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海紫海胆6个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罗虹霞
陈丕茂
黎小国
袁华荣
王莲莲
冯雪
-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牧场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与科学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114-119,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8B02
2012BAD18B01-2)
+1 种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海洋)科研专项(201205021-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5TS05)
-
文摘
为了研究南海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别从广东大亚湾、鹅公湾、海陵岛、南澳岛和广西涠洲岛以及福建宁德的6个海域采集了紫海胆,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差异系数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6者的6项形态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涠洲岛群体(WZ)与各群体间的6个形态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且与海陵岛群体(HL)的差异系数达种间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群体(DY)、鹅公湾群体(EG)和南澳岛群体(NA)形态最接近,涠洲岛群体(WZ)和宁德群体(ND)与其他群体形态相差最远;判别分析结果中,判别准确率为47.8%-86%,综合判别率为65.3%。4种分析结果均表明,可能由于地理隔离和环境因素的差别,不同地理位置的紫海胆群体间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
-
关键词
紫海胆
野生群体
形态学
多元分析
南海
-
Keywords
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wild population
morphology
multivariate analysis
South China Sea
-
分类号
Q954
[生物学—动物学]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