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三倍体肌间刺及微卫星遗传结构分析
1
作者 任超 王会虎 +1 位作者 郑国栋 邹曙明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的肌间刺形态分布和遗传结构,对不同群体进行肌间刺形态观察和微卫星分析。结果显示,鲂鲌三倍体(MC-3n)、鲂鲌二倍体(MC-2n)、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的平均肌间刺数目分别为129.4、129.0、124.5和137.6根,MC-3n与MC-2n之... 为进一步研究的肌间刺形态分布和遗传结构,对不同群体进行肌间刺形态观察和微卫星分析。结果显示,鲂鲌三倍体(MC-3n)、鲂鲌二倍体(MC-2n)、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的平均肌间刺数目分别为129.4、129.0、124.5和137.6根,MC-3n与MC-2n之间的肌间刺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与父母本的肌间刺数目差异显著(P<0.05),且介于父母本之间。4个群体均含有7种类型的肌间刺,且左右两侧肌间刺类型和数目均不相同,但差异不大。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55、4.15、4.05和3.30;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8817、0.7967、0.8250和0.5550;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740、0.6435、0.6325和0.494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081、0.5780、0.5632和0.4298,表明MC-3n和MC-2n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MC-3n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MC-2n。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显示,4个群体在大多数位点上都表现为杂合子过剩(D>0),仅在少数位点上表现为杂合子缺失(D<0)。MC-3n和MC-2n与其母本团头鲂的遗传相似性均高于其父本翘嘴鲌,遗传距离均低于父本翘嘴鲌,均表现出一定的母本效应。聚类分析显示,MC-3n先和MC-2n聚为一支,然后再和MA聚为一支,最后再和CA聚类,聚类结果与遗传距离一致。研究为鲂鲌杂交三倍体的育种和后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 肌间刺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团头鲂 翘嘴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三倍体的微卫星遗传特征及生长性能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宝玉 郑国栋 +2 位作者 崔文涛 陈杰 邹曙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为研究团头鲂三倍体育种,对团头鲂三倍体和二倍体2个群体进行微卫星遗传结构特征分析和生长性能比较。利用筛选得到的20个微卫星标记对团头鲂三倍体和二倍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三倍体、二倍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 为研究团头鲂三倍体育种,对团头鲂三倍体和二倍体2个群体进行微卫星遗传结构特征分析和生长性能比较。利用筛选得到的20个微卫星标记对团头鲂三倍体和二倍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三倍体、二倍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75、3.05,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061、0.541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4249、0.4378。团头鲂2种倍性群体的大多数位点均表现为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多数位点的遗传偏离指数显示杂合子过量。筛选出2个群体特异性标记TTF1和Mam-EST110,可区分二倍体和三倍体2个群体。同时通过2个群体的生长对比试验,对团头鲂三倍体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显示,团头鲂三倍体相对于二倍体出现了等位基因缺失、杂合度下降的现象。此外,三倍体与二倍体在1龄阶段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2龄阶段三倍体的平均体质量和绝对质量增加率均显著高于二倍体(P<0.05),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研究结果对团头鲂三倍体遗传结构研究、倍性鉴定以及三倍体育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三倍体 微卫星 遗传结构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选育家系亲子鉴定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王会虎 任超 +1 位作者 郑国栋 邹曙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8-1384,共7页
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准确、经济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家系鉴定体系,以期为团头鲂的遗传参数评估及基因组和分子标记育种奠定基础。精选8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二段法筛选后的228尾耐低氧快生长团头鲂“浦江2号”子代进行... 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准确、经济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家系鉴定体系,以期为团头鲂的遗传参数评估及基因组和分子标记育种奠定基础。精选8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二段法筛选后的228尾耐低氧快生长团头鲂“浦江2号”子代进行亲子鉴定分析,利用CERVUS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结果显示8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8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813,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77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43。亲子鉴定结果显示双亲性别已知时8个微卫星标记的累积排除概率为0.9999,说明筛选出的8个微卫星标记适用于团头鲂家系的亲子鉴定分析。当使用筛选的8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亲子鉴定时,228尾团头鲂子代中有221尾子代能找到其父母本,实际鉴定率为96.93%,这与实际记录的系谱信息一致。研究成功地为筛选后的耐低氧团头鲂个体找到父母本并划分家系,为进一步开展遗传参数的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亲子鉴定 累积排除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三倍体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分析
4
作者 张亮华 贾橙钰 +3 位作者 许文雅 徐文婧 郑国栋 邹曙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ulter alburnus♂)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ulter alburnus♂)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或“经济性状”。为了解鲂鲌三倍体的生长情况与形态特征,本研究运用静水压技术对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受精卵进行三倍体化诱导,获得了诱导成功的鲂鲌三倍体群体(hybrid-3n)与未诱导成功的鲂鲌二倍体群体(hybrid-2n),并构建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2个自交群体,通过生长对比实验比较分析了4个群体鱼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在210 d生长周期内,鲂鲌三倍体绝对增重率[(0.88±0.11)g/d]比二倍体提高8.64%,较MA提高20.55%,较CA提高120.00%。可数性状上,鲂鲌三倍体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1.05和36.07,都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可量性状上,鲂鲌三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36.73,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鲂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57.57,略偏向于父本翘嘴鲌。聚类分析显示,鲂鲌三倍体首先和二倍体聚在一起归为一类,然后再与母本团头鲂聚为一支,最后再与父本翘嘴鲌聚在一起。判别分析显示,对鲂鲌三倍体的判别准确率为90%,对4个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95%。主成分分析共得到累计贡献率达75.10%的4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综合分析表明,鲂鲌三倍体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具备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鲂鲌三倍体与二倍体体型均介于双亲之间,都略偏向于母本,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研究结果对鲂鲌杂交后代种群鉴定、倍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鲂鲌杂交 三倍体 生长速度 形态特征 多元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对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系F5代的鳃组织形态及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钱辰颖 郑国栋 +1 位作者 陈杰 邹曙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81,共9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溶解氧(DO)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耐低氧新品系F5代鳃组织形态以及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团头鲂在低氧[DO为(1.7±0.2)mg/L]和高氧[DO为(19.3±0.5)mg/L]条件下分别处理0、4和7 d,恢复常氧[DO... 为研究不同浓度溶解氧(DO)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耐低氧新品系F5代鳃组织形态以及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团头鲂在低氧[DO为(1.7±0.2)mg/L]和高氧[DO为(19.3±0.5)mg/L]条件下分别处理0、4和7 d,恢复常氧[DO为(7.8±0.3)mg/L]7 d后,通过石蜡切片观察鳃组织的形态,并测定了鳃、肝胰腺、肠道、肌肉中过氧化氢酶(CAT)、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石蜡切片结果显示,随着低氧处理时间的延长,团头鲂新品系鳃丝的层间细胞团体积减小,鳃小片表面积增加,恢复常氧7 d后又有所恢复。高氧条件下,层间细胞团体积增大,鳃小片表面积减小,恢复常氧7 d后也会恢复。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在低氧和高氧2种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CAT活性和MDA含量在各组织中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但均有显著差异(P<0.05)。低氧条件下,LDH活性显著增高,SDH活性显著降低(P<0.05)。高氧条件下,LDH活性显著降低,SDH活性显著增高(P<0.05)。本研究可为溶解氧对团头鲂的鳃组织以及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团头鲂新品系的养殖与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溶解氧 鳃组织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余欣欣 郑国栋 +1 位作者 陈杰 邹曙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0,共8页
溶解氧作为水环境中重要的环境因子,是鱼类健康生存的基础。适宜的溶解氧水平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对鱼类的繁殖、捕食和运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1]。低氧胁迫不仅严重制约了鱼类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引起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代谢紊乱,严重... 溶解氧作为水环境中重要的环境因子,是鱼类健康生存的基础。适宜的溶解氧水平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对鱼类的繁殖、捕食和运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1]。低氧胁迫不仅严重制约了鱼类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引起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代谢紊乱,严重时导致鱼体死亡[2]。而经长期演化,鱼类已进化出一系列机制来应对低氧。低氧环境中,鱼类可以通过各种生理反应来抵抗溶解氧的不足,如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增强氧吸收的能力等,从而应对低氧胁迫[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胁迫 鱼类 信号通路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bim基因的分子特征、组织表达及其与mam-miR-24-3的关系验证
7
作者 丁思玉 冯雅慧 +3 位作者 LOIC Kemmadzong Foning 陈杰 郑国栋 邹曙明 《水生生物学报》 2025年第10期126-134,共9页
为了明确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bim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通过TA克隆获得其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系统分析Bim蛋白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特征。多序列比对显示,团头鲂Bim蛋白与红鳍鲌(Chanodichthys ery... 为了明确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bim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通过TA克隆获得其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系统分析Bim蛋白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特征。多序列比对显示,团头鲂Bim蛋白与红鳍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的同源性最高(98.34%),基于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进一步支持两者在进化上具有最近亲缘关系。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bim基因及其潜在调控因子mam-miR-24-3在鳃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低氧胁迫24h后,两者在鳃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提示其可能协同参与团头鲂鳃组织的低氧应答过程。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am-miR-24-3可直接靶向结合bim mRNA的3′非翻译区(3′-UTR),导致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结合绿色荧光蛋白技术的共定位分析,表明mam-miR-24-3可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bim表达。亚细胞定位实验显示,在常氧与低氧条件下,Bim蛋白均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提示其可能通过核内信号通路直接调控下游基因转录。研究为揭示bim基因在团头鲂低氧适应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团头鲂耐低氧育种靶点的筛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mam-miR-24-3 生物信息学分析 低氧 团头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草与配合饲料对鲂鲌杂交种生长、消化及鱼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欣 郑国栋 +2 位作者 苏晓磊 陈杰 邹曙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9-777,共9页
为比较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在摄食黑麦草与配合饲料后生长、消化性能、鱼肉品质的差异,挑选鲂鲌杂交种幼鱼分别用黑麦草和配合饲料投喂30 d后,分析其生长、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消化道结构及鱼肉品质等。试验结果... 为比较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在摄食黑麦草与配合饲料后生长、消化性能、鱼肉品质的差异,挑选鲂鲌杂交种幼鱼分别用黑麦草和配合饲料投喂30 d后,分析其生长、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消化道结构及鱼肉品质等。试验结果显示:(1)黑麦草组鱼的生长指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但肠体指数、比肠长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2)黑麦草组鱼肉的水分含量较高,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均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并且黑麦草组的肌纤维面积也小于配合饲料组。(3)黑麦草组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相比配合饲料组低,但淀粉酶活性较高;配合饲料组鱼的肝胰腺脂肪堆积、肠道褶皱杯状细胞增多。(4)电子舌分析显示,主成分分析图中两者的二维截距大小为黑麦草组>配合饲料组。(5)核苷酸分析表明,黑麦草组的5′-腺苷一磷酸(甜)、5′-肌苷一磷酸(鲜)含量均高于配合饲料组,而次黄嘌呤(苦)含量相对较少。综上,黑麦草和配合饲料对鲂鲌杂交种生长消化及鱼肉滋味影响较大,摄食高蛋白配合饲料的鱼体生长更快,而摄食黑麦草的鱼肌肉滋味更佳,肠道内消化酶活性会根据摄食饵料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配合饲料 鲂鲌杂交种 消化酶 鱼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鲂鲌杂交种F_(3)鳃结构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松林 林欣 +1 位作者 郑国栋 邹曙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1,共8页
向常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9±0.23)mg/L]水中充入氮气或空气对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F_(3)进行低氧[溶解氧质量浓度(1.04±0.12)mg/L]及复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6±0.20)mg/L]处理,取常氧、低氧12 h、低氧24 ... 向常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9±0.23)mg/L]水中充入氮气或空气对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F_(3)进行低氧[溶解氧质量浓度(1.04±0.12)mg/L]及复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6±0.20)mg/L]处理,取常氧、低氧12 h、低氧24 h、低氧72 h及复氧24 h的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酸染色、抗氧化酶活性测定、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探究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对低氧的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低氧处理72 h后,鲂鲌杂交种F_(3)的鳃组织层间细胞团宽度和鳃小片长度分别为(42.42±4.76)μm、(109.09±8.96)μm,鳃组织与水的接触面积较常氧显著增加;低氧胁迫显著降低了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黏液细胞的密度,鳃组织分泌黏液减少;低氧胁迫下,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在处理72 h时最大,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处理24 h时活性最大;低氧胁迫显著改变了鳃组织中caspase-3、Bcl-2的mRNA表达水平,但趋势各有不同,在低氧处理72 h组,caspase-3的mRNA表达量最大而Bcl-2的mRNA表达量最小;复氧处理24 h,鳃组织的各项生理生化水平指标及结构形态均有所恢复。综上,低氧环境会显著影响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的形态结构、黏液分泌功能和抗氧化酶活性,但并未完全破坏其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鲂鲌杂交种F_(3) 低氧胁迫 鳃重塑 抗氧化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感染GCRV后血液中淋巴细胞变化及BCL10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祝祥 郭早枣 +1 位作者 郑国栋 邹曙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4-520,共7页
为了研究草鱼BCL10基因在草鱼出血病中的应答机制,文章克隆了BCL10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荧光定量和血涂片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BCL10基因开放阅读框为738 bp,编码245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病... 为了研究草鱼BCL10基因在草鱼出血病中的应答机制,文章克隆了BCL10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荧光定量和血涂片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BCL10基因开放阅读框为738 bp,编码245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病毒后草鱼体内BCL10表达量持续上调,在肝胰腺和中肾中第4天达到峰值,第7天表达量开始下调。血涂片显微镜观察发现了血液中淋巴细胞在感染病毒后第1到第4天下降,第7天时上升。肾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也发现中肾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第1到第7天逐渐空泡化,脱落坏死。以上结果表明,BCL10基因参与了草鱼应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入侵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V BCL10 表达分析 血淋巴细胞 组织观察 草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