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Orange蛋白突变体的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
1
作者 曾婉俐 向海英 +5 位作者 刘德水 周会娜 高茜 潘帮珍 李雪梅 李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目的】分析烟草Orange蛋白突变体的转录组和代谢组,为培育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烟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带有3个碱基缺失的NtOR基因突变株系208。采用转录组测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方法... 【目的】分析烟草Orange蛋白突变体的转录组和代谢组,为培育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烟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带有3个碱基缺失的NtOR基因突变株系208。采用转录组测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衍生化方法和顶空进样技术,对突变株系的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突变株系208叶片中的β-胡萝卜素和紫黄质含量显著下降。转录组分析显示:突变株系208中有1036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178个基因上调,6191个基因下调。代谢组分析显示:突变株系208与对照相比有160个差异代谢物。【结论】突变株系208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色素代谢途径中玉米黄素环氧化酶基因下调,有机酸和二萜类代谢物含量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类胡萝卜素 Orange蛋白 Β-胡萝卜素 紫黄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配施丙三醇和生长素对烟叶质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德水 冯雨晴 +7 位作者 史素娟 龙腾 孙晋浩 李中皓 杜国荣 马莉 马雁军 史宏志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目的】降低烟草体内硝酸盐及TSNAs积累,提高氮素利用率和烟叶质量。【方法】以中烟100、中川208(烤烟)和鄂烟1号(白肋烟)为实验材料,在施氮量减少20%条件下,喷施2 mL/L丙三醇和10 mg/L IAA(简称减施氮肥处理),分析烟叶光合作用指标、... 【目的】降低烟草体内硝酸盐及TSNAs积累,提高氮素利用率和烟叶质量。【方法】以中烟100、中川208(烤烟)和鄂烟1号(白肋烟)为实验材料,在施氮量减少20%条件下,喷施2 mL/L丙三醇和10 mg/L IAA(简称减施氮肥处理),分析烟叶光合作用指标、物理性状、常规化学成分、硝酸盐和TSNAs含量、烟叶感官质量。【结果】(1)减施氮肥处理能够提升烤烟和白肋烟烟叶光合能力,促进烟叶碳代谢,提高单叶重、叶质重、叶长和叶宽。(2)减施氮肥处理能降低烟叶的硝酸盐和TSNAs的含量,中烟100、中川208和鄂烟1号烤后烟叶上部叶的硝态氮平均含量分别降低20.65%、20.81%和17.03%,中部叶烟叶的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9.20%、22.25%和19.43%。中烟100、中川208和鄂烟1号烤后烟叶上部叶烟叶TSNA总含量分别降低35.21%、46.21%和43.13%,中部叶烟叶TSNA总含量分别降低34.13%、33.19%和34.68%。(3)减施氮肥处理能够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提高上部叶和中部叶总糖的含量。(4)减施氮肥处理能够降低中烟100和鄂烟1号的杂气和刺激性等。【结论】减施氮肥并喷施2 mL/L丙三醇和10 mg/L IAA能提高烟叶光合效率、促进烟叶碳代谢、提高上部叶和中部叶总糖的含量,有效降低总氮、烟碱、硝酸盐含量,从而抑制TSNAs积累,对氮素利用效率和烟叶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白肋烟 氮素 光合作用 烟叶质量 硝酸盐 TS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稳定性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改红 许航 +5 位作者 杜帅 徐月莹 石栋栋 薛晶晶 尚紫博 毛多斌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08,共7页
为研究麦芽酚-β-D-葡萄糖苷应用于卷烟加香的可行性,对麦芽酚及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稳定性、热裂解行为及加香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放置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均明显高于麦芽酚;麦芽酚-β-D-葡萄糖苷... 为研究麦芽酚-β-D-葡萄糖苷应用于卷烟加香的可行性,对麦芽酚及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稳定性、热裂解行为及加香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放置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均明显高于麦芽酚;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主要热裂解产物为麦芽酚;以不同加香方式在卷烟中添加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加香效果不同,在烟丝加香方式下,虽然麦芽酚-β-D-葡萄糖苷向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1.46%)低于麦芽酚(3.83%),但添加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卷烟释香均匀性和稳定性均优于麦芽酚。因此,将麦芽酚-β-D-葡萄糖苷作为香料前体物应用于卷烟加香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加香 麦芽酚-β-D-葡萄糖苷 稳定性 转移率 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F8-H发酵道真烟叶宏基因组及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黄申 许怡娟 +5 位作者 胡慧博 张增辉 石栋栋 尚紫博 许航 毛多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93-201,共9页
为探究肠杆菌F8-H发酵道真烟叶作用机制,分析发酵前后烟叶香味成分的变化,利用宏全基因组学分析发酵过程中烟叶表面微生物群落和基因丰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烟叶中4,7,9-巨豆三烯酮A、二氢猕猴桃内酯以及茄酮的相... 为探究肠杆菌F8-H发酵道真烟叶作用机制,分析发酵前后烟叶香味成分的变化,利用宏全基因组学分析发酵过程中烟叶表面微生物群落和基因丰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烟叶中4,7,9-巨豆三烯酮A、二氢猕猴桃内酯以及茄酮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0.34%、16.59%和10.50%,新检测到植酮和橙化基丙酮这2种香味物质;烟丝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相对丰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肠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呈增长趋势;肠杆菌属、植物乳杆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会在糖基转移家族酶GT1的作用下与植酮、橙化基丙酮的形成与积累呈正相关关系,鞘单胞菌属和丛毛单胞菌属在碳水化合物合酶家族CBM48的作用下与二氢猕猴桃内酯、茄酮和3种4,7,9-巨豆三烯酮的形成与积累呈正相关关系。初步揭示了肠杆菌F8-H发酵道真烟叶(2018 C3F-A云烟87)的机制,为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 发酵 烟叶 宏基因组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釜内气液动态相对稳定状态及雷诺数计算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英 张珍禛 +2 位作者 刘一哲 文家武 郭锴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52,67,共5页
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测量搅拌釜内动态体系温度、压力的设备及方案,以CO2-H2O体系为特征体系,对搅拌状态下气液二相动态相对稳定状态进行了研究。搅拌釜内流体发生湍动,达到相平衡的气液二相的传质极限发生偏移。在不同温度(288.15—307.15... 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测量搅拌釜内动态体系温度、压力的设备及方案,以CO2-H2O体系为特征体系,对搅拌状态下气液二相动态相对稳定状态进行了研究。搅拌釜内流体发生湍动,达到相平衡的气液二相的传质极限发生偏移。在不同温度(288.15—307.15 K)和转速(190—520 r/min)下进行实验,温度一定时,动态平衡偏移率随湍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温度为307.15 K、转速为520 r/min时,动态平衡偏移率高达27%。利用动态平衡偏移率反算搅拌釜内的雷诺数ReD,将其与传统计算得出的雷诺数ReT进行比较拟合得到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传质 搅拌 流体湍动 动态传质平衡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根真菌影响土壤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武耐英 高伟 +1 位作者 黄红林 张淑贞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菌根是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它能增强植物的逆境抗胁迫能力,有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和转化的作用。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有关其降解和转化的机理目前仍不是很明确。介绍了国内外涉及菌根真菌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 菌根是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它能增强植物的逆境抗胁迫能力,有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和转化的作用。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有关其降解和转化的机理目前仍不是很明确。介绍了国内外涉及菌根真菌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的研究成果,为促进菌根真菌在土壤有机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真菌 土壤有机污染物 降解机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中蒽醌类化合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振民 欧亚非 +5 位作者 伊勇涛 胡军 赵明月 张艳 刘珊 曾世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2,共6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制备液相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分离得到8个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对照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羟甲基-3-羟基蒽醌(2-hydroxymethyl-3-hydroxyanthraquinone,1)、3-羟基-2-羟甲基-1-... 采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制备液相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分离得到8个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对照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羟甲基-3-羟基蒽醌(2-hydroxymethyl-3-hydroxyanthraquinone,1)、3-羟基-2-羟甲基-1-甲氧基蒽醌(3-hydroxy-2-hydroxymethyl-1-methoxyanthraquinone,2)、2-羟基-1-甲氧基蒽醌(2-hydroxy-1-methoxyanthraquinone,3)、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3-hydroxy-1,2-dimethoxyanthraquinone,4)、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rubiadin-1-methyl ether,5)、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3-dihydroxy-2-methoxyanthraquinone,6)、1,3-二羟基-2-乙氧甲基蒽醌(ibericin,7)、1,2-二羟基-3-甲基蒽醌(1,2-di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8)。其中蒽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利用MTT法对分离出的蒽醌的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蒽醌的浓度为400μmol/L时,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4. 63%、20. 52%、54. 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蒽醌 3-羟基-2-羟甲基-1-甲氧基蒽醌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糖对白肋烟烘焙过程中致香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杰 杜国荣 +11 位作者 白若石 蒋成勇 杨振民 李跑 欧亚非 曹伏军 田书霞 矫海楠 胡林 朱景溯 马雁军 周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0-586,共7页
以湖北恩施白肋烟C3F为试材,研究施加葡萄糖、果糖、木糖、核糖、转化糖(蔗糖)和果葡糖浆6种糖液及木糖施加量对白肋烟烘焙后致香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过程中,施加糖液能显著促进白肋烟致香产物的生成,果糖及果葡糖浆对提高吡嗪类... 以湖北恩施白肋烟C3F为试材,研究施加葡萄糖、果糖、木糖、核糖、转化糖(蔗糖)和果葡糖浆6种糖液及木糖施加量对白肋烟烘焙后致香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过程中,施加糖液能显著促进白肋烟致香产物的生成,果糖及果葡糖浆对提高吡嗪类、呋喃类致香产物含量的效果较佳,尤其是对吡嗪类产物的增加具有显著作用;施加木糖和核糖对增加吡咯类、吡啶类和碳环类致香产物的效果好;木糖施加量为4%时,吡嗪类产物生成量达到最大;木糖施加量6%~8%时,其他类致香产物生成量达到最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1.39%,反映的指标主要有5–甲基–2糠醛、糠醛、2–乙酰呋喃、1–糠基吡咯、3–羟基吡啶等;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5.51%,反映的指标主要有糠醛、5–甲基–2糠醛、2–吡咯甲醛、2–乙酰呋喃、丙酮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烘焙 糖类物质 致香产物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分析烟叶中的西柏三烯二醇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志 毕艳玖 +4 位作者 沙云菲 谢雯燕 吴达 刘百战 刘太昂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7-233,共7页
西柏三烯二醇是重要的中性香味物质--茄酮及其衍生物的前体物,对烟叶的香气风格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建立了以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技术,结合在线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G... 西柏三烯二醇是重要的中性香味物质--茄酮及其衍生物的前体物,对烟叶的香气风格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建立了以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技术,结合在线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GC/MS)联用法对烟草中的西柏三烯二醇进行快速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前处理操作快速简便,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在对不同地区K326青烟叶中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比较分析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适用于烟草中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大规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西柏三烯二醇 硅烷化衍生 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添加料液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生产工艺及质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馨予 严莉红 +9 位作者 易小丽 马莉 张杰 芦楠 刘兴余 白若石 马雁军 曹伏军 欧亚非 周骏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1,47,共7页
【目的】研究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进行烘焙处理的生产模式对混合型膨胀烟丝综合质量的影响。【方法】设计了不加料、不烘焙白肋烟烟片处理线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生产工艺流程,同时,研究了切片、松散回潮工序白肋烟和烤烟烟片分组加工技术... 【目的】研究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进行烘焙处理的生产模式对混合型膨胀烟丝综合质量的影响。【方法】设计了不加料、不烘焙白肋烟烟片处理线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生产工艺流程,同时,研究了切片、松散回潮工序白肋烟和烤烟烟片分组加工技术,并对膨胀工序热风温度进行了优化设置。【结果】经对比,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烘焙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较传统工艺路径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的质量指标有以下变化:(1)膨胀烟丝的结构变化不显著、填充值显著升高。(2)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总烟碱、总氮、总挥发碱、总氯含量显著升高,总钾含量变化不显著。(3)烟气烟碱、焦油、一氧化碳量显著降低;HCN、NNK、B[a]P、苯酚、巴豆醛等释放量以及卷烟危害评价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与传统工艺路径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相比,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进行烘焙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不会对卷烟感官品质造成不利影响,降焦减害效果则更加明显,且能大大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膨胀烟丝 工艺流程 料液 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 烟气指标 危害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与否对白肋烟膨胀烟丝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馨予 曹伏军 +6 位作者 欧亚非 刘德水 白若石 严莉红 马雁军 林慧 周骏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48,共6页
【背景和目的】研究烘焙与否对白肋烟膨胀烟丝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烤烟烟片处理线(不加料)、白肋烟烟片烘焙处理线(不加料)对单品种白肋烟进行烟片处理,切丝后分别进入二氧化碳烟丝膨胀线,经290℃热风温度膨胀处理制成膨胀后烟... 【背景和目的】研究烘焙与否对白肋烟膨胀烟丝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烤烟烟片处理线(不加料)、白肋烟烟片烘焙处理线(不加料)对单品种白肋烟进行烟片处理,切丝后分别进入二氧化碳烟丝膨胀线,经290℃热风温度膨胀处理制成膨胀后烟丝,再经回潮加料,制成成品白肋烟膨胀烟丝,对上述两种不同工艺路径处理的试验样品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1)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整丝率、填充值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2)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3)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NNN、NAT、NNK含量显著低于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4)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烟气特种成分CO、NNK、NH3、苯酚、巴豆醛释放量均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且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达10.07%。(5)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感官质量得分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结论】对于白肋烟膨胀烟丝而言,不进行烘焙处理不仅可以简化工艺流程,更有利于卷烟减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烘焙 热风温度 化学成分 TSNAS 烟气危害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栖热菌β-胡萝卜素15,15’双加氧酶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欧亚非 赵彩梦 +2 位作者 郑亚东 毛多斌 魏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50,共5页
以海洋栖热菌(Oceanithermus sp.)DN-1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法扩增β-胡萝卜素15,15’双加氧酶BCMOT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表达,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酶活性。结果表明,通过镍柱亲和... 以海洋栖热菌(Oceanithermus sp.)DN-1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法扩增β-胡萝卜素15,15’双加氧酶BCMOT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表达,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酶活性。结果表明,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Sephacryl TM S-100,得到纯化重组β-胡萝卜素15,15’双加氧酶,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该酶分子质量约35 kDa;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8.0。在此优化反应条件下,生成569.3 mg/L全反式视黄醛,转化率达到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栖热菌DN-1 克隆表达 全反式视黄醛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里兰烟区位品质差异化及工业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矫海楠 欧亚非 +5 位作者 胡林 杨振民 田书霞 蒋成勇 杜国荣 于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6-431,共6页
为了明确马里兰烟叶不同区位的品质及适用性,本文以4个等级马里兰烟叶的近尖区位(T1)和中心区位(T2)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各等级近尖区位和中心区位烟叶在物理性状、感官质量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和电子鼻对其中... 为了明确马里兰烟叶不同区位的品质及适用性,本文以4个等级马里兰烟叶的近尖区位(T1)和中心区位(T2)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各等级近尖区位和中心区位烟叶在物理性状、感官质量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和电子鼻对其中2个等级近尖和中心区位烟叶进行检测分析,最后根据不同区位烟叶的品质差异进行工业适用性划分。结果表明:中心区位和近尖区位相比,中心区位的平衡含水率、总烟碱、钾含量较高,总糖含量较低,感官质量得分较高,香气风格更凸显;在致香成分方面,上部叶B1的中心区致香成分总量较近尖叶区高出8.86%,中部叶C1的中心区较近尖叶区高19.30%;不同区位烟叶的挥发性成分电子鼻数据经过PCA和LDA分析后,整体差异显著;因此,将叶片中心区位划为工业可用性好的"优势区",近尖区位划为"适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兰烟 区位品质 差异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的电子鼻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书霞 杨振民 +2 位作者 胡林 严莉红 周骏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建立了主流烟气粒相物的电子鼻分析方法,对抽吸方式、粒相物放置时间、延迟时间、进样体积、顶空加热温度和顶空加热时间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风格卷烟的判别模型及同一规格卷烟的质量控制模型,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 建立了主流烟气粒相物的电子鼻分析方法,对抽吸方式、粒相物放置时间、延迟时间、进样体积、顶空加热温度和顶空加热时间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风格卷烟的判别模型及同一规格卷烟的质量控制模型,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按口数进行抽吸重复性更好,粒相物的放置时间控制在12 h以内,延迟时间1800 s,进样体积100μL,顶空加热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和20 min,分析效果最好。所建立的卷烟风格判别模型判别精度达到了95%,质量控制模型可对卷烟质量进行月度跟踪检验,并在卷烟日常维护方面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卷烟 烟气粒相物 主成分分析 判别因子分析 统计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式吸烟机罩内风速控制系统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莉红 赵战辉 +5 位作者 赵航 王巍巍 张铁锋 何爱军 李彦辉 周骏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3,共9页
利用flow-simulation软件建立(20+1)孔道直线式吸烟机上的罩内风速模型,基于该模型,认为烟支在燃烧过程中,燃烧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间具有较大的气流速度差,可能显著影响烟气捕集结果。为消除这一影响,使吸烟机罩内气流速度达到均匀稳定... 利用flow-simulation软件建立(20+1)孔道直线式吸烟机上的罩内风速模型,基于该模型,认为烟支在燃烧过程中,燃烧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间具有较大的气流速度差,可能显著影响烟气捕集结果。为消除这一影响,使吸烟机罩内气流速度达到均匀稳定,本文改进了吸烟机排风装置并在吸烟机的防护罩下端加装整流网。实验结果表明,改造后,当固定位置风速设定200mm/s时,燃烧起始和结束位置平均风速差由93.0 mm/s降至20.7 mm/s;CM7卷烟烟气常规分析各指标项测定值在组间和孔道间的变异系数显著低于改造前,说明改造后吸烟机捕集主流烟气常规化学成分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CM7卷烟烟气常规分析各指标项测定值明显低于目前使用的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测得的结果,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式吸烟机 气流速度 风速模型 风速差 烟气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