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调谐质量粒子阻尼器的钢弹簧浮置板试验研究
1
作者 刘艳 李英乐 梁要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5-291,共7页
对隧道、桥梁结构和沿线建筑而言,浮置板减振性能优异,但其对轨道板及其上部结构的耗能能力有限。针对此问题,将调谐质量粒子阻尼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振动控制领域,提出一种基于调谐质量粒子阻尼器(Tuned Mass Particle Damper,TMPD)的... 对隧道、桥梁结构和沿线建筑而言,浮置板减振性能优异,但其对轨道板及其上部结构的耗能能力有限。针对此问题,将调谐质量粒子阻尼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振动控制领域,提出一种基于调谐质量粒子阻尼器(Tuned Mass Particle Damper,TMPD)的耗能型钢弹簧浮置板结构。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及粒子阻尼理论,利用1:1浮置板轨道进行室内试验,通过落轴试验研究调谐质量粒子阻尼器安装前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TMPD能显著降低浮置板轨道在固有频率11.7 Hz附近的振动响应,浮置板加速度分频振级损失最大可达11.9 dB;安装TMPD的耗能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从钢轨到地面的振动衰减最大可达23.6 dB,表明其具有优异的隔振效果;进行Z振级评价分析可得,耗能型钢弹簧浮置板Z振级约降低5 dB,在保证隔振效率基础上,调谐质量粒子阻尼器可提高浮置板轨道的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钢弹簧浮置板 调谐质量粒子阻尼器 振动冲击 落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壁板构件低频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研究
2
作者 刘艳 周昊瑞 李秋彤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2-297,共6页
现有测量飞机壁板构件隔声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声压法”和“声强法”。这两种方法在低频段测量值差异较大,同时该频段也是航空发动机噪声源的主要频段。因此,研究测试飞机壁板低频隔声性能的方法十分必要。以投影尺寸为540 mm×... 现有测量飞机壁板构件隔声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声压法”和“声强法”。这两种方法在低频段测量值差异较大,同时该频段也是航空发动机噪声源的主要频段。因此,研究测试飞机壁板低频隔声性能的方法十分必要。以投影尺寸为540 mm×540 mm的飞机壁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通过试验获取飞机壁板的模态特征;随后,依次采用“声压法”和“声强法”完成该壁板在四周嵌定边界约束条件下的隔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壁板构件1阶模态频率为176 Hz,2阶模态频率为217 Hz,隔声量测试曲线的1阶隔声谷值频率位于这两阶模态频率之间。当采用“声压法”测量壁板构件时,必须考虑Waterhouse的低频修正;在实验室条件不满足规定要求的前提下,测量壁板构件的低频隔声性能时更推荐采用“声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飞机壁板 隔声量 声压法 声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控制的某超高层建筑减震方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1,共9页
超高层建筑遭受地震后普遍存在修复难度大、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基于损伤控制理念,提高超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可修复性很有必要。消能减震技术是实现结构损伤控制设计的有效手段。目前消能减震技术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已有一定的应... 超高层建筑遭受地震后普遍存在修复难度大、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基于损伤控制理念,提高超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可修复性很有必要。消能减震技术是实现结构损伤控制设计的有效手段。目前消能减震技术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已有一定的应用,但基于损伤控制设计仍较少。本文结合一个超高层工程案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减震方案的特点和损伤控制效果。该分析对后续类似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消能减震技术 损伤控制 可更换连梁 黏滞阻尼伸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超高层钢结构住宅震振双控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博 杨凯 赵昕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论文旨在探讨超高层钢结构住宅在沿海地区面临的风振舒适度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黏滞阻尼技术在地震和风振双激励下的振动控制方法。本文以一座地上44层、地下3层住宅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概况和风洞气动弹性试验结果,分析了黏... 本论文旨在探讨超高层钢结构住宅在沿海地区面临的风振舒适度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黏滞阻尼技术在地震和风振双激励下的振动控制方法。本文以一座地上44层、地下3层住宅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概况和风洞气动弹性试验结果,分析了黏滞阻尼减振系统在提高结构舒适性和实现风振/地震双控方面的效果。通过对超高层结构的设计和振动控制手段的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和参考。研究发现,黏滞阻尼减振系统不仅能改善风振下的舒适性,还能提高地震时的冗余度,实现了双重振动控制的性能目标,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钢结构住宅 震振双控 黏滞阻尼器 肘节支撑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并联腔型超构吸声材料的结构设计
5
作者 郭鑫 刘艳 +3 位作者 周国建 李秋彤 袁贤浦 李炜融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9-273,共5页
针对多个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器单元并联构成的腔型超构吸声材料的结构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建立以超构吸声材料结构厚度为优化目标的最优化数学模型,编程时通过Python语言调用Geatpy库中的差分进化(Diff... 针对多个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器单元并联构成的腔型超构吸声材料的结构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建立以超构吸声材料结构厚度为优化目标的最优化数学模型,编程时通过Python语言调用Geatpy库中的差分进化(Difference Evolution,DE)算法对其进行最优化求解,从而高效实现超构吸声材料结构参数的逆向设计。通过实验、仿真及与多种形式的DE算法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靠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学超构材料 吸声系数 差分进化 Geatpy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末端修正
6
作者 刘艳 谢文韬 +3 位作者 李炜融 李秋彤 李义新 周国建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2,142,共7页
当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Helmholtz Resonator with Embedded Aperture,HREA)的嵌入管底靠近共振腔底时,以管底为界划分的底部共振腔腔高(管底至腔底的距离)非常小,且与管径相近。此时,底部共振腔腔高对末端修正的影响不可忽略。为此... 当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Helmholtz Resonator with Embedded Aperture,HREA)的嵌入管底靠近共振腔底时,以管底为界划分的底部共振腔腔高(管底至腔底的距离)非常小,且与管径相近。此时,底部共振腔腔高对末端修正的影响不可忽略。为此,基于多种传统末端修正公式,考虑底部共振腔腔高的影响,提出广泛适用于HREA的管口末端修正;随后,制备高精度样件并完成阻抗管实验,获取真实长嵌入管HREA的吸声系数曲线,确定适用于HREA的末端修正;通过与传统末端修正公式对比,确定所提出的管口末端修正公式的应用范围。结果表明:当管底至腔底的距离非常小时,HREA的共振频率及共振幅值随管长增加而下降的速度突然增大,出现明显的非线性下降现象;且共振器内腔腔高越短,非线性变化趋势越强。当嵌入管底至共振腔底的距离小于1 mm,或虽大于1 mm但与管径相当且腔高较小(小于40 mm)时,仅能采用本次所提出的非线性管口末端修正,可有效预测HREA吸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阻抗 末端修正 非线性 适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既有超限高层结构的二次减震加固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凯 翁大根 +3 位作者 郑超凡 丁孙玮 郭冰 许敏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4-141,共8页
消能减震技术在我国民用建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越来越多原先采用减震技术的老旧房屋因为建筑功能调整等原因可能面临整体或局部改造。但相关的设计资料或工程经验尚较缺乏。本文结合一个历经多次加固改造的超... 消能减震技术在我国民用建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越来越多原先采用减震技术的老旧房屋因为建筑功能调整等原因可能面临整体或局部改造。但相关的设计资料或工程经验尚较缺乏。本文结合一个历经多次加固改造的超限高层,阐述了采用减震技术再次进行加固设计和分析的全过程。该设计与分析流程对后续类似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 消能减震技术 加固改造 有害位移 黏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阻尼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艳 梁要 +2 位作者 陈亚楠 李秋彤 涂田刚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8,共6页
颗粒阻尼技术是一种被动减振降噪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根据填充颗粒的空心圆柱体建立仿真模型,通过搭建的试验台,进行试验数据采集和分析,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采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在仿真模型基础上... 颗粒阻尼技术是一种被动减振降噪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根据填充颗粒的空心圆柱体建立仿真模型,通过搭建的试验台,进行试验数据采集和分析,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采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在仿真模型基础上研究颗粒材料类型、粒径、数目、初始位移量等参数变化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还研究该阻尼结构的隔振效果。研究表明:随着颗粒阻尼器中颗粒数目增加,结构减振效果先增强后减弱;其他条件相同时,减小粒径可有效提高减振水平;所选材料中,钢颗粒减振效果较好;初始位移量越大,减振效果越好;当激励频率大于√2 f0(f0为结构固有频率)时,该颗粒阻尼器具有良好隔振效果。该模型算法可为机械构件减振性能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振动控制 颗粒阻尼 离散单元法 等效阻尼比 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流法的城市高架轨道振动能量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姜秀杰 刘艳 +2 位作者 李秋彤 刘欢 袁贤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47,共7页
近年来,城市高架轨道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已成为严重的问题。为研究高架轨道振动能量的传递特性,基于单层隔振系统和多层隔振系统功率流理论,分析振动能量的传递和耗散过程。通过建立高架轨道系统有限元模型,并以实测加速度结果验... 近年来,城市高架轨道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已成为严重的问题。为研究高架轨道振动能量的传递特性,基于单层隔振系统和多层隔振系统功率流理论,分析振动能量的传递和耗散过程。通过建立高架轨道系统有限元模型,并以实测加速度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合有限元模型和功率流理论,分析能量在轨道结构中的分布与传递规律。结果表明:振动能量在轨道结构的固有频率处达到峰值;由于扣件和轨道板支承对振动能量的衰减作用,全频段(1~1000 Hz)范围内,振动能量在从上往下的传递过程中逐渐减小;扣件系统可显著消耗钢轨高频(100~1000 Hz)振动能量,轨道板支承可显著消耗轨道板的低频(1~100 Hz)振动能量;功率流指标能直观反映振动能量在结构中的分布、传递和耗散特性;可通过设计扣件和轨道板支承的刚度和阻尼,获得最优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高架轨道 功率流 振动能量 传递特性 分布特性 频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滞阻尼器减震框架结构保持正常使用功能的设计要求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毅坚 戴靠山 +3 位作者 杨凯 李弢 王健泽 王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01,共9页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要求两区八类建筑需采用减隔震技术,并保证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目前针对减震结构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设计方法尚未达成共识。RISN-TG 046—2023《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等新编...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要求两区八类建筑需采用减隔震技术,并保证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目前针对减震结构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设计方法尚未达成共识。RISN-TG 046—2023《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等新编标准针对减震结构提出了系统的基于性能的设计要求。基于一个8层RC框架采用黏滞阻尼器的减震结构案例,按照该标准及其他现行标准的不同要求进行了减震设计,对比了不同设计方案的土建成本及地震响应,并对减震结构的剪力、位移角和构件损伤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进行减震结构设计时,建议按照RISN-TG 046—2023《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要求控制设防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可按照DGJ 08-9—2013《建筑抗震设计规程》或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或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控制承载力,为减震结构保持设防地震下正常使用功能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正常使用 减震结构 黏滞阻尼器 设计要求 土建成本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基合金阻尼性能参数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亚军 刘艳 +2 位作者 李秋彤 姜秀杰 袁贤浦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8-264,共7页
高锰基合金是一种阻尼性能优良的阻尼合金。采用振动梁法、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模态阻尼法、自由振动衰减法和动态机械分析(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DMA)测试法测定其损耗因子,并分析应变幅值对损耗因子... 高锰基合金是一种阻尼性能优良的阻尼合金。采用振动梁法、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模态阻尼法、自由振动衰减法和动态机械分析(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DMA)测试法测定其损耗因子,并分析应变幅值对损耗因子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各测量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结果显示:在小变形条件下,在不同振动应变幅值测得的高锰基合金损耗因子存在较大差别,振动应变幅值改变时测得损耗因子范围为0.026~0.133,且损耗因子随振动应变幅值的增大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不同测试方法均会由于试验原理及方法的适应性及原理性差异,而产生各种误差。应根据实际测试条件、测试成本等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测定。结论可为该类材料阻尼的测量分析提供重要的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高锰基合金 数字图像相关 动态机械分析 损耗因子 幅值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曲率理论的轨底隐蔽性伤损识别装置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艳 李义新 +1 位作者 袁贤浦 李秋彤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67,75,共8页
针对钢轨轨底隐蔽性伤损(发展初期难以检出)威胁行车安全的问题,基于模态曲率理论提出了轨底隐蔽性伤损识别方法。基于此方法设计出一种轨底隐蔽性伤损识别装置,解决了传统模态测试方法的锤击精度和锤击点密度无法满足伤损识别要求的问... 针对钢轨轨底隐蔽性伤损(发展初期难以检出)威胁行车安全的问题,基于模态曲率理论提出了轨底隐蔽性伤损识别方法。基于此方法设计出一种轨底隐蔽性伤损识别装置,解决了传统模态测试方法的锤击精度和锤击点密度无法满足伤损识别要求的问题,经对比试验分析:该装置将识别误差降低了2个数量级;采用该装置对预制10 mm轨底裂纹的钢轨进行伤损识别试验,获取模态曲率参数,实现隐蔽性伤损的有效识别;探究多种基于模态曲率理论的伤损识别方法对轨底隐蔽性伤损的识别效果,以振型曲线的峰值与本底噪声绝对值的最大值的比定义“信噪比”。结果表明:模态曲率差法“信噪比”最高,为14.32 dB,且通过振型曲线能够明确判定出伤损位置,相较于其他方法,模态曲率差法具有更适合表征钢轨轨底隐蔽性伤损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轨底隐蔽性伤损 伤损识别装置 模态曲率理论 模态曲率差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螺旋梁的地铁浮置板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秋彤 黄冰容 刘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400-14409,共10页
为解决地铁轨道中振动能量的收集问题,根据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螺旋梁的振动能量收集装置。通过有限元仿真和数字图像相关法试验验证了该装置与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匹配情况,并利用扫频试验和落轴试验证明该... 为解决地铁轨道中振动能量的收集问题,根据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螺旋梁的振动能量收集装置。通过有限元仿真和数字图像相关法试验验证了该装置与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匹配情况,并利用扫频试验和落轴试验证明该装置具有振动能量收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1~100 Hz范围进行扫频试验,在压电螺旋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共振频率点处,压电片可产生13 V的开路电压,并点亮15个额定电压为1.5 V的发光二极管,落轴试验在落轴高度为20 mm处压电片可产生6 V的开路电压,并点亮10个额定电压为1.5 V的发光二极管,验证了该装置可实现地铁轨道中振动能量的收集,并为低功耗微型传感器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螺旋梁 钢弹簧浮置板 振动能量收集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滑板支座在组合基础隔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孙玮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5,共4页
组合基础隔震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在发生地震时,地震能量几乎全部由隔震层吸收,使上部结构免遭破坏而且能有效地保护房屋内的物品不受损坏。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代替隔震橡胶支座的竖向承力构件—弹性滑板支座,它具有镜... 组合基础隔震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在发生地震时,地震能量几乎全部由隔震层吸收,使上部结构免遭破坏而且能有效地保护房屋内的物品不受损坏。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代替隔震橡胶支座的竖向承力构件—弹性滑板支座,它具有镜面不锈钢板与聚四氟乙烯组成的一对摩擦副,当水平力大于摩擦力时,上部结构与基础将发生相对滑动,确保上部结构的安全。与传统的隔震橡胶支座相比,其具有竖向承载力高、摩擦系数小、长期性能稳定、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特别是在软土场地隔震中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上海某框架结构房屋基础隔震中的应用,介绍了弹性滑板支座的设计、试验以及安装时的注意事项,希望对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滑板支座 摩擦系数 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300-1型扣件弹条疲劳寿命的预测和评估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艳 姜秀杰 +2 位作者 李秋彤 赵威 刘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2-1161,共10页
为有效评估和预测W300-1型扣件弹条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疲劳寿命,综合考虑弹条材料的弹塑性力学特性及复杂接触关系,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弹条在不同安装扭矩下的受力情况,并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测试结果予以验证;基于京沪高铁实测轮轨力... 为有效评估和预测W300-1型扣件弹条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疲劳寿命,综合考虑弹条材料的弹塑性力学特性及复杂接触关系,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弹条在不同安装扭矩下的受力情况,并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测试结果予以验证;基于京沪高铁实测轮轨力时程曲线,施加等效循环疲劳载荷谱,结合弹条材料应变-寿命曲线,预测弹条疲劳寿命;分析安装扭矩、疲劳载荷幅值、以及两者匹配关系(应力比)对弹条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处于略微欠拧、正常安装或过拧状态,弹条危险点位置均位于跟端圆弧内表面,已发生塑性变形。弹条疲劳寿命随安装扭矩和疲劳载荷幅值的增加而降低,与危险点应力比呈线性关系。因此,为保证弹条的实际使用寿命,特别是在车速较高或波磨较严重的线路,建议弹条安装时安装扭矩不超过3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弹条 安装扭矩 疲劳载荷 应力比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与几何参数对薄膜超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家声 刘艳 +1 位作者 李秋彤 陈亚楠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9,175,共7页
现有对薄膜声学超材料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改变附加质量厚度与数目、调整附加质量布设位置、构建复合结构等方式,提高其吸声性能,鲜有分析材料参数与几何参数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为此,基于弹性波动理论,联合有限元及边界元法,建立吸声型... 现有对薄膜声学超材料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改变附加质量厚度与数目、调整附加质量布设位置、构建复合结构等方式,提高其吸声性能,鲜有分析材料参数与几何参数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为此,基于弹性波动理论,联合有限元及边界元法,建立吸声型薄膜声学超材料的声固耦合模型,并通过阻抗管试验进行验证,探究吸收峰的出现原因及其幅频特性,研究材料及几何参数的改变对吸收峰幅频特征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吸收峰主要来源于薄膜弹性振动;改变薄膜及附加质量的材料及几何参数均会显著改变吸收峰的幅频特征,因此,可针对目标频谱特性,通过优化薄膜和附加质量的几何及材料密度参数,有效改善薄膜声学超材料的吸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学超材料 弹性薄膜 吸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ω型扣件弹条的共振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秀杰 刘艳 +2 位作者 李秋彤 赵威 刘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27,共8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弹条失效断裂机理,以高铁常用的ω型弹条为研究对象,建立完整的扣件系统有限元模型。首先分析弹条在自由状态和组装状态下的模态特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技术进行试验验证。然后对弹条进... 为研究高速铁路弹条失效断裂机理,以高铁常用的ω型弹条为研究对象,建立完整的扣件系统有限元模型。首先分析弹条在自由状态和组装状态下的模态特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技术进行试验验证。然后对弹条进行频响分析,分析振动频率对弹条疲劳受损的影响。最后在实测路谱中叠加弹条组装模态频率,分析不同频率路谱激励下的弹条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0~1000 Hz频率范围内ω型弹条存在5阶自由模态和2阶组装模态。当外界载荷频率与弹条敏感频率接近时,弹条跟端局部应力会显著增大,易发生疲劳受损。当行车载荷中包含与弹条高阶敏感频率接近的频率成分时,弹条的工作变形(ODS)表现为组装模态和自由模态叠加,致使弹条跟端区域更易发生疲劳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扣件弹条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工作变形 模态分析 频响分析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声源非相干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全封闭声屏障降噪预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秋彤 刘艳 罗雁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以某轨道交通全封闭声屏障为研究对象,考虑简化线声源的非相干性,建立2.5维边界元衍射声场模型;通过现场沿线环境噪声测试,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并与相干源衍射声场预测结果比较;最后预测了在近场高层建筑附近,全封闭声屏障对近轨或远... 以某轨道交通全封闭声屏障为研究对象,考虑简化线声源的非相干性,建立2.5维边界元衍射声场模型;通过现场沿线环境噪声测试,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并与相干源衍射声场预测结果比较;最后预测了在近场高层建筑附近,全封闭声屏障对近轨或远轨车辆噪声的降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非相干线声源更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源特性;对于轮轨噪声(315~1 000 Hz),全封闭声屏障在高层住宅建筑区域有显著的降噪效果,1/3倍频程插入损失最大为30.0 dB。对于低频噪声(50~250 Hz),全封闭声屏障会加重高层住宅建筑区域的声压级,使插入损失出现负值。针对高层建筑附近场点,全封闭声屏障的顶端拱形透光板对远轨车辆噪声有更为显著的附加降噪效果,大部分场点附加插入损失均高于5.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声屏障 降噪预测 边界元 插入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型扣件弹条的非线性力学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秀杰 刘艳(指导) +3 位作者 汤继新 李秋彤 赵威 刘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102,共9页
以Vossloh300-1型扣件系统中的ω型SKL15弹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扣件系统仿真模型,在3种材料属性(线弹性模型、双线性模型、拉伸试验获取的弹塑性模型)和2种接触属性(绑定约束、非线性接触)下对弹条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通过... 以Vossloh300-1型扣件系统中的ω型SKL15弹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扣件系统仿真模型,在3种材料属性(线弹性模型、双线性模型、拉伸试验获取的弹塑性模型)和2种接触属性(绑定约束、非线性接触)下对弹条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通过疲劳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研究了弹条材料属性以及弹条与嵌入块的接触属性对弹条非线性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弹条与嵌入块的接触属性为非线性接触以及弹条本构模型为弹塑性模型的条件下,采用有限元模拟得到的弹条跟端最大主应变方向及最大主应变与试验结果相吻合,二者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和3.4%,有限元模型有效。采用非线性接触以及弹塑性本构模型定义弹条材料得出的弹条力学行为与实际情况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 弹条 非线性力学行为 接触关系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幅频调控及设计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炜融 周国建 +3 位作者 李秋彤 刘艳 谢文韬 熊亚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8,共7页
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管体位于共振腔内部,可压缩亥姆霍兹共振器结构体的厚度,利于轻薄化应用。为探究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幅频调控机制,利用传统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吸声原理,推演其吸声理论模型,并确定其阻抗匹配结构设计计算公... 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的管体位于共振腔内部,可压缩亥姆霍兹共振器结构体的厚度,利于轻薄化应用。为探究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幅频调控机制,利用传统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吸声原理,推演其吸声理论模型,并确定其阻抗匹配结构设计计算公式;随后制备并测量不同结构参数的单胞样件,通过分析结构参数对共振频率及共振幅值的影响,揭示其结构参数的幅频调控机制;最后结合多单元耦合特性,设计嵌入管式共振器多腔耦合吸声单元。结果表明,在频率396 Hz~501 Hz范围内,该吸声单元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95。对结构参数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结构设计,以进一步提高优化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亥姆霍兹共振器 嵌入管 低频吸声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