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典型污水处理厂污泥浸出液的化学和毒性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娟英 苏磊 +2 位作者 崔昱 陈洁芸 李振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7-474,共8页
为了研究污水污泥在海洋环境中释放带来的生态风险,在分析上海7处典型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浸出液中重金属与溶解性有机碳的基础上,使用黑鲷,卤虫,三角褐指藻,纤细角毛藻和小球藻研究污水污泥浸出液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和生长抑制作... 为了研究污水污泥在海洋环境中释放带来的生态风险,在分析上海7处典型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浸出液中重金属与溶解性有机碳的基础上,使用黑鲷,卤虫,三角褐指藻,纤细角毛藻和小球藻研究污水污泥浸出液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点的污水污泥浸出液中重金属总量均低于中国(GB5085.3-2007)与欧盟(EN12457.2-2002)关于危险废弃物的鉴别标准,但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超过欧盟标准1个数量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黑鲷幼鱼对污水污泥浸出液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海洋微藻,卤虫无节幼体的敏感性较低;毒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S2和S3点的污水污泥浸出液对海洋生物的综合生物毒性相对最高,而S4,S5的综合生物毒性最低,其中接纳污水为工业污水,且有机质与硫化物含量较低的污水污泥浸出液对海洋生物的综合生物毒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污泥 浸出液 重金属 急性毒性 生长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弧菌和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鑫磊 李航 +4 位作者 黄旭雄 赵利斌 闫明磊 赵陆敏 郑晓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39-2649,共11页
为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抗弧菌和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的影响,在10%鱼粉的基础上设计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0(C0组)、1(C1组)、2(C2组)、3(C3组)和4 g/kg(C4组)的等... 为研究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抗弧菌和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的影响,在10%鱼粉的基础上设计胆固醇添加量分别为0(C0组)、1(C1组)、2(C2组)、3(C3组)和4 g/kg(C4组)的等氮等能饲料(实测饲料中胆固醇含量依次为0.78、1.57、2.45、3.43和4.18 g/kg),分别投喂初始体重为(0.160±0.002)g的凡纳滨对虾50 d。每种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养殖凡纳滨对虾50尾。养殖试验结束后检测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常规组成以及急性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及亚硝态氮胁迫下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不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但C0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C2、C3和C4组(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C3、C4组显著高于C0组(P〈0.05);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胰腺和肌肉中胆固醇含量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C2组显著高于C0组(P〈0.05)。急性感染哈维氏弧菌后,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同一时间点各组对虾累积死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C2组在感染24、36、48、72和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均最低。在8.5~9.0 mg/L亚硝态氮急性胁迫下,96 h后对虾累积死亡率与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且C0和C1组显著高于C2、C3和C4组(P〈0.05)。综上所述,淡水养殖条件下,1.57 g/kg的饲料胆固醇含量即可满足凡纳滨对虾生长的需求,但2.45 g/kg的饲料胆固醇含量可使对虾获得最佳的抗弧菌能力和理想的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 凡纳滨对虾 胆固醇 生长性能 抗弧菌能力 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扎溴铵对几种淡水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9
3
作者 余伟楠 陆宏达 +1 位作者 朱磊 操艮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11-115,120,共6页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测试了苯扎溴铵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仔蟹和幼蟹...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测试了苯扎溴铵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仔蟹和幼蟹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大型溞的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56、0.34、0.19、0.13 mg/L,团头鲂幼鱼的为1.53、1.44、1.38、1.31 mg/L,草鱼幼鱼的为4.59、4.42、4.36、4.23 mg/L,田螺的为15.21、10.52、7.76、5.01 mg/L,Ⅲ期仔蟹的为10.33、6.73、5.41、5.02 mg/L,幼蟹的为17.95、12.42、8.67、6.22 mg/L;SC分别为0.04、0.38、1.23、1.51、0.86、1.78 mg/L。根据SC高低,耐苯扎溴铵毒性能力依次为幼蟹>田螺>草鱼幼鱼>Ⅲ期仔蟹>团头鲂幼鱼>大型溞。苯扎溴铵在防治固着类纤毛虫病泼洒浓度为0.35 mg/L下时,不会对团头鲂幼鱼、草鱼幼鱼、田螺、Ⅲ期仔蟹和幼蟹产生毒性作用,而对大型溞会产生毒性杀死作用,池塘中可通过适量增加投饵量或投放其他饵料以补充减少的大型溞饵料生物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溴铵 水生动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青草沙水库食物网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忠军 史先鹤 +4 位作者 吴昊 李亚雷 李晓雪 陈立侨 刘其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4,共8页
为了给青草沙水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并为生物操纵等生态修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在青草沙水库采集了鱼类、底栖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悬浮物样品,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技术和胃肠内含... 为了给青草沙水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并为生物操纵等生态修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在青草沙水库采集了鱼类、底栖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悬浮物样品,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技术和胃肠内含物分析法,利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不同食物对消费者的贡献率,并应用"简化食物网"原则,构建青草沙水库生态系统食物网,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青草沙水库食物网的δ^(13)C值为-28.15‰~-21.53‰,δ^(15)N值为6.81‰~14.94‰。在青草沙水库中,刀鲚Coilia nasus和红鳍原鲌Culter erythropterus属于顶级肉食者,其营养级分别3.595和3.589,其他鱼类的营养级在2.482~3.264。青草沙水库食物网结构显示,浮游动物对杂食性鱼类贝氏歺又鱼Hemiculter bleekeri(34%)和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32%)的碳源贡献率较高,浮游植物对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的贡献率(31%)高于浮游动物(11%),大型无脊椎动物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60%)和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64%)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食物成分,处在食物网顶端的刀鲚和红鳍原鲌的食物主要来源于饵料鱼类。青草沙水库食物链长度为3.60个营养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网 营养级 碳氮稳定同位素 青草沙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分析方法在鱼类种群鉴定和海洋强风暴潮灾害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苏婷 高静霞 +4 位作者 傅建军 苏诚 李家乐 陈靓瑜 黄雅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9-504,共6页
利用基于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鱼类形态种群鉴别和强风暴潮灾害评估方面进行建模分析。选取长江、珠江草鱼及其杂交组合的后代共2 340个数据,以及1981-2000年以来对上海造成灾害的13场强风暴潮过程及灾害资料数据,利用模糊聚... 利用基于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鱼类形态种群鉴别和强风暴潮灾害评估方面进行建模分析。选取长江、珠江草鱼及其杂交组合的后代共2 340个数据,以及1981-2000年以来对上海造成灾害的13场强风暴潮过程及灾害资料数据,利用模糊聚类模型分别进行试验和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实用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等价关系 聚类分析 鱼类种群鉴别 强风暴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淀山湖区域稻田养殖鲤科鱼类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蒋霞云 李福贵 +3 位作者 秦波 郑国栋 陈杰 邹曙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583-10585,共3页
[目的]探讨在华东地区稻田养殖淡水鲤科鱼类的可行性。[方法]在上海青浦淀山湖区试验点开挖出"十"字鱼沟、侧沟和"丰"字沟3种不同类型的稻田,分别主养"浦江1号"团头鲂、"中科3号"异育银鲫和草... [目的]探讨在华东地区稻田养殖淡水鲤科鱼类的可行性。[方法]在上海青浦淀山湖区试验点开挖出"十"字鱼沟、侧沟和"丰"字沟3种不同类型的稻田,分别主养"浦江1号"团头鲂、"中科3号"异育银鲫和草鱼生长性新品系鱼种,各稻田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瓯江彩鲤和鲢鳙鱼种,进行水稻和养殖鱼类的生长和产量测定。[结果]稻田养殖鱼类良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中银鲫的产量较高,养殖草鲂鱼虽然产量低于银鲫,但可以获得体重较大的个体。[结论]上海市淀山湖区域稻田适于开展优良淡水鲤科鱼类的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稻田养鱼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S的鱼类耳石微化学分析实验条件选择
7
作者 郭弘艺 张旭光 +1 位作者 邵露 殷曦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26,共3页
研究能谱仪在鱼类耳石微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探索一套适用于鱼类耳石标准样品定量分析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样品表面粗糙会对特征X射线产生几何效应,使得分析强度降低,造成实验结果误差.耳石样本最适用烘干干燥法,其操作过程为:耳石放入干... 研究能谱仪在鱼类耳石微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探索一套适用于鱼类耳石标准样品定量分析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样品表面粗糙会对特征X射线产生几何效应,使得分析强度降低,造成实验结果误差.耳石样本最适用烘干干燥法,其操作过程为:耳石放入干净培养皿后,在恒温烤箱60℃烘干6~8h.样品干燥后,表面喷金待用.为获得精确的分析结果,实验参数应根据样品大小,实验目的所需要关注的组成元素和仪器性能来选择.加速电压Uo一般为临界激发电压Uk的2~10倍.最适工作距离为20 mm,单点扫描活时间为200 s以上,死时间10%~15%.聚焦参数应该根据耳石样品不同的大小选择,尽可能兼顾缩短测量时间和保证足够的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扫描电镜 能谱仪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松江蟹塘不同深度水温状况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凯 马旭洲 +2 位作者 王友成 郎月林 李星星 《水产科技情报》 2017年第3期150-153,共4页
为探究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温变化特征,于2015年6~10月对上海松江地区典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不同水层和气温进行了连续监测,对水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气温相比,蟹塘水温的日振幅较小,日最高温度到达的时间滞后,且随着水... 为探究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温变化特征,于2015年6~10月对上海松江地区典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不同水层和气温进行了连续监测,对水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气温相比,蟹塘水温的日振幅较小,日最高温度到达的时间滞后,且随着水深的增加,水温日振幅逐渐减小;晴天时水温的日振幅最大,多云天次之,雨天最小;20 cm深水层日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最早,60 cm深处次之,100 cm深处最晚。试验期间每7 d积温特征表明,随着水深增加,河蟹养殖池塘积温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松江 河蟹养殖池塘 水深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松江泖港地区蟹种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高龙 王友成 +2 位作者 马旭洲 王武 郎月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7-321,共5页
为了探究河蟹蟹种养殖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2年6—10月,对上海松江泖港地区蟹种池塘和水源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周期中,蟹种池CODMn不断增长,水源水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在多数时段,水源水亚硝酸盐质量浓度高于... 为了探究河蟹蟹种养殖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2年6—10月,对上海松江泖港地区蟹种池塘和水源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周期中,蟹种池CODMn不断增长,水源水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在多数时段,水源水亚硝酸盐质量浓度高于蟹种池,但6月26日蟹种池反而显著高于水源水(p<0.05)。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水源水硝酸盐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蟹种养殖池(p<0.05)。养殖前期,水源水磷酸盐质量浓度高于蟹种池;养殖后期蟹种池高于水源水,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台风过境后,水源水氨氮质量浓度达2.21 mg/L,磷酸盐质量浓度达0.467 mg/L,表明农田化肥水和地表径流可能是导致水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科学 蟹种 池塘养殖 水花生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成蟹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高龙 马旭洲 +2 位作者 王武 王友成 郎月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9-304,共6页
为了探究河蟹生态养殖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于2013年3—10月对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成蟹池和水源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区间水源和成蟹池总磷和总氮均超标,且成蟹池总磷总体上较水源高,水源和成蟹池总磷浓度最大超标幅度分别达2... 为了探究河蟹生态养殖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于2013年3—10月对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成蟹池和水源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区间水源和成蟹池总磷和总氮均超标,且成蟹池总磷总体上较水源高,水源和成蟹池总磷浓度最大超标幅度分别达213%和184.5%;水源总氮高于成蟹池,最大超标幅度分别达434.2%、211.7%。在养殖周期中,成蟹池CODMn持续升高,且总体上高于水源组,水源组CODMn则呈现先逐渐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二者基本上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成蟹池中主要超标指数为总磷、总氮、p H值、CODMn;水源主要超标指数为总磷、总氮、硝酸盐、CODMn。从整个养殖周期来看,成蟹池中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优于水源组,而p H值、CODMn、磷酸盐、总磷较水源略有超标,但超标幅度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中华绒螯蟹 池塘养殖 沉水植物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IGF2BP通过AKT通路促进外套膜矿化相关研究
11
作者 陈一格 李文娟 +4 位作者 申晓雅 朱琪 王贺 李家乐 白志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3-1951,共9页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对贝类生物矿化的调控功能,克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IGF2BP基因,构建其插核后组织表达谱,采用活体注射技术研究插核育珠后三角帆蚌外源添...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对贝类生物矿化的调控功能,克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IGF2BP基因,构建其插核后组织表达谱,采用活体注射技术研究插核育珠后三角帆蚌外源添加人源IGF2BP2和抑制IGF2BP2(CWI1-2)处理,对AKT信号通路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及矿化相关基因几丁质酶(CHS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0(BMP10)表达的影响,并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分析干预后插核部位组织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帆蚌IGF2BP基因CDS区1824 bp,编码607AA,含6个结构域,符合IGF2BPs典型的保守结构域特征,蛋白相对分子量为66.69 kD,理论等电点为8.96;而插核育珠能显著提高HcIGF2BP mRNA表达水平,且在插核后各时间点上呈现显著性的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21d时其表达量最高(P<0.05);外源添加IGF2BP2在14d时能够显著促进HcIGF2BP、CHS1和IGF1R的表达(P<0.05),同时,在14d和28d显著促进AKT1和BMP10的表达(P<0.05),而抑制组在14d时显著抑制HcIGF2BP、CHS1、IGF1R和AKT1的基因表达(P<0.05),在14d和28d时显著抑制下游基因BMP10的表达(P<0.05)。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外源IGF2BP2促进插核部位细胞在珠核表面进行迁移并增殖,促进细胞形态转变。研究表明三角帆蚌IGF2BPs能够通过AKT信号通路调控珍珠形成相关关键矿化基因表达,影响珍珠囊结构,为进一步探究IGF系统在贝类矿化功能中的调控作用奠定理论基础,为加速珍珠培育进程、缩短培育时间提供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2BP AKT通路 表达调控 珍珠囊结构 三角帆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对草鱼鱼种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肉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乃顺 冷向军 +4 位作者 李小勤 刘波 柴仙琦 李忠铭 郑小淼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9-626,共8页
为考察绿原酸对草鱼鱼种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对照组)、0.01%、0.02%、0.04%、0.06%、0.08%绿原酸,饲养平均体重(3.19±0.03)g的草鱼鱼种。经60d饲养,各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283.1%、30... 为考察绿原酸对草鱼鱼种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对照组)、0.01%、0.02%、0.04%、0.06%、0.08%绿原酸,饲养平均体重(3.19±0.03)g的草鱼鱼种。经60d饲养,各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283.1%、305.7%、307.3%、329.6%、308.3%、303.0%,饲料系数分别为1.45、1.33、1.33、1.26、1.30、1.36;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4%绿原酸显著提高草鱼鱼种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添加0.01%、0.02%、0.06%绿原酸有提高草鱼鱼种增重率的趋势;在饲料中添加0.04%绿原酸可显著提高肝胰脏SOD活性(P<0.05),添加0.08%绿原酸可显著降低血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P<0.05),各组肝胰脏溶菌酶、血浆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对肌肉成分的分析表明,各组水分、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0.04%绿原酸可显著提高肌肉粗蛋白、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P<0.05)。添加0.02%绿原酸可显著提高肌肉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含量(P<0.05)。综上所述,适量绿原酸能改善草鱼鱼种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肌肉品质。草鱼鱼种饲料中绿原酸添加量推荐为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鱼种 绿原酸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淮河流域水系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颖 胡金 +4 位作者 万云 刘其根 查玉婷 孙月娟 胡忠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0-305,共6页
依据2010年7—8月淮河流域的43个底栖动物样点数据(7个参照点和36个受损点)数据,对17个候选生物学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比例和生物指数构成淮河流域的(B... 依据2010年7—8月淮河流域的43个底栖动物样点数据(7个参照点和36个受损点)数据,对17个候选生物学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比例和生物指数构成淮河流域的(B-IBI)指标体系。分别用3分制、4分制以及比值法统一各参数量纲,B-IBI指数值即为各构成指数分值的加和。箱线图法分析表明,上述3种方法计算出的B-IBI值均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QI=3),且三者之间具有高相关性(r〉0.90)。分别依据参照点B-IBI值分布的25%分位数和所有样点B-IBI值分布的95%分位数法建立健康评价标准,并比较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3分制和4分制法统一各参数量纲并依据所有样点的B-IBI值建立的健康评价标准优于比值法。选取较常用的3分制法建立了适合淮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标准:B-IBI值〉19.2,健康;〉14.4~19.2,亚健康;>9.6~14.4,一般;>4.8~9.6,差;≤4.8,极差。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43个样点中,6个处于健康状态,5个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余样点均处于不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I 健康评价 底栖动物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日本鳗鲡幼体色素发育时相及其体型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弘艺 张亚 +3 位作者 唐文乔 刘东 张旭光 吴嘉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7-202,共6页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产卵场位于西马里亚纳海脊南部[1,2],孵化的柳叶鳗仔鱼随北赤道流和黑潮输送至中国、朝鲜及日本的大陆架变态为玻璃鳗,并在河口水域变态为线鳗[3]。柳叶鳗-玻璃鳗-线...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产卵场位于西马里亚纳海脊南部[1,2],孵化的柳叶鳗仔鱼随北赤道流和黑潮输送至中国、朝鲜及日本的大陆架变态为玻璃鳗,并在河口水域变态为线鳗[3]。柳叶鳗-玻璃鳗-线鳗的变态,伴随着多个形态发育和生理调节过程。其中,表皮和内部器官上渐进沉积的黑色素是最清晰的可视标志[4]。Tesch和White[3]根据色素发育特征,将变态过程划分为I-VI色素发育时相。已有研究表明,幼鳗色素发育过程中个体体长、体重、体型、丰满度以及存活率等指标发生显著变化[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发育时相 日本鳗鲡 玻璃鳗 日龄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和饵料组成对河蟹仔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志刚 刘启彬 +5 位作者 姚琴琴 杨青 王健懿 成永旭 杨筱珍 葛永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4-39,共6页
在实验室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养殖密度和饵料组成对中华绒螯蟹仔蟹阶段(仔Ⅰ—仔Ⅲ)生长、存活的影响。养殖密度实验设置D1(75只/m^2)、D2(150只/m^2)、D3(300只/m^2)和D4(450只/m^2)4个密度组。结果表明:D2组仔蟹体重最高,并... 在实验室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养殖密度和饵料组成对中华绒螯蟹仔蟹阶段(仔Ⅰ—仔Ⅲ)生长、存活的影响。养殖密度实验设置D1(75只/m^2)、D2(150只/m^2)、D3(300只/m^2)和D4(450只/m^2)4个密度组。结果表明:D2组仔蟹体重最高,并在仔Ⅰ和仔Ⅱ阶段显著高于D3和D4组(P<0.05),成活率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不同仔蟹阶段成活率以D1和D2组最高,D3组次之,D4组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另外,仔Ⅰ阶段D2和D3密度组HUFA和n-3PUFA含量显著高于D3和D4密度组(P<0.05)。饵料组成实验中结果表明:混合投喂组仔蟹体重在所有投喂组中最高,并在仔Ⅰ和仔Ⅲ阶段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和生物饵料组(P<0.05)。存活率以配合饲料组最高,混合饲料组次之,生物饵料组最低,且仔Ⅱ阶段和仔Ⅲ生物饵料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此外,仔Ⅰ和仔Ⅱ阶段生物饵料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其余两组,生物饵料组HUFA、n-3PUFA和n-6PUFA普遍低于其余两组,并在不同仔蟹阶段达到显著水平(P<0.05)。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饵料组成对中华绒螯蟹仔蟹阶段的生长、存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中华绒螯蟹仔蟹培育技术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仔蟹 生长 存活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草鱼不同群体EST-SSR多态性标记的筛选及其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郑国栋 陈杰 +1 位作者 蒋霞云 邹曙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3-1011,共9页
为对我国不同地域草鱼群体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2400条草鱼EST序列中,对其二碱基至五碱基重复序列进行筛选,共筛选出微卫星位点181个,选取其中的46个进行引物的设计与合成,获得呈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9对。利用这9对引物对8个长江... 为对我国不同地域草鱼群体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2400条草鱼EST序列中,对其二碱基至五碱基重复序列进行筛选,共筛选出微卫星位点181个,选取其中的46个进行引物的设计与合成,获得呈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9对。利用这9对引物对8个长江水系草鱼群体和1个红色草鱼自然突变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长沙草鱼、安庆草鱼、嘉兴草鱼、靖江草鱼、石首草鱼、松江草鱼、瑞昌草鱼、邗江草鱼和红色突变草鱼9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4.67、5.22、5.33、5.00、4.89、4.78、4.89、4.67和2.56,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397、0.6543、0.6831、06356、0.6737、0.6483、0.6664、0.7129和0.469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787、0.6126、0.6283、0.5894、0.6217、0.5956、0.6136、0.6582和0.3949,表明邗江草鱼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而红草鱼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分析表明,8个长江水系草鱼群体首先聚类,最后与红色草鱼聚类;其中,安庆草鱼与松江草鱼首先聚为一支,遗传距离较近,为0.0725;红色草鱼与长沙草鱼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5217。研究结果对我国草鱼种质资源保存、种群鉴定和良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EST-SSR 遗传结构 长江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合成虾青素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性腺发育、色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麻楠 龙晓文 +3 位作者 赵磊 常国亮 吴旭干 成永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5-765,共11页
采用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30和260 mg/kg的合成虾青素配制成3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和16%的等氮等脂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肥饲料(分别记为饲料1、2和3),以中华绒螯蟹商业育肥饲料作为饲料4,分别投喂4组雌蟹(... 采用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30和260 mg/kg的合成虾青素配制成3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和16%的等氮等脂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肥饲料(分别记为饲料1、2和3),以中华绒螯蟹商业育肥饲料作为饲料4,分别投喂4组雌蟹(每个饲料组3个重复水槽,每个水槽中12只蟹),进行为期60d的室内养殖实验,以探讨添加合成虾青素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性腺发育、色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进行到30d和60d,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雌体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均无显著影响(P>0.05)。(2)性腺、肝胰腺和头胸甲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红度值(a值)均以饲料3组最高,性腺亮度值(L值)和黄度值(b值)以饲料1组最高(P<0.05);饲料2组头胸甲的b值最高,饲料1组最低(P<0.05)。(3)饲料1组中华绒螯蟹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饲料4组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乳酸脱氢酶(LDH)、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和乳酸(LD)含量最高(P<0.05);肝胰腺中的SOD、T-AOC、GSH-Px和GR活性均以饲料1组最高,饲料2组最低(P<0.05)。(4)饲料2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血蓝蛋白(H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均以饲料4组最高(P<0.05),肝胰腺中的ACP、ALP和γ-GT活性以饲料1组最高。综上,在育肥饲料中添加合成虾青素对成体雌蟹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头胸甲、肝胰腺和卵巢中的类胡萝卜素总量、色泽和抗氧化能力,建议雌蟹育肥饲料中合成虾青素的含量为90 mg/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虾青素 中华绒螯蟹 雌体 性腺发育 色泽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化学分析和生物毒性监测方法综合评价污水污泥环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娟英 苏磊 +2 位作者 陈洁芸 李振华 何培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0-656,共7页
利用化学分析和发光细菌生物毒性联合检测方法评价了上海地区7处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分别用S1~S7表示)中主要污染物水平和毒性大小。结果表明,污水污泥样品S5和S7的重金属超过CJ/T 309—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标准和... 利用化学分析和发光细菌生物毒性联合检测方法评价了上海地区7处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分别用S1~S7表示)中主要污染物水平和毒性大小。结果表明,污水污泥样品S5和S7的重金属超过CJ/T 309—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标准和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超标重金属为Cd、Hg和Cu;污水污泥中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和二英类含量与组成则处于安全水平;样点S1~S6的多环芳烃(PAHs)平均含量低于CJ/T 309—2009中A级标准与欧盟和美国关于污水污泥的土地倾倒标准,但样点S7的w(ΣPAHs)达到34.61 mg·kg-1,超过CJ/T 309—2009最高允许限值的6倍。污水污泥浸出液化学分析结果表明,PAHs和重金属含量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和欧盟EN 12457.2—2002《废弃物表征浸出颗粒废弃物和污泥浸出一致性试验》标准,但所有样点的溶解性总有机碳均超过欧盟EN 12457.2—2002标准。发光细菌综合生物毒性结果表明:样点S3的综合毒性最高,S1、S6和S7次之,S2、S4和S5较低,以生活污水为主要来源的污水污泥的综合生物毒性较高。该结果可为污水污泥的后续处理和处置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分析 发光细菌毒性检测 重金属 污水污泥 浸出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碱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血清pH、游离氨浓度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岩 吴俊伟 +3 位作者 孟森 王燕 吴昊 赵金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2-1038,共7页
【目的】了解碳酸盐碱度对罗非鱼的毒性及其相应耐受机制,为耐盐碱罗非鱼育种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尼罗罗非鱼从淡水直接转入4个碳酸盐碱度处理(4.0、6.0、8.0和10.0g/LNaHCO_3)中进行急性胁迫试验,利用pH计、紫外分光光... 【目的】了解碳酸盐碱度对罗非鱼的毒性及其相应耐受机制,为耐盐碱罗非鱼育种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尼罗罗非鱼从淡水直接转入4个碳酸盐碱度处理(4.0、6.0、8.0和10.0g/LNaHCO_3)中进行急性胁迫试验,利用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及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胁迫0.5、1.0、4.0、6.0、9.0、12.0、18.0、24.0、36.0和48.0h的罗非鱼血清pH、游离氨浓度及肾组织中碳酸酐酶(CA)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各碳酸盐碱度处理组中,胁迫1.0h后罗非鱼的血清pH、游离氨浓度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经4.0和6.0g/L碳酸盐碱度胁迫48.0h后未出现死鱼现象,其血清pH、游离氨浓度及CA基因、GS基因的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经8.0g/L碳酸盐碱度胁迫9.0h后陆续出现死鱼现象,血清pH高达8.11、游离氨浓度为486.28μmol/L,至胁迫12.0h后罗非鱼全部死亡;经10.0g/L碳酸盐碱度胁迫出现死鱼的时间明显早于8.0g/L碳酸盐碱度胁迫,胁迫1.0h后其血清pH达8.14、游离氨浓度为365.89μmol/L,胁迫4.0h后罗非鱼全部死亡。【结论】尼罗罗非鱼能耐受的血清pH上限在8.10附近,耐受的游离氨浓度为525.66μmol/L。在低碳酸盐碱度(小于6.0g/L)胁迫下,尼罗罗非鱼可通过生理调控血清pH和游离氨浓度而适应胁迫逆境,且CA和GS参与了相应离子的转运及氨氮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碳酸盐碱度 血清pH 游离氨 CA基因 G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盐度及K^+、Ca^(2+)和葡萄糖对萨罗罗非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罗明坤 赵岩 +2 位作者 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 李传阳 赵金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76-2080,共5页
【目的】确定萨罗罗非鱼精子活力最高时各因子的最佳参数,进一步提高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受精率。【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对比不同梯度pH、盐度、离子及葡萄糖溶液中萨罗罗非鱼精子的活力状况,考察指标包括精子快速运动时... 【目的】确定萨罗罗非鱼精子活力最高时各因子的最佳参数,进一步提高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受精率。【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对比不同梯度pH、盐度、离子及葡萄糖溶液中萨罗罗非鱼精子的活力状况,考察指标包括精子快速运动时间、寿命及激活率。【结果】pH 7.5~8.0时,萨罗罗非鱼精子激活率最高,达90%;在pH 7.5的条件下,精子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最长,为66.33±2.25和933.17±25.79 s。在25‰~32‰的盐度范围内,萨罗罗非鱼精子活力较强,其中以30‰的精子活力最高,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分别为63.50±2.35和402.50±7.31 s,激活率达90%。随K+浓度的增加,萨罗罗非鱼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寿命及激活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以75 mmol/L的精子活力最高,精子寿命为500.33±8.69 s,激活率为90%。Ca2+对萨罗罗非鱼精子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浓度为37.8 mmol/L时精子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最长,分别为38.50±2.43和117.50±3.21 s,精子激活率为80%;而后随Ca2+浓度的增加,精子开始出现聚集现象,活力明显下降,Ca2+浓度增至151.2 mmol/L时,精子已完全失活。相对于K+和Ca2+,葡萄糖可适当延长萨罗罗非鱼精子寿命,其浓度为150 mmol/L时,精子寿命最长,为281.00±5.90 s,激活率达90%。【结论】针对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人工繁殖中受精率低的问题,生产上除了选择优质尼罗罗非鱼卵细胞、优化孵化环境及人工繁殖技术外,还可通过适宜游动介质参数(pH 7.5~8.0、盐度30‰~32‰、75~100 mmol/L K+、37.8 mmol/L Ca2+、100~125mmol/L葡萄糖)激活萨罗罗非鱼精子活力,进而提高其杂交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罗罗非鱼 精子活力 PH 盐度 K^+ CA^2+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