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于冷链运输相变蓄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祎 章学来 +2 位作者 徐笑锋 张时华 刘璐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17-124,共8页
目的概述应用于冷链运输的相变蓄冷技术研究进展,为冷链运输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方法系统地综述相变蓄冷材料的几种主要包装形式,并对比分析冷藏集装箱、冷藏车和蓄冷保温箱的优点和缺点。结果蓄冷技术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蓄冷... 目的概述应用于冷链运输的相变蓄冷技术研究进展,为冷链运输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方法系统地综述相变蓄冷材料的几种主要包装形式,并对比分析冷藏集装箱、冷藏车和蓄冷保温箱的优点和缺点。结果蓄冷技术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蓄冷技术在冷链运输的各环节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和节能潜力。结论相变蓄冷材料的相变机理、相变过程中的释冷速率、微胶囊制备工艺简单化及冷链运输装备内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运输 蓄冷板 蓄冷微胶囊 蓄冷袋 蓄冷运输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蓄热冷凝热回收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章学来 于树轩 +1 位作者 林原培 于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3-48,共6页
当今能源紧缺问题严重,回收空调冷凝热用来制备生活热水可以节约部分能源,因此设计制作了相变蓄热冷凝热回收系统,并进行了相变蓄热实验、空调运行及有无相变蓄热器运行参数对比实验、蓄热器放热实验及冷水温升与流量的关系实验、空调... 当今能源紧缺问题严重,回收空调冷凝热用来制备生活热水可以节约部分能源,因此设计制作了相变蓄热冷凝热回收系统,并进行了相变蓄热实验、空调运行及有无相变蓄热器运行参数对比实验、蓄热器放热实验及冷水温升与流量的关系实验、空调运行制取热水实验。可以看出,利用在空调系统中增加相变蓄热器的方法可以有效回收空调机组的冷凝显热。空调系统在增加蓄热装置后,运行状况良好。相变蓄热器放热过程中,大流量情况下冷水的温升偏小。如放热过程中空调机组同时运行,可以相应提高冷水升高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回收 相变 蓄热 冷凝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水硫酸钠相变蓄冷保温箱保冷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徐笑锋 章学来 +4 位作者 Jotham Muthoka Munyalo 李玉洋 陈跃 陈启杨 刘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08-314,共7页
针对果蔬保鲜冷链物流中2~8℃的运输温区要求,为了保证运输中果蔬等农产品的品质,研发一种经济性较高,相变温度为6.4℃,相变潜热为141 J/g的硫酸钠水合盐体系,其成分为(75.5%Na_2SO_4·10H_2O+3%硼砂+1.25%聚丙烯酸钠+16%NH_4Cl+4%K... 针对果蔬保鲜冷链物流中2~8℃的运输温区要求,为了保证运输中果蔬等农产品的品质,研发一种经济性较高,相变温度为6.4℃,相变潜热为141 J/g的硫酸钠水合盐体系,其成分为(75.5%Na_2SO_4·10H_2O+3%硼砂+1.25%聚丙烯酸钠+16%NH_4Cl+4%KCl+0.25%去离子水)。相变材料封装于聚乙烯蓄冷板中,应用于发泡聚丙烯(expanded polypropylene)保温箱和真空绝热板(vacuum insulation panel)保温箱中,组成蓄冷式冷链运输装备。利用产品供应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 GSP)验证设备建立保温箱温度测试系统,得到箱内各点的升温曲线,通过平均保冷时间来评价保温箱的保冷效果,对比了保温箱载货与空载情况下箱内各点的温度变化。综合考虑保温箱内侧面布置、顶层布置等不同的摆放方式,聚丙烯发泡与真空绝热板不同保温箱体材质对保冷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真空绝热板的保温效果优于发泡聚丙烯,可提高保冷时间13.31%;蓄冷剂在侧布形式下的保冷时间较侧布加顶布方式延长4.7%;在真空绝热板保温箱中分析了载货情况下的保冷性能较空载保冷时间减少0.77 h。研究结果为蓄冷保温箱在冷链物流中的进一步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持,以及蓄冷技术在果蔬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冷藏 相变材料 冷链物流 十水硫酸钠 蓄冷保温箱 蓄冷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冷式多温区保温箱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笑锋 章学来 +3 位作者 周孙希 王迎辉 刘璐 刘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98,共7页
冷链物流中多存在零担物流,为提高物流经济性,保障果蔬冷藏运输品质,本文设计了两种多温区蓄冷式保温箱,筛选87%C8H16O2(正辛酸)+13%C14H28O2(肉豆蔻酸)与H2O+0. 03 g/m L C6H7KO2(山梨酸钾)为蓄冷保温材料。实验测得两种相变材料的相... 冷链物流中多存在零担物流,为提高物流经济性,保障果蔬冷藏运输品质,本文设计了两种多温区蓄冷式保温箱,筛选87%C8H16O2(正辛酸)+13%C14H28O2(肉豆蔻酸)与H2O+0. 03 g/m L C6H7KO2(山梨酸钾)为蓄冷保温材料。实验测得两种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分别为7. 1、-2. 5℃,相变潜热分别为146. 1、256. 2 J/g,导热系数分别为0. 283 2、0. 942 7 W/(m·K),且两种相变材料经过100次循环后性能稳定,无过冷,相变平台稳定。结合真空绝热保温技术,构建多温区蓄冷保温箱。利用产品供应规范验证设备建立保温箱温度测试系统。结果表明:大型多温区蓄冷保温箱温区2可保冷7~9℃约13 h,温区3保冷-2~0℃约14 h;小型多温区蓄冷保温箱温区1保冷7~8℃约19 h;温区2保冷0℃约1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物流 多温区 蓄冷保温箱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钠低温相变材料的研制及其在蓄冷箱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文朴 章学来 +2 位作者 黄艳 任迎蕾 丁锦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本文针对蓄冷保温箱研制了一种相变温度适宜、潜热较高、腐蚀性较小、不产生气体的低温相变材料甲酸钠(二水)21%+79%,并制作了纯聚氨酯发泡(PU)、真空绝热板-聚氨酯复合(VIP-PU)两种保温箱,将研制的相变材料充冷后分别应用于两种不同材... 本文针对蓄冷保温箱研制了一种相变温度适宜、潜热较高、腐蚀性较小、不产生气体的低温相变材料甲酸钠(二水)21%+79%,并制作了纯聚氨酯发泡(PU)、真空绝热板-聚氨酯复合(VIP-PU)两种保温箱,将研制的相变材料充冷后分别应用于两种不同材质保温层的蓄冷保温箱中,针对不同材质保温箱、不同蓄冷剂质量、不同冷冻温度的对比实验观察放冷效果。结果表明:在冻结温度-60℃情况下,真空绝热板-聚氨酯复合的蓄冷箱保冷效果是纯聚氨酯蓄冷箱的两倍;当所用蓄冷剂质量为15kg,真空绝热板-聚氨酯复合的蓄冷箱能够维持箱内-10℃的低温环境13 h,具有最优的保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甲酸钠(二水) 蓄冷保温箱 VIP-PU复合保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蓄冷空调蓄冰成核 被引量:7
6
作者 章学来 孟祥来 +1 位作者 赵群志 李春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321-4324,共4页
在对内融冰式蓄冰槽内不同水层的水进行过冷度测试中发现上层水的过冷度较大。为了降低水的过冷度和冷水机组能耗,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不同的成核添加剂进行筛选测试,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铜不但在降低过冷度方面效果显著,而且提高了蓄冰效率... 在对内融冰式蓄冰槽内不同水层的水进行过冷度测试中发现上层水的过冷度较大。为了降低水的过冷度和冷水机组能耗,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不同的成核添加剂进行筛选测试,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铜不但在降低过冷度方面效果显著,而且提高了蓄冰效率。最后获取了一定质量分散剂下最佳纳米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即在-5℃的制冰温度下,质量分数为0.10%的氧化铜悬浊液为最佳配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的过冷度还与换热介质的传热温差有关,温差越大过冷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蓄冷 过冷度 成核 纳米材料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蓄热热泵热水空调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章学来 林原培 +1 位作者 于树轩 于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25-129,共5页
根据能量梯级利用原理,提出一种将水蓄热与相变材料蓄热结合在一起的复合蓄热热回收空调系统,即在空调机组冷凝器上串联一个相变蓄热器和一个水蓄热器,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过热蒸汽首先经过相变蓄热器,使品位较高的过热以潜热... 根据能量梯级利用原理,提出一种将水蓄热与相变材料蓄热结合在一起的复合蓄热热回收空调系统,即在空调机组冷凝器上串联一个相变蓄热器和一个水蓄热器,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过热蒸汽首先经过相变蓄热器,使品位较高的过热以潜热的形式储存于相变材料中。再经过水蓄热器,将部分温度较低的相变热储存于水中。实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回收19.6%的冷凝热,其中在空调关闭后通入较小流量的冷水即可制取温度在40℃以上的生活热水;在空调运行的条件下,通入较大流量的冷水可连续制取温度在40℃以上的生活热水。该系统达到了节约能源、满足生活热水需求一举两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回收 相变材料 蓄热器 冷凝热 复合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辛酸-月桂酸纳米复合相变材料的蓄冷特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章学来 周孙希 +4 位作者 刘升 李玉洋 徐笑锋 王迎辉 刘璐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7,共7页
针对有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差的缺点,以质量比为81∶19的正辛酸(OA)-月桂酸(LA)二元有机相变蓄冷材料为基液,分别添加不同浓度高热导率的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OH)、Fe_2O_3、Al_2O_3、Cu以及分散剂SDBS,采用超声波振荡法制备纳米复... 针对有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差的缺点,以质量比为81∶19的正辛酸(OA)-月桂酸(LA)二元有机相变蓄冷材料为基液,分别添加不同浓度高热导率的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OH)、Fe_2O_3、Al_2O_3、Cu以及分散剂SDBS,采用超声波振荡法制备纳米复合相变材料体系,从纳米粒子的种类和浓度来研究其对OA-LA蓄冷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纳米粒子质量浓度的增加,热导率先增大,而后逐渐趋于稳定.加入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最佳热导率大小依次为:0.1,g/LMWCNT-OH>0.4,g/LFe2,O3>0.3,g/LAl_2O_3>0.3,g/LCu.OA+LA+0.1,g/L,MWCNTOH+0.2,g/L,SDBS表现出最佳蓄冷特性,其热导率提高了21.9%,,相变温度没有变化,相变潜热增加了2.9%,,相变蓄冷时间缩短了16.7%,,经过200次冻融循环测试后,仍保持适宜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潜热.因此,在果蔬冷链物流保鲜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冷 有机相变材料 热导率 纳米粒子 冷链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储存自然冷能的相变材料制备及蓄冷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施敏敏 章学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85,共4页
自然冷能作为新能源中的一种,清洁无污染且资源丰富,其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然而自然冷能的温差较小且很难直接利用,需要通过一个特殊的系统装置储存,而其核心部分是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文中选取CaCl2.6H2O为主料,通过实验的方法研制... 自然冷能作为新能源中的一种,清洁无污染且资源丰富,其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然而自然冷能的温差较小且很难直接利用,需要通过一个特殊的系统装置储存,而其核心部分是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文中选取CaCl2.6H2O为主料,通过实验的方法研制了一种相变温度为29℃左右适合储存自然冷能的相变材料,得到20 g CaCl2.6H2O+质量分数2%SrCl2.6H2O+1 g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蓄热体系比较稳定,其过冷度为1.8℃且无明显相分离现象。同时还采用了参比温度曲线法对该材料的相变潜热进行了测算,其相变潜热为144 k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冷能 相变材料 CaCl2.6H2O 过冷度 相分离 相变潜热 参比温度曲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铝铵相变蓄热材料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兰 章学来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6-48,56,共4页
通过对硫酸铝铵[NH4Al(SO4)2.12H2O]的实验研究,寻找减小其过冷度,改善其储热性能的方法。按照溶液配制法,在熔融的硫酸铝铵中依次加入适量的有效添加剂及去离子水,记录蓄热体系放热时的温度变化,反复调节添加剂的质量比,达到最佳配置... 通过对硫酸铝铵[NH4Al(SO4)2.12H2O]的实验研究,寻找减小其过冷度,改善其储热性能的方法。按照溶液配制法,在熔融的硫酸铝铵中依次加入适量的有效添加剂及去离子水,记录蓄热体系放热时的温度变化,反复调节添加剂的质量比,达到最佳配置。结果表明,硫酸铝铵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8%的氟化钙、0.4%的碳、6%的去离子水能够较好地抑制过冷,保证放热速率。重复性实验验证,该材料是低温范围内具有较高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大、放热性能稳定、重复性良好的蓄热材料,可以应用于电蓄热、回收城市废热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铵 相变材料 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储能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章学来 张时华 +1 位作者 徐笑锋 刘升 《保鲜与加工》 CAS 202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储能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进展,探讨仍需解决的问题。对比分析了有机、无机和复合相变材料的优缺点,介绍了相变材料在流化冰预冷技术和温度调节包装中的应用,综述了蓄冷板与传统运输模式结合的蓄冷式冷藏装备的应用进展... 本文主要研究储能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进展,探讨仍需解决的问题。对比分析了有机、无机和复合相变材料的优缺点,介绍了相变材料在流化冰预冷技术和温度调节包装中的应用,综述了蓄冷板与传统运输模式结合的蓄冷式冷藏装备的应用进展。相变储能技术的节能减排特性使得其在冷链物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变材料性能的提升、蓄冷包装结构的完善、蓄冷式冷藏车温度场的精确模拟等是今后蓄冷技术在冷链物流中应用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物流 蓄冷技术 相变材料 蓄冷式冷藏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蓄冷式低温物流体系的搭建
12
作者 张君瑛 章学来 +1 位作者 高颖 董军军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73-177,共5页
分析我国冷藏运输的发展前景,从技术和管理组织等角度论述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蓄冷式冷藏运输的可行性,构建蓄冷式低温物流中心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 物流 低温物流 冷藏运输 蓄冷 集装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水箱相变蓄热式太阳能集热器及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华维三 章学来 +1 位作者 刘锋 杜晓冬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5-400,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无水箱相变蓄热式太阳能集热器,其主要由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相变储热球、电加热棒和换热管道组成。实验以复合三水醋酸钠为相变材料,进行无水箱相变蓄热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总容积为34 L的集热管组中... 设计了一种新型无水箱相变蓄热式太阳能集热器,其主要由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相变储热球、电加热棒和换热管道组成。实验以复合三水醋酸钠为相变材料,进行无水箱相变蓄热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总容积为34 L的集热管组中添加20%的相变储热球后,管内单位容积蓄热量增加,总蓄热量达8.2 MJ;放热过程高温段延长,放热量增加1.98 MJ,有效放热率为0.81;经夜间保温测试,集热管组温降率为1.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集热器 相变材料 相变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球层内水的过冷与蓄冷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群志 章学来 +3 位作者 刘田田 梁笑阳 罗孝学 丁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6-432,共7页
影响水过冷度的因素很多,同样实验条件下水的过冷度并非一个定值,多孔球层的存在对水的过冷度产生一定影响。对蒸馏水和不同球径的多孔球层介质进行了32次过冷度测定实验,并对蒸馏水和多孔球层介质的蓄冷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过冷度实... 影响水过冷度的因素很多,同样实验条件下水的过冷度并非一个定值,多孔球层的存在对水的过冷度产生一定影响。对蒸馏水和不同球径的多孔球层介质进行了32次过冷度测定实验,并对蒸馏水和多孔球层介质的蓄冷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过冷度实验结果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用CCD相机和热像仪对过冷现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温差降温条件下水的平均过冷度要小于阶梯缓慢降温条件下水的过冷度;多孔球层球径越小,平均和峰值过冷度越小,但直径为11 mm出现特例,其平均过冷度比8 mm直径多孔球层要小,峰值也比8 mm的小;多孔球层固体基底的存在大大缩短了蓄冷相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结晶 过冷度 相变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动热管/相变储能耦合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鑫晨 章学来 +1 位作者 韩兴超 郑钦月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8-61,63,共5页
介绍了脉动热管/相变储能耦合技术的研究情况,从储热(工业余热回收)及电池热管理2方面归纳了耦合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效果,结合耦合系统中各部分强化传热及相容性的研究,概括了其设计思路,最后对耦合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
关键词 脉动热管 相变储能 耦合技术 蓄放热效率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系统冷却技术的发展进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永一川 章学来 徐笑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5期821-828,共8页
光伏系统在运行时,冷却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使其达到更高的效率是一个关键因素。适当的冷却可以提高电力效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电池退化的速度,从而使光伏组件的寿命最大化。综述了传统冷却技术中自然循环对流冷却、强制对流循环冷却... 光伏系统在运行时,冷却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使其达到更高的效率是一个关键因素。适当的冷却可以提高电力效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电池退化的速度,从而使光伏组件的寿命最大化。综述了传统冷却技术中自然循环对流冷却、强制对流循环冷却和液冷技术,新型冷却技术浮动跟踪集中冷却系统、混合PV/T系统冷却、混合PV/TE系统采用散热器冷却以及通过使用相变材料来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性能。根据研究的重点、贡献和实际应用分析各技术的优缺点、适合应用的领域及各自技术的经济特点。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应是无论选择何种技术来冷却光伏板,都应该保持工作表面温度较低且稳定、简单可靠、能够利用提取的热能来提高整体的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系统 冷却散热技术 光伏电池板 发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球径的多孔球层内无机盐溶液过冷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笑锋 章学来 +2 位作者 陈跃 陈启杨 李玉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00-1905,共6页
无机盐溶液的过冷度极大地影响了相变材料的蓄冷特性。实验以NH4Cl溶液为例,研究了浓度与多孔介质对无机盐溶液的过冷度影响机理。通过改变无机盐溶液浓度与构建多孔介质小球的球径,探究无机盐溶液强化传热传质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浓... 无机盐溶液的过冷度极大地影响了相变材料的蓄冷特性。实验以NH4Cl溶液为例,研究了浓度与多孔介质对无机盐溶液的过冷度影响机理。通过改变无机盐溶液浓度与构建多孔介质小球的球径,探究无机盐溶液强化传热传质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浓度越高,无机盐溶液过冷度越低,离散程度越低,稳定性越高。当浓度达到15%时,溶液平均过冷度较5%浓度溶液可降低17.5%。构建多孔介质小球球径越小,无机盐溶液过冷度越低,离散程度越低,稳定性越高。当球径为5 mm时,溶液平均过冷度较无多孔介质情况下可降低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度 多孔介质 浓度 无机盐溶液 氯化铵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流体相变材料蓄冷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晨 彭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1-688,共8页
鉴于石墨烯高导热性能的特点,将石墨烯纳米流体作为相变材料有望提高蓄冷效率。本文对水基石墨烯纳米流体相变材料的凝固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采用焓-多孔度法追踪固液相界面,分析了石墨烯纳米片质量分数、蓄冷腔体尺寸和几何形状对凝固... 鉴于石墨烯高导热性能的特点,将石墨烯纳米流体作为相变材料有望提高蓄冷效率。本文对水基石墨烯纳米流体相变材料的凝固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采用焓-多孔度法追踪固液相界面,分析了石墨烯纳米片质量分数、蓄冷腔体尺寸和几何形状对凝固时间和相界面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凝固所需时间随着石墨烯纳米片质量分数的增大显著降低,对于直径为72mm的圆形蓄冷腔体,质量分数为1.2%的石墨烯纳米流体相变材料与去离子水相比凝固时间降低了30.1%,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相符;随着圆形蓄冷腔体直径减小,石墨烯纳米流体凝固所需时间显著降低,但石墨烯纳米片对凝固的强化作用减弱;在腔体等截面积的情况下,三角形腔体内凝固过程的相界面移动速率明显大于圆形和方形腔体、更有利于促进凝固过程,3种形状腔体内初期凝固都发生在腔体底部、凝固中期相界面形状与腔体本身形状相似、凝固后期相界面趋近于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冷 相变 纳米粒子 石墨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阳 章学来 +1 位作者 房满庭 张家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04-2507,2511,共5页
总结了纳米材料耦合光伏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光伏系统电效率的影响因素,对光伏发电技术与纳米材料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系统阐述,从不同角度总结介绍了纳米技术对光伏系统性能的改善。比较了应用过程中不同材... 总结了纳米材料耦合光伏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光伏系统电效率的影响因素,对光伏发电技术与纳米材料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系统阐述,从不同角度总结介绍了纳米技术对光伏系统性能的改善。比较了应用过程中不同材料对系统的提升幅度,为更高效和可持续的光伏发电铺平了道路,并且指出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和难点,为研发热物性更优的相变材料提供了参考和研究方向,为搭建高效率、低危害的光伏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光伏系统 相变材料 光伏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癸酸/十四醇-十二烷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章学来 徐蔚雯 +2 位作者 刘田田 梁笑阳 丁锦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本文研制了一种用于相变温度为5-15℃的储能系统的相变储能材料,该材料由月桂酸(LA)、癸酸(DA)、十四醇(TA)与十二烷(DD)按比例混合经超声波振荡后制得,质量配比为27.1∶28.5∶29.6∶14.8。相变储能材料的性质通过步冷曲线法、... 本文研制了一种用于相变温度为5-15℃的储能系统的相变储能材料,该材料由月桂酸(LA)、癸酸(DA)、十四醇(TA)与十二烷(DD)按比例混合经超声波振荡后制得,质量配比为27.1∶28.5∶29.6∶14.8。相变储能材料的性质通过步冷曲线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热稳定循环测试法等方法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相变储能材料的过冷度接近0℃,可忽略不计;在流速为10 m L/min的液氮氛围以及5℃/min的温度变化速率下,相变温度为5.13℃,相变潜热为154 J/g;本材料循环600次后偏离了共融状态,但无分层,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一系列性能测试,得到了本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热性能。由此可得,本相变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潜热、合适的相变温度、较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较低的成本,在储能系统尤其是空调系统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相变材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