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其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
作者 陈姗 许凡 +2 位作者 张玮 唐文乔 王丽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57-1569,共13页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但过量使用可对环境产生危害.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兽用抗生素,具有成本低、抗菌谱广等特性,能预防动物疾病和促进机体生长,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然而,磺胺类抗生素难被机体吸收,常随粪...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但过量使用可对环境产生危害.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兽用抗生素,具有成本低、抗菌谱广等特性,能预防动物疾病和促进机体生长,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然而,磺胺类抗生素难被机体吸收,常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继而发生一系列的环境行为,并造成环境污染.本文介绍了抗生素的分类、来源及危害,重点阐述了磺胺类抗生素的国内外污染现状、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为后续治理抗生素污染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 污染现状 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冷向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共6页
传统的维生素营养主要研究维生素的需要量、缺乏症及其预防。目前,有关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维生素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肌肉品质,提高繁殖性能等方面。今后,应加强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生产目的下的维生... 传统的维生素营养主要研究维生素的需要量、缺乏症及其预防。目前,有关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维生素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肌肉品质,提高繁殖性能等方面。今后,应加强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生产目的下的维生素需要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免疫 肉质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纯雌养殖模式
3
作者 王威 戚光裕 +2 位作者 赵海永 梁梓龙 吴旭干 《科学养鱼》 2025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前,河蟹鲜活上市的产品包括“六月黄”(成蟹养殖蜕2~3壳后就上市,以雄蟹为主)、早上市河蟹(国庆前上市)、精品蟹和囤养蟹(成蟹暂养,在12月至次年5月陆续上市销售)等,本文就“河蟹纯雌养殖模式”的优势和实际操作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河... 目前,河蟹鲜活上市的产品包括“六月黄”(成蟹养殖蜕2~3壳后就上市,以雄蟹为主)、早上市河蟹(国庆前上市)、精品蟹和囤养蟹(成蟹暂养,在12月至次年5月陆续上市销售)等,本文就“河蟹纯雌养殖模式”的优势和实际操作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河蟹纯雌养殖技术的优化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河蟹 成蟹养殖 实际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朱利明 肖文胜 +3 位作者 周东 张玮 王丽卿 张瑞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65,共11页
为了解淀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2015年对淀山湖11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按季度进行8次调查,同时对12项水环境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共计47种,其中寡毛类4种(9%),多毛类4种(9%),甲壳... 为了解淀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2015年对淀山湖11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按季度进行8次调查,同时对12项水环境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共计47种,其中寡毛类4种(9%),多毛类4种(9%),甲壳类6种(13%),摇蚊幼虫18种(38%),软体动物12种(26%),其他3种。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第一优势种(IRI=41.26),其次为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5.23)、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3.17)、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2.37)、日本旋卷蜾蠃蜚Corophium volutator(2.1)、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1.92)、三角石缨虫Laonome triangularis(1.92)、太湖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taihuensis(1.43)。底栖动物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变化,空间上,其最高值主要集中在湖心区,平均密度为385个/m^2,湖口区次之,为343.2个/m^2,湖湾区平均密度最小,为252.3个/m^2;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在冬季最大,秋季最小,冬季出现大量的红裸须摇蚊。全年与四季的底栖动物密度和水质数据冗余分析(RDA)以及经蒙特卡罗置换检验(Monte Carlo)表明,淀山湖水体的电导率(SPC)、水温(WT)、总氮(TN)、高锰酸钾指数(COD_(Mn))和溶解氧(DO)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关键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青草沙水库食物网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忠军 史先鹤 +4 位作者 吴昊 李亚雷 李晓雪 陈立侨 刘其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4,共8页
为了给青草沙水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并为生物操纵等生态修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在青草沙水库采集了鱼类、底栖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悬浮物样品,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技术和胃肠内含... 为了给青草沙水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并为生物操纵等生态修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在青草沙水库采集了鱼类、底栖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悬浮物样品,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技术和胃肠内含物分析法,利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不同食物对消费者的贡献率,并应用"简化食物网"原则,构建青草沙水库生态系统食物网,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青草沙水库食物网的δ^(13)C值为-28.15‰~-21.53‰,δ^(15)N值为6.81‰~14.94‰。在青草沙水库中,刀鲚Coilia nasus和红鳍原鲌Culter erythropterus属于顶级肉食者,其营养级分别3.595和3.589,其他鱼类的营养级在2.482~3.264。青草沙水库食物网结构显示,浮游动物对杂食性鱼类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34%)和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32%)的碳源贡献率较高,浮游植物对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的贡献率(31%)高于浮游动物(11%),大型无脊椎动物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60%)和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64%)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食物成分,处在食物网顶端的刀鲚和红鳍原鲌的食物主要来源于饵料鱼类。青草沙水库食物链长度为3.60个营养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网 营养级 碳氮稳定同位素 青草沙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营养价值的评定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明 喻一峰 +3 位作者 李小勤 段志鹏 蔡中秋 冷向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943-4955,共13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养殖试验和消化率试验来评定豆粕和发酵豆粕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营养价值。试验1:选择180条平均体重(4.0±0.1)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投喂鱼粉含量为35%的基础饲料,试验组(SBM-3... 本试验旨在通过养殖试验和消化率试验来评定豆粕和发酵豆粕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营养价值。试验1:选择180条平均体重(4.0±0.1)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投喂鱼粉含量为35%的基础饲料,试验组(SBM-30和FSBM-30组)分别投喂以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30%鱼粉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试验2:选择315条平均体重(35.7±1.0)g大口黑鲈,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设计1个鱼粉含量为40%的基础饲料,然后将豆粕和发酵豆粕分别以10%、20%和30%的比例与基础饲料混合,配制成6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7组大口黑鲈2周后收集粪便,采用套算法测定不同混合比例下大口黑鲈对豆粕和发酵豆粕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SBM-30组的饲料系数和摄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SBM-30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SBM-30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30%混合比例下干物质、粗蛋白质、磷和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10%混合比例(P<0.05),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0%和20%混合比例(P<0.05);30%混合比例下,发酵豆粕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磷和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豆粕(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发酵后,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在鱼粉含量为35%的饲料中,发酵豆粕可替代30%的鱼粉而不会对大口黑鲈增重和饲料利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豆粕 发酵豆粕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水体周丛生纤毛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晓敏 郝瑞娟 +1 位作者 王丽卿 潘宏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541-5553,共13页
为了解载玻片法获取的周丛生纤毛虫群落可否用于监测景观水体,于2015年利用载玻片采样法对上海东南角的一处景观水体的周丛生纤毛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周年调查,并对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共检出12目51种周丛生纤毛虫。周... 为了解载玻片法获取的周丛生纤毛虫群落可否用于监测景观水体,于2015年利用载玻片采样法对上海东南角的一处景观水体的周丛生纤毛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周年调查,并对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共检出12目51种周丛生纤毛虫。周丛生纤毛虫的年平均密度为127.29个/cm^2,2月密度最低,为24.27个/cm^2,5月密度最高,为248.57个/cm^2;其群落结构应对水体环境的变化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动。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总磷浓度和水温(T)均是影响周丛生纤毛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作为周丛生纤毛虫最主要的类群,缘毛目纤毛虫的密度与透明度(SD)和电导率(Spc)呈显著正相关,与T呈极显著正相关;丁丁目、毛口目和侧口目纤毛虫的密度与SD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丁丁目纤毛虫的密度与T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丁丁目纤毛虫的密度与总氮(T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显示,优势种钟形钟虫、钟虫sp.2、聚缩虫sp.1、亨氏累枝虫、沟钟虫和螅状独缩虫的密度与环境因子具有较好相关性。研究表明,载玻片法采集的周丛生纤毛虫能很好的反映水质变化,该方法可以作为景观水体水质监测方法的一个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载玻片法 周丛生纤毛虫 景观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某河口型景观湖冬季附着藻类的建群过程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姗 柳昭莹 +2 位作者 张玮 袁明哲 王丽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5-351,共7页
为了解河口型水体附着藻类的建群过程,并获得群落成熟时间,于2015年冬季采用载玻片法对上海临港地区某景观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附着藻类共检测出4门37属65种,其中硅藻门数量最多,占附着藻类数量的69.57%,其次为绿藻门,占25.95%。附着... 为了解河口型水体附着藻类的建群过程,并获得群落成熟时间,于2015年冬季采用载玻片法对上海临港地区某景观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附着藻类共检测出4门37属65种,其中硅藻门数量最多,占附着藻类数量的69.57%,其次为绿藻门,占25.95%。附着藻类总丰度在27 d时达到峰值,丰度为1.13×10~4~500×10~4 cm^(-2);硅藻丰度在25 d时出现峰值,丰度为1.13×10~4~299.05×10~4 cm^(-2)。聚类分析(CA)、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将附着藻类建群过程分为5个阶段,各阶段主要优势属分别为菱形藻属、针杆藻属和脆杆藻属,菱形藻属和针杆藻属,菱形藻属,菱形藻属和毛枝藻属,以及异极藻属和毛枝藻属。另外,通过分析藻类群落光合荧光参数动态变化发现,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变化与附着藻类总丰度变化趋势较一致,可作为指示附着藻类建群过程的潜在指标。挂片后3.5~4周,附着藻类群落发育逐渐成熟,此时段采样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群过程 河口型 附着藻类 成熟时间 人工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东鲑幼鱼饲料蛋白和脂肪适宜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擘为 杨航 +4 位作者 何明 徐禛 梁高阳 李小勤 冷向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0-478,共9页
为考察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采用3×2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42%、46%和50%(P42、P46、P50),脂肪水平为12%和16%(L12、L16),共6组饲料,饲养平均体重(... 为考察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采用3×2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42%、46%和50%(P42、P46、P50),脂肪水平为12%和16%(L12、L16),共6组饲料,饲养平均体重(2.80±0.10) g的亚东鲑幼鱼56d。结果表明, P46L12组增重率最高(110.34%),饲料系数最低(1.3),而P50L16组的增重率最低;各组在脏体比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体比随着蛋白和脂肪水平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蛋白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随着饲料蛋白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肠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胃淀粉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水平仅对胃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P46L12组的肠道蛋白酶,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胃、肠淀粉酶活性在各组中也最高。在同一脂肪水平下,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饲料粗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亚东鲑幼鱼饲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适宜水平分别为46%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生长 饲料利用 消化酶 蛋白质需求量 脂肪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蟛蜞菊水提液对水华蓝藻——卵孢金孢藻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彩丽 张玮 +4 位作者 张军毅 尚光霞 杨丽 王梦梦 王丽卿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为探究陆生植物对水华蓝藻的化感作用,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水提液对卵孢金孢藻(Chrysosporum ovalisporum)进行了为期6d的室内培养试验,结果发现:蟛蜞菊水提液对卵孢金孢藻的化感作用总体上呈“低促高抑”;当... 为探究陆生植物对水华蓝藻的化感作用,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水提液对卵孢金孢藻(Chrysosporum ovalisporum)进行了为期6d的室内培养试验,结果发现:蟛蜞菊水提液对卵孢金孢藻的化感作用总体上呈“低促高抑”;当蟛蜞菊水提液浓度大于6g·L^-1时,将显著降低卵孢金孢藻光合作用有效量子效率(Y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叶绿素a(Chl-a)含量和藻细胞生物量(P<0.01);当浓度大于8g·L^-1时,单位藻细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蓝藻细胞受到较强的胁迫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高浓度蟛蜞菊水提液会破坏细胞膜,导致藻细胞内的类囊体、羧基体、气囊等超微结构受损,并最终导致藻细胞溶解、藻丝断裂和死亡。此外,本文利用Logisitic模型研究了蟛蜞菊水提液对卵孢金孢藻的半效应浓度(EC50),其24h、48h、72h和144h的EC50分别为:3.78g·L^-1、4.47g·L^-1、4.72g·L^-1和6.55g·L^-1。本研究为中国湖泊蓝藻水华的防治增添了基础数据和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 卵孢金孢藻 蓝藻水华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摇蚊分类学的研究进展及名录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姗 王丽卿 张瑞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98-104,共7页
摇蚊科(Chironomidae)是一种遍布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分布区的双翅目昆虫。摇蚊的研究不但与当今全球蓬勃发展的水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科研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同时一些种类可携带病原体引起鼻炎、哮喘等过敏反应。蒙古国位于古北区东部,其... 摇蚊科(Chironomidae)是一种遍布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分布区的双翅目昆虫。摇蚊的研究不但与当今全球蓬勃发展的水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科研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同时一些种类可携带病原体引起鼻炎、哮喘等过敏反应。蒙古国位于古北区东部,其摇蚊分类研究基础较差且无系统的分类学研究。蒙古国摇蚊科经历了近40年的研究与发展,据已有资料统计,蒙古国目前已记载摇蚊269种,隶属于6个亚科。介绍了蒙古国摇蚊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提供了蒙古国摇蚊最新名录,为今后的摇蚊分类学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摇蚊 分类学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淡水微藻相互间化感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尹思成 马逸驰 +3 位作者 王先云 尚光霞 王丽卿 张玮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3-233,共11页
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加剧了入侵蓝藻的全球性扩张;化感作用在此类蓝藻的扩张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对不同物种之间的化感竞争关系,仍研究不足。针对近年来上海地区水体出现的金孢藻水华现象,以卵孢金孢藻和2种土著浮游植物(铜绿微... 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加剧了入侵蓝藻的全球性扩张;化感作用在此类蓝藻的扩张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对不同物种之间的化感竞争关系,仍研究不足。针对近年来上海地区水体出现的金孢藻水华现象,以卵孢金孢藻和2种土著浮游植物(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滤液培养方式,观测藻类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作用荧光活力等指标的变化,探究卵孢金孢藻与2种微藻种间的化感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在室内BG11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滤液仅在实验前4 d对卵孢金孢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潜在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合效率(Yield)先下降后上升,实验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卵孢金孢藻滤液随时间延长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4 d后比生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其光合活性影响不显著。四尾栅藻滤液显著抑制卵孢金孢藻的生长,2 d后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卵孢金孢藻的光合活性无明显变化;卵孢金孢藻滤液对四尾栅藻的生长和潜在最大光合效率、实际光合效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等无显著影响(P>0.05)。金孢藻与微囊藻和栅藻之间不同的化感响应,表明同一水体中的蓝藻可能更易成为金孢藻的化感抑制目标;同时,化感效应结果与不同物种的自身特性和水体营养水平有关。实验结果进一步探究了卵孢金孢藻与不同浮游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为进一步了解卵孢金孢藻的扩散和暴发机制积累了基础数据,可为我国新型蓝藻水华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孢金孢藻 水华蓝藻 化感作用 光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保护区鱼类资源调查及分布格局
13
作者 崔康成 刘伟 +3 位作者 李培伦 高文燕 王继隆 唐富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5,共8页
鉴于吉林省生态环境和水域类型多样性以及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探究了吉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资源的现状及分布格局,为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取分级统计、分类汇总的方法对保护区数量、面积、保护对象、... 鉴于吉林省生态环境和水域类型多样性以及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探究了吉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资源的现状及分布格局,为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取分级统计、分类汇总的方法对保护区数量、面积、保护对象、水域类型及空间分布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吉林省主要水系,采用叠图法绘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图,最终对吉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第1~10批)的保护物种特征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至2016年底,吉林省共建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7处,总面积达4622 km^2,其中河流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21处,水库型4处,湖泊型2处;保护区分布中,松花江流域有17处,鸭绿江流域6处,图们江流域3处,辽河流域1处;保护对象中包含鱼类13科、61种,甲壳类1科、1种。研究表明,吉林省现有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已初步形成了水域类型较齐全、空间分布较均匀的鱼类栖息地保护格局,在保护珍稀水生生物方面能发挥较大作用;探讨了保护区在特有物种保护、结构布局和功能区划协调性等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分布格局 栖息地保护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孢金孢藻(Chrysosporum ovalisporum)——中国水华蓝藻新记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玮 尚光霞 +3 位作者 张军毅 杨丽 谭洪新 王丽卿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卵孢金孢藻(Chrysosporum ovalisporum(Forti)Zapomelováet al.)是一种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和澳大利亚较常见的水华蓝藻,但我国目前还未有该物种分布的报道。本文对采自上海市滴水湖中的藻种进行分离培养,获得了一株纯化藻株CFWA01007... 卵孢金孢藻(Chrysosporum ovalisporum(Forti)Zapomelováet al.)是一种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和澳大利亚较常见的水华蓝藻,但我国目前还未有该物种分布的报道。本文对采自上海市滴水湖中的藻种进行分离培养,获得了一株纯化藻株CFWA01007,经光学显微镜观察,初步判定其为卵孢金孢藻,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与来自欧洲和北美的Chrysosporum ovalisporum(Forti)Zapomelováet al.相似度极高,故判断其即为卵孢金孢藻,这是该种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对该种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卵孢金孢藻 新记录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淡水硅藻新记录——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婷 鲍明艳 +4 位作者 卢剑轲 王先云 王振方 张瑞雷 张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84-1891,共8页
于2016年5月对浙江省仙居国家公园进行藻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中国淡水硅藻的1个新记录种--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Encyonema ventricosum var.hankensis(Skvortzov) Rodionova&Pomazkina]。该文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偏肿内丝藻兴凯... 于2016年5月对浙江省仙居国家公园进行藻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中国淡水硅藻的1个新记录种--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Encyonema ventricosum var.hankensis(Skvortzov) Rodionova&Pomazkina]。该文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浙江种群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将其与该种的其他地理种群及内丝藻属其他相似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同时讨论了该物种的生境特征。结果表明:(1)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壳面均具明显背腹之分,背缘明显拱起,腹缘轻微波曲;端部呈头状至喙状。(2)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浙江地理种群在背部中央区域具一孤点,而其兴凯种群对孤点这一特征未有描述。(3)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在俄罗斯的兴凯湖和贝加尔湖等地有分布,该种在中国是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丝藻 新记录种 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 仙居国家公园 淡水硅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烹饪方式对克氏原螯虾中恩诺沙星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宣运 孔聪 +3 位作者 史永富 张璇 黄冬梅 蔡友琼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年第3期45-51,共7页
为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恩诺沙星残留的影响,实验采用浸泡给药方式,获得小龙虾实际阳性样品,并将其制备成2 g的虾丸。分别采用水煮、清蒸、油炸和微波4种方式对其进行烹饪加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 为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恩诺沙星残留的影响,实验采用浸泡给药方式,获得小龙虾实际阳性样品,并将其制备成2 g的虾丸。分别采用水煮、清蒸、油炸和微波4种方式对其进行烹饪加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HPLC-MS/MS)测定加工前、后虾丸中恩诺沙星的含量。结果显示,4种烹饪方式条件下,小龙虾中恩诺沙星含量分别下降了32.0%~38.2%、8.6%~22.0%、40.6%~55.4%和22.1%~74.9%。研究认为,水煮、清蒸、油炸和微波4种烹饪方式均能够减少小龙虾肌肉中恩诺沙星的残留量,其中,采用微波加工方式烹饪处理后小龙虾中恩诺沙星残留下降最为显著。本研究可为开展小龙虾中恩诺沙星残留风险评估和科普宣传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恩诺沙星 烹饪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渔综合种养的概念、理论体系及主要模式(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其根 罗衡 《科学养鱼》 2017年第8期17-17,共1页
三、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划分,如按照产地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山区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与平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稻渔共作、稻渔连作和稻渔共作-连作模式三种;... 三、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划分,如按照产地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山区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与平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稻渔共作、稻渔连作和稻渔共作-连作模式三种;按照水产动物的种类划分,则有稻-鱼类(鲤、鲫、泥鳅、黄鳝等)、稻-甲壳类(虾、蟹,其中虾又分为青虾、罗氏沼虾、小龙虾等)、稻-两栖类(蛙类,包括青蛙、牛蛙、石蛙等)和稻-爬行类(龟、鳖等);按照共作的生物种类数来划分:二元共作、三元或多元共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共作 综合种养 种养模式 连作模式 分类标准 类型划分 平原地区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渔综合种养的概念、理论体系及主要模式(上)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其根 罗衡 《科学养鱼》 2017年第7期21-23,共3页
近十多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为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食品安全,以及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等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农林产... 近十多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为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食品安全,以及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等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农林产业扶贫的主要内容和农业部渔业“十三五”规划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农业面源污染 农产品品质 化肥施用 食品安全 农民收入 农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淡水硅藻新记录种——伊拉万短纹藻
19
作者 王丽卿 王振方 +2 位作者 林家驹 陈桥 张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6-982,共7页
于2013年对江苏茅山溪流水体进行藻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中国淡水硅藻的1个新记录种——伊拉万短纹藻[Brachysira irawanae(Podzorski&Hakansson)Lange-Bertalot&Podzorski]。伊拉万短纹藻在世界范围内较为少见,此前仅在菲律... 于2013年对江苏茅山溪流水体进行藻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中国淡水硅藻的1个新记录种——伊拉万短纹藻[Brachysira irawanae(Podzorski&Hakansson)Lange-Bertalot&Podzorski]。伊拉万短纹藻在世界范围内较为少见,此前仅在菲律宾和日本有过报道;早期文献仅简单描述了该种光镜下的形态特征。该研究对伊拉万短纹藻的光镜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首次用扫描电镜对其超微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短纹藻属中7种外形相近的物种进行了比较,对中国报道的短纹藻属物种拉丁文名称进行了整理和修订,确认中国地区共报道短纹藻属7种1变种及其最新的物种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形态 伊拉万短纹藻 异菱藻属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磺胺对附着藻类在苦草叶片上定植及演替的影响
20
作者 朱利明 陈小雨 +5 位作者 肖文胜 尹昱苏 徐后涛 郑小燕 张玮 王丽卿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8-168,共11页
磺胺类抗生素(SAs)在医药和养殖领域广泛使用,使自然水体中SAs残留量不断增加。SAs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方面已多有报道,然而,关于其对淡水附着藻类建群及演替的影响,尚鲜有研究。附着藻类是水体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在抗... 磺胺类抗生素(SAs)在医药和养殖领域广泛使用,使自然水体中SAs残留量不断增加。SAs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方面已多有报道,然而,关于其对淡水附着藻类建群及演替的影响,尚鲜有研究。附着藻类是水体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在抗生素污染条件下的定植及演替规律,本研究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磺胺(SN)对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叶片上附着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附着藻类在不同浓度SN处理组中建群速度和时间不同,与丝藻属和颤藻属相比,其他藻类更容易定植到苦草叶片表面,且在SN处理组中丝藻属和颤藻属的相对丰度随时间呈下降的趋势;高浓度的SN(30 mg·L-1和50 mg·L-1)促进了小球藻属的定植生长;SN对菱形藻属的定植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较低浓度的SN(10 mg·L-1)刺激了菱形藻属的定植生长,而高浓度SN(30 mg·L-1和50 mg·L-1)抑制了其定植生长;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SN胁迫条件下苦草叶片表面附着藻类群落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16 d后各处理组间差异逐渐减小,说明SN的负面影响随着时间减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附着藻类在沉水植物叶片表面定植及演替规律,为后期应用沉水植物-附着生物复合系统来治理水体新型污染物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附着藻类 苦草 定植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