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液冷通道优化的电池热管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剑云 李征涛 +3 位作者 彭家驹 周宇游 马林泉 高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7,共6页
高效的热管理对高温下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均温性至关重要,提出采用Y型通道液冷板的新型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采用实验与仿真的方法研究冷却剂入口流速、通道宽度、入口温度等参数耦合对电池最高温度、最大温差以及冷却剂进出口压降的影响... 高效的热管理对高温下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均温性至关重要,提出采用Y型通道液冷板的新型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采用实验与仿真的方法研究冷却剂入口流速、通道宽度、入口温度等参数耦合对电池最高温度、最大温差以及冷却剂进出口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冷却装置的系统相比,Y型通道冷板的冷却性能提升了27.5%。在3C放电倍率下,电池表面最高温度可以控制在39.8℃内。入口流速越小,电池的均温性越低,当流速为0.1 m/s时,综合性能评价标准E_(I)指数提高了16%。通道宽度的设计需要平衡冷却性能及功耗,宽度为1.5 mm的通道具有最佳综合性能,与其他宽度相比,E_(I)指数最大提高了8.3%。在最高温度处于最佳温度范围时,入口温度为20℃,E_(I)指数达到最高值1.24,兼顾了均温性能及功耗。所提出的Y型通道液冷板可为电池液冷系统的热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热管理 液冷通道 冷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参数对螺杆式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彭家驹 李征涛 +2 位作者 马林泉 陈剑云 周宇游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82,共6页
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的稠油热水驱技术面对的问题,设计一台带经济器的螺杆式低温空气源热泵加热原油机组,增加油冷热回收系统,测试分析低温环境下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以及油冷热回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冷换热器可以有效帮助螺杆... 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的稠油热水驱技术面对的问题,设计一台带经济器的螺杆式低温空气源热泵加热原油机组,增加油冷热回收系统,测试分析低温环境下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以及油冷热回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冷换热器可以有效帮助螺杆式空气源热泵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提高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量和能效比C_(op),实现环境温度-35—43℃的稳定运行。有油冷热回收时,系统能效比最高可达3.74,油冷换热器最高能回收25.8%的热量。蒸发温度-24℃时,制热量可达350 kW。喷油量的增加对系统性能的改善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油冷热回收回路存在最佳喷油量使得系统能效比最高。随着喷油温度的增加,压缩机排气温度呈上升趋势,系统能效比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油冷却技术 经济器 余热回收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234yf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子膨胀阀测试系统研制
3
作者 陈剑云 李征涛 +4 位作者 黄超 高磊 马林泉 彭家驹 周宇游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48,共8页
针对目前国内现有电子膨胀阀测试系统偏差大、测试范围小、耗能大,研制了一种新型R1234yf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子膨胀阀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利用制冷剂节流后气相经压缩机加压、液相经制冷剂循环泵加压,两相充分混合后进入冷凝器,利用排气... 针对目前国内现有电子膨胀阀测试系统偏差大、测试范围小、耗能大,研制了一种新型R1234yf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子膨胀阀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利用制冷剂节流后气相经压缩机加压、液相经制冷剂循环泵加压,两相充分混合后进入冷凝器,利用排气节流阀直接控制被测电子膨胀阀阀后压力。依据汽车热管理国家标准对该测试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及热力性能分析,并与实际制冷方法、液环法测试系统冷凝热负荷及耗功总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利用两相环法,可以减少冷凝后的冷凝热量,通过排气节流阀控制被测阀后压力,取消蒸发器,提高系统性能;在流经被测试电子膨胀阀的工质质量流量为0.02~0.18 kg/s工况下,该系统冷凝热负荷较实际制冷方法减小了71.6%,较液环法降低了37.9%,耗功总和则比实际制冷方法下降了63.7%~38.6%,但比液环法约增加了7.5%。该系统可为新能源汽车空调行业电子膨胀阀性能测试提供可行且节能的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空调 R1234yf制冷剂 电子膨胀阀 两相环法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蒸发冷却器在干湿模式下的冷却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号 李征涛 +3 位作者 王智楷 闫龙超 马林泉 高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42,60,共6页
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因其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减少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耗进而降低PUE值,被逐步开发应用在数据中心冷却系统中。利用焓差实验室创建冷却器在干模式(二次空气4—20℃)与湿模式(二次空气20—32℃,相对湿度40%—60%)下的温湿度... 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因其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减少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耗进而降低PUE值,被逐步开发应用在数据中心冷却系统中。利用焓差实验室创建冷却器在干模式(二次空气4—20℃)与湿模式(二次空气20—32℃,相对湿度40%—60%)下的温湿度环境开展实验,以研究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在不同环境工况下的冷却性能。结果表明:干模式下一次空气的冷凝使冷却器对其显热处理能力降低,其冷凝潜热占二次空气吸热量的6.6%—26.4%,二次空气进口温度和风量为4℃与460 m^(3)/h时制冷量最大为1.21 kW,COP为17.5。湿模式下,进口温度为20—26℃的二次空气经过与水的热质传递,其温度低于一次空气的露点温度使得一次空气水蒸气冷凝,相应工况下的湿球效率随冷凝的减弱在47%—68%的范围内逐渐升高,并在二次空气温湿度为32℃与50%的工况下达到最大81%,制冷量和COP在最低相对湿度4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2 kW与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蒸发冷却 热质传递 湿球效率 制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