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潮河口海岸冲蚀对海堤安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路 刘新成 +1 位作者 宋永港 赵庚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2-211,共10页
采用杭州湾北岸典型冲蚀岸段一一华电灰坝大堤堤前高分辨率的地形资料,分析了该岸段近年来的岸滩变化,并通过建立长江口杭州湾波浪数学模型,结合相关设计规范计算了该岸段现状地形下的波浪要素,分析了不同滩地冲蚀深度对堤前波浪要素、... 采用杭州湾北岸典型冲蚀岸段一一华电灰坝大堤堤前高分辨率的地形资料,分析了该岸段近年来的岸滩变化,并通过建立长江口杭州湾波浪数学模型,结合相关设计规范计算了该岸段现状地形下的波浪要素,分析了不同滩地冲蚀深度对堤前波浪要素、海堤设防高度和外坡护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200年一遇设计标准下,随着堤前滩地的冲蚀,平均波高和波周期变化不大,但波长和H1%显著增加,导致波浪爬高增加、大堤设防标准下降,其中波长增加是导致波浪爬高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随着滩地的冲蚀,外坡护面的设计厚度显著增加,在实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安全富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冲蚀 海堤安全 波浪要素 堤顶高程 护坡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高潮位情景对上海吴淞口设计高潮位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宏宽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1,共5页
为研究极端高潮位对上海吴淞口设计高潮位(千年一遇)的影响,采用无偏估计计算初值、P-Ⅲ型曲线目估适线,研究了吴淞口1985--2018年逐年设计高潮位变化。结果表明9711和0012台风期间产生的极端高潮位分别提升设计高潮位0.184m和0.128m。... 为研究极端高潮位对上海吴淞口设计高潮位(千年一遇)的影响,采用无偏估计计算初值、P-Ⅲ型曲线目估适线,研究了吴淞口1985--2018年逐年设计高潮位变化。结果表明9711和0012台风期间产生的极端高潮位分别提升设计高潮位0.184m和0.128m。对未来情景,采用MCMC和Metropolis-Hastings抽样生成1000组与历史序列趋势一致的样本序列,研究了未来30年出现0次、1次、2次极端高潮位对2050年吴淞口设计高潮位的影响,结果较现状(2018)6.58m分别约提升2cm、14cm和24cm。平均每遇到一次极端高潮位,吴淞口设计高潮位上升约10-1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高潮位 吴淞口 Metropolis-Hastings算法 极端高潮位 随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海塘提标改造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舒叶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471-478,共8页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三面滨江临海,全市海塘分布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崇明、长兴、横沙3个岛屿,海塘是上海抵御风暴潮灾害第一道最为重要的安全屏障。随着海塘建成年代的增加,海塘堤身土石结构发生自身沉降、局部沉陷空洞、结构老化及堤...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三面滨江临海,全市海塘分布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崇明、长兴、横沙3个岛屿,海塘是上海抵御风暴潮灾害第一道最为重要的安全屏障。随着海塘建成年代的增加,海塘堤身土石结构发生自身沉降、局部沉陷空洞、结构老化及堤前滩地冲刷后退等问题,造成海塘防汛标高不足、结构稳定性降低,导致防御标准不能满足规划要求,需要进行海塘提标改造。本文结合横沙东滩促淤圈围(三期)北堤工程提标改造工程,介绍上海地区以砂性土为主的土石堤在提标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典型改造创新技术,重点总结海塘堤身土体密实性鉴定、堤脚抛石坝渗漏通道封堵、堤身土体疏松加固处理、堤前保滩处理、堤顶道路加宽及内坡肩防土体流失等关键设计技术。工程完工后已经历3个汛期的考验,运行效果良好,为上海地区海塘后期类似提标改造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塘 防御标准 提标改造 土体密实性鉴定 堤脚抛石坝渗漏通道封堵 土体疏松加固处理 内坡肩防土体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市沿岸设计高潮位的影响
4
作者 刘宏宽 李路 宋永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49,121,共5页
为研究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市沿岸设计高潮位的影响,选取石洞口、吴淞、金山嘴、芦潮港等7个典型潮位站,依据海平面上升速率及历史序列长度修正P-Ⅲ曲线参数,预估了各典型潮位站在3种温升情景下未来70年100~10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变化,并评... 为研究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市沿岸设计高潮位的影响,选取石洞口、吴淞、金山嘴、芦潮港等7个典型潮位站,依据海平面上升速率及历史序列长度修正P-Ⅲ曲线参数,预估了各典型潮位站在3种温升情景下未来70年100~10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变化,并评估了海塘防御能力。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速率与设计潮位增量显著相关,截至2035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8~12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100~130年一遇;截至2050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18~26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50~80年一遇;截至2100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50~91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5~12年一遇。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防洪挡潮能力、持续提高超大城市整体韧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设计高潮位 上海市沿岸 改进参数法 气候变化 设计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海统筹的长江口杭州湾地区水质模拟
5
作者 刘宏宽 赵庚润 +3 位作者 李路 韩非非 陆倩 张庆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1,共5页
为实现长江口杭州湾地区大尺度高精度水质模拟,摸清长江口杭州湾地区的水质要素时空变化规律,选取上海市陆域河网及长江口杭州湾1×10^(5)km^(2)水域范围,采用MIKE系列模型,通过建立BJ-54坐标系统与上海城市建设坐标系统转换关系,... 为实现长江口杭州湾地区大尺度高精度水质模拟,摸清长江口杭州湾地区的水质要素时空变化规律,选取上海市陆域河网及长江口杭州湾1×10^(5)km^(2)水域范围,采用MIKE系列模型,通过建立BJ-54坐标系统与上海城市建设坐标系统转换关系,完成了上海城市坐标系统科氏力映射,并统一淡咸水水质指标,实现上海市一维河网与长江口杭州湾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耦合联动。结果表明,上海市西部及东北部水质较好,中心城区及浦东中南部水质较差;钱塘江来水短期(丰水期单季度)无法进入上海市海域范围,长江口杭州湾地区水质污染物约90%由长江贡献;沿海排污口污水对区域内TP和DO影响不敏感,对氨氮和COD影响较为敏感;河道入汇对区域内氨氮、COD不敏感,对DO、TP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长江口 杭州湾 水质模拟 上海市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海连通潮汐生物通道构建及其对内陆水体影响——以长江口北支和北湖为例
6
作者 季永兴 滕飞 +1 位作者 姚怡先 李路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7,共9页
在陆海交界区域有效构建生物通道可以丰富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滨海生态品质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海陆空间联动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位于崇明岛北侧的北湖为例,研究利用既有沟槽和涵闸构建潮汐生物通道的可行性方案,基于二维水动力数值... 在陆海交界区域有效构建生物通道可以丰富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滨海生态品质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海陆空间联动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位于崇明岛北侧的北湖为例,研究利用既有沟槽和涵闸构建潮汐生物通道的可行性方案,基于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和盐度模型,分析不同潮汐生物通道规模下的水动力特性及其对内陆水体的影响,探讨生物通道植物配置和运行管理措施。结果表明:①选择合适的生物通道长度和堰坝间距、缝宽,可使生物通道在涨落潮一定时间内获得适宜鱼类等生物通行的流速;②构建适宜规模的陆海连通生物通道,既可以满足陆海连通生物通道要求,又可以防止风暴潮灾害风险;③崇明北湖遭遇长江口北支10年一遇重现期典型潮汐情况下水位变化约20 cm,遭遇100年一遇风暴潮情况下水位仍能控制在设防水位以下;④受长江口北支每天两涨两落咸潮、浑水和污染水体影响,建议在生物通道开展生境营造、在北湖湖区开展生境修复,植物配置应考虑流速、水位变化和咸淡混合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连通 生物通道 鱼道 长江口 崇明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汇区泵站放江水质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素探究
7
作者 张力元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7,53,共5页
基于徐汇区2020~2023年20个强排系统泵站的放江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箱形图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究了徐汇区放江水质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徐汇区泵站放江水质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变异性和不均匀性,其中肇嘉浜、长桥、梅陇等系统水质... 基于徐汇区2020~2023年20个强排系统泵站的放江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箱形图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究了徐汇区放江水质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徐汇区泵站放江水质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变异性和不均匀性,其中肇嘉浜、长桥、梅陇等系统水质相对离散程度较高,浓度变化波动较大,桂平排水系统水质相对稳定;雨量和雨前旱天数为影响水质的关键驱动因素,同时,单位面积放江量、放江时长、放江总量、距离上次放江天数也对水质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和排水体制对泵站放江水质的影响较小,地表冲刷对放江水质的影响有限,为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建议重点关注徐汇区泵站前池与管道的蓄存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放江 水质特征 驱动因素 随机森林回归 徐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效果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韩非非 赵庚润 李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7-79,共3页
为研究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实践及调度效果,以上海市7个水利片水资源调度运行为例,通过实际调度数据分析,结合水资源调度数值模拟计算,指出上海市存在个别水利片引排水格局有待改善、部分引调水口门实际调度方式与管理部门要求不一... 为研究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实践及调度效果,以上海市7个水利片水资源调度运行为例,通过实际调度数据分析,结合水资源调度数值模拟计算,指出上海市存在个别水利片引排水格局有待改善、部分引调水口门实际调度方式与管理部门要求不一致等问题,特别是嘉宝北片和青松片,现有水资源调度格局对嘉宝北片横沥以西、桃浦河以西区域河道基本没有改善效果,对青松片淀浦河以北、油墩港以东区域改善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河网数学模型 水资源调度 调水效果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典型河道生态护岸效果综合评价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舒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80,123,共7页
通过对上海地区河道生态护岸展开实地调研,结合国内外生态护岸研究理论与实践成果,归纳确定生态护岸效果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从结构性、生态性、功能性3个方面出发,选取1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指数评... 通过对上海地区河道生态护岸展开实地调研,结合国内外生态护岸研究理论与实践成果,归纳确定生态护岸效果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从结构性、生态性、功能性3个方面出发,选取1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指数评价法和基于熵权法的TOPSIS评价法,对上海市已建生态护岸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岸坡稳定性、透水性、抗冲刷性能是影响生态护岸效果的主要因素,(仿)木桩护岸、叠石护坡、透水砌块挡墙等生态护岸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岸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生态护岸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水近岸海域波浪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晨晨 周谷城 王侃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34,共12页
基于响水波浪站累计一整年的现场观测资料,分析了波高和波周期的年内变化特性,研究了波浪的统计特性和波谱特性,并总结归纳了该海域各特征波要素之间以及各波谱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结果显示:响水海域全年有效波高的变化幅度在0.10~2.8... 基于响水波浪站累计一整年的现场观测资料,分析了波高和波周期的年内变化特性,研究了波浪的统计特性和波谱特性,并总结归纳了该海域各特征波要素之间以及各波谱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结果显示:响水海域全年有效波高的变化幅度在0.10~2.80 m之间,年平均值为0.56 m;最大波高的变化幅度在0.15~5.58 m之间,年平均值为0.93 m;平均波周期的变化范围为1.91~9.02 s,年平均值为3.90 s。夏季大波高发生频率明显要小于冬、春季节,波浪季节性变化较为显著。就波高和波周期分布而言,通过拟合得出的Weibull分布较为适合本海域实测波高分布和波周期分布。波谱特性方面,本海域双峰谱占到总数的62.5%,且低频谱峰值普遍高于高频谱峰值,其中低频谱峰出现在0.04 Hz左右,高频谱峰则出现在0.15~0.20 Hz之间,分别为本海域涌浪和风浪所集中的频率区间。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各特征波要素之间以及各波谱参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多数波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受波浪浅水变形影响,各参数之间的比值与理论深水关系有所区别。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沿海建筑物的设计以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水 波浪特性 波浪谱 波参数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道圆端形桥墩阻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晨晨 蔡超英 张志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69-274,共6页
为了解平原河道圆端形桥墩的阻水特性,建立模拟桥墩壅水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数学模型研究了圆端形桥墩绕流流场结构和壅水特性,分析总结了桥墩阻水比和上游来流流速对桥前壅水和墩前... 为了解平原河道圆端形桥墩的阻水特性,建立模拟桥墩壅水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数学模型研究了圆端形桥墩绕流流场结构和壅水特性,分析总结了桥墩阻水比和上游来流流速对桥前壅水和墩前冲高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桥前壅水与墩前壅高的影响范围不同,桥前壅水影响范围很大,桥址上游3.5 km处的壅水高度仍占到桥前最大壅高的一半以上;墩前冲高影响范围较小,墩前8倍墩宽是冲高影响范围的极限,但冲高值较大,比桥前最大壅高大一个数量级。桥前壅水及墩前冲高均与桥墩阻水比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桥前壅高值随阻水比增大而快速增大,而墩前冲高值随阻水比增大而增大的速率相对较小。桥前壅水及墩前冲高随上游来流流速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均近似与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端形桥墩 阻水特性 壅水 冲高 平原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调度的崇明岛河网水动力水质改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滕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67,共8页
针对上海崇明岛平原河网因水动力不足引发的水质恶化等水环境问题,开展了河网水资源调度方案研究,以改善河网水动力条件及水质状况。梳理了崇明岛内现状水资源调度模式的短板,选取河道疏拓、北湖增加排水通道、利用现状涵闸等措施作为... 针对上海崇明岛平原河网因水动力不足引发的水质恶化等水环境问题,开展了河网水资源调度方案研究,以改善河网水动力条件及水质状况。梳理了崇明岛内现状水资源调度模式的短板,选取河道疏拓、北湖增加排水通道、利用现状涵闸等措施作为水资源调度优化工程措施,研究不同优化措施对河网水动力水质的提升效果。通过构建崇明岛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定量分析了上述优化措施对河道特征断面污染物浓度、水体更新率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河道疏拓对部分河道的总磷浓度削减率可达6.3%~20.1%;北湖增加排水通道后,南侧河网水体更新率提高约12%~20%;启用岛内现状涵闸进行调度能够全面提升崇明岛河道整体换水效率,但进一步改扩建的提升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农业面源污染 水质 河道疏浚 崇明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滩涂种青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才多 季永兴 张恒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2,共5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迫下,长江口滩涂正面临动力侵蚀及生物入侵等威胁,为此上海市在淤涨滩涂进行了多次人工种青,以期恢复其湿地生境。其中,横沙和南汇东滩促淤区的种青成效显著,但南汇嘴和杭州湾南竹港出海闸外侧区域滩涂种...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迫下,长江口滩涂正面临动力侵蚀及生物入侵等威胁,为此上海市在淤涨滩涂进行了多次人工种青,以期恢复其湿地生境。其中,横沙和南汇东滩促淤区的种青成效显著,但南汇嘴和杭州湾南竹港出海闸外侧区域滩涂种青却效果不佳。总结了影响长江口种青植被——芦苇和海三棱藨草存活和扩散的主要因素,包括滩涂高程、水体盐度等关键阈值,并对种青的成功和失败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人工种青应选择在高程和盐度合适的淤涨光滩上开展,同时还需考虑水文动力条件和滩涂底质的影响。近年来实施的人工种青基本实现了湿地营造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青 滩涂湿地 滩涂高程 盐度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引起的长江口及杭州湾沿岸极值风速分布研究
14
作者 李路 杜小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根据台风强度和近岸水位等选取了对上海影响较大的4个典型台风,并根据实测资料比选确定适合长江口及杭州湾区域的台风最大风速半径公式.建立了研究区域的台风模型,并采用典型台风期间实测的风速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台风模型计算了... 根据台风强度和近岸水位等选取了对上海影响较大的4个典型台风,并根据实测资料比选确定适合长江口及杭州湾区域的台风最大风速半径公式.建立了研究区域的台风模型,并采用典型台风期间实测的风速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台风模型计算了1949—2014年所有影响上海的台风期间以及4个典型台风期间上海沿岸极值风速、有效极值风速,定量分析了极值风速和有效极值风速的范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沿岸 台风 极值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潮影响下长江口水源地优化布局及白茆沙水库建设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季永兴 李路 高晨晨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43,共9页
为提升远期上海原水水量、水质供应能力和应对突发咸潮入侵和水污染风险,在分析长江口水源现状和咸水入侵形势基础上,论证了长江口水源地优化布局的必要性,结合咸水入侵监测数据及反演成果提出在白茆沙新建水库方案及原水系统优化调度方... 为提升远期上海原水水量、水质供应能力和应对突发咸潮入侵和水污染风险,在分析长江口水源现状和咸水入侵形势基础上,论证了长江口水源地优化布局的必要性,结合咸水入侵监测数据及反演成果提出在白茆沙新建水库方案及原水系统优化调度方案,并分析了白茆沙水库建设对河势变化、行洪、通航、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茆沙新建水库是较可行的方案,可对上海境内的长江口水源地进行优化布局,扩大供水规模并上移取水口;拟建的白茆沙水库位于白茆沙整治工程内侧,既可确保围堤安全稳定,也不影响行洪、通航,对河势变化、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影响微小;布置于水库南侧微弯水道处的取水口,既可避免淤积对取水口的影响,也可避免北支咸潮倒灌的影响;上岸后的输水管与崇明岛原水复线共建,增强了崇明岛原水的供水安全,与现有长江口和黄浦江水源地的原水系统互联互通,可实现上海原水系统“双源供水、一网调度”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入侵 供水工程 原水系统 水源地 长江口 白茆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上段岸滩侵蚀及保护实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季永兴 李路 +1 位作者 袁琳 陈雪初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受上下游工程、来水来沙影响,长江口北支上段近期岸滩侵蚀后退严重。为揭示北支上段近期演变机理,控制河势变化和保护生态基底,收集2001年以来长江口北支全河道水下地形资料,并开展了2017-2020年工程区段水下地形精细实测,基于水动力数... 受上下游工程、来水来沙影响,长江口北支上段近期岸滩侵蚀后退严重。为揭示北支上段近期演变机理,控制河势变化和保护生态基底,收集2001年以来长江口北支全河道水下地形资料,并开展了2017-2020年工程区段水下地形精细实测,基于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了岸滩保护措施合理性,以分形理论评价了保护措施实施后效果。结果表明:(1)长江口北支进口江心洲发育,导致上段“S”形主轴弯曲度加大,加剧了暗沙、江心洲和岸滩动荡;(2)在冲刷最严重的岸滩采用丁坝群加护坎可有效阻止岸滩侵蚀后退;(3)多年水下地形实测和分形理论计算评价,岸滩趋于稳定,生态基底得以恢复。鉴于新江心沙洲发育和岸滩、深槽变化加剧了北支上段演变的复杂性,建议尽快成立综合协调部门,统筹提出满足水利、防洪、供水、航运、生态等多目标需求的综合整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滩侵蚀 保滩工程 数学模型 分形理论 长江口北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上口江心沙近期演变及其对北支上段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路 季永兴 +1 位作者 滕飞 徐双全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7,共12页
针对近年来长江口南北支分汊口近北支一侧水域发育的新生沙体,采用该区域2010—2020年的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了江心沙近10年的演变特征,并采用水动力数学模型结合经验公式分析沙体进一步淤涨或对其采取疏浚措施后对周边水动力和地形冲淤... 针对近年来长江口南北支分汊口近北支一侧水域发育的新生沙体,采用该区域2010—2020年的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了江心沙近10年的演变特征,并采用水动力数学模型结合经验公式分析沙体进一步淤涨或对其采取疏浚措施后对周边水动力和地形冲淤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间,江心沙面积增加了近5倍,滩顶高程从<1 m逐步发育至>3 m,近期沙体已不再“长大”,但仍在逐渐“长高”,并有从低滩向高滩逐渐转化的趋势;若江心沙进一步淤涨,北支分流比将进一步减小,海门港至日新河段主槽流速减小并产生淤积,不利于北支的入流,同时跃进港近岸流速增加,深槽将进一步冲刷逼岸,不利于沿线海塘安全;若对江心沙采取疏浚措施,北支分流比将增加,有利于缓解其上段“S”型河势,海门港至日新河段流速增加,深槽冲刷,有利于北支入流以及分流比的增加,同时,跃进港近岸流速减小,出现淤积,有利于该岸段海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支上口 江心沙 演变特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管控下长三角乡镇中小河道治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8-92,共5页
在当前国土空间管控的大背景下,乡镇中小河道治理受制于国土空间要素冲突、交叉基础设施工程环境影响以及当地村民公共意识不足等有形和无形的难点,在调研总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乡镇中小河道治理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河... 在当前国土空间管控的大背景下,乡镇中小河道治理受制于国土空间要素冲突、交叉基础设施工程环境影响以及当地村民公共意识不足等有形和无形的难点,在调研总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乡镇中小河道治理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河道建设推进迟滞、运行管养成本高的原因,继而提出治理对策:①加强国土空间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要素全局规划、整体优化;②制定分层次分期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复合利用实施政策;③建立跨行业跨部门协同设计、联合审批的机制,明确基础设施工程同步设计要求和技术导则;④提升村民公共参与度,充分发挥河道治理工程效益;⑤加强数字化、智慧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河道治理 国土空间管控 要素平衡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潮流不对称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婷 张蔚 +2 位作者 季小梅 郁夏琰 傅雨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1,18,共6页
河口地区的潮流不对称特性对近岸的泥沙输运、地貌改变有着很大的影响。但由于长期且高频的流速或流量数据较难获取,潮流不对称特性的研究较少。利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长江大通以下感潮河段1 a的动力过程,研究长江口潮流不对称的... 河口地区的潮流不对称特性对近岸的泥沙输运、地貌改变有着很大的影响。但由于长期且高频的流速或流量数据较难获取,潮流不对称特性的研究较少。利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长江大通以下感潮河段1 a的动力过程,研究长江口潮流不对称的时空分布规律。结合非稳态调和方法和偏度方法,分析长江口涨落潮流速不对称和涨落憩历时不对称趋势,并进一步分析长江口的粗、细颗粒泥沙运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落憩历时更短,有利于细颗粒泥沙向陆运动;径流对落潮流流速的增强作用导致长江口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有利于粗颗粒泥沙向海运动。研究成果对于明确长江口泥沙运动趋势及潮流不对称的影响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不对称 非稳态调和分析 潮流偏度 泥沙输运 长江口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调节对长江口潮流不对称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安琪 张蔚 +2 位作者 诸裕良 陈婷 季小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4,共7页
长江上游人类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口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河口地区洪枯季径流量,并进一步影响潮流不对称特性。而潮流不对称对河口近岸的泥沙输运及地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长江口感潮河段进行水动力模... 长江上游人类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口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河口地区洪枯季径流量,并进一步影响潮流不对称特性。而潮流不对称对河口近岸的泥沙输运及地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长江口感潮河段进行水动力模拟,研究洪枯季流量调节对潮流不对称的影响。采用非稳态调和方法(NS_TIDE)并结合偏度指标分析长江口涨落潮流速不对称和涨落憩历时不对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潮波在河口的上溯过程中,潮流不对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河口枯季径流的提高在加强中下游区域落潮流占优的趋势同时也延长河口大部分区域落憩的历时。主汛期洪峰的削弱加快了中上游区域的落潮流速,缩短了上游区域落憩历时,而潮流流速和涨落憩历时不对称在下游区域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调节 潮流偏度 潮流不对称 径流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