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食用菌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建春 刘遐 陈国荣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6,共2页
关键词 食用菌生产 发展趋势 生产现状 上海 鲜菇产量 白色金针菇 保健食品 支柱产业 农业经济 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张引芳 刘遐 +5 位作者 陈建华 石磊涛 王桂金 黄隶长 金力 朱爱莲 《食用菌学报》 2003年第2期36-39,共4页
采用杏鲍菇 (Pleurotuseryngii) 天厨 2 0 0 0菌株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 ,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后 ,经一定后熟期 ,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 ,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 ;进行搔菌 ,可刺激料面菌丝的新陈代谢 ,... 采用杏鲍菇 (Pleurotuseryngii) 天厨 2 0 0 0菌株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 ,杏鲍菇菌种长满培养料后 ,经一定后熟期 ,促使培养料养分充分分解和积累 ,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求 ;进行搔菌 ,可刺激料面菌丝的新陈代谢 ,有利于子实体原基形成与分化 ;搔菌后不必喷水 ,应采用无纺布覆盖 ,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 ,又能保证空气交换 ,有利于杏鲍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工厂化生产 生产工艺 搔菌 无纺布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液体菌种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桂金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7,共2页
液体菌种因其培养周期短、菌丝体生长一致、杂菌污染容易控制、接种方便、栽培成本下降等特点,深受食用菌界关注。通过试验摸索和试产验证,最终确定发酵罐的培养工艺为培养温度(20±1)℃、接种量0.5%、初始pH5~6、通气量1∶0.8、... 液体菌种因其培养周期短、菌丝体生长一致、杂菌污染容易控制、接种方便、栽培成本下降等特点,深受食用菌界关注。通过试验摸索和试产验证,最终确定发酵罐的培养工艺为培养温度(20±1)℃、接种量0.5%、初始pH5~6、通气量1∶0.8、培养周期6~7d,并将培养过程中的菌丝量、pH值作为判断液体菌种质量好坏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白金针菇 液体菌种 工厂化生产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绵腐病侵染途径与发病规律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黄聿长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发病规律 侵染途径 金针菇 绵腐病 真菌性病害 工厂化生产 连续生产 生态环境 人工模拟 软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姬菇工厂化生产液体菌种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许占伍 张引芳 +1 位作者 朱爱莲 陆决 《食用菌》 2011年第6期22-24,共3页
真姬菇是目前工厂化食用菌品种中生产技术难度最高,生长周期最长的品种。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周期短,菌种萌发封面好,菌龄均匀一致、出菇整齐,品质好。通过试验研究和生产运用,最终确定真姬菇液体种制备工艺为:摇瓶装液量为400mL、摇床... 真姬菇是目前工厂化食用菌品种中生产技术难度最高,生长周期最长的品种。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周期短,菌种萌发封面好,菌龄均匀一致、出菇整齐,品质好。通过试验研究和生产运用,最终确定真姬菇液体种制备工艺为:摇瓶装液量为400mL、摇床转速为160r/min、培养温度(23±1)℃、接种量0.5%、初始pH5~6、通气量1∶0.8、发酵周期7~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工厂化 液体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玉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理化变化规律与出菇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建军 金力 +1 位作者 朱爱莲 张引芳 《食用菌》 2010年第2期10-12,共3页
方法与目的:应用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白玉菇,测量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pH、含水量、观察物理性状变化,确定变化规律,为栽培瓶培养质量检测提供快捷、简单的检测方法;通过培养周期试验、搔菌时不同pH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三个方面,... 方法与目的:应用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白玉菇,测量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pH、含水量、观察物理性状变化,确定变化规律,为栽培瓶培养质量检测提供快捷、简单的检测方法;通过培养周期试验、搔菌时不同pH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三个方面,研究原基形成与子实体生长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解决应用液体菌种块出菇难的问题。结果:白玉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pH、含水量、培养料颜色、松软程度以及栽培瓶外壁、培养料表面的菌丝体变化等状况,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出菇的条件为,培养60-70d,培养料pH值5.2-5.6,含水量72%~74%.颜色淡黄、质地松软,搔菌后6~8d给予12h的间隙式光照刺激,促进扭结和原基形成。结论:根据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理化性质变化规律,能够快速地判断白玉菇的培养质量;培养时间与环境条件,决定能否扭结、形成原基;培养料的腐熟程度,决定子实体能否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菇 液体菌种 菌丝体生长 理化性质 出菇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栽培白玉菇的液体种菌株筛选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占伍 张引芳 +3 位作者 朱爱莲 金力 李春光 闵亮 《食药用菌》 2011年第4期20-21,共2页
白玉菇(Hypsizygus marmoreus)是近年来从日本引进的食用菌新品种,隶属于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在日本,人们常把它与珍贵的松茸相提并论,被冠名为“假松茸”,享有“闻则松茸,食之玉蕈”之誉。在我国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白玉菇 工厂化 液体种 菌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发菌程度与产质量关系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力 张引芳 陈建华 《食用菌》 2003年第S1期27-,共1页
在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过程中,选择发菌程度不同的栽培种进行搔菌出菇,结果表明:发满菌丝的栽培种较留1cm未发满菌丝及留2cm未发满菌丝的栽培种,菌丝恢复快、原基形成早、子实体整齐度好,产量高。
关键词 金针菇 发菌 搔菌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一)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遐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共2页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它在中国土地上的成功建设 ,不仅使我国的食用菌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阶段跨跃 ,而且为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了进一步推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 ,文章论述...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它在中国土地上的成功建设 ,不仅使我国的食用菌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阶段跨跃 ,而且为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了进一步推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 ,文章论述了当前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十个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生产 干重 食用菌 工厂化栽培 地上 产业化生产 中国 中国 发展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二)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遐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食用菌 工厂化生产 品种 品牌战略 市场开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三)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遐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共2页
关键词 食用菌 工厂化 生产发展 干重 大型工厂 日产 规模 影响力 覆盖率 长野县 金针菇 养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与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引芳 《食用菌》 2004年第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 液体菌种生产 工厂化生产 周年 菌液 金针菇 产质量 企业 中国 规模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引芳 《食药用菌》 2010年第4期5-8,共4页
指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4个特点和优势,从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进程,工厂化生产的品种、规模、技术水平,分析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提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及相关建议,包括项目系统风险的防范,科研系统的技术支撑,社会化... 指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4个特点和优势,从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进程,工厂化生产的品种、规模、技术水平,分析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提出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及相关建议,包括项目系统风险的防范,科研系统的技术支撑,社会化分工与产品标准的建立,配套设备的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 食用菌 发展趋势 特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工厂化袋栽原基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占伍 张引芳 +1 位作者 金力 朱爱莲 《食用菌》 2012年第2期7-9,共3页
灰树花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研究的新品种。对袋栽灰树花后熟期、环境条件等对原基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发满袋后熟10~15d,袋壁割口搔菌诱导出菇,菌丝恢复期和现蕾期温度控制为:20~22℃;16~18℃,光照控制为:0h/24h,... 灰树花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研究的新品种。对袋栽灰树花后熟期、环境条件等对原基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发满袋后熟10~15d,袋壁割口搔菌诱导出菇,菌丝恢复期和现蕾期温度控制为:20~22℃;16~18℃,光照控制为:0h/24h,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97%-99%;89%~91%,通风量控制为:4min/10min;10min/10min,有利于原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工厂化 原基诱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养料制备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建军 金力 +4 位作者 朱爱莲 闵亮 胡长春 汪浩淼 张引芳 《食用菌》 2009年第6期30-32,共3页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我国发展迅速,产量大幅度提高,总生产能力在全世界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稳定性方面,与日本、韩国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稳定性,关键在于不断地完善现有的...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我国发展迅速,产量大幅度提高,总生产能力在全世界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稳定性方面,与日本、韩国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稳定性,关键在于不断地完善现有的工艺水平,向“精、深、细”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国走向食用菌技术强国的必由之路。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拌料工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原材料预湿不到位,引起灭菌不彻底,造成原种和栽培种大批量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工厂化 培养料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蕈菌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里
16
作者 张引芳 《食药用菌》 2010年第5期6-7,共2页
关键词 专题学术报告 蘑菇培养料 种子 蕈菌 堆制技术 蘑菇栽培 专业知识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赴美国参加食用菌学术交流会简报
17
作者 张引芳 《食用菌》 2003年第6期39-39,共1页
应美国第45届食用菌工业大会组委会主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aniel J.Royse教授的邀请,笔者于2003年7月5日至17日赴美国参加了第45届食用菌工业大会,并参观了Oakshire,Kennett Square Specialities等几个大型的食用菌生产公司及美国宾... 应美国第45届食用菌工业大会组委会主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aniel J.Royse教授的邀请,笔者于2003年7月5日至17日赴美国参加了第45届食用菌工业大会,并参观了Oakshire,Kennett Square Specialities等几个大型的食用菌生产公司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学术交流会 安全卫生质量 品种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