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下蜀土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Ⅱ)——试验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陈新民
沈建
+1 位作者
魏平
杨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6期587-594,共8页
选用天然下蜀土,设计并完成了一几何相似常数为20、坡高为0.5 m、坡角为45°的模型边坡1 g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模型边坡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及宏观变形等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下蜀土边坡的地震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下蜀土边坡有...
选用天然下蜀土,设计并完成了一几何相似常数为20、坡高为0.5 m、坡角为45°的模型边坡1 g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模型边坡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及宏观变形等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下蜀土边坡的地震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下蜀土边坡有着稳定的一、二阶自振频率和阻尼比,随着地震动加载幅值(PGA)逐渐增大,其一阶自振频率逐渐减小,一阶阻尼比逐渐增大;坡高范围内,PGA放大系数均大于1,且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并在坡肩处达到最大,其在坡脚处的值小于水平方向其他位置处的值,输入El Centro波(经时间相似常数4.47压缩)时的值分别大于输入El Centro原波和Kobe波(经时间相似常数4.47压缩)时的值;随着输入PGA的增大,土体非线性特征逐渐增强,边坡也逐渐趋于失稳破坏状态;震后模型边坡坡脚、坡顶等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说明边坡中出现了通过坡脚的(潜在)滑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边坡
地震稳定性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动力特性
动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下蜀土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Ⅰ)——模型试验设计
被引量:
8
2
作者
陈新民
沈建
+1 位作者
魏平
杨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5期497-502,共6页
为研究下蜀土边坡的地震稳定性,选用天然下蜀土,按照Meymand的相似法则,对一坡高为0.5m、宽度为1.05m、坡角为45°的模型边坡进行了几何相似常数为20的1g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详细设计。首先,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模型边坡尺寸适...
为研究下蜀土边坡的地震稳定性,选用天然下蜀土,按照Meymand的相似法则,对一坡高为0.5m、宽度为1.05m、坡角为45°的模型边坡进行了几何相似常数为20的1g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详细设计。首先,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模型边坡尺寸适当的边界范围,模型边坡地基厚度、坡脚前缘和坡肩后缘长度均取为0.5m;其次,按照确定的模型几何尺寸设计了符合试验要求的模型箱,其内壁净尺寸(长×宽×高)为1500mm×1050mm×1100mm,属刚性模型箱,且不会与模型边坡发生共振;最后,制定了包括加速度和位移在内的数据量测策略,运用拟静力法求得下蜀土边坡平均屈服加速度为0.561g,综合确定了地震动峰值(PGA)按0.1g、0.3g、0.6g和0.9g的顺序逐级加载的原则,并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步骤,从而可保障试验得到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边坡
地震稳定性
振动台模型试验
相似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蜀土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Ⅱ)——试验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陈新民
沈建
魏平
杨杰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地质工程研究所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上海港湾集团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
集团
有限公司
出处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6期587-594,共8页
基金
江苏省岩土工程重点学科
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基金(39713014)资助
文摘
选用天然下蜀土,设计并完成了一几何相似常数为20、坡高为0.5 m、坡角为45°的模型边坡1 g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模型边坡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及宏观变形等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下蜀土边坡的地震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下蜀土边坡有着稳定的一、二阶自振频率和阻尼比,随着地震动加载幅值(PGA)逐渐增大,其一阶自振频率逐渐减小,一阶阻尼比逐渐增大;坡高范围内,PGA放大系数均大于1,且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并在坡肩处达到最大,其在坡脚处的值小于水平方向其他位置处的值,输入El Centro波(经时间相似常数4.47压缩)时的值分别大于输入El Centro原波和Kobe波(经时间相似常数4.47压缩)时的值;随着输入PGA的增大,土体非线性特征逐渐增强,边坡也逐渐趋于失稳破坏状态;震后模型边坡坡脚、坡顶等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说明边坡中出现了通过坡脚的(潜在)滑动面。
关键词
下蜀土边坡
地震稳定性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动力特性
动力反应
Keywords
Xiashu loess slope
seismic stability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dynamic property
dynamic response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TU43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蜀土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Ⅰ)——模型试验设计
被引量:
8
2
作者
陈新民
沈建
魏平
杨杰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地质工程研究所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上海港湾集团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
集团
有限公司
出处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5期497-502,共6页
基金
江苏省岩土工程重点学科
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基金项目(39713014)资助
文摘
为研究下蜀土边坡的地震稳定性,选用天然下蜀土,按照Meymand的相似法则,对一坡高为0.5m、宽度为1.05m、坡角为45°的模型边坡进行了几何相似常数为20的1g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详细设计。首先,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模型边坡尺寸适当的边界范围,模型边坡地基厚度、坡脚前缘和坡肩后缘长度均取为0.5m;其次,按照确定的模型几何尺寸设计了符合试验要求的模型箱,其内壁净尺寸(长×宽×高)为1500mm×1050mm×1100mm,属刚性模型箱,且不会与模型边坡发生共振;最后,制定了包括加速度和位移在内的数据量测策略,运用拟静力法求得下蜀土边坡平均屈服加速度为0.561g,综合确定了地震动峰值(PGA)按0.1g、0.3g、0.6g和0.9g的顺序逐级加载的原则,并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步骤,从而可保障试验得到可靠的结果。
关键词
下蜀土边坡
地震稳定性
振动台模型试验
相似法则
Keywords
Xiashu loess slope
seismic stability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similitude law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TU43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下蜀土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Ⅱ)——试验结果及分析
陈新民
沈建
魏平
杨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下蜀土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Ⅰ)——模型试验设计
陈新民
沈建
魏平
杨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