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铬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崔永高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1-1009,共9页
上海20世纪70年代含铬废水排放量大,其中六价铬毒性大、溶解度高、迁移性强,极易随水淋溶污染地下水系统。开展高效、经济的土壤和地下水中铬污染修复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系统地综述了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现状,包括还原... 上海20世纪70年代含铬废水排放量大,其中六价铬毒性大、溶解度高、迁移性强,极易随水淋溶污染地下水系统。开展高效、经济的土壤和地下水中铬污染修复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系统地综述了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现状,包括还原稳定、渗透反应墙、电动修复、生物修复等,重点探讨了上海地区污染深度大于4m的低渗透性的铬污染场地电动反应墙联合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电动修复 渗透反应墙 低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类污染场地地下水联合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海平 姜亚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6-389,共4页
比较了活性炭吸附工艺、混凝工艺、Fenton氧化工艺以及O_3+H_2O_2氧化在以烷烃类和苯系类为主的农药复合污染场地地下水COD去除率的差异,选择了去除效率较高的Fenton氧化+活性炭联合修复工艺。结果表明,在1 L污染地下水中,将pH调节至4~... 比较了活性炭吸附工艺、混凝工艺、Fenton氧化工艺以及O_3+H_2O_2氧化在以烷烃类和苯系类为主的农药复合污染场地地下水COD去除率的差异,选择了去除效率较高的Fenton氧化+活性炭联合修复工艺。结果表明,在1 L污染地下水中,将pH调节至4~4.5,投加25 mL 30%H_2O_2+3.53 g FeSO_4的Fenton试剂,反应3 h,过滤后再投加10 g/L活性炭吸附1 h,污染地下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5.3%,各污染组分均在标准限值以内。SEM电镜表明,实验前后活性炭微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活性炭对农药类污染组分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下水 农药污染 联合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解吸和高温热脱附对土壤三氯乙烯修复效果研究
3
作者 张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54-1558,共5页
针对上海某TCE污染场地土壤,采用Box-Behnken模型因子优化,获得热处理技术应用于TCE修复工程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低温热解吸+生石灰”工艺适用于低浓度TCE污染土,去除率与生石灰的投加量呈正相关,当温度达到45℃时,残留TCE浓度为0.4... 针对上海某TCE污染场地土壤,采用Box-Behnken模型因子优化,获得热处理技术应用于TCE修复工程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低温热解吸+生石灰”工艺适用于低浓度TCE污染土,去除率与生石灰的投加量呈正相关,当温度达到45℃时,残留TCE浓度为0.408 mg/kg,达到修复目标;热脱附技术适用于中高浓度TCE污染土,最优拟合模型为二次项模型,R^(2)=0.92;TCE污染浓度对土壤TCE残留浓度呈强正相关,脱附时间呈负相关,含水率呈弱负相关,各因子对热脱附处理后土壤TCE残留浓度的影响顺序为:TCE污染浓度>脱附时间>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污染土壤 低温热解吸 高温热脱附 Box-Behnken模型 工艺组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陆家嘴地区超深大基坑邻近地层变形的实测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刘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50-1958,共9页
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超大体量卸载、超深开挖深度、超长降水周期的基坑工程实践,通过对邻近地层变形的信息化监测,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超深大基坑在顺逆作同步交叉实施条件下邻近地层的时空位移特征,初步探讨其变形机理和影响因素。研... 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超大体量卸载、超深开挖深度、超长降水周期的基坑工程实践,通过对邻近地层变形的信息化监测,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超深大基坑在顺逆作同步交叉实施条件下邻近地层的时空位移特征,初步探讨其变形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重车动载对坑外地表沉降影响较大,地墙隆起对0.1H范围内的地表土体拖带上抬;地表沉降主要受软弱土开挖和承压井降水影响凹槽分布,纵向地表沉降空间效应明显,受顺逆作同步交叉实施影响差异沉降突出;坑外地层侧移角部效应明显,形成水平方向的土拱作用,并与系统刚度和土体硬度呈正比;坑内土体强隆起范围远超开挖面下1倍挖深,立柱隆起在第三和第五层土方开挖时发展速率明显较快;坑外设计挖深上部地层以斜向下位移为主,下部地层以斜向上位移为主;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坑内地层卸荷隆起为主流动补偿为辅,坑外设计挖深以上地层土体流动补偿和承压井降水固结沉降均显著,而设计挖深以下地层以卸荷隆起为主兼有少量流动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大基坑 地层变形 信息化监测 时空位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某大型再开发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展 吴育林 张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7-236,共10页
[目的]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状况,为保障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某大型再开发利用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02个点位的表层(0-0.5 m)和下层(1.5-2.0 m)土壤样品,测定10种重金属(As,Be,Cu... [目的]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状况,为保障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某大型再开发利用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02个点位的表层(0-0.5 m)和下层(1.5-2.0 m)土壤样品,测定10种重金属(As,Be,Cu,Pb,Ni,TI,Zn,Cd,Cr和Hg)浓度,采用地累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评价,并进一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情况。[结果]①测试土壤中重金属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但6.9%,24.5%,25.5%,37.3%和63.7%的采样点土壤中As,Cu,Pb,Zn和Hg浓度超过土壤元素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整体处于尚清洁到轻度污染状态,分别有11.8%和3.84%的表层区域与2.64%和0.63%的下层区域土壤呈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状态。②表层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89.9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Hg为研究区域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③土壤中Ni,Cr,Be和TI浓度主要受成土母质风化作用的自然源控制,Pb,Zn,Cu,As和Hg主要受交通运输源和历史农业活动源的影响,其中自然源对表层土壤中的As和下层土壤中Cu也有相当比例的贡献,而表层土壤中Hg更多受到除交通运输源以外的其他人类活动源影响。[结论]后续土地利用过程应注重Hg的生态风险管控,并提高对外来交通源引起的重金属累积效应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开发利用 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工程场地剪切波速特征探讨
6
作者 李义兵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0期244-247,共4页
以镇江市某工程场地为依托,探讨了各土层剪切波速的基本特征,基于剪切波速对场地类别进行了判断。基于常见的三种函数模型对各土层剪切波速与深度的关系进行了数学回归拟合,得到了各土层精度较高的函数模型,为同地区场地剪切波速的预测... 以镇江市某工程场地为依托,探讨了各土层剪切波速的基本特征,基于剪切波速对场地类别进行了判断。基于常见的三种函数模型对各土层剪切波速与深度的关系进行了数学回归拟合,得到了各土层精度较高的函数模型,为同地区场地剪切波速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剪切波速 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7
作者 梁颖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5,共5页
通过比较不同稳定剂、固化剂、土壤pH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锑的修复效果,研究了锑的固化-稳定化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相关稳定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铁基稳定剂的效果明显优于磷酸二氢钾和腐殖酸钠,而零价铁的稳定化效果更优于硫酸铁和硫酸亚... 通过比较不同稳定剂、固化剂、土壤pH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锑的修复效果,研究了锑的固化-稳定化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相关稳定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铁基稳定剂的效果明显优于磷酸二氢钾和腐殖酸钠,而零价铁的稳定化效果更优于硫酸铁和硫酸亚铁,较适宜的稳定剂投加量为5%(w);水泥做固化剂对锑的稳定化效果优于氧化钙,最佳投加量为5%(w);土壤pH为7左右时,锑的稳定化效果较好;稳定剂的投加使得部分不稳定状态(可交换态)锑转化为稳定状态(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从而降低了锑的浸出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污染 固化 稳定化 铁基稳定剂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