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军蓓 邓晓军 +4 位作者 赵静静 钮冰 伊雄海 古淑青 陈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856,共8页
为满足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高品质需求,做好食用植物油产业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开发高效、准确、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方法是主要研究方向。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结合让快速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更广阔。简单介... 为满足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高品质需求,做好食用植物油产业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开发高效、准确、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方法是主要研究方向。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结合让快速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更广阔。简单介绍了光谱技术(单光谱、融合光谱技术)的特点和光谱数据处理方法(预处理方法、特征波长提取、建模方法、数据融合方法),并综述了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常规品质、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与农药残留、掺杂掺假、溯源及分类等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相关领域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引用文献6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质量安全 光谱技术 化学计量学 数据融合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自贸区生物材料检验检疫管理创新点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艳 于翔 +3 位作者 许思佳 张磊萍 张强 熊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6期32-35,共4页
为了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增效及降低成本等需求,上海海关在自贸区积极推进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改革,通过推行分类管理,调整准入制度,改革审批制度,创新查验模式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生物材料相关产品的审批时限大大缩短,并使其进出口增... 为了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增效及降低成本等需求,上海海关在自贸区积极推进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改革,通过推行分类管理,调整准入制度,改革审批制度,创新查验模式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生物材料相关产品的审批时限大大缩短,并使其进出口增速明显。上海海关将继续改革创新,完善生物材料监管措施,进一步简政放权及放开生物材料进口准入,进而建设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发展需求的进出境生物材料检疫监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生物材料 监督管理 清单制度 上海海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式荧光免疫法检测食品中米酵菌酸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奕娜 粟有志 +5 位作者 程铁辕 徐娟 伊雄海 刘俊 李志雄 李冠斯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674,共8页
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米酵菌酸(BA)含量的流式荧光免疫法。首先通过合成BA-BSA完全抗原,免疫获得效价高的抗BA单克隆抗体。随后将BA-BSA合成抗原与藻红蛋白标记,并与样品中的BA竞争结合偶联有荧光微球的抗BA单克隆抗体,通过采用流式荧光... 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米酵菌酸(BA)含量的流式荧光免疫法。首先通过合成BA-BSA完全抗原,免疫获得效价高的抗BA单克隆抗体。随后将BA-BSA合成抗原与藻红蛋白标记,并与样品中的BA竞争结合偶联有荧光微球的抗BA单克隆抗体,通过采用流式荧光仪检测微球表面的平均荧光强度,实现了样品中BA的定量测定。BA的线性范围为1.01~97.96μg/L,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9.92μg/L,相关系数(r^(2))为0.9998,检出限为0.56μg/kg。加标回收率为90.4%~104%,相对标准偏差为5.0%~9.8%。方法特异性良好,与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素B1、黄曲霉素M1、伏马菌素B1、伏马菌素B2的交叉反应均<0.1%。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一致。所建立的流式荧光免疫法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并可推广到各类食品等复杂基质中其他真菌毒素的分析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荧光免疫法 米酵菌酸 抗原 抗体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售黄鱼微塑料污染食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4
作者 张庶冉 姜珊 +1 位作者 王敏 王逸伦 《海洋与渔业》 2024年第5期67-69,共3页
本文为了开展上海市售黄鱼微塑料污染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梳理出A-C共三级因素指标,将比较复杂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转化为定量分析的数据模型运算问题.
关键词 因素指标 食品安全风险 安全评价模型 数据模型 定量分析 黄鱼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宠植物流行趋势
5
作者 李友军 张宁 +2 位作者 傅怡宁 薛华杰 印丽萍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0期8-10,共3页
基于上海入境口岸旅客携带、邮包快件中查获的绿植数据,结合网络热销植物品种及花卉市场的实地调研,运用文献回顾与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新宠植物的流行趋势。结果表明,绿植已从传统的庭院花园专属转变为室内盆栽的新宠,品类日益丰富,植... 基于上海入境口岸旅客携带、邮包快件中查获的绿植数据,结合网络热销植物品种及花卉市场的实地调研,运用文献回顾与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新宠植物的流行趋势。结果表明,绿植已从传统的庭院花园专属转变为室内盆栽的新宠,品类日益丰富,植株尺寸趋向小型化。通过深入分析新宠植物的流行趋势,探讨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动因,以及由此带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同时,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植 多肉植物 濒危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巧玲 邓晓军 +3 位作者 孙晓东 钮冰 古淑青 陈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24-329,共6页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在现有的检测技术中,光谱技术以其操作简单、快速无损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是一种通过多光谱设备一体化或数据融合等方法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信息的新兴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单光谱优...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在现有的检测技术中,光谱技术以其操作简单、快速无损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光谱数据融合技术是一种通过多光谱设备一体化或数据融合等方法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信息的新兴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单光谱优势互补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简介了光谱数据融合技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光谱数据融合技术如拉曼-红外光谱技术、近红外-中红外光谱技术、紫外-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安全 光谱检测技术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疫性有害生物李痘病毒生物学特性及预防控制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浩 万方浩 +2 位作者 于翠 武强 张桂芬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8-15,共8页
李痘病毒最早发现于欧洲东部的保加利亚,是一种严重危害核果类果树的病毒,为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A2类检疫性有害生物,泛非植物检疫理事会和北美植物保护组织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于2007年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 李痘病毒最早发现于欧洲东部的保加利亚,是一种严重危害核果类果树的病毒,为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A2类检疫性有害生物,泛非植物检疫理事会和北美植物保护组织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于2007年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李痘病毒主要通过寄主植物繁殖材料(种苗、砧木、芽条等)的贸易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或借助带毒媒介蚜虫进行短距离扩散。截至2018年,李痘病毒已在全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我国于2004年在湖南发现其危害杏树。本文从李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扩散途径、诊断检测方法及预防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防止其再次入侵和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痘病毒 生物学特性 传播扩散 媒介昆虫 诊断检测 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光谱技术在植物油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许林楠 林泓 +1 位作者 钮冰 邓晓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00-1406,共7页
植物油品质检测技术中,以光谱技术为代表的更为简单方便、快速而不失准确性的无损检测技术为市场所需要。该文从植物油组成成分、市场售卖植物油掺假现状两方面对植物油的品质相关指标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 植物油品质检测技术中,以光谱技术为代表的更为简单方便、快速而不失准确性的无损检测技术为市场所需要。该文从植物油组成成分、市场售卖植物油掺假现状两方面对植物油的品质相关指标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荧光光谱技术、紫外光谱技术等不同光谱技术在植物油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光谱技术在植物油品质检测发展中的瓶颈,并对光谱技术在植物油品质检测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植物油 品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物食品安全性评估中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庶冉 曹晨 +2 位作者 刘月明 王逸伦 王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宠物食品行业现状概况,结合宠物食品监管相关规定,梳理出宠物食品安全性评估中的潜在风险。风险分析结果客观上暴露出宠物食品安全性评估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急需在标准制修订、协同治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旨...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宠物食品行业现状概况,结合宠物食品监管相关规定,梳理出宠物食品安全性评估中的潜在风险。风险分析结果客观上暴露出宠物食品安全性评估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急需在标准制修订、协同治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旨在给宠物饲料相关企业及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食品 安全性评估 法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技术的芬太尼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婉丽 汪洋 +2 位作者 伊雄海 古淑青 邓晓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86,共10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突出问题,其中芬太尼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毒品,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管制。质谱技术能够针对不同基质中的芬太尼类化合物提供准确高效的定性定量检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使用质谱技术对...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突出问题,其中芬太尼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毒品,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管制。质谱技术能够针对不同基质中的芬太尼类化合物提供准确高效的定性定量检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使用质谱技术对芬太尼类化合物进行靶向和非靶向相关的研究进展,梳理了质谱分析中芬太尼类化合物的不同样品前处理步骤,重点论述了检测芬太尼类化合物的原位电离质谱、液相联用质谱、气相联用质谱等技术的特点,同时介绍了质谱非靶向分析技术对新型芬太尼类化合物结构预测和分类的优势,以更好地让人们了解和管控芬太尼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类化合物 质谱 原位电离质谱 非靶向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番茄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与物联网+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惠琴 陈易卿 +2 位作者 王斯羽 陈安维 李钦然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新疆作为世界三大番茄生产区之一,是番茄及其制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新疆农业发展至今,其建设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提高,智能化建设已是主流。结合新疆番茄种植情况,从优良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与物联网等方面对新... 新疆作为世界三大番茄生产区之一,是番茄及其制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新疆农业发展至今,其建设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提高,智能化建设已是主流。结合新疆番茄种植情况,从优良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与物联网等方面对新疆番茄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为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的方式实现远程管理或无人化管理,助推“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番茄 高产优质 栽培管理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羽绒羽毛制品的检疫监管风险分析
12
作者 冯之航 任硕 +1 位作者 樊彦莉 陈翔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2期176-177,共2页
为识别进境羽绒羽毛制品在进境贸易中传入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3种疫病风险的生物风险,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中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境风险分析要求,从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3个方面开展风险分析。结果表明:3种疫... 为识别进境羽绒羽毛制品在进境贸易中传入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3种疫病风险的生物风险,按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中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境风险分析要求,从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3个方面开展风险分析。结果表明:3种疫病的传入风险较低,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能有效对相关产品进行进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 禽流感 传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其原辅料中蜡样芽胞杆菌流行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周婷 张杰 +2 位作者 刘心雨 申进玲 王新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0-1540,共11页
旨在调查国内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其原辅料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与相关分子特性。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原辅料270份,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和MLST分型研究。结... 旨在调查国内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其原辅料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与相关分子特性。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原辅料270份,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和MLST分型研究。结果显示270份样品中共检出108个蜡样芽孢杆菌阳性样品,总检出率为40.0%,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为45.9%,原辅料为29.6%。耐药性检测分析,发现所有菌株至少对1种抗生素耐药,其中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99.1%)和青霉素(92.6%)耐药最为普遍,且92.6%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毒素基因检测分析,nheC毒素基因检测率最高(89.8%),其次是nheA(70.4%)、nheB(66.7%)和cytK(30.6%)。37%的菌株同时携带nheA、nheB和nheC基因,未发现携带hblACD基因簇的菌株,只有一株菌株携带ces毒素基因。MLST分型得到40种ST型,ST770(12.0%)是主要分子克隆系,其次较多的ST型克隆系依次为ST1223、ST1084、ST164、ST2568、ST144、ST2569、ST32、ST92、ST1263、ST2519和ST26。结果表明,我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其原辅料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率较高,且携带腹泻毒素基因菌株较多,ST分型呈现多样性,建议扩大对进口婴儿配方乳粉及其原辅料中蜡样芽胞杆菌的监测范围,为预防控制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奶粉 蜡样芽孢杆菌 耐药性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朱顶红花叶病毒的潜在地理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静远 杨宇超 +7 位作者 于子祥 田沂民 何坤林 汪莹 秦誉嘉 滕凯 余慧 于翠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探究朱顶红花叶病毒(Hippeastrum mosaic virus,HiMV)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HiMV在全球的分布数据,运用MaxEnt模型与ArcGIS 10.2空间分析软件预测HiMV在历史和未来的2个不同气候场景条件下(低强迫场景SSP126、高强迫场景SSP585)... 为探究朱顶红花叶病毒(Hippeastrum mosaic virus,HiMV)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HiMV在全球的分布数据,运用MaxEnt模型与ArcGIS 10.2空间分析软件预测HiMV在历史和未来的2个不同气候场景条件下(低强迫场景SSP126、高强迫场景SSP585)的潜在地理分布。MaxEnt模型的测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40,预测结果可靠性高。对HiMV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是:最干季均温(bio 9)、最湿月降水量(bio 13)、最干月降水量(bio 14)、最湿季均温(bio 8)和月平均昼夜温差(bio 2)。在历史气候条件下,HiMV在欧洲、中美洲及南美洲中南部、亚洲南部、大洋洲及非洲中部广泛适生;在我国除新疆、青海、甘肃西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西藏及四川西部以外的地区适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HiMV分布在欧洲呈现向东扩的趋势,在我国的适生区可向北延伸至吉林、黑龙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顶红花叶病毒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类物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文诺 汪洋 +5 位作者 钮冰 陈沁 伊雄海 古淑青 丁涛 邓晓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芬太尼类物质作为一种合成的麻醉性阿片类镇痛药,已成为一类新型毒品,在全球毒品市场范围内非法制造、走私、滥用情况较为严重,各国对芬太尼类物质的管控和打击力度不断增强,高效灵敏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进出口岸等行政监管部门相关执法... 芬太尼类物质作为一种合成的麻醉性阿片类镇痛药,已成为一类新型毒品,在全球毒品市场范围内非法制造、走私、滥用情况较为严重,各国对芬太尼类物质的管控和打击力度不断增强,高效灵敏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进出口岸等行政监管部门相关执法工作的技术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简要概述了芬太尼类物质的结构特点、药理毒理作用和体内代谢、滥用及管控,重点综述了光谱法、免疫分析法、原位电离质谱技术、电化学法等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类物质 快速检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孙晓红 后来旺 +4 位作者 李达容 赵勇 黄新新 何宇平 蓝蔚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65-270,共6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与重组酶介导扩增(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是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中极具代表性和前沿性的2项技术。RPA与RAA技术均可在常温下进行等温扩增,还可在简单设备...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与重组酶介导扩增(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是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中极具代表性和前沿性的2项技术。RPA与RAA技术均可在常温下进行等温扩增,还可在简单设备甚至低资源环境下实现快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等优点。该文在简述RPA与RAA技术扩增原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主要针对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予以展望,以期为拓展2项技术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重组酶介导扩增 分析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雪松疫霉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17
作者 张晓瑞 焦彬彬 +3 位作者 林司曦 谈家金 戴婷婷 皇甫思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103,共13页
【目的】预测和分析雪松疫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明确其在过去、当前和未来(2030s和2070s)环境下的动态变化,探究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为进一步掌握雪松疫霉在中国的扩展范围和危害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语言和Arc... 【目的】预测和分析雪松疫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明确其在过去、当前和未来(2030s和2070s)环境下的动态变化,探究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为进一步掌握雪松疫霉在中国的扩展范围和危害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语言和ArcGIS软件筛选获得56个雪松疫霉样本分布点数据;基于Pearson相关性检验,筛选完成9个建模所需的环境因子;调用MaxEnt模型预测雪松疫霉的适生区分布,结合ArcGIS模拟其在我国的适生区区划,依据刀切法评估其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及阈值范围,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1)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训练集10交叉验证拟合的平均值均高于0.90,表明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准确、可靠;2)影响雪松疫霉适生区范围的主导环境因子为顶层碎石体积百分比(SP4)、底层可交换钠盐(SP26)、最冷月最低温(Bio6)年降水量(Bio12)、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雪松疫霉适宜在底层可交换钠盐(SP4)为4.0%~6.1%和6.9%~9.3%,顶层碎石体积百分比为4.0%~9.3%,最冷月最低温(Bio6)的-4.5~3.7℃,年降水量(Bio12)为937 mm以上,最干季降水量(Bio17)高于56 mm的环境中生长;3)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雪松疫霉的高、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南以及华东区域,面积为283.95×10^(4) km^(2)。在未来不同气候情境下,雪松疫霉适生区主要分布我国的热带、亚热带以及暖温带的部分区域。相较于当前雪松疫霉的适生区范围,未来的适生范围均扩张,新增的适生区具有向高纬度扩增的趋势。当前雪松疫霉适生区的质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未来不同气候条件下其适生区的质心有向东南方向的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交界处迁移的趋势。【结论】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能够准确反映雪松疫霉在中国的分布特征,雪松疫霉适生区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区域,温度和降水、土壤因子是影响其在我国境内生长的主要限制环境因子。未来气候变暖将会引起雪松疫霉的适生区变动,其适生区趋于扩增,扩增区域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松疫霉 MaxEnt模型 适生性分析 入侵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巨细胞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18
作者 张岳 孙彤 +5 位作者 郭洁真 魏晓锋 熊炜 刘静宜 陈鸿军 陈丹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猪巨细胞病毒(PCMV)感染可导致猪食欲废绝,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仔猪发育不良等临床症状,且分布广泛,对异种器官移植也存在潜在威胁。本研究针对PCMV保守基因DPOL设计引物探针,建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检测限可达10拷... 猪巨细胞病毒(PCMV)感染可导致猪食欲废绝,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仔猪发育不良等临床症状,且分布广泛,对异种器官移植也存在潜在威胁。本研究针对PCMV保守基因DPOL设计引物探针,建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检测限可达10拷贝,灵敏度高;变异系数<2%,标准曲线R2=0.998,重复性好,具有高特异性;对上海市及江苏省常州市170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5份样品为可疑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养殖场猪感染PCMV的筛查,对该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巨细胞病毒 DPOL基因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危险性害虫—李比利氏灰粉蚧传入我国
19
作者 付海滨 刘博 +4 位作者 孙双艳 王书平 李飞 王帅 张敏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62-65,共4页
李比利氏灰粉蚧(Dysmicoccus lepelleyi(Betrem))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热带及亚热带水果上中的一种重要害虫,虽然该害虫在我国尚未见分布报道,但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口东南亚水果的增加,我国口岸截获该虫的... 李比利氏灰粉蚧(Dysmicoccus lepelleyi(Betrem))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热带及亚热带水果上中的一种重要害虫,虽然该害虫在我国尚未见分布报道,但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口东南亚水果的增加,我国口岸截获该虫的频率非常高,其入侵我国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为此,运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及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李比利氏灰粉入侵我国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李比利氏灰粉蚧入侵我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2.29,属于高风险的有害生物,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应针对李比利氏灰粉蚧采取检疫防控措施,防止其传入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比利氏灰粉蚧 风险分析 检疫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法国大麦中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的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20
作者 叶露飞 牟桂萍 +3 位作者 闫晓东 杨赛军 左然玲 易建平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进境法国大麦中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的鉴定及致病性测定。【方法】利用平板分离法从进境法国大麦样品中分离到真菌分离物5225-17,对分离物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ITS、β-tubulin、β-xylosidase基因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试。【结... 【目的】进境法国大麦中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的鉴定及致病性测定。【方法】利用平板分离法从进境法国大麦样品中分离到真菌分离物5225-17,对分离物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ITS、β-tubulin、β-xylosidase基因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试。【结果】分离物5225-17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菌落正面为白色絮状,背面中央为淡粉色。分离物边缘规则,生长速度较快,约0.5~1.0 cm·d^(-1)。分离物在PDA培养基上产孢困难,在水琼脂(WA)培养基上20℃培养21 d后可见菌丝产孢。分生孢子呈圆柱形、透明,孢子上端稍弯曲或直,末端钝或圆,具3~5个隔膜,含有油球,长×宽为26.8μm×3.6μm(平均值)。子囊棒状、透明、顶部圆,长×宽为(40~80)μm×(8~11)μm;子囊孢子8个,浅黄色至淡黄褐色,梭形,直或稍弯曲,3个隔膜,少数2个或4个,隔膜处明显缢缩,长×宽为20.8μm×4.1μm(平均值)。ITS、β-tubulin和β-xylosidase基因序列均与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Parastagonospora pseudonodorum完全一致。基于多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分离物5225-17与P.pseudonodorum分支聚在一起,与其近似种P.nodorum亲缘关系较远。致病性测试显示,分离物5225-17接种离体叶片和活体叶片均产生典型症状。【结论】分离物5225-17为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P.pseudonodo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 大麦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