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mDIR11调控玉米抗盐胁迫机制研究
1
作者 赵志雄 关媛 +4 位作者 王慧 顾炜 于典司 郑洪建 秦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9,共12页
为挖掘玉米抗盐代谢胁迫调控关键基因,克隆玉米DIR基因家族成员ZmDIR11(Zm00001d012432),对其基因及蛋白结构进行预测,分析表达模式,并进一步在玉米B73-EMS突变体中探索ZmDIR11参与耐盐胁迫的调控模式。结果显示,ZmDIR11编码包含Dirigen... 为挖掘玉米抗盐代谢胁迫调控关键基因,克隆玉米DIR基因家族成员ZmDIR11(Zm00001d012432),对其基因及蛋白结构进行预测,分析表达模式,并进一步在玉米B73-EMS突变体中探索ZmDIR11参与耐盐胁迫的调控模式。结果显示,ZmDIR11编码包含Dirigent结构域的多肽,其启动子区域ARE、MYB、MYC、STRE、LTR、MBS结构元件均与非生物胁迫调控相关。ZmDIR11在玉米根系中优势表达,且受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于内质网中。在盐胁迫处理后突变体玉米植株生长势及物质积累显著低于野生型B73材料,且氧化代谢调控路径、脯氨酸积累、叶绿素合成、木脂素积累、Na+/K+转运通路被抑制,相关代谢指标显著低于野生型B73材料。结果表明,ZmDIR11在玉米中正向调控玉米抗盐代谢通路,突变后降低了玉米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物信息学 ZmDIR11 DIRs基因 盐胁迫 耐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柘林东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的海水营养状况及其等级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彭璇 马胜伟 +3 位作者 陈海刚 张喆 周艳波 蔡文贵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35-141,共7页
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等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为了了解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海水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根据海洋牧场2011—2012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监测数据,分析... 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等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为了了解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海水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根据海洋牧场2011—2012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功能区海水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N/P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不同功能区的海水营养状况及其营养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海洋牧场海域的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全年呈现自西北部柘林湾向东南海域递减、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变化趋势。(2)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NO3-N/DIN的最大值出现在柘林湾内的网箱养殖区,且网箱养殖区DIN和PO4-P的年均值均远高于其他功能区,分别为0.726 mg/L和0.036 mg/L。(3)根据营养等级评价的结果,网箱养殖区和贝类底底播区全年平均处于磷中等限制的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海藻养殖区全年平均处于磷限制的中度营养状态,人工鱼礁区全年平均处于良好的中度营养状态。因此,可以推断海洋牧场的建设对海洋环境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功能区 营养盐 营养状况 等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立体养殖模式传播禽流感的风险分析
3
作者 李宁求 付小哲 +4 位作者 赖迎迢 王亚军 任燕 石存斌 吴淑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6-189,共4页
立体养殖模式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类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合理利用物质能量典型在全球进行推广。但现存落后的立体养殖模式存在传播人兽共患病的隐忧,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特别是禽流感传播被疑与水产立体养殖模... 立体养殖模式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类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合理利用物质能量典型在全球进行推广。但现存落后的立体养殖模式存在传播人兽共患病的隐忧,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特别是禽流感传播被疑与水产立体养殖模式有关。因此,论文对水产养殖可能传播禽流感的推测进行了总结,概述我国水产立体养殖模式类型与现状,并对其传播禽流感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养殖模式 禽流感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肝脏、鳃和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奇奇 温久福 +2 位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周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8-1714,共7页
【目的】探究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脏、鳃、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提高种苗运输存活率,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四指马鲅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未运输)、混合组(运输,同时添加抗... 【目的】探究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脏、鳃、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提高种苗运输存活率,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四指马鲅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未运输)、混合组(运输,同时添加抗应激混合物)和空白组(运输,不添加任何抗应激剂),抗应激剂为维生素C∶谷氨酰胺=1∶1。混合组和空白组幼鱼经6 h运输后分别取样(肝脏、鳃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测定肝脏、鳃和脾脏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生活及生理状态。【结果】对照组幼鱼表现正常,未出现死亡现象,混合组幼鱼的累计死亡率为12.5%,空白组的累计死亡达27.5%。对照组幼鱼的各组织均呈正常形态;混合组幼鱼的肝脏部分区域细胞排列疏松,肝小板结构不清晰;空白组幼鱼的肝脏组织整体失去固有形态,肝小板结构消失不见,大部分细胞核变性呈椭圆形或纺锤形。混合组幼鱼的鳃丝排列混乱,少数鳃小片末端或整体肿胀,血窦内红细胞出现部分堆积现象,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空白组的鳃小片整体肿胀,血窦加粗,部分鳃小片因红细胞过多而胀破,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且数量增多。混合组幼鱼的脾脏白髓区域相对增大,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及大小均有所增加;空白组幼鱼的脾脏组织红髓区域占据大部分,白髓区域相对较少,呈零散分布,巨噬细胞中心减小。【结论】运输胁迫导致四指马鲅幼鱼肝脏、鳃及脾脏组织损伤,抗应激剂混合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运输胁迫 肝脏 脾脏 组织损伤 抗应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2 位作者 倪蒙 张雷鸣 顾志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89,共7页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轮叶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和伊乐藻( Elodea nuttallii )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 (背景值)和112....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轮叶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和伊乐藻( Elodea nuttallii )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 (背景值)和112.42 mg/kg (处理组)培养120 d,通过定期采集根际土壤和收割根茎叶部位测定各相关指标,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 1)这3种沉水植物对Cu胁迫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植物对Cu的富集差异很大,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且差异显著;( 2)试验结束时,Cu处理组中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u去除率依次为55.72%、48.62%和39.27%,对照组底泥中去除率分别为19.90%、21.88%和16.23%;( 3)通过进一步分析三种沉水植物SOD和POD活性及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苦草对重金属Cu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适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养殖塘底泥 CU污染 SOD POD 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虾类养殖池塘污染强度及氮磷营养物质收支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东兴 杨超 +5 位作者 华雪铭 蔡春芳 曾庆飞 谷孝鸿 王国清 张伟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2-136,共5页
为了明确青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的污染强度,2010-2011年对3种虾塘塘内水质、排水水质及水源水质进行跟踪监测,在此基础上测算了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悬浮物(TSS)的实际排放强度和估算排放强度,以及... 为了明确青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的污染强度,2010-2011年对3种虾塘塘内水质、排水水质及水源水质进行跟踪监测,在此基础上测算了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悬浮物(TSS)的实际排放强度和估算排放强度,以及氮(N)、磷(P)营养物质收支。结果显示,青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TN的实际排放强度分别为37.2、181.0、148.0kg/hm2,估算排放强度分别为34.5、77.9、59.8kg/hm2;TP的实际排放强度分别为7.78、46.80、34.50kg/hm2,估算排放强度分别为6.22、33.10、29.50kg/hm2;CODMn的实际排放强度分别为216、812、575kg/hm2,估算排放强度分别为193、392、286kg/hm2;TSS的实际排放强度分别为464、2 277、1 730kg/hm2,估算排放强度分别为378、761、722kg/hm2。青虾塘的TP和CODMn,南美白对虾塘的TN、CODMn和TSS及罗氏沼虾塘的TN和TSS的实际总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N、P收支研究结果显示,饵料是池塘N、P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输入的68.32%~94.24%和73.09%~91.12%,而饵料中N、P的保留率仅为13.88%~20.67%和7.20%~9.57%。上述结果提示,3种虾类养殖池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应受到重视,提高饵料N、P保留率可减少养殖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虾 南美白对虾 罗氏沼虾 污染强度 氮磷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养殖文蛤体内不同组织的重金属富集特性及其安全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董志国 李晓英 +2 位作者 程汉良 孟学平 阎斌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87-390,共4页
测定海州湾养殖池塘成体文蛤体内肝胰腺、鳃、外套膜、足和闭壳肌5个干质量组织中Cd、Cr、Pb、Ni、Cu和Zn这6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文蛤5组织中闭壳肌和肝胰腺是重金属选择性富集的主要器官。Cr、Pb、Ni在5种组织中以闭壳肌的含量最... 测定海州湾养殖池塘成体文蛤体内肝胰腺、鳃、外套膜、足和闭壳肌5个干质量组织中Cd、Cr、Pb、Ni、Cu和Zn这6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文蛤5组织中闭壳肌和肝胰腺是重金属选择性富集的主要器官。Cr、Pb、Ni在5种组织中以闭壳肌的含量最高,分别高达58.981、4.298、10.873μg/g,与其余组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Cu和Zn则以闭壳肌的含量最低,分别为0.844、58.076μg/g,而肝胰腺中含量最高,分别达17.776、173.147μg/g,差异显著(P<0.05);相反,Cd和Ni则在肝胰腺中含量最低(0.140、4.807μg/g),与其余组织显著差异(P<0.05)。6种重金属中,Zn在5种组织中的含量最高(173.147~58.076μg/g),Cd的含量最低(0.140~0.336μg/g),Pb次之(1.549~4.298μg/g)。文蛤5组织中闭壳肌是主要的受污染组织,Cr、Ni和Pb的污染指数间于1.52~6.40,而足的污染最小,6种重金属仅Ni超标,其余污染指数为0.01~0.96;6种重金属中Ni的污染最严重,5组织均超标,污染指数P间于2.77~6.40,而毒性较强的Cd以及Cu在5组织中均未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组织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鲤鱼种群ITS-1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钟立强 张成锋 +3 位作者 周凯 李冰 王建新 朱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1-276,共6页
对我国四个鲤鱼种群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1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显示,370bp的ITS-1序列中GC含量明显高于AT含量,共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96个样本得到14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637±0.05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85... 对我国四个鲤鱼种群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1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显示,370bp的ITS-1序列中GC含量明显高于AT含量,共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96个样本得到14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637±0.05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857±0.00200,遗传多样性表现较低.黑龙江野鲤种群与建鲤种群间遗传距离最远,为0.10129,黑龙江野鲤种群与黄河鲤种群间遗传距离最近,为0.02305.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5373,几乎所有变异都来自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极小.ITS-1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四个种群分为南北2支,黑龙江野鲤和黄河鲤种群聚为北方支,建鲤和荷包红鲤种群聚为南方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内转录间隔区1(ITS-1) 种质资源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菱鲆生长、消化和免疫的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婷婷 李勇 +2 位作者 张家国 柳阳 周邦维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80,共8页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选用体质量为(145.08±0.56)g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L.)幼鱼,进行4种蛋白质梯度水平(41%、46%、50%、55%,即Ⅰ、Ⅱ、Ⅲ、Ⅳ组)的单因素试验74d,研究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菱鲆生...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选用体质量为(145.08±0.56)g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L.)幼鱼,进行4种蛋白质梯度水平(41%、46%、50%、55%,即Ⅰ、Ⅱ、Ⅲ、Ⅳ组)的单因素试验74d,研究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菱鲆生长、消化酶、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鱼增质量率随日粮蛋白质含量升高而提高,中高蛋白水平(III、Ⅳ组)增质量率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高于Ⅰ、Ⅱ组18.46%~65.75%,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则相应下降,Ⅲ、Ⅳ组分别极显著低于I组21.15%~27.73%(P〈0.01),Ⅱ、Ⅲ、IV组间无显著差异;(2)大菱鲆胃肠、肝胰脏的蛋白酶活力随蛋白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强,其中Iv组胃蛋白酶活力分别极显著高于其他组15.28%~31.96%(P〈0.011,肝胰脏胰蛋白酶活力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9.74%~26.29%;胃肠淀粉酶、肝胰脏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受饲料蛋白水平影响不显著;(3)随日粮蛋白含量提高,各试组鱼成活率与主要免疫器官溶菌酶活力呈先上升后缓降的趋势,Ⅲ组最优,其成活率高于低、高蛋白水平组2.86%~9.34%,但4组间差异不显著:肝脏溶茵酶活力分别极显著高于Ⅰ组80.07%(P〈O.01),显著高于Ⅱ组43.56%(尸〈0.05);头肾溶菌酶活力极显著高于Ⅰ、Ⅱ组67.78%和35.76%(P〈0.01);与Ⅳ组差异不显著;(4)血清ACP及LYZ活力随日粮蛋白水平提高先升后降,Ⅲ组LYZ活力极显著高于Ⅰ组31.92%(P〈0.01),显著高于Ⅱ组18.72%(P〈0.051:血MDA随蛋白水平提高显著降低,Ⅳ组分别极显著低于Ⅰ、Ⅱ、Ⅲ组13.26%~31.61%;血清SOD活力及C3补体含量随日粮蛋白含量增加而提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中、高蛋白质含量显著促进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蛋白质消化酶活力,而中等蛋白水平更加有利于幼鱼重要免疫机能的发挥和成活率的提高。因而,日粮中等蛋白质含量更适宜于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营养和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生长 消化 免疫 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 ) 封闭循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病大鲵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星 曾令兵 +3 位作者 李瑞伟 张辉 范玉顶 周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5,共5页
从患病濒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YZ01,经Biolog微生物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该病原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人工感染试验可致健康大鲵出现与自然患病大鲵相同... 从患病濒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YZ01,经Biolog微生物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该病原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人工感染试验可致健康大鲵出现与自然患病大鲵相同的症状,并从感染患病大鲵体内再次分离到该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和头孢呋辛等18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类志贺邻单胞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在鱼虾免疫能力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婷婷 李勇 +2 位作者 张家国 孙国祥 柳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9-1465,共7页
鱼虾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大,蛋白质是机体生长、繁育、代谢和维持健康等环节中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与机体免疫能力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本文对近10年来蛋白质营养对鱼虾免疫能力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虾蛋白质营养... 鱼虾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大,蛋白质是机体生长、繁育、代谢和维持健康等环节中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与机体免疫能力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本文对近10年来蛋白质营养对鱼虾免疫能力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鱼虾蛋白质营养与免疫能力关系的深层次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免疫能力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载体规模化培养草鱼细胞与病毒的工艺及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秋凤 曾令兵 +4 位作者 周勇 马杰 范玉顶 张辉 李瑞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5,共7页
研究了在悬浮培养系统中使用微载体Cephodex规模化培养草鱼肾脏组织细胞CIK和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条件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ephodex是一种适合CIK细胞贴壁生长的微载体,搅拌方式(搅拌时间/静止时间)及血清浓度(0%、5%、10%、15%)... 研究了在悬浮培养系统中使用微载体Cephodex规模化培养草鱼肾脏组织细胞CIK和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条件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ephodex是一种适合CIK细胞贴壁生长的微载体,搅拌方式(搅拌时间/静止时间)及血清浓度(0%、5%、10%、15%)对CIK细胞在Cephodex微载体上的贴附效率有影响。贴附期以转速35 r/min、每静置45 min搅拌2 min的间歇搅拌方式最佳,8 h后细胞贴附率可达90%以上;细胞贴附期培养基中的血清浓度为5%。当Cephodex微载体用量10 mg/mL、细胞初始接种密度2.5×105cells/mL、连续搅拌速度40 r/min时可获得最佳的细胞生长效能。用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大规模培养CIK细胞,接种感染复数为0.1的GCRV病毒3 d后,培养细胞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lgTCID50/mL)为8.5。本项研究为草鱼出血病疫苗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肾脏组织细胞系(CIK)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微载体 大规模培养 工艺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芽孢杆菌(Bacillussp.)A4的培养参数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莎莎 曹煜成 +5 位作者 胡晓娟 李卓佳 徐煜 杨铿 徐创文 文国樑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93,共9页
为了提高芽孢杆菌(Bacillus sp.)A4的菌浓度,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培养参数进行优化。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筛选适合A4菌生长的碳源和氮源,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确定影响菌浓度的显著因子;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菌浓度最大值响应稳定区... 为了提高芽孢杆菌(Bacillus sp.)A4的菌浓度,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培养参数进行优化。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筛选适合A4菌生长的碳源和氮源,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方法确定影响菌浓度的显著因子;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菌浓度最大值响应稳定区域;最后根据Box-Behnken实验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建立相关参数的回归方程,得到优化培养参数,并以摇瓶培养实验验证理论参数及方程的科学性。结果显示,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玉米浆、大豆蛋白,且它们与温度均为显著影响A4菌浓度的因子,其最适水平分别为20.06 g·L^(-1)、13.29 g·L^(-1)、30.26℃。采用优化后的参数进行摇瓶培养(24 h),A4菌浓度达1.19×109CFU·mL^(-1),与理论计算值(1.24×109CFU·mL^(-1))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未优化菌株培养浓度(2.69×107CFU·mL^(-1))(P<0.01)。可见,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芽孢杆菌A4的培养参数,能显著提高A4菌的菌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溶藻菌 培养参数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雌激素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涛 田美平 +4 位作者 章龙珍 马境 侯俊利 赵峰 庄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15-421,共7页
为了研究以及评估在利用17β-雌二醇(estradiol-17β,E2)混饲投喂进行人工诱导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性别逆转过程中,外源雌激素处理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雌激素效应以及激素残留风险。实验选取健康的2月龄西伯利亚鲟840尾,设置E2... 为了研究以及评估在利用17β-雌二醇(estradiol-17β,E2)混饲投喂进行人工诱导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性别逆转过程中,外源雌激素处理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雌激素效应以及激素残留风险。实验选取健康的2月龄西伯利亚鲟840尾,设置E2在饲料中的投喂剂量为1mg·kg-1(C组)和10mg·kg-1(D组)的处理组,以及对照组(B组)和空白组(A组)进行实验,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70尾幼鱼,日投饵率为5%,实验持续90d。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雌激素处理前后血清磷以及E2含量变化;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卵黄蛋白原Vtg基因在不同E2处理组的鱼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添加E2的实验组中,西伯利亚鲟血清中E2浓度显著升高(p<0.05),停止E2处理2月后血清中E2浓度返回正常水平;Vtg基因在A组和B组未见表达,而在E2处理组被显著表达,且D组中Vtg/β-actin值为1.22±0.02,极显著(p<0.01)高于C组的0.1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幼鱼 雌二醇 血清 卵黄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不同发育时期5-HT与DA在卵巢和肝胰腺中的分布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华 沙晓姣 +2 位作者 陈阿琴 唐建清 夏爱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26,共6页
为了研究5-HT与DA阳性物质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rus clarkii)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细胞和肝胰腺细胞中的分布特征,运用免疫组化法对卵巢发育4个不同时期的卵巢与肝胰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期卵巢卵细胞和肝胰腺细胞中均存在5-HT与DA阳... 为了研究5-HT与DA阳性物质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rus clarkii)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细胞和肝胰腺细胞中的分布特征,运用免疫组化法对卵巢发育4个不同时期的卵巢与肝胰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期卵巢卵细胞和肝胰腺细胞中均存在5-HT与DA阳性物质。Ⅰ期卵巢5-HT阳性物质分布于卵母细胞胞核,胞质未出现阳性;Ⅱ期~Ⅳ期5-HT阳性物质主要集中在卵母细胞胞质以及胞核。在发育各期的肝胰腺中5-HT的免疫物质均呈阳性。Ⅰ~Ⅳ期卵巢中,DA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卵母细胞的胞核以及肝胰腺细胞,其强度呈递减趋势。结果提示5-HT具有促进卵巢发育作用,而DA则抑制卵巢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rus clarkii) 5-HT DA 卵巢 肝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见经济虾蟹类眼柄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瑞 刘必林 +7 位作者 刘华雪 冯春雷 张健 倪震宇 吴旭干 张虎 舒畅 鲁玉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5,共7页
本研究分别检测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三种虾蟹类的眼柄微结构特征,根据眼柄微结构,三种虾蟹类眼柄都分为4层: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表层质地... 本研究分别检测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三种虾蟹类的眼柄微结构特征,根据眼柄微结构,三种虾蟹类眼柄都分为4层: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表层质地均匀,色素层含有色素,钙化层内有明显的生长纹(宽带和细纹),膜层透明度最高。但是三者眼柄微结构也有差异,中国对虾眼柄色素层较薄,膜层较厚,中华绒螯蟹钙化层含有色素颗粒。研究发现,中华绒螯蟹眼柄生长纹平均间距最大。钙化层的宽带是否与年龄或脱壳次数有关,细纹是否与日龄有关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通过眼柄微结构特征的分析,可为虾蟹类的年龄鉴定及其生长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中华绒螯蟹 中国对虾 眼柄 生长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容纳量的区域性养殖容量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3 位作者 倪蒙 何海生 叶雪平 顾志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4,共8页
针对淡水养殖池塘养殖水体及周边水域水质日趋恶化的现状,为了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开展养殖容量相关方面的研究,将主要养殖品种面积和密度控制在最佳的范围内。以浙江南浔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调查该区域水环境现状和6种主要... 针对淡水养殖池塘养殖水体及周边水域水质日趋恶化的现状,为了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开展养殖容量相关方面的研究,将主要养殖品种面积和密度控制在最佳的范围内。以浙江南浔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调查该区域水环境现状和6种主要养殖模式养殖特点,计算了该区域水体总磷的环境容纳量,再根据单位养殖模式排污量初步评估了该区域主要养殖品种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1)南浔区水环境的磷为限制因子;(2)常规鱼、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单位产磷量分别为0.26、0.70、0.73、0.17、0.33和0.22 g/kg;(3)在II类水质前提下,常规鱼、大口黑鲈、乌鳢、翘嘴鲌、中华鳖、青鱼养殖塘可接受的最大磷负荷为7.38、5.79、2.36、1.82、1.51、2.52 t,其对应养殖容量分别为28 370、8 271、3 236、10 698、11 648、9 685 t;(4)养殖容量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磷滞留系数、换水系数和外河磷浓度敏感度系数分别为0.365、0.364和-0.271;区域养殖容量的合理评估可为生态渔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容量 环境容纳量 磷负荷 生态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构建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佳沐 张饮江 +2 位作者 张磊 袁祥 何培民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共5页
采用PVC管材作框架,并选用银纹金线蒲、金叶菖蒲和血草等3种观赏性植物构建了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在上海白莲泾河道内进行水质净化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对去除河道水体中的氮、磷、COD等具有明显效果。银纹金线蒲、金叶菖蒲和血... 采用PVC管材作框架,并选用银纹金线蒲、金叶菖蒲和血草等3种观赏性植物构建了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在上海白莲泾河道内进行水质净化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对去除河道水体中的氮、磷、COD等具有明显效果。银纹金线蒲、金叶菖蒲和血草对白莲泾水体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8.5%、57.9%和56.1%;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0.1%、25.4%和28.4%;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9.2%、47.9%和51.2%。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能丰富水域生物多样性,增强水体的净化作用,有效改善河道水体的水质,美化水域生态景观,且维护管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浮床 白莲泾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室内高密度封闭式淡化养殖耗氧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煜 臧维玲 +4 位作者 刘永士 侯文杰 戴习林 杨明 丁福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6-158,共3页
为提高室内集约化养虾技术与合理调控养殖池水环境,对凡纳滨对虾采用室内高密度封闭式淡化养殖试验,研究了室内高密度养殖池养殖凡纳滨对虾的各耗氧因子的耗氧量。结果表明,虾呼吸耗氧量最大,占总耗氧量的64.3%,水柱呼吸耗氧量其次,为35... 为提高室内集约化养虾技术与合理调控养殖池水环境,对凡纳滨对虾采用室内高密度封闭式淡化养殖试验,研究了室内高密度养殖池养殖凡纳滨对虾的各耗氧因子的耗氧量。结果表明,虾呼吸耗氧量最大,占总耗氧量的64.3%,水柱呼吸耗氧量其次,为35.7%,水柱总耗氧量随养殖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加大。虾池主要由机械增氧可满足其耗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室内高密度养殖 溶解氧 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BYKAH2008AC株外膜蛋白和溶血素双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玮 倪穗 +2 位作者 邱军强 乐韵 王建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17-21,共5页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外膜蛋白基因(OmpTS)和溶血素基因(Hly)是其重要的保护性抗原。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两个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其去除信号肽部分的基因片段,再将二者通过柔性片段融合,定向插入到质粒pET32a中构...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外膜蛋白基因(OmpTS)和溶血素基因(Hly)是其重要的保护性抗原。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两个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其去除信号肽部分的基因片段,再将二者通过柔性片段融合,定向插入到质粒pET32a中构建重组融合表达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与预期大小108 kD相吻合的融合蛋白条带。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血清。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该抗体效价为1∶4000以上,且该重组蛋白与抗OmpTS兔血清和抗Hly兔血清都呈阳性反应,表明该融合蛋白保留了外膜蛋白和溶血素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 溶血素基因 融合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