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和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养殖性能和生化组成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朱凌翔 张冬冬 +4 位作者 唐美君 邬玉婷 王新军 赵金山 吴旭干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9,共9页
为探究野生和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两者苗种质量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通过变态率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规格、早期养殖性能、体组成、类胡萝卜素和脂肪... 为探究野生和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两者苗种质量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通过变态率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规格、早期养殖性能、体组成、类胡萝卜素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野生和池塘培育大眼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和干重相似,仅野生大眼幼体的湿重显著低于池塘培育组;野生组的平均变态时间显著短于池塘组大眼幼体,且其成活率显著高于池塘培育组;(2)2种来源大眼幼体的总脂、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接近,但野生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培育组,野生组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培育组,但池塘培育组的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3)2种来源大眼幼体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野生组的C14:0、C17:0、C20:0、C14:1n5、C20:1n9、C20:5n3和C22:6n3的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培育组,但后者的C15:0、C17:1n7、C18:1n7、C22:1n9、C18:2n6、C18:3n3、C20:2n6、C20:4n6和C22:5n3含量显著高于前者。综上,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苗种质量优于池塘培育群体,可进一步开发利用其种质资源,进行中华绒螯蟹的良种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大眼幼体 苗种质量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草种类的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质量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华清红 赵雨轩 +4 位作者 肖霖 徐克 葛永春 孙云飞 成永旭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为探讨零换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水草种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评价法、平均污染指数、断面综合水质指数(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index, CWQI)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估了养殖池塘水质。种植水草... 为探讨零换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水草种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评价法、平均污染指数、断面综合水质指数(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index, CWQI)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估了养殖池塘水质。种植水草的种类为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分别记为Class Ⅰ—Ⅲ组,水源组为对照组,记为CK。选取pH、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高锰酸钾指数(CODMn)、总氮(Total nitrogen, TN)、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磷酸盐(PO_(4)^(3-)-P)和亚硝酸盐氮(NO_(2)^(-)-N)作为监测水质指标。结果显示,各组单因素评价均为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Class Ⅰ—Ⅲ组池塘的平均污染指数分别为1.65、1.59、2.97,对照组为2.00;Class Ⅰ和Class Ⅱ组池塘的CWQI水质评价等级优于其他2组;Class Ⅰ—Ⅲ组池塘主成分得分总体低于CK组。综上,零换水养殖模式下种植伊乐藻或苦草,与外界水源比较,水质均有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零换水养殖模式 水草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来源中华绒螯蟹矿物质组成及风险评估
3
作者 钱晓莉 陈阿琴 +2 位作者 王磊 吴旭干 姚春霞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5,共12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中矿质元素的组成及差异,评价中华绒螯蟹的食用安全和健康风险,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2019年和2021年11月江苏苏州阳澄湖池塘养殖[雌蟹:(124.77±5.96)g,雄蟹:(149.7...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中矿质元素的组成及差异,评价中华绒螯蟹的食用安全和健康风险,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2019年和2021年11月江苏苏州阳澄湖池塘养殖[雌蟹:(124.77±5.96)g,雄蟹:(149.73±6.28)g]、湖泊养殖[雌蟹:(117.78±4.35)g,雄蟹:(168.16±10.58)g]及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雌蟹:(113.97±44.20)g,雄蟹:(104.88±45.29)g]肝胰腺、性腺和肌肉中5种常量元素(Na、Mg、K、Ca、P)和10种微量元素(Zn、Cu、Mn、Se、Fe、Co、Ni、Sn、Mo、Cr)的含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试验结果显示:3种来源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均含有丰富的常量元素,池塘雄蟹肌肉中的P和池塘雌蟹肌肉中的Ca、Mg含量显著高于长江野生蟹(P<0.05);肝胰腺中,长江野生蟹的常量元素总量是池塘蟹和湖泊蟹的1.7~3.2倍。可食组织中微量元素Zn、Cu、Fe和Mn的含量超过1 mg/kg,Se的含量为0.25~1.61 mg/kg,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于1 mg/kg;池塘蟹和湖泊蟹中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除Fe、Mn和Sn外,长江野生蟹肝胰腺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池塘蟹和湖泊蟹。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相比,部分可食组织中Cu、Fe和Se的水平超过了推荐摄入量,但未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综上,3种来源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中矿物质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由生活环境和饵料组成不同导致,3种来源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均是人类矿质营养素的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可食组织 矿物质差异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养殖雄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组织常规营养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倩倩 刘家卿 +2 位作者 王英泽 孙云飞 成永旭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9—11月养殖雄性中华绒螯蟹的各营养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雄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CF)变化不显著(P>0.05)。上海雄蟹的肝胰腺指数(Hepatopancreas index,H...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9—11月养殖雄性中华绒螯蟹的各营养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雄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CF)变化不显著(P>0.05)。上海雄蟹的肝胰腺指数(Hepatopancreas index,HSI)一直呈下降趋势,且9月的HSI显著高于11月(P<0.05);苏州雄蟹的HSI是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P<0.05);泰州雄蟹的HSI在9—11月则是先显著下降后显著上升(P<0.05)。9—11月上海、苏州和泰州雄蟹的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都呈上升的趋势,其中9月和11月的GS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腺和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肝胰腺中的含量(P<0.05),其中10月上海雄蟹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但肝胰腺中粗脂肪的含量要高于性腺和肌肉。此外,在雄蟹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10月苏州雄蟹的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FAA)含量最高,9月上海雄蟹的必需氨基酸百分比(Percentage of essential amino acid,PETFAA)最高,其中含量较高的必需游离氨基酸(Essential free amino acid,EFAA)是甲硫氨酸(Met)、亮氨酸(Leu)和赖氨酸(Lys)。总体而言,月份因素是影响长三角地区雄蟹营养品质的主要因素,10—11月长三角地区雄蟹的出肉率(Meat yield,MY)较高,且9—11月雄蟹的鲜甜度一直在增加,苦味值一直在降低,均是11月的口感最佳。[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5):0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可食组织比例 常规营养成分 游离氨基酸 呈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养殖雌性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可食组织常规营养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倩倩 刘家卿 +2 位作者 王英泽 孙云飞 成永旭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不同时期养殖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的可食组织比例、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呈味特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养殖雌性成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不同时期养殖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的可食组织比例、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呈味特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养殖雌性成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CF)无显著性变化(P>0.05);上海雌蟹11月的出肉率(Meat yield,MY)最高,但苏州和泰州的均是9月份MY最高;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和卵巢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指数(Hepatopancreas index,HSI)与GSI呈负相关,肝胰腺中的总脂含量最高且先上升后下降;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性腺和肝胰腺中的含量(P<0.05)。此外,在雌蟹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且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含量和甜味氨基酸的呈味强度都在升高,口感均是11月最佳。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雌蟹的营养品质主要受时期因素影响,地域因素只影响肌肉中水分和蛋白含量,进而影响到肌肉中部分FAA的含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为中华绒螯蟹的消费、营养评价及等级标准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可食组织比例 常规营养成分 游离氨基酸 呈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配合饲料及其交替投喂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肝胰腺色泽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祥平 朱筛成 +4 位作者 梁梓龙 解志龙 向朝林 邓登 吴旭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4,共9页
本研究比较了投喂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 L.)幼虫、配合饲料以及二者交替投喂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肝胰腺色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各组幼蟹的成活率和体重差异不显著,但黑水虻... 本研究比较了投喂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 L.)幼虫、配合饲料以及二者交替投喂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肝胰腺色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各组幼蟹的成活率和体重差异不显著,但黑水虻幼虫投喂组的早熟率显著高于投喂配合饲料组;(2)3组幼蟹的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差异,但肝胰腺色泽有显著差异,配合饲料组幼蟹肝胰腺的亮度值(L)和红度值(a)显著高于黑水虻幼虫组;(3)配合饲料组脂肪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黑水虻幼虫组和交替投喂组;(4)配合饲料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最低。综上,完全投喂黑水虻幼虫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无负面影响,但会对幼蟹性早熟、肝胰腺色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建议幼蟹养殖过程中采用配合饲料和黑水虻幼虫交替投喂或混合投喂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黑水虻幼虫 配合饲料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肥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雌体卵巢发育、抗氧化免疫性能和组织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姜晓东 朱凌翔 +1 位作者 成永旭 吴旭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4-1715,共12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育肥效果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配制五组实验饲料(β-胡萝卜素测定含量分别为3.3、56.7、108.9、207.9和320.0 mg/kg)投喂生殖蜕壳后雌蟹,评价了饲料...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育肥效果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配制五组实验饲料(β-胡萝卜素测定含量分别为3.3、56.7、108.9、207.9和320.0 mg/kg)投喂生殖蜕壳后雌蟹,评价了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增重率(WGR)、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组成、抗氧化和免疫指标、色泽参数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对雌蟹育肥期间的WGR、GSI和HSI均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显著增加了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总脂含量;(2)就抗氧化和免疫指标而言,肝胰腺和血淋巴中SOD、T-AOC、GSH-Px、AKP和ACP免疫相关酶活均随着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饲料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0~200 mg/kg时,组织中抗氧化和免疫相关酶活最高;(3)卵巢、肝胰腺和蟹壳中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仅显著增加了卵巢和肝胰腺红度值(a^(*))。综上,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雌体育肥期间的增重率和性腺发育无明显影响,但添加适量β-胡萝卜素可以提高中华绒螯蟹抗氧化免疫性能、组织色泽及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及饲料成本,建议中华绒螯蟹雌体育肥饲料中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的适宜含量为100 mg/kg左右。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β-胡萝卜素对甲壳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而且有助于中华绒螯蟹功能性饲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育肥饲料 类胡萝卜素 养殖性能 色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朱筛成 龙晓文 +5 位作者 向朝林 张金彪 邓登 周永昌 成永旭 吴旭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92,共10页
文章研究了复合蛋白源替代饲料中不同水平(0%、16.67%、33.33%、50%和66.67%,分别记为饲料1~#~5~#)的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成活、生长、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鱼粉替代水平增加,幼蟹终末体质... 文章研究了复合蛋白源替代饲料中不同水平(0%、16.67%、33.33%、50%和66.67%,分别记为饲料1~#~5~#)的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成活、生长、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鱼粉替代水平增加,幼蟹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胰腺指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组最高(P<0.05);2)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均为4~#组最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在1~#组最高(P<0.05);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活力在5~#组最高,甘油三酯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以4~#组最高,而丙二醛含量在2~#组最高(P<0.05);3) 1~#组躯体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在2~#组最高(P<0.05)。躯体半胱氨酸含量在4~#组最高,而其他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均在2~#组最高(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过高的鱼粉替代水平(33%~67%)会降低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和躯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对生理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建议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比例为1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鱼粉替代 复合蛋白源 生长性能 生理代谢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过程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组成变化及其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秋凤 柳梅梅 +3 位作者 何杰 张敏 陶贤继 吴旭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实验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过程中(Ⅰ—V期)组织色泽、类胡萝卜素组成与含量、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肝胰腺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抗氧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卵巢发育期... 实验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过程中(Ⅰ—V期)组织色泽、类胡萝卜素组成与含量、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肝胰腺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抗氧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卵巢发育期间,卵巢指数(GSI)显著增加(P<0.05),肝胰腺指数(HSI)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卵巢的红度(a^(*))值和黄度(b^(*))值、肝胰腺的亮度(L^(*))值和b^(*)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卵巢中L^(*)值呈下降趋势。(2)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中的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虾青素含量在Ⅳ期最高;肝胰腺中的虾青素含量呈上升趋势,而β-胡萝卜素含量为显著下降趋势;内表皮中的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海胆烯酮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就不同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而言,内表皮中虾青素含量最高。卵巢和肝胰腺的L^(*)值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卵巢的a^(*)值和b^(*)值均与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叶黄素、海胆烯酮和β-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肝胰腺的a^(*)值与各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b^(*)值仅与虾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肝胰腺中Ⅰ—V期T-AOC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SOD、CAT和GPX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血淋巴中T-AOC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SOD和GPX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AT和MDA为“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ACP、ALP和NO整体呈下降趋势,而血淋巴中ACP、ALP和Hc在Ⅰ—Ⅳ期为上升趋势,V期略有下降。(4)相关性分析表明,肝胰腺中虾青素含量与T-AOC呈显著负相关,叶黄素含量与GPX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综上,在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中总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主要发生在Ⅱ—Ⅳ期,内表皮中大部分类胡萝卜素呈显著下降趋势,肝胰腺中仅虾青素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发育 类胡萝卜素 抗氧化性能 免疫性能 三疣梭子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脊尾白虾养殖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先林 柳梅梅 +2 位作者 董志国 万夕和 吴旭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71,共6页
脊尾白虾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目前主要依靠投喂传统饵料(冰鱼和小麦粉混合物)进行养殖,采用配合饲料喂养是发展趋势,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比较投喂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对脊尾白虾生长、养殖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脊尾白虾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目前主要依靠投喂传统饵料(冰鱼和小麦粉混合物)进行养殖,采用配合饲料喂养是发展趋势,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比较投喂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对脊尾白虾生长、养殖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肝胰腺中的谷丙转氨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和尿素氮的含量都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但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肌肉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的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肌肉中的必须氨基酸(EAA)和总氨基酸(TA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配合饲料 养殖性能 生理代谢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蛋白水平对三疣梭子蟹雌体生长、卵巢发育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先林 柳梅梅 +3 位作者 朱筛成 董志国 万夕和 吴旭干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8-166,共9页
本研究配制蛋白水平分别为32.16%、36.13%、39.59%和41.24%的等脂等能配合饲料(分别记为饲料1-4),对初始体重为(10.98±0.28)g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雌体进行池塘养殖120 d,以探究饲料蛋白水平对三疣梭子蟹雌体生... 本研究配制蛋白水平分别为32.16%、36.13%、39.59%和41.24%的等脂等能配合饲料(分别记为饲料1-4),对初始体重为(10.98±0.28)g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雌体进行池塘养殖120 d,以探究饲料蛋白水平对三疣梭子蟹雌体生长、卵巢发育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蛋白水平对池塘养殖条件下雌体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饲料3组雌体的卵巢指数和总可食率均最高(P<0.05)。饲料4组卵巢中粗蛋白含量最高(P<0.05),3组和4组的肝胰腺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组和2组(P<0.05),而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则在1组和3组中较高(P<0.05)。卵巢中的总脂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肝胰腺和肌肉中总脂含量均在饲料1组中最高,而饲料2组中最低(P<0.05)。饲料1组和3组肌肉中的总必需氨基酸(ΣEAA)和总非必需氨基酸(ΣNEAA)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三疣梭子蟹雌体育肥饲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约为40.16%。研究表明,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和肌肉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蛋白水平 卵巢发育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模式对三疣梭子蟹养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先林 朱筛成 +2 位作者 董志国 万夕和 吴旭干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2-428,共7页
池塘养殖是三疣梭子蟹的主要养殖方式,本实验研究了3种池塘养殖模式(三疣梭子蟹单养、脊尾白虾单养及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混养)对三疣梭子蟹的生长存活、养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疣梭子蟹单养和混养模式下不同阶段的... 池塘养殖是三疣梭子蟹的主要养殖方式,本实验研究了3种池塘养殖模式(三疣梭子蟹单养、脊尾白虾单养及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混养)对三疣梭子蟹的生长存活、养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疣梭子蟹单养和混养模式下不同阶段的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在池塘养殖过程中,三疣梭子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整体上,混养模式下三疣梭子蟹的存活率、平均体重和产量均高于单养模式,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2)三疣梭子蟹单养模式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另2组(P<0.05);(3)三疣梭子蟹单养模式下的总收入、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最低,而在混养模式下最高(P<0.05)。综上,池塘养殖条件下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混养可以提高养殖性能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池塘养殖 混养模式 养殖性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对脊尾白虾生长、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文杰 解志龙 +2 位作者 张年国 姜晓东 吴旭干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491-497,504,共8页
为探究配合饲料在脊尾白虾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冰冻麻虾)对脊尾白虾生长、生化组成和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传统饵料组雌虾在10-12月平均体重显著大于配合饲料组,而传统... 为探究配合饲料在脊尾白虾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冰冻麻虾)对脊尾白虾生长、生化组成和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传统饵料组雌虾在10-12月平均体重显著大于配合饲料组,而传统饵料组雄虾仅在10月份时平均体重显著大于配合饲料组(P<0.05)。(2)就肝胰腺常规生化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虾总脂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此外,配合饲料组雄虾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肌肉常规生化而言,仅配合饲料组雄虾肌肉中总脂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3)就生理代谢指标而言,配合饲料组血淋巴中过氧化物酶(POD)及肝胰腺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雄虾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本实验中配合饲料组脊尾白虾在生长略差于传统饵料组,组织系数、肌肉生化成分和大部分抗氧化免疫指标接近,今后需要根据脊尾白虾的营养需求及摄食习惯进一步优化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逐步代替广泛使用的传统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配合饲料 生长 生理代谢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各种食物的贡献率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文明 朱筛成 +3 位作者 张光宝 何先林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确定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的食物来源及贡献比例,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成蟹肌肉、硬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中的碳、氮稳定性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肌肉中的碳稳定性同位素(... 为确定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的食物来源及贡献比例,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成蟹肌肉、硬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中的碳、氮稳定性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肌肉中的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为(-19.86±0.03)‰,氮稳定性同位素(δ^(15)N)为(7.47±0.03)‰。配合饲料和池塘中天然饵料的δ^(13)C值分布范围为-27.04‰~-22.87‰,δ^(15)N值分布范围为1.46‰~7.20‰。通过食源贡献率分析,在养殖池塘中,中华绒螯蟹的第一食物来源为配合饲料,其中硬颗粒饲料占18.68%,软颗粒饲料占16.81%,其余饵料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底栖生物、浮游动物、浮萍、本底中华绒螯蟹、沉积物、伊乐藻和浮游植物,贡献率分别为16.37%、12.72%、8.29%、7.91%、7.90%、5.79%和5.53%。综上,在养殖池塘中,硬颗粒饲料和软颗粒饲料为中华绒螯蟹成蟹的主要食物,两者约占总食物贡献的35.49%,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等天然饵料的食物贡献率合计约为5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成蟹 池塘养殖 食物 配合饲料 天然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