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耳石分析法在鲚属种间和种群间识别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辉华 郭弘艺 +1 位作者 唐文乔 郑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采用耳石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对281尾2龄长江凤鲚(Coilia mystus)和刀鲚(C.nasus)个体的矢耳石形态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耳石形态测量法对凤鲚与刀鲚种间的正判率达90.9%,但2个刀鲚生态型种群之间的判别成功率... 采用耳石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对281尾2龄长江凤鲚(Coilia mystus)和刀鲚(C.nasus)个体的矢耳石形态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耳石形态测量法对凤鲚与刀鲚种间的正判率达90.9%,但2个刀鲚生态型种群之间的判别成功率仅为76.9%。而运用傅里叶耳石形态分析法,凤鲚和刀鲚物种间的识别率高达100%,2个刀鲚生态型间的识别率也提高至86.8%。可见,两种耳石形态分析法对鲚属种间的识别效果均很好,但对种群分析而言,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可以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耳石 传统形态测量法 傅里叶形态分析法 刀鲚(Coilia nasus) 凤鲚(Coilia mystus) 识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大沙河渔业资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祥云 唐文乔 +1 位作者 马经安 童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6,共7页
2009年6月和11月对安徽大沙河的鱼类进行了采集和调查。结果显示,大沙河有鱼类47种,隶属4目12科40属。其中鲤形目35种、鲈形目6种、鲇形目5种、合鳃鱼目1种,鲤科占总数的66.0%。上游、中游和下游江段分布有鱼类23种、29种和40种,其中上... 2009年6月和11月对安徽大沙河的鱼类进行了采集和调查。结果显示,大沙河有鱼类47种,隶属4目12科40属。其中鲤形目35种、鲈形目6种、鲇形目5种、合鳃鱼目1种,鲤科占总数的66.0%。上游、中游和下游江段分布有鱼类23种、29种和40种,其中上游和下游的初级食肉性鱼类较多,而中游的杂食性种类所占比例最高。优势种为彩副、高体鳑、粗唇、宽鳍、泥鳅、棒花鱼、鲫、麦穗鱼、沙塘鳢和马口鱼等,主要经济种类有鲫、黄鳝、泥鳅、粗唇、似鳊、沙塘鳢、、红鳍鲌、马口鱼、宽鳍和大刺鳅等,不同河段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区系 资源特点 大沙河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鳍弹涂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对盐度的耐受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天舒 王磊 +2 位作者 唐文乔 宋小晶 孙莎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3-921,共9页
对采自钱塘江口沿岸滩涂的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的个体繁殖力进行了估算,采用半干法获取了受精卵,并在显微镜下进行了胚胎发育观察,盐度梯度实验分析了胚胎发育的盐度耐受性。结果表明,大鳍弹涂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 对采自钱塘江口沿岸滩涂的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的个体繁殖力进行了估算,采用半干法获取了受精卵,并在显微镜下进行了胚胎发育观察,盐度梯度实验分析了胚胎发育的盐度耐受性。结果表明,大鳍弹涂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2249—3472(2746±230)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L为32—44(35±2)粒/mm,FW为643—1320(698±71)粒/g。雌性注射LHRH-A30.2μg和HCG20 IU的剂量、雄性注射HCG 20 IU的剂量,均能促使健壮个体的性腺成熟。大鳍弹涂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30个发育期,在水温27℃、盐度10‰、pH(7.8±0.3)的条件下,经历158h46min才孵出仔鱼,所需的积温达4286.70 h.℃。初孵仔鱼器官发育完善,已形成胸鳍、鳔、肾脏和膀胱等器官,眼睛有大量黑色素沉积,心率达283次/min。在5‰、10‰和15‰的盐度条件下,胚胎均能正常孵化,但胚胎发育的时间和发育积温随盐度的降低而减小。在20‰、25‰、30‰和35‰的盐度条件下,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力 胚胎发育期 最适孵化盐度 大鳍弹涂鱼 钱塘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江豚一例腹壁肌间巨型囊肿的组织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樊明宁 张亚 +3 位作者 唐文乔 姚思聪 仝云云 赵振官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8-202,共5页
随着白暨豚(Lipores vexillifer)的“功能性灭绝”,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已成为长江目前唯一能见的鲸类物种。江豚曾被划分为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phoconoides phoeonoides)、长江亚种(N.phoconoides asiaeorie... 随着白暨豚(Lipores vexillifer)的“功能性灭绝”,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已成为长江目前唯一能见的鲸类物种。江豚曾被划分为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phoconoides phoeonoides)、长江亚种(N.phoconoides asiaeorientalis)和北方亚种(N.phoconoides suname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年龄鉴定 脓肿 病理解剖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鲚嗅觉受体基因MOR-51I2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晓梅 朱国利 唐文乔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2,共10页
为研究刀鲚的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是否参与其生殖洄游过程,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从洄游型刀鲚(Coilia nasus)中克隆出嗅觉受体基因MOR-51I2的基因序列全长。该基因为单外显子结构,编码区长为999 bp。在3′UTR区域具有一段微... 为研究刀鲚的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是否参与其生殖洄游过程,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从洄游型刀鲚(Coilia nasus)中克隆出嗅觉受体基因MOR-51I2的基因序列全长。该基因为单外显子结构,编码区长为999 bp。在3′UTR区域具有一段微卫星序列,以(AC)n为重复单位,并夹有若干T或G碱基,且在不同生态型间具有明显长度差异。MOR-51I2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具有7次疏水性α-螺旋的跨膜结构,为G-蛋白偶联受体。MOR-51I2基因与已报道的其他鱼类的OR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51%以上,其中与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的OR51I2-like基因的同源性高达83%。经q RT-PCR分析显示,在定居型刀鲚中,MOR-51I2基因主要在嗅囊和性腺中表达,在肝脏、鳃、肌肉微弱表达,在心脏和眼睛中几乎不表达。其中,雌性嗅囊中的表达量约是雄性嗅囊中的2倍,是精巢和卵巢中的80—100倍。在洄游型刀鲚中,该基因在雄性嗅囊的表达量约是雌性嗅囊中的6倍。MOR-51I2基因在洄游型刀鲚的雌性嗅囊中的表达量约是定居型刀鲚的雌性嗅囊中的1/5,而在洄游型刀鲚的雄性嗅囊中的表达量却是定居型刀鲚的雄性嗅囊中的3倍。这些结果表明,MOR-51I2基因不但参与刀鲚的嗅觉功能,而且可能参与了刀鲚的性腺发育及生殖洄游过程,同时也可能与其生态型的分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嗅觉受体基因 组织表达 生殖洄游 生态型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红鲤MHCⅡ类基因多态性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天睿 刘至治 +2 位作者 刘俊 赵雪锦 王成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0,共6页
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分析,从7尾玻璃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wananensis)的70个有效克隆中,获得长度为624 bp的MHC IIα/β不同编码序列25/31个,分属于7/10个不同等位基因,揭示玻璃红鲤MHC II类基因的多态性仍较丰富。其中C... 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分析,从7尾玻璃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wananensis)的70个有效克隆中,获得长度为624 bp的MHC IIα/β不同编码序列25/31个,分属于7/10个不同等位基因,揭示玻璃红鲤MHC II类基因的多态性仍较丰富。其中Cyca-DXA17*01和Cyca-DAB1*1201、Cyca-DAB1*1301、Cyca-DAB3*1901、Cyca-DAB3*2001、Cyca-DAB3*2101、Cyca-DAB3*2201为新发现的7个基因。分析表明,α1/β1结构域的核苷酸/氨基酸变异位点数明显高于α2/β2结构域;α1、β1结构域抗原结合位点(PBR)的ω值(ω=dN/dS,5.209和1.703)都大于1,揭示玻璃红鲤MHC II类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向选择作用。半定量分析显示,玻璃红鲤MHC II类基因在肾和脾中有较强表达,中等程度表达于胃、肝和肠,而鳃、心和眼的表达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 wananensis)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多态性 组织特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