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海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志明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1,88,共5页
为提高沿海海事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海事安全状况持续改进,针对我国海事安全监管的现状,通过海事安全监管和沿海海事风险特征的分析,提出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及原则、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内涵及对策,对实现我国海事安... 为提高沿海海事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海事安全状况持续改进,针对我国海事安全监管的现状,通过海事安全监管和沿海海事风险特征的分析,提出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及原则、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内涵及对策,对实现我国海事安全形势持续改进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事安全 风险要素 安全监管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船员海事英语交际能力评价
2
作者 李天娇 席永涛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3,118,共8页
为揭示中国船员海事英语交际能力现状,提出解决海事英语交际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对中国船员海事英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深入了解中国船员海事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现状,构建海事英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 为揭示中国船员海事英语交际能力现状,提出解决海事英语交际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对中国船员海事英语交际能力进行评价。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深入了解中国船员海事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现状,构建海事英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海事英语交际能力进行研究;最后,结合中国船员海事英语交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海事英语交际能力提升的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船员 海事英语交际能力 航运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自适应性减摇鳍零航速控制系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成海 辛小辰 +1 位作者 刘树锋 胡甚平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基于减摇鳍零航速系统使PID控制法不能取得理想减摇效果的难题,分析了改进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器机能,在神经元架构不增大复杂性前提下,从根本上提升了非线性处置力,为了减少对减摇鳍零航速伺服驱动系统的需求,依据控制中最优二次型目标... 基于减摇鳍零航速系统使PID控制法不能取得理想减摇效果的难题,分析了改进单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器机能,在神经元架构不增大复杂性前提下,从根本上提升了非线性处置力,为了减少对减摇鳍零航速伺服驱动系统的需求,依据控制中最优二次型目标理论,在线进行神经元的参数自适应调控,进行了对于驱动功率间接的限制。验证了Lyapunov系统在此控制方法条件下具有的稳定能力,且处于不同海况情形下和PID控制法模拟比对,体现了此方法对于解决减摇鳍零航速非线性控制问题具有强大优势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摇鳍零航速 神经元自适应力 二次型目标 控制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感应的油液铁磁性磨粒动态检测仿真研究
4
作者 张浩 魏海军 +1 位作者 梁寒钰 朱超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5,共4页
建立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双螺管线圈的数学物理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线圈结构参数最优解。针对静态仿真模型与实际油液磨粒状态不符及精确较差问题,本文引入了斯托克斯颗粒自由沉淀公式,模拟磨粒在润滑油中的自由沉淀过程,分析了线圈... 建立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双螺管线圈的数学物理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线圈结构参数最优解。针对静态仿真模型与实际油液磨粒状态不符及精确较差问题,本文引入了斯托克斯颗粒自由沉淀公式,模拟磨粒在润滑油中的自由沉淀过程,分析了线圈输出信号与运动磨粒相关特征的关系,得到了更接近实际的状态的仿真结果。验证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可以控制在±7.6%以内,并且可以识别不同尺寸的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检测 磨粒检测 电磁感应 线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效应的LNG动力船通航风险传导动力学模型
5
作者 胡甚平 鲁金虎 +1 位作者 邹春 朱清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4-213,共10页
为推进绿色能源船舶动力安全应用,探讨新型能源对船舶通航影响效应下的风险级联问题,以复杂系统过程安全为视角,提出LNG动力船在复杂港口水域通航的风险级联动力学仿真模型。首先,引入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方法,辨识LNG动力船... 为推进绿色能源船舶动力安全应用,探讨新型能源对船舶通航影响效应下的风险级联问题,以复杂系统过程安全为视角,提出LNG动力船在复杂港口水域通航的风险级联动力学仿真模型。首先,引入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方法,辨识LNG动力船通航事故及后续的LNG泄漏和火灾爆炸的事故链;其次,采用风险传导理论建立LNG动力船通航的风险级联模型,通过改进层次分析(AHP)-熵权法,获得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集,解析风险传导概率;最后,结合复杂港口LNG动力船通航的场景数据,将各个风险因子进行量化,对LNG动力船在港口水域船舶航行风险进行复杂网络动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LNG动力船在港口航行中,碰撞、搁浅、触碰事故和后续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存在高度的关联性,且事故的发生是由多因素耦合级联所致;仿真结果与真实场景的实践结果具有一致性,建立的风险级联动力学模型有效。研究结果对事故链和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传递 熵权法 系统动力学 风险仿真 风险级联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概率地图法的改进蚁群优化算法无人水面船路径规划
6
作者 白响恩 刘迪 徐笑锋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传统蚁群优化(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对传统ACO算法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无人水面船(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在复杂和真实海域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利用概率地图法(probab... 针对传统蚁群优化(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对传统ACO算法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无人水面船(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在复杂和真实海域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利用概率地图法(probabilistic roadmap method,PRM)规划的路径作为ACO算法初始信息素分布的依据,提高算法收敛速度;设计同时考虑路径长度和方向性的启发函数,避免传统ACO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加入转角启发函数,减少传统ACO算法拐点数;引入障碍物密度启发函数,提高传统ACO算法规划路径时感知障碍物的能力;利用三次B样条曲线对规划的路径进一步优化,提高路径的平滑性。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规模的栅格地图上和真实海域环境下,改进ACO算法在拐点数和迭代次数上具有明显优势,且稳定性较好。所提出的改进ACO算法在航海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水面船(USV) 路径规划 蚁群优化(ACO)算法 概率地图法 真实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吊舱船舶运动建模与仿真
7
作者 韩冰 林昀和 +1 位作者 陈宇航 彭周华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2-1365,共14页
面向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的自主航行控制需求,开展该双吊舱船舶运动模型的设计工作。采用MMG模型结构,分别计算船体流体粘性力、单/双桨推力、作用于双吊舱的流体动力。以实船试航记录与螺旋桨敞水试验数据为... 面向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的自主航行控制需求,开展该双吊舱船舶运动模型的设计工作。采用MMG模型结构,分别计算船体流体粘性力、单/双桨推力、作用于双吊舱的流体动力。以实船试航记录与螺旋桨敞水试验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拟合辅助求取直航阻力,提出基于仿真旋回试验与PSO算法求取部分水动力系数的方法,对现有经验公式结果进行修正。所建模型的操纵性能指标与实船数据相近,MAPE为7.05%。基于该机理建模与数据驱动结合的方法建立的“新红专”轮三自由度MMG模型,结构完整且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船舶 MMG模型 船舶运动数学模型 粒子群优化 吊舱式全回转推进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与智能型海洋防污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8
作者 贾波 刘杰 +5 位作者 郑楠 王潇浚 汪国庆 李文戈 卢久富 党利红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9,共17页
在工业4.0大背景下及《中国制造2025》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新型仿生与智能型海洋防污涂层材料凭借其高效、环保的特性,正引领海洋防污领域的发展潮流,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关于新型仿生与智能型海洋防污涂层材料仍然缺少深入... 在工业4.0大背景下及《中国制造2025》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新型仿生与智能型海洋防污涂层材料凭借其高效、环保的特性,正引领海洋防污领域的发展潮流,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关于新型仿生与智能型海洋防污涂层材料仍然缺少深入、系统的综述研究。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微纳结构表面、释放绿色防污剂、超滑表面、动态表面和自修复等防污策略构筑的仿生防污涂层材料,基于pH响应、温度响应和光响应控制等防污策略构筑的智能防污涂层材料,以及由仿生与智能多防污策略协同构筑的防污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上述策略构筑的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防污机制、作用效果及其优缺点进行总结,并展望仿生与智能多防污策略协同构筑的防污涂层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多策略联合型防污方法体系将成为未来海洋防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主要提出仿生与智能多防污策略协同作用的方法体系的指导性观点,填补了行业和领域目前缺少这类综述文章来引领的空白,对国防军事、海洋工程、海上运输和海洋渔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智能 多策略协同 海洋防污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计算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性能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辰寅 楼海军 +4 位作者 高峰 张士陶 胡肇炜 李文戈 赵远涛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7,共8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Mo_(2)NiB_(2)、Mo_(2)FeB_(2)、MoCoB、WCoB等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在开发和设计新型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三元硼化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能,综述了第一性原理在计算三元硼化...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Mo_(2)NiB_(2)、Mo_(2)FeB_(2)、MoCoB、WCoB等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在开发和设计新型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三元硼化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能,综述了第一性原理在计算三元硼化物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电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三元硼化物 电子结构 力学性能 金属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属性约简的海事人为失误致因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滨 金永兴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共4页
为寻找1种处理简便且行之有效的分析海事人为失误致因的方法,引入基于属性约简的粗糙集数据挖掘方法,使用开源粗糙集工具RSES对导致瞭望不当行为的30种影响因素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基于遗传算法的属性约简方法得到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证明,... 为寻找1种处理简便且行之有效的分析海事人为失误致因的方法,引入基于属性约简的粗糙集数据挖掘方法,使用开源粗糙集工具RSES对导致瞭望不当行为的30种影响因素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基于遗传算法的属性约简方法得到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证明,在分析海事人为失误主要因素的过程中,利用粗糙集的属性约简方法可简化分析并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为海上交通的有效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粗糙集 属性约简 遗传算法 海上交通安全 人为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反恐防范风险评估体系——以上海市重点目标单位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慧韫 刘英学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9,共6页
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上海特点的反恐防范管理机制,提出具有风险减缓因子的上海某重点目标单位风险评估体系.结合综合风险评估中的脆弱性评估和应对能力自我评估构建上海市反恐重点目标单位(脆弱性)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 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上海特点的反恐防范管理机制,提出具有风险减缓因子的上海某重点目标单位风险评估体系.结合综合风险评估中的脆弱性评估和应对能力自我评估构建上海市反恐重点目标单位(脆弱性)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定量和定性分析.实证表明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体系 反恐防范 层次分析法(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BPNN的海事网格风险预警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志武 吕鑫鑫 王胜正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25,共6页
为解决现阶段海事网格化管理的风险评价局限于网格划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可靠性低的问题,以系统工程和网格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 为解决现阶段海事网格化管理的风险评价局限于网格划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可靠性低的问题,以系统工程和网格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建立海事网格风险预警模型.首先,对海事网格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HP界定各海事网格风险等级,再运用BPNN预测未来周期网格的风险等级;最后,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的风险评估结果,确立海事网格风险预警等级.模型增加了海事网格风险预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为海事部门提供风险控制的信息支撑,提升网格化管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风险预警模型 层次分析法(AHP)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大气等离子喷涂Al_(2)O_(3)-13%TiO_(2)复合涂层显微硬度和耐冲蚀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钟万才 刘成 +4 位作者 方良斌 李强 赵远涛 张士陶 李文戈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2,共6页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Al_(2)O_(3)-13%TiO_(2)(质量分数)复合涂层,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喷涂距离(80,100,120 mm)、电流(530,565,600 A)、氩气流量(31,36,41 L·min^(-1))、氢气流量(10,12,14 L·min^(-1))...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Al_(2)O_(3)-13%TiO_(2)(质量分数)复合涂层,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喷涂距离(80,100,120 mm)、电流(530,565,600 A)、氩气流量(31,36,41 L·min^(-1))、氢气流量(10,12,14 L·min^(-1))对涂层显微硬度的影响,获取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比研究了最佳工艺参数下涂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耐腐蚀性以及耐冲蚀性。结果表明:对显微硬度的影响程度按从大到小排序为喷涂距离、电流、氩气流量、氢气流量;随着喷涂距离增加,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电流、氩气流量或氢气流量增加,显微硬度先减小后增大;最佳工艺参数为电流530 A,喷涂距离100 mm,氩气流量41 L·min^(-1),氢气流量10 L·min^(-1),此条件下制备涂层的显微硬度最大,γ-Al_(2)O_(3)亚稳定相含量少,表面孔隙和微裂纹少,孔隙率小,耐腐蚀性和耐冲蚀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 Al_(2)O_(3)-13%TiO_(2)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能 耐冲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洋温差能的发电-空调综合系统的性能试验研究
14
作者 尹先梅 高文忠 王飞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8-467,共10页
为解决由海洋温差能驱动的海洋热能转换(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OTEC)系统热效率低、经济性差等问题,文章设计并搭建了由海洋温差能驱动,集发电与空调功能为一体的(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Combined Air Conditioner... 为解决由海洋温差能驱动的海洋热能转换(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OTEC)系统热效率低、经济性差等问题,文章设计并搭建了由海洋温差能驱动,集发电与空调功能为一体的(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Combined Air Conditioner,OTEC-AC)试验系统。该系统通过先发电再冷却空气,梯级利用深层海水冷能,从而大幅提升海洋温差能转换效率。利用膨胀输出功、制冷量、综合热效率等性能评价指标,测试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发电-空调综合系统的性能变化规律,同时验证了OTEC-AC相较于OTEC的性能提升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发电系统存在最佳膨胀压比,此时,膨胀机的等熵效率达到峰值的21.83%;降低深层海水温度和增加冷冻水流量均可显著提升OTEC-AC系统性能,当深层海水温度由9℃降至4℃时,系统综合[火用]效率从47.25%增至51.60%;相同工况下,OTEC-AC系统的发电量和制冷量分别为97 W和5 386 W,与独立运行OTEC系统相比,折算后的系统热效率从1.21%提升到1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热能转换 梯级利用 热效率 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方氮化硼粉体及纳米片合成方法及应用
15
作者 黄宇灿 沈佳杰 +1 位作者 关成志 龙德武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六方氮化硼因其独特的六方片状结构而展现出了众多优异性能,应用领域十分丰富,如储氢材料、耐高温材料、固体润滑材料、催化载体材料、光电材料、导热材料等。目前六方氮化硼的制备方法很多,但每种制备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劣性,基于此,综... 六方氮化硼因其独特的六方片状结构而展现出了众多优异性能,应用领域十分丰富,如储氢材料、耐高温材料、固体润滑材料、催化载体材料、光电材料、导热材料等。目前六方氮化硼的制备方法很多,但每种制备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劣性,基于此,综述了六方氮化硼粉体以及纳米片的各种制备方法,并且对六方氮化硼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纳米片 制备方法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水域海事安全风险分析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兴伟 王志明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海事的发生是由一系列原因导致的,通过对事故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生规律,这将直接影响到海事安全管理的效率。将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技术应用到海事安全风险因素分析中,搜寻事故诱因与结果的频繁项集和规则表达式... 海事的发生是由一系列原因导致的,通过对事故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生规律,这将直接影响到海事安全管理的效率。将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技术应用到海事安全风险因素分析中,搜寻事故诱因与结果的频繁项集和规则表达式来发现事故原因的潜在规律,为港口水域海事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经初步分析得出船员因素与事故的发生影响最大,且与碰撞事故的关联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船舶事故 港口水域 海事安全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舱面集装箱坠海事故再现仿真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伟 吴善刚 +1 位作者 肖英杰 张浩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给集装箱坠海事故的原因提供可视化依据,以中国船级社的《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为依据,对舱面集装箱系固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模拟舱面集装箱在大风浪时坠海的全过程.通过仿真再现一起集装箱坠海事故发生的过程,得出该事... 为给集装箱坠海事故的原因提供可视化依据,以中国船级社的《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为依据,对舱面集装箱系固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模拟舱面集装箱在大风浪时坠海的全过程.通过仿真再现一起集装箱坠海事故发生的过程,得出该事故发生的原因.实例说明,该舱面集装箱坠海事故再现仿真系统,可为该类事故的分析和责任划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可为验证和优化积载配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坠海 事故再现 计算机仿真 系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重熔改善等离子喷涂涂层性能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冬冬 荣先成 +3 位作者 张士陶 赵忠贤 李文戈 赵远涛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等离子喷涂可以熔化高硬度、高熔点粉末且对基体无特殊要求,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涂层的制备。激光重熔可以有效消除等离子喷涂涂层所固有的层状结构、孔隙、微裂纹等缺陷,增强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从而改善涂层性能。从... 等离子喷涂可以熔化高硬度、高熔点粉末且对基体无特殊要求,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涂层的制备。激光重熔可以有效消除等离子喷涂涂层所固有的层状结构、孔隙、微裂纹等缺陷,增强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从而改善涂层性能。从等离子喷涂金属涂层、陶瓷涂层、复合材料涂层3个方面总结了采用激光重熔改性等离子喷涂涂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等离子喷涂 涂层 高熵合金 陶瓷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温时间对Mo_(2)NiB_(2)金属陶瓷组织、物相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马融 邓伟涛 +4 位作者 张士陶 姜涛 李文戈 赵远涛 邓俊杰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8,共7页
采用液相烧结工艺制备了Mo_(2)NiB_(2)金属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1280℃)保持时间(保温时间)对Mo_(2)NiB_(2)金属陶瓷物相组成、组织结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与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o_(2)NiB_(2)金属陶瓷主要由Mo_(2)NiB_(2)相、Mo... 采用液相烧结工艺制备了Mo_(2)NiB_(2)金属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1280℃)保持时间(保温时间)对Mo_(2)NiB_(2)金属陶瓷物相组成、组织结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与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o_(2)NiB_(2)金属陶瓷主要由Mo_(2)NiB_(2)相、MoB相和MoNi相构成,且随保温时间的延长,Mo_(2)NiB_(2)相的生成量先增加后减小,当保温时间为40 min时,所得Mo_(2)NiB_(2)金属陶瓷的硬度最高(2784.9 HV0.2),摩擦磨损性能最好,耐蚀性最佳,腐蚀速率为0.09 mm/a,而当保温时间为10 min时,所得试样的各项性能显著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保温时间 Mo_(2)NiB_(2)金属陶瓷 组织结构 材料性能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下多孔隔热层泄漏船舶LNG储罐热质传递研究
20
作者 孙建中 陈威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24,共7页
针对货物围护系统破损时,海洋动载下外部条件对多孔隔热层破损的LNG储罐内部和多孔隔热层中的热质传递过程的影响,建立货物围护系统破损的LNG储罐模型。采用流体体积(VOF)法跟踪气液界面;采用Lee模型模拟了相变传热过程。分析晃荡频率... 针对货物围护系统破损时,海洋动载下外部条件对多孔隔热层破损的LNG储罐内部和多孔隔热层中的热质传递过程的影响,建立货物围护系统破损的LNG储罐模型。采用流体体积(VOF)法跟踪气液界面;采用Lee模型模拟了相变传热过程。分析晃荡频率和振幅,充液高度以及多孔隔热层的孔隙率对LNG热质传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晃荡频率接近储罐固有频率时,蒸发量最大,但对泄漏影响不明显;充液高度升高0.1 m,泄漏的低温LNG的质量增加9.6 g;多孔隔热层孔隙率每增加0.2,50 s时间内蒸汽产生量减少约15 g。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动载下多孔隔热层泄漏的船舶LNG储罐内热质传递过程和优化货物围护系统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液化天然气 多孔隔热层 热质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