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珠母贝人工苗水泥池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建业 曾关琼 +4 位作者 喻达辉 李向民 谷龙春 沈铭辉 吴开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73-3575,共3页
[目的]研究大珠母贝贝苗的池塘中闻培育技术。[方法]分3批提供贝苗3万、43万和15万粒(2.0—3.0mm)开展水泥池塘(335m^2)吊养,贝笼选用20、40和80目的用不锈钢和聚乙烯网片制作的圆形笼,先用网目密的贝苗笼,随着贝苗的生长逐渐... [目的]研究大珠母贝贝苗的池塘中闻培育技术。[方法]分3批提供贝苗3万、43万和15万粒(2.0—3.0mm)开展水泥池塘(335m^2)吊养,贝笼选用20、40和80目的用不锈钢和聚乙烯网片制作的圆形笼,先用网目密的贝苗笼,随着贝苗的生长逐渐换用网眼大的笼。一般日换水量在10%-30%,控制水透明度在60-80cm,水温不超过33℃。按比例投放饵料,定期泼洒营养盐,约5d追肥1次。[结果]3枇人工繁殖的贝苗,经4个月的水泥池养殖,平均壳长分别增长至35.8、27.7和23.4mm,平均壳高分别增长至30.1、24.9和20.1mm,成活率分别为29.5%、17.4%和17.9%。[结论]大珠母贝种苗池塘中间培育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有望克服海区养殖的大规模死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池塘养殖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珠母贝人工苗水泥池中间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建业 曾关琼 +4 位作者 喻达辉 李向民 谷龙春 沈铭辉 吴开畅 《福建水产》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了解决大珠母贝幼贝海区养殖大规模死亡问题,开展了贝苗水池中间培育技术研究。本实验共用3批人工繁殖的2~3mm贝苗,经6个月的水泥池(335m^2)养殖,平均壳长分别增长至35.8mm、27.7mm、23.4mm,平均壳高分别增长至30.1mm、24... 为了解决大珠母贝幼贝海区养殖大规模死亡问题,开展了贝苗水池中间培育技术研究。本实验共用3批人工繁殖的2~3mm贝苗,经6个月的水泥池(335m^2)养殖,平均壳长分别增长至35.8mm、27.7mm、23.4mm,平均壳高分别增长至30.1mm、24.9mm、20.1mm,成活率分别为29.5%、17.4%、17.9%。该试验表明,大珠母贝种苗池塘中间培育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有望克服海区养殖大规模死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池塘养殖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9
3
作者 王丽卿 李燕 张瑞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4-1139,共6页
富营养化状态的淀山湖,是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之一,兼有航运、排灌、旅游等多种功能。采用室内透明玻璃桶装置,研究了淀山湖常见6种沉水植物与底泥组成的系统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6种沉水植物的除磷效... 富营养化状态的淀山湖,是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之一,兼有航运、排灌、旅游等多种功能。采用室内透明玻璃桶装置,研究了淀山湖常见6种沉水植物与底泥组成的系统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6种沉水植物的除磷效果都很好,主要表现为沉降吸附;金鱼藻系统和马来眼子菜系统的除氮效果较好;马来眼子菜和穗状狐尾藻对氮磷的去除效率最高;这3种沉水植物可作为淀山湖沉水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2)沉水植物系统对淀山湖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比氮好,速度也比氮快,对有机物(CODMn)的去除效果不显著;(3)沉水植物系统使水体中的叶绿素a大幅下降,对DO和pH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4)供试沉水植物系统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方式可分为3类:植物体吸收为主、吸附沉降为主和二者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淀山湖 总氮 总磷 去除率 去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鳜鱼(Siniperca)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被引量:20
4
作者 鲁双庆 刘峰 +2 位作者 刘臻 张建社 谢新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4-361,共8页
采用长片段PCR及T-A克隆技术,从基因组DNA成功克隆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含完整阅读框的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基因DNA全序列,翘嘴鳜序列全长5548bp,大眼鳜序列全长5483bp,斑鳜序列全长5789bp,提交GenBank数据库后获得注册号分别为E... 采用长片段PCR及T-A克隆技术,从基因组DNA成功克隆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含完整阅读框的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基因DNA全序列,翘嘴鳜序列全长5548bp,大眼鳜序列全长5483bp,斑鳜序列全长5789bp,提交GenBank数据库后获得注册号分别为EF205280、EF205281、EF441623。三种鳜鱼GH基因均由六个外显子、五个内含子组成;均在第二内含子中相同位置发现"AG"微卫星重复序列;均在第三内含子末端发现一处剪接位点序列的相邻重复。三种GH基因在第一、二、三内含子处存在碱基长度差异。序列间差异主要表现为邻近序列的重复、DNA片段的缺失或插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翘嘴鳜与大眼鳜GH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两者与斑鳜序列在第150位有一个氨基酸残基差异。采用MEGA软件对三种鳜鱼GH基因DNA序列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系统发育中,斑鳜可能最先从共有祖先物种中分化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类 生长激素基因 DNA序列 序列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印庚 冷敏 +2 位作者 陈霞 荣小军 廖梅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用改良二倍稀释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24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4种重要病原菌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不同中草药对特定病原菌抑菌效果差异较大,单方中草药最低... 用改良二倍稀释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24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4种重要病原菌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不同中草药对特定病原菌抑菌效果差异较大,单方中草药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mg/ml,中草药水煎剂H-5和H-9对假交替单胞菌的抑菌圈最大,达22mm。单方中草药中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4种中草药对4株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其水煎剂对4株病原菌平均抑菌浓度分别为6.25、7.81、5.86和3.52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7.5、11.3、14.0和11.5mm。将筛选的4种单方中草药组成9种复方,复方MIC和抑菌圈均显著好于单方,最低MIC降低到0.20mg/ml。其中复方HC-G和HC-D抑菌浓度最低,效果最好,平均抑菌浓度分别降低为0.54和0.64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mm和16.3mm。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最佳配比为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2∶1∶3∶2。该复方可为生产高效专用中草药,以替代抗生素,为刺参健康养殖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海水养殖 腐皮综合征 中草药 配方 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冷冻对长鳍篮子鱼精子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黄晓荣 章龙珍 +6 位作者 庄平 江琪 刘鉴毅 姚志峰 赵峰 张涛 冯广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2,共7页
研究超低温冷冻保存(-196℃)对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酶活... 研究超低温冷冻保存(-196℃)对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长鳍篮子鱼精子内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精子内GR活性显著升高(P<0.05),酶活性从冻前的163.54U/L±17.14U/L上升到239.33U/L±22.24U/L;其余7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超低温冷冻对长鳍篮子鱼精子内不同酶活性和精子活力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 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 精子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唇鱼、大黄鱼、丁氏■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廖锐 区又君 +1 位作者 勾效伟 李加儿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5-310,共6页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4种鱼的21个形态性状的种间形态差异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的所有性状差异显著(P...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4种鱼的21个形态性状的种间形态差异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的所有性状差异显著(P〈0.01),头部性状以及臀鳍条数、脊椎骨数、幽门盲囊数是区别4种鱼的主要性状,黄唇鱼与丁氏馘、大黄鱼、棘头梅童鱼的差异逐渐增大;大黄鱼与黄唇鱼、丁氏馘的差异相当,而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形态差异较小。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4种石首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1%~100%(P1)和98.36%~100%(P2),综合判别率为9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唇鱼 大黄鱼 丁氏■ 棘头梅童鱼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鳍篮子鱼的外形特征与消化系统结构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峰 章龙珍 +4 位作者 庄平 刘鉴毅 张涛 冯广朋 黄晓荣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3期202-206,共5页
观察并描述了长鳍篮子鱼的外形特征,详细测量了200 ind长鳍篮子鱼的外部形态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并解剖观察了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头长(LH)与体长(LB)、体长(LB)与体高(HB)、体重(... 观察并描述了长鳍篮子鱼的外形特征,详细测量了200 ind长鳍篮子鱼的外部形态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并解剖观察了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头长(LH)与体长(LB)、体长(LB)与体高(HB)、体重(W)与体长(LB)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1.243LB+0.084(R2=0.994);LH=0.218LB+0.370(R2=0.972);LB=2.251HB+1.509(R2=0.896);W=0.011LB3.283(R2=0.991);消化系统结构特征为:口咽腔较小,颌齿发达;食道较短;胃Y形,幽门部肌肉发达,具有2~4个幽门盲囊;肠道细长,肠道系数(CI)为2.64±0.47;肝脏分左右两叶,左肝叶是右肝叶的5倍以上。胆囊位于体腔的后部,肝胆之间通过细长的胆囊管相连,胆囊距肝脏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篮子鱼 外形特征 形态参数 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对黄喉拟水龟胚胎发育与新生幼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伟华 朱新平 +2 位作者 郭捡红 魏成清 陈永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04-1709,共6页
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 Cantor)为东亚常见的淡水水生龟类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越南。在中国,黄喉拟水龟已成为潜在的水产养殖品种,研究了湿度对黄喉拟水龟胚胎发育和新生幼体的影响。恒温29℃时,用未受精卵做对比,在-12、-... 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 Cantor)为东亚常见的淡水水生龟类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越南。在中国,黄喉拟水龟已成为潜在的水产养殖品种,研究了湿度对黄喉拟水龟胚胎发育和新生幼体的影响。恒温29℃时,用未受精卵做对比,在-12、-150kPa和-300kPa3种孵化湿度下,观察并记录了黄喉拟水龟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重的变化、孵化周期、孵化成功率、卵壳龟裂率、卵壳受精斑变化规律及新生幼体的特征。在-12kPa和-150kPa处理组,受精卵在孵化中期开始持续增重;而在-300kPa处理组,受精卵在孵化中期开始持续减轻;孵化湿度显著影响卵壳受精斑的变化,-12kPa处理组的受精斑绕卵短径合拢的时间显著长于-150kPa和-300kPa处理组;受精卵的卵壳龟裂率随着孵化湿度的增加而增加;湿度显著影响新生幼体体重和背甲宽,但对体高、背甲长、腹甲长、腹甲宽以及尾长无明显影响;孵化湿度对孵化周期及新生幼体的运动能力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湿度 胚胎发育 新生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凯湖4种野生鲌类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清华 刘伟 唐富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2,共5页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兴凯湖4种野生鲌类(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mongolicus、兴凯鲌C.dabryi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的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鲌类鲜样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7.92%~19.8...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兴凯湖4种野生鲌类(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mongolicus、兴凯鲌C.dabryi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的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鲌类鲜样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7.92%~19.86%(质量分数,下同),其中红鳍原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兴凯鲌(P﹤0.05),而与蒙古鲌含量相近(P﹥0.05);4种鲌类鲜样肌肉中粗脂肪含量为0.12%~0.68%,其中红鳍原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3种鲌类(P﹤0.05),4种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4种鲌类干样肌肉中18种氨基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红鳍原鲌(75.08%)﹥兴凯鲌(73.05%)﹥翘嘴鲌(72.38%)﹥蒙古鲌(67.20%);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低顺序为红鳍原鲌(33.04%)﹥兴凯鲌(32.89%)﹥蒙古鲌(32.45%)﹥翘嘴鲌(31.89%);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低顺序为翘嘴鲌(24.64%)﹥红鳍原鲌(24.52%)﹥兴凯鲌(23.07%)﹥蒙古鲌(17.34%);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6.59~69.14,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这表明4种鲌类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的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鲌类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冷冻对日本鳗鲡精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晓荣 章龙珍 +6 位作者 庄平 江琪 刘鉴毅 姚志峰 张涛 冯广朋 赵峰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4期297-302,共6页
研究超低温冷冻保存(-196℃)对日本鳗鲡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日本鳗鲡精子内... 研究超低温冷冻保存(-196℃)对日本鳗鲡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日本鳗鲡精子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日本鳗鲡精子的活力下降,精子内GR活性显著升高(P<0.05),酶活性从冻前的358.52±45.65 U/L上升到646.30±70.30 U/L;其它几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总ATP酶、CK和SDH的活性分别从冻前的3.14±0.61 U/ml、17.10±3.51 U/ml和32±5.94 U/ml下降到1.83±0.43 U/ml、7.33±1.74 U/ml和21±1.41 U/ml,LDH、SOD和CAT活性分别从冻前的2 266.67±313.25 U/L、220.47±32.94 U/ml和48.51±5.94U/ml下降到1 195.91±198.51 U/L、84.16±22.11 U/ml和21.8±4.14 U/ml。超低温冷冻对日本鳗鲡精子酶活性和精子活力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 日本鳗鲡 精子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珊瑚石填料床的自养反硝化反应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阮赟杰 罗国芝 +2 位作者 谭洪新 车轩 孙大川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8-202,共5页
采用硫/珊瑚石填料床反应器去除人工合成废水中的硝酸盐.结果表明,该反应器通过硫自养反硝化作用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硝酸盐氮.硫与珊瑚石体积比为1∶1、温度为(29±1)℃时,0.092-0.246 kg.m-3.d-1NO3--N为最适进水负荷,可确保NO3--N... 采用硫/珊瑚石填料床反应器去除人工合成废水中的硝酸盐.结果表明,该反应器通过硫自养反硝化作用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硝酸盐氮.硫与珊瑚石体积比为1∶1、温度为(29±1)℃时,0.092-0.246 kg.m-3.d-1NO3--N为最适进水负荷,可确保NO3--N的去除率大于95%,且出水NO2--N含量低于1 mg.L-1;进水负荷达0.842 kg.m-3.d-1NO3--N时,达到最大体积去除负荷,为0.394 kg.m-3.d-1NO3--N,而相应出水NO2--N含量达40.95 mg.L-1.在不提高碱度的情况下,出水pH可始终维持在7.08以上.不同硫/珊瑚石体积配比对反硝化效率有显著影响,1∶1体积配比为该反应器最适填料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反硝化 硫磺 珊瑚石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培养体积对大型溞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孟琼 邓道贵 +3 位作者 杜浩 封妮莎 杨茜 梁静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60-1167,共8页
研究了5个培养体积(50、100、200、400、1000 mL)和2个温度(20℃、25℃)下大型溞(Daphnia magnaStraus)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相同培养体积下,随温度升高,大型溞首次抱卵时间缩短、首次产幼溞时间提前。在相同温度下... 研究了5个培养体积(50、100、200、400、1000 mL)和2个温度(20℃、25℃)下大型溞(Daphnia magnaStraus)种群动态和两性生殖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相同培养体积下,随温度升高,大型溞首次抱卵时间缩短、首次产幼溞时间提前。在相同温度下,大型溞首次抱卵体长随培养体积的增大而增大。20℃和25℃下,1000 mL组大型溞首次抱卵体长分别是(2.54±0.02)mm和(2.71±0.01)mm。(2)在一定时间内,大型溞种群数量快速增加。但在较小培养体积下大型溞种群增长明显受到抑制。20℃和25℃下1000 mL培养体积组最大种群数量是2152 ind./1000 mL和3085 ind./1000 mL,分别约为50 mL组的4倍和13倍。培养体积与大型溞最大种群数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n=15)。(3)所有种群实验组均产生雄体,且雄体数量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20℃下1000 mL组产生的雄体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培养体积组,最大比例可达36%,且第一次产幼溞即出现雄性。雄体数量与大型溞最大种群数量之间呈显著的相关性(20℃:P<0.01,n=15;25℃:P<0.05,n=15)。(4)20℃和25℃下,1000 mL组大型溞累计产生卵鞍分别为814和359个,且均由母溞后代形成。而其他体积组仅产生少量卵鞍或不产卵鞍,且所产卵鞍均由培养时的母溞形成。20℃和25℃下1000 mL组所产卵鞍的空卵鞍率分别达61.18%和99.16%。实验期间,20℃、1000 mL组所产生的卵鞍中,含休眠卵的比例均在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溞 种群动态 雄性 卵鞍 休眠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脂肪含量与奥尼罗非鱼幼鱼肝脏形态结构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坚明 甘晖 +2 位作者 冯广朋 黄凯 龚竹林 《南方水产》 CAS 2008年第5期37-43,共7页
研究了投喂不同脂肪含量饲料时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肝脏形态学与组织学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饲料脂肪对奥尼罗非鱼幼鱼脂肪肝发生的影响。饲料脂肪水平设置为0%、2%、4%、6%和8%等5个梯度组。... 研究了投喂不同脂肪含量饲料时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肝脏形态学与组织学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饲料脂肪对奥尼罗非鱼幼鱼脂肪肝发生的影响。饲料脂肪水平设置为0%、2%、4%、6%和8%等5个梯度组。随着饲料脂肪水平逐渐升高,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与肥满度均先上升后下降,1~5组肥满度分别为1.63±0.14、1.78±0.21、1.92±0.18、1.80±0.21和1.74±0.24。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肝脏形态学有明显影响,4~5组病鱼的肝胰脏肿大,呈油腻状,颜色发黄,柔软粉糊,有的出现白色坏死病灶,部分胆囊肿大且颜色变深,肠系膜均有过量的白色脂肪沉积。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肝脏组织学亦有明显影响,1~5组试验鱼的肝细胞直径随之增大,低脂肪水平的1~3组与高脂肪水平的4~5组具有显著差异,平均值分别为8.9和17.9μm,高脂肪水平的4~5组呈现肝细胞核偏位、胞浆内脂肪滴较多、细胞透明空泡化等症状。研究认为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脂肪添加量超过4%时对其肝脏形态学与组织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脂肪肝 肝细胞 饲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海区8种常见海藻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素芬 孙会强 +1 位作者 王丹 何培民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30-34,共5页
对采自湛江沿海的8种常见海藻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是构成这8种藻体的主要成分,占藻体干重的48.22%~69.16%。蛋白质占2.81%~15.44%,平均为9.25%,且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高,平均16.01%,氨基酸组成中天冬氨酸、谷氨酸... 对采自湛江沿海的8种常见海藻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是构成这8种藻体的主要成分,占藻体干重的48.22%~69.16%。蛋白质占2.81%~15.44%,平均为9.25%,且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高,平均16.01%,氨基酸组成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多;绿藻门种类无论是蛋白质还是氨基酸含量都高于红藻门和褐藻门的种类,4种绿藻的氨基酸评分最高。粗脂肪占0.15%~1.17%,平均0.56%。粗纤维的平均含量近似于碳水化合物的一半。根据蛋白质和粗脂肪的比例,叉枝藻Cymogongrus flabelliformis和盾叶蕨藻Caulerpa racemosa var.peltata均可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良好食物来源。矿物质中铁、锌含量丰富,介于0.311~1.722mg/g间,铜、砷和镍含量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湛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源弧菌耐药性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写腊月 胡琳琳 +1 位作者 房文红 周俊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2-446,共5页
对2010年收集自上海、江苏、海南等地海水养殖区域内的184株弧菌进行了耐药率测定和分析,绘制了其对常见药物的耐药谱。结果显示,所有弧菌对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利福霉素类等常见药物均... 对2010年收集自上海、江苏、海南等地海水养殖区域内的184株弧菌进行了耐药率测定和分析,绘制了其对常见药物的耐药谱。结果显示,所有弧菌对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利福霉素类等常见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新生霉素64.7%、复方新诺明57.6%、恩诺沙星54.3%、利福平54.3%、卡那霉素45.7%,对诺氟沙星、氯霉素类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则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8.2%、10.3%和9.2%;菌株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1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的菌株占总数的100%;对2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的菌株占总数的93.5%;对3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80.4%;对4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49.5%;对5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占26.6%;对6种以上药物耐药的菌株亦有3.8%。由此可见,水产细菌的耐药性十分严重,已成为当前渔业细菌性疾病防控的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耐药率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俄罗斯鲟精子密度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涛 章龙珍 +7 位作者 庄平 田美平 刘鉴毅 赵峰 高露姣 冯广朋 黄晓荣 闫文罡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了标准化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程序,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俄罗斯鲟精子密度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波长(380nm、530nm、780nm)下吸光度(A)与精子密度(C)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的检测下限为3×10^6cells/mL,... 为了标准化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程序,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俄罗斯鲟精子密度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波长(380nm、530nm、780nm)下吸光度(A)与精子密度(C)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的检测下限为3×10^6cells/mL,且检测上限随波长的增加而上升,当精子密度为3×10^6~1.5×10^9cells/mL时,530nm为最适检测波长,吸光度与精子密度呈对数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530=-8.560+1.3231gC(R^2=0.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 精子密度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在罗非鱼饲料中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志刚 忻晨 +1 位作者 郑剑伟 刘勇 《饲料研究》 CAS 2008年第10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试验 鱼饲料 环保型饲料添加剂 寄生虫疾病 应用 健康养殖模式 养殖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扇贝杂交和自交家系早期生长及甲基化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彪 杨爱国 +3 位作者 刘志鸿 周丽青 程鹏 于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运用杂交和自交方法建立虾夷扇贝♂(A)×栉孔扇贝♀(B)、栉孔扇贝♀(B)×栉孔扇贝♂(C)、栉孔扇贝♂(C)×栉孔扇贝♀(D)3种组合家系,每个组合3个平行,共9个家系。对各家系卵径大小、胚胎孵化率、幼虫浮游阶段壳长生长速度... 运用杂交和自交方法建立虾夷扇贝♂(A)×栉孔扇贝♀(B)、栉孔扇贝♀(B)×栉孔扇贝♂(C)、栉孔扇贝♂(C)×栉孔扇贝♀(D)3种组合家系,每个组合3个平行,共9个家系。对各家系卵径大小、胚胎孵化率、幼虫浮游阶段壳长生长速度等生物学参数进行比较,建立了幼虫浮游期壳长与日龄的线性回归方程;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了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SPSS分析了DNA甲基化与壳长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家系的卵径大小、胚胎孵化率与自交组没有显著差异,但壳长生长速度显著高于自交组,这种优势可能主要来自于父本的影响;家系AB、BC、CD的平均DNA甲基化率分别为18.672%、22.661%和22.303%,杂交使后代DNA甲基化水平降低,生长速度与DNA甲基化水平相关系数为0.934,相关水平极显著(P<0.01),DNA甲基化与杂种优势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 杂交 家系 DNA甲基化 M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遗传连锁图谱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云 高保全 +2 位作者 刘萍 李健 戴芳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65,共10页
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结合"拟测交"策略,以三疣梭子蟹莱州湾、舟山野生群体杂交(1♂×3♀)产生的F2代家系为作图群体,初步构建了三疣梭子蟹雌、雄性遗传连锁图谱。用经过筛选的60对AFLP引物和3对SSR引物对亲本及108个F2... 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结合"拟测交"策略,以三疣梭子蟹莱州湾、舟山野生群体杂交(1♂×3♀)产生的F2代家系为作图群体,初步构建了三疣梭子蟹雌、雄性遗传连锁图谱。用经过筛选的60对AFLP引物和3对SSR引物对亲本及108个F2代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共得到母本分离标记214个,其中155个标记(AFLP标记153个,SSR标记2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规律;父本分离标记195个,139个标记(AFLP标记138个,SSR标记1个)符合1∶1孟德尔分离规律。雌性图谱包括100个遗传标记,分布在9个连锁群,6个三联体,15个连锁对,图谱总长度为1544cM,标记平均间隔22.0cM,总覆盖率为52.9%。雄性图谱包括71个遗传标记,分布在6个连锁群,6个三联体,11个连锁对,图谱总长度1174.2cM,标记平均间隔24.0cM,总覆盖率为49.5%,图谱中遗传标记分布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AFLP SSR 遗传连锁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