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视网膜轴机制及其与眼科疾病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银花(综述) 陈建苏 唐仕波(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3-1059,共7页
肠道菌群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16S rRNA和宏基因组等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微生物有了更加深入而全面的认识,在动物和人类中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不仅参与免疫性、代谢性和神经系统等全身性疾病的病变过程,还与... 肠道菌群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16S rRNA和宏基因组等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微生物有了更加深入而全面的认识,在动物和人类中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不仅参与免疫性、代谢性和神经系统等全身性疾病的病变过程,还与眼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宿主高血糖、免疫异常、衰老和高眼压等因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血屏障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相关的脂多糖和肽聚糖等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穿过受损的肠道屏障进入体循环,最终沉积到视网膜和葡萄膜组织中,参与免疫及炎症反应过程,而肠道来源的宿主免疫细胞或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又可加重眼部炎症的级联反应。同时,包括饮食和环境诱导在内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如胆红素、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等,通过调节免疫T细胞平衡、miRNA表达和视网膜细胞炎性活化等参与视网膜疾病的进展。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青光眼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肠道菌群通过肠-视网膜轴参与眼科疾病的可能机制,为眼部疾病的机理研究和防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视网膜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葡萄膜炎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手术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文生 陈晓冬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眼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使得眼科手术变得越来越安全,同时眼科麻醉的方式和选择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目前仍没有绝对安全的眼科麻醉方法,临床上眼科手术麻醉的并发症仍有发生。眼科手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取... 眼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使得眼科手术变得越来越安全,同时眼科麻醉的方式和选择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目前仍没有绝对安全的眼科麻醉方法,临床上眼科手术麻醉的并发症仍有发生。眼科手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手术方式、医生的需要、患者的期望及配合程度,大多数眼科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但是眼科局部麻醉过程中注射针接近血管、视神经和脑干等重要结构时,可增加相关组织结构损伤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干麻醉,麻醉师和眼科医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并发症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为了避免麻醉过程中药物意外注射到周围的血管、眼球和脑脊液中而造成神经组织的损伤,需要麻醉师和眼科医师对相关区域的解剖结构进行精确评估,特别是注射部位、深度以及眼球位置的判断。因此,应强调眼科医师提高对眼科手术麻醉并发症,特别是脑干麻醉等严重并发症预防及合理处理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不良反应 局部麻醉/不良反应 眼科手术 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深度学习在青光眼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中的应用
3
作者 钱朝旭 周凌翔 +4 位作者 冯雪丽 陈曦 杨文艳 易三莉 钟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9-1154,共6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数据开发能诊断青光眼并识别严重程度的深度学习模型。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于2023年6—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集正常人群86人145眼和不同严重程度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14例507眼的彩色眼底照相... 目的基于多模态数据开发能诊断青光眼并识别严重程度的深度学习模型。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于2023年6—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集正常人群86人145眼和不同严重程度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14例507眼的彩色眼底照相和视野检查结果,并根据视野的平均缺损值将青光眼分为早期154眼、中期113眼和晚期240眼。分别采用DenseNet 121、ResNet 50和VGG 19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建立人工智能(AI)青光眼严重程度分级模型,评估单模态数据与多模态数据对于分类结果的影响,并确定适合多模态数据的CNN网络架构。结果同时具有彩色眼底照相和视野检查结果者有652眼,按照4∶1的比率采用计算机取随机数法将图片分配到训练集和测试集。不同CNN模型建立的青光眼严重程度分级模型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DenseNet 121整体有效性指标高于ResNet 50和VGG 19。在彩色眼底照相单模态AI模型、视野单模态AI模型、彩色眼底照相联合视野的多模态AI模型中,识别早期青光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93和0.95。结论基于多模态数据能建立具有高准确性的青光眼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人工智能 多模态成像 彩色眼底照相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屈光手术中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测量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海燕 孙同 谭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36-838,共3页
目的测量国内近视患者在角膜屈光手术中发生的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方法选择接受双眼CustomVue^TM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86例172眼,术前应用Wavesan像差测量仪在坐位时进行虹膜识别,术中应用VISX Star S4 IR进行卧位时虹膜定... 目的测量国内近视患者在角膜屈光手术中发生的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方法选择接受双眼CustomVue^TM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86例172眼,术前应用Wavesan像差测量仪在坐位时进行虹膜识别,术中应用VISX Star S4 IR进行卧位时虹膜定位,记录眼球旋转及瞳孔中心移位。结果虹膜定位成功147眼,其中63例126眼患者双眼均成功定位,其眼球旋转包括:(1)外旋(右眼逆时针旋转,左眼顺时针旋转)60眼;(2)内旋(右眼顺时针旋转,左眼逆时针旋转)4眼;(3)双眼逆时针旋转44眼;(4)双眼顺时针旋转18眼。在成功定位的147眼中,旋转≤1°者38眼,1.1°~2.0°者29眼,2.1°~3.0°者22眼,3.1°~4.0°者21眼,4.1°~5.0°者17眼,5.1°~6.0°者13眼,〉6.1°者7眼;平均旋转度数2.6°±1.9°(0.1°~8.6°)。瞳孔中心移位平均为(0.348±0.144)mm(0.064~0.539mm),X轴移位为(0.27±0.16)mm(0~0.50mm),Y轴移位为(0.17±0.12)mm(0~0.48mm)。结论角膜屈光手术中从坐位改变到卧位会发生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CustomVue^TM系统能够有效进行虹膜定位,测量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定位 眼球旋转 瞳孔中心移位 角膜屈光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眼囊袋内偏中心和倾斜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敏 王于蓝 +3 位作者 宋超 兰应霞 高峰 赖凯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囊袋内植入3种不同的一片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分析术后IOL偏中心和倾斜等位置改变的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高度近视患者分为3组:其中IQ组植入疏水丙烯酸酯IOL(SN60WF... 目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囊袋内植入3种不同的一片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分析术后IOL偏中心和倾斜等位置改变的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的高度近视患者分为3组:其中IQ组植入疏水丙烯酸酯IOL(SN60WF IQ,Alcon)36眼;HD组植入亲水丙烯酸酯IOL(Softec HD,Lenstec)40眼;MCX组植入亲水丙烯酸酯IOL(MCX11 ASP,Humanoptics)32眼,所有患者无术中、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后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IOL倾斜和编中心值。取随访时测量的IOL偏中心和倾斜的最大值作为最后结果。用Pentacam三维测量系统采集术后眼前节图像,用Image-pro plus 6.0系统测量分析得出IOL的偏中心量和倾斜度,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各组间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UCVA和BCV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IQ组、HD组与MCX组的偏中心值分别为(591.49±177.08)μm、(619.36±189.70)μm和(483.59±141.91)μ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1,P=0.046)。组间两两比较:IQ组与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2,P=0.089);IQ组与MCX组、HD组与MCX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3.276,P=0.037、0.031,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时3组的偏中心值分别为(606.35±167.94)μm、(621.94±196.33)μm和(497.33±134.71)μ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9,P=0.039)。组间两两比较,IQ组与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9,P=0.074);IQ组与MCX组、HD组与MCX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3、3.117,P=0.041、0.039)。术后1个月时,3组的倾斜度分别为(2.51±1.04)°、(2.70±1.41)°、(2.27±0.96)°;术后3个月时3组的倾斜度分别为(2.66±1.39)°、(2.46±1.83)°、(2.31±1.06)°,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眼,多襻支撑的大光学面IOL在囊袋内的居中稳定性优于双襻支撑的IOL,但在倾斜度的变化上无明显差异。高度近视眼中IOL囊袋内位置的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术前测量白对白(white-to-white),挑选个体化的I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 晶状体植入 偏中心 倾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手术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许龙华 吉红云 王业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2-582,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缩短术 先天性上睑下垂 治疗 手术 儿童 神经发育障碍 额肌瓣悬吊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应用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勇 闵颖君 +2 位作者 郎莉莉 钟一声 张润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观察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amin synthetase,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高眼压下的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 ... 目的观察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amin synthetase,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高眼压下的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共66只,均通过巩膜上静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选取右眼作为造模眼,左眼作为对照眼,其中12只于造模后1周、2周和3周测量眼压,观察比较双眼眼压变化情况。余54只随机分为3组,眼局部分别应用SCH442416滴眼液、ZM241385滴眼液和载体滴眼液滴术眼,分别为SCH442416滴眼液组、ZM241385滴眼液和载体滴眼液组,连续滴用3周后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GS和GLAS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1周、2周和3周造模眼眼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滴用SCH442416滴眼液或ZM241385滴眼液3周后,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 mRNA表达与载体滴眼液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CH442416滴眼液组和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 mRNA的表达,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同时,SCH442416滴眼液组或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蛋白表达与载体滴眼液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CH442416滴眼液组和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巩膜上静脉结扎能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方法稳定可靠。腺苷A2a受体拮抗剂SCH442416和ZM241385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两种不同的拮抗剂作用似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高眼压 谷氨酰胺合成酶 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酸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抗紫外线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陶津华 张劲松 盛耀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硫辛酸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抗紫外线损伤的作用。方法对人LECs进行培养和传代,当细胞达80%以上融合时进行不同强度的紫外线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37、73、112mW/cm2。分别于紫外线照射前、照射中和照射后用0.5mmol/L硫辛... 目的探讨硫辛酸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抗紫外线损伤的作用。方法对人LECs进行培养和传代,当细胞达80%以上融合时进行不同强度的紫外线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37、73、112mW/cm2。分别于紫外线照射前、照射中和照射后用0.5mmol/L硫辛酸孵育细胞2h作为实验组,不加硫辛酸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照射后的LECs用常规方法继续培养48h后进行固定,质量分数0.4%龙胆紫染色,自然风干后进行吸光度(A)值测定,计算细胞存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培养的LECs24h完全贴壁,2~3d时70%以上的LECs达到融合。未用硫辛酸孵育的LECs组细胞连接疏松,细胞膜皱缩,可见部分漂浮细胞。硫辛酸孵育的LECs形态改变程度较轻。不同照射剂量的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各硫辛酸培养组LECs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group=23.27,P<0.01;Fdose=1460.34,P<0.01)。紫外线照射的不同时间添加硫辛酸各组中LECs的生存率明显高于不添加硫辛酸组(P<0.05),而在紫外线照射剂量为半数致死量时其增强细胞存活率的作用最强。在照射剂量为半数致死量及1.5倍半数致死量时其细胞存活率依次为:照射后硫辛酸组>照射前硫辛酸组>照射中硫辛酸组>对照组。结论硫辛酸可以提高紫外线照射后的人LECs的存活率。提示硫辛酸可以减轻紫外线对人LECs的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晶状体上皮细胞 抗氧化损伤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Marcus-Gunn综合征手术治疗1例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吉红云 许龙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8-630,共3页
关键词 下颌-瞬目综合征 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腱膜切除 额肌瓣悬吊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的角膜组织切削深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海燕 孙同 李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0期764-76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VISX Custom Vue系统进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的角膜组织切削深度,并与标准LASIK手术的角膜切削深度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接受Custom Vue个体化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54例102眼,记录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同时根据患者的术前验... 目的探讨应用VISX Custom Vue系统进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的角膜组织切削深度,并与标准LASIK手术的角膜切削深度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接受Custom Vue个体化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54例102眼,记录术中角膜切削深度;同时根据患者的术前验光,应用VISXStar S4OPM模拟软件,计算这些患者进行标准LASIK所需要的角膜切削深度,并对Custom Vue切削深度与标准切削深度进行比较。结果54例102眼中,Custom Vue实际切削深度为(99.65±22.82)μm。应用6.0mm光学区和8.0mm修边区的标准LASIK的最大切削深度为(75.40±20.03)μm;6.5mm光学区和8.0mm修边区的最大切削深度为(86.04±23.46)μm。CustomVue实际切削深度比标准LASIK切削深度增加(34.5±19.0)%(t=24.620,P=0.000)。Custom Vue实际切削深度比大光学区LASIK切削深度增加(18.1±16.9)%(t=13.643,P=0.000)。结论应用CustomVue进行个体化LASIK手术,对角膜的切削深度要高于同等大小光学区的标准LASIK手术。在考虑进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时,应该注意考虑患者的角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深度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波前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伴静脉石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吉红云 许龙华 刘慧颖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674-674,共1页
关键词 静脉性血管瘤 静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2例
12
作者 吉红云 毕颖文 +1 位作者 许龙华 陈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是罕见的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与胚胎时期眼的胚裂闭合不全有关。当囊肿较小时,可定期随访观察,对于较大囊肿影响视功能或外观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我院于2011年3月收治2例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患者,均行无... 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是罕见的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与胚胎时期眼的胚裂闭合不全有关。当囊肿较小时,可定期随访观察,对于较大囊肿影响视功能或外观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我院于2011年3月收治2例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患者,均行无功能小眼球联合囊肿的摘除同期义眼台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眼球 眼眶囊肿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眼球巨大结膜植入性囊肿一例
13
作者 吉红云 许龙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2-292,共1页
关键词 萎缩眼球 球结膜 植入性囊肿 公鸡啄伤 眼睑闭合 结膜表面 角膜直径 角膜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遮盖术治疗LASIK术后角膜瓣碎裂1例
14
作者 吉红云 许龙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605-605,共1页
关键词 羊膜遮盖术 LASIK 屈光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小虎 李海燕 +2 位作者 孙同 余克明 谭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9-529,共1页
关键词 角膜瓣并发症 激光制作 临床观察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手术 飞秒激光 安全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麻醉致肌肉强直痉挛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静 刘舰杭 +1 位作者 欧可可 李金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418-4418,共1页
患者男,15岁,汉族,体重55kg,因右肱骨骨折术后19月要求取出内固定物入院。查体:右上臂内侧见一长约12.0cm切口瘢痕,右肩及右肘活动无障碍,右上肢浅、深感觉正常。行术前准备后,
关键词 神经阻滞麻醉 盐酸罗哌卡因 强直痉挛 肌肉 内固定物 骨折术后 切口瘢痕 上臂内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结膜移植术中不同缝线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岩 王小丽 +2 位作者 聂小方 高峰 潘淑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评估埋线式缝合法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中的效果,并比较其与连续缝合法和间断缝合法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5—7月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就诊并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原发性翼... 目的评估埋线式缝合法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中的效果,并比较其与连续缝合法和间断缝合法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5—7月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就诊并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0例120眼。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埋线法、连续缝合法和间断缝合法3个组,每组40眼。记录手术时长,并于术后第0.5、1、3、7、10、14天和第1、3、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五点法记录术眼疼痛评分;采用荧光素钠染色法评估角膜上皮愈合情况;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植片脱落、移位或翼状胬肉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连续缝合法、间断缝合法和埋线法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45±2.78)、(16.28±2.24)和(16.58±2.22)min,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8,P<0.05),其中连续缝合法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间断缝合法和埋线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埋线法与间断缝合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3个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0.5、1、3、7、10天,埋线法疼痛评分均低于连续缝合法及间断缝合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天,3个组角膜上皮未愈合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第10天,3个组角膜上皮均愈合。术后6个月,3个组均未出现植片移位、脱落、坏死及感染、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3个组翼状胬肉复发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埋线缝合法可有效减轻翼状胬肉结膜移植术后刺激症状,同时对植片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传统间断缝合法相比,其不增加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手术 自体移植 缝合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丙烯酸酯囊袋张力环的制作及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和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珏 王于蓝 盛耀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制以疏水丙烯酸为材料直角矩形设计的囊袋张力环(capsule tension ring,CTR),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鉴定,观察其在体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在兔眼中抑制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 目的研制以疏水丙烯酸为材料直角矩形设计的囊袋张力环(capsule tension ring,CTR),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鉴定,观察其在体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在兔眼中抑制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效果。方法将甲基丙烯酸苯乙酯和丙烯酸苯乙酯按一定比例聚合成疏水丙烯酸酯,进一步加工成直角矩形设计、闭合直径10.5mm、宽0.5mm、高0.2mm的开放式CTR,并对其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眼刺激试验等生物相容性测试。取白内障术中前囊膜进行原代HLEC培养,将第2代细胞接种于CTR内进行细胞实验,观察其对细胞的移行作用。动物实验选用青紫兰兔,对照组4只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实验组4只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时植入CTR,观察术后炎症反应及前、后囊膜混浊情况。结果细胞毒性为1级,热原试验中试品个体升温均在0.6℃以下,且升温总值为0.1℃,眼刺激试验无异常,证明该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细胞实验中,所有环均未见有细胞在环上生长或越过环向外生长。兔眼实验中,所有术眼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渗出,1~2周基本吸收,术后1个月观察发现实验组兔眼的后囊膜均保持清晰,对照组兔眼的后囊膜出现不同程度的PCO。结论兔眼白内障术中植入疏水丙烯酸材料CTR可以降低PCO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丙烯酸酯 囊袋张力环 生物相容性 后囊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