5,共7页
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过程中,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氢氧化铁絮体,进而形成生物铁污泥,来实现膜污染的防治.从操作压力变化、污泥阻力分布、膜污染电镜照片、污泥显微镜照片、污泥粒径分布等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 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过程中,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氢氧化铁絮体,进而形成生物铁污泥,来实现膜污染的防治.从操作压力变化、污泥阻力分布、膜污染电镜照片、污泥显微镜照片、污泥粒径分布等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生物铁法MBR污泥总阻力仅为普通MBR污泥总阻力的1/3,这说明投加氢氧化铁絮体后增加了膜水通量,明显减小了膜过滤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生物铁法 膜污染 膜过滤特性 污泥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磷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氮磷释放形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毕东苏 郭小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9-142,共4页
通过静态厌氧消化试验,研究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pH与温度对氮磷释放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10.0时,消化过程中氮磷的释放程度均高于pH=5.0,在同等的pH情况下温度是氮磷释放的有利影响因素。温度对消化液中氮磷的存在形态影响较小,而p... 通过静态厌氧消化试验,研究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pH与温度对氮磷释放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10.0时,消化过程中氮磷的释放程度均高于pH=5.0,在同等的pH情况下温度是氮磷释放的有利影响因素。温度对消化液中氮磷的存在形态影响较小,而pH则是影响氮磷形态的关键因素。pH=5.0时,NH4+-N是消化液中最主要的氮存在形态。当pH=10.0时,由于NH3的挥发作用,相当一部分氮从消化系统中损失,造成其NH4+-N低于pH=5.0。尽管在pH=10.0时比pH=5.0时有更多的磷释放,但pH=5.0时,消化系统中PO43--P的浓度却高于pH=10.0,其主要原因在于碱性条件下释放出的磷主要以聚合磷或其它结合磷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富磷剩余污泥 氮磷 PH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大气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沉降通量 被引量:22
8
作者 战雯静 张艳 +2 位作者 马蔚纯 卢士强 陈立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0-905,共6页
于2009年8月与2010年5月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及长兴岛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了Zn、Pb、Cr、Cu等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并初步估算了大气气溶胶中这些重金属在长江口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长江口PM10的平均浓度在109~197μg/m3,重金属... 于2009年8月与2010年5月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及长兴岛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了Zn、Pb、Cr、Cu等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并初步估算了大气气溶胶中这些重金属在长江口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长江口PM10的平均浓度在109~197μg/m3,重金属元素浓度水平由高到低为Zn〉Cr〉Mn〉Cu〉Ti〉Ni〉Pb〉V,其中Zn、Cr、Mn、Cu、Ni、Pb存在明显的元素富集,浓度分别达到297,241,186,181,52,32ng/m3,而相应的日平均干沉降通量分别为0.14,0.09,0.08,0.08,0.02,0.02mg/(m2.d).通过与长江口水库重金属浓度对比,大气干沉降的总Cu约占水体中总Cu浓度的25%左右,大气沉降可能是长江口水中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沉降 重金属 长江口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铁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冀世锋 高春梅 +1 位作者 奚旦立 高玉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712,共6页
污泥性能是决定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中添加生物铁来强化污水处理效果,研究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铁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比较普通膜生物反应器(普通MBR)和生物铁膜生物反应器(生物铁MBR)中的污泥指数(SVI)、污泥质... 污泥性能是决定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中添加生物铁来强化污水处理效果,研究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铁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比较普通膜生物反应器(普通MBR)和生物铁膜生物反应器(生物铁MBR)中的污泥指数(SVI)、污泥质量浓度〔ρ(MLSS)和ρ(MLVSS)〕、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和耗氧活性.结果表明,生物铁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污泥结构紧密,生物相丰富,污泥质量浓度比较稳定;生物铁MBR的SVI受进水负荷影响较小,能够克服污泥膨胀的影响;生物铁MBR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和耗氧活性与普通膜生物反应器相似,随水力停留时间(HRT)的缩短或泥龄(SRT)的延长脱氢酶活性和耗氧活性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铁 膜生物反应器 活性污泥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戴雅奇 熊昀青 由文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3-87,共5页
 在1999年10月~2001年7月,对苏州河上游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底泥疏浚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黄渡、华漕两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均以软体动物和寡毛类为主,疏浚前黄渡软体动物为6种,寡毛类为3种,水蛭1种,华...  在1999年10月~2001年7月,对苏州河上游黄渡和华漕两个断面底泥疏浚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黄渡、华漕两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均以软体动物和寡毛类为主,疏浚前黄渡软体动物为6种,寡毛类为3种,水蛭1种,华漕软体动物为1种,寡毛类4种,疏浚以后两个断面的种类数增加,黄渡增加1种,华漕增加了4种,华漕恢复的迹象比较明显;疏浚后两个断面的生物量和密度均低于疏浚前,但在疏浚后的一年内,密度呈持续上升趋势;疏浚后华漕的多样性指数一直高于疏浚前同期,黄渡在疏浚半年后逐渐恢复并且超过疏浚前水平。说明苏州河上游底泥疏浚有利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疏浚 多样性指数 现存量 苏州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大气细颗粒物及其元素的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位楠楠 刘卫 +4 位作者 肖德涛 林俊 李燕 陈长虹 IIDA Astuo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481,共7页
对比研究了隧道和大气环境中不同粒径细颗粒物(切割粒径分别为0.03,0.06,0.108,0.17,0.26,0.40,0.65,1.0,1.6和2.5μm)中S,K,Ca,Ti,Mn,Fe,Zn,Pb,Al,Si,Cu和V等12种痕量元素的浓度.结果表明:隧道中不同粒径细颗粒物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在... 对比研究了隧道和大气环境中不同粒径细颗粒物(切割粒径分别为0.03,0.06,0.108,0.17,0.26,0.40,0.65,1.0,1.6和2.5μm)中S,K,Ca,Ti,Mn,Fe,Zn,Pb,Al,Si,Cu和V等12种痕量元素的浓度.结果表明:隧道中不同粒径细颗粒物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出现明显峰值,且隧道细颗粒物在0.108μm粒径处的数浓度和在2.5μm粒径处的质量浓度分别是大气环境对照值的15.2和40.0倍;在隧道传输过程中质量浓度增加的痕量元素有Si,Ca,Fe,Al,Ti,Zn,Mn,Cu和V,减小的有S,Pb,Zn和K;地壳元素(Si,Ca,Fe,Al和Ti)的质量浓度总和占隧道细颗粒物中痕量元素质量浓度总和的87%,表明土壤扬尘仍是隧道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细颗粒物 痕量元素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减量印染废水特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波 陈季华 +2 位作者 奚旦立 徐骅 梁粤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3-527,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对碱减量印染废水特征污染物在不同条件下生物降解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TA)、分散橙4RL、分散蓝2BLN3种特征污染物在好氧环境和厌氧环境中都可以降解,其中TA最...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对碱减量印染废水特征污染物在不同条件下生物降解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TA)、分散橙4RL、分散蓝2BLN3种特征污染物在好氧环境和厌氧环境中都可以降解,其中TA最容易降解,2BLN次之,4RL的生物降解性能最差.4RL分解过程产生大量对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的苯胺类物质;易降解物质的添加可以增强难降解物质的分解,这种作用在厌氧条件下更加明显.对特征污染物的分解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减量印染废水 特征污染物 生物降解特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板材家具污染物质散发状况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迪迪 钱华 +1 位作者 戴海夏 景盛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12-316,共5页
为了对我国板材家具(以下简称家具)污染状况和污染形成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数据分析描述了我国家具污染物的释放情况;并针对家具污染,从家具原材料、生产工艺、我国控制标准的完善程度以及国外的标识体系进行了... 为了对我国板材家具(以下简称家具)污染状况和污染形成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数据分析描述了我国家具污染物的释放情况;并针对家具污染,从家具原材料、生产工艺、我国控制标准的完善程度以及国外的标识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家具对室内空气的污染有较大影响,家具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原料环保要求不达标、生产工艺不合理以及我国标准的不完善。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一些标志体系,逐渐完善我国标准和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污染 原料 生产工艺 国家标准 国外标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铁含量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冀世锋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8-51,共4页
通过分析膜生物反应器中铁含量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得知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污泥中铁含量的升高,污泥的脱氢酶活性随之上升,上清液含铁量对污泥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跟污泥中含铁量影响相反;污泥含铁量对污泥比耗氧速率的影响与对脱氢酶活... 通过分析膜生物反应器中铁含量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得知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污泥中铁含量的升高,污泥的脱氢酶活性随之上升,上清液含铁量对污泥脱氢酶活性的影响跟污泥中含铁量影响相反;污泥含铁量对污泥比耗氧速率的影响与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相反,其原因在于污泥浓度增加及污泥絮体变大影响了溶解氧和基质从反应器混合液向絮体内部的扩散,导致污泥内部氧气不足,从而使微生物的耗氧活性随之降低;随着上清液中铁含量的增加,污泥比耗氧速率随之升高,上清液中铁离子浓度的增高会使生物铁污泥性能劣化,导致生物铁污泥絮体的解絮,污泥颗粒变小,污泥内部溶解氧上升,从而使污泥耗氧活性增高,因此合理投加一定量的生物铁才能使污泥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铁 膜生物反应器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网围栏介质对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 被引量:12
15
作者 戴雅奇 甄彧 +3 位作者 吴健 梁方瑜 何焰 章永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6-179,共4页
在太湖梅梁湾强化净化示范区内布设了渔网围栏工程,研究了围栏介质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围栏介质能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在1月份的试验中水体透明度提高了20cm,在6月份的试验中水体透明度提高了30cm;2次试验中的水体叶绿素a、... 在太湖梅梁湾强化净化示范区内布设了渔网围栏工程,研究了围栏介质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围栏介质能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在1月份的试验中水体透明度提高了20cm,在6月份的试验中水体透明度提高了30cm;2次试验中的水体叶绿素a、总磷(TP)和总氮(TN)的削减率分别为62.5%、22.5%、37.8%和43.8%、30.9%、60.5%;据此估算,示范工程区的渔网围栏每年大约能去除TP和TN的量分别为40.5,963.6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 梅梁湾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