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通恢复生态补水对河湖水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邱海遥 何岩 +5 位作者 范业弘 黄民生 曹承进 何培民 徐兵兵 何文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9,共8页
连通恢复生态补水可以通过加强不同河湖水系之间的水量交换来提高其水文连通性,还可以改善水体流动性,增强水体复氧能力.针对其净化水质的特点,分别从水质、水动力、植物和动物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连通恢复生态补水工程对不同河湖水系生... 连通恢复生态补水可以通过加强不同河湖水系之间的水量交换来提高其水文连通性,还可以改善水体流动性,增强水体复氧能力.针对其净化水质的特点,分别从水质、水动力、植物和动物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连通恢复生态补水工程对不同河湖水系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河湖水系连通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恢复生态补水 水质 水动力 水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资源应用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生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董傲 蔡春尔 何培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1,共9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酯材料,主要由微生物在一定的胁迫条件下产生,具有较多的单体结构,由于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近年来对其研究逐渐深入,但由于其生产成本较高导致...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酯材料,主要由微生物在一定的胁迫条件下产生,具有较多的单体结构,由于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近年来对其研究逐渐深入,但由于其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其在生物塑料行业的应用进展缓慢,而以废料作为微生物碳源进行生产的方式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大型海藻养殖量逐年上升,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等生物质资源,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食品、医药、饲料、新能源等领域,目前仅在海藻饲料和海藻肥领域实现了工业化,对其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仍然需要不断地研究创新,使海藻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为了引入庞大的海藻资源进行PHA的生产,降低其生产成本,促进其在生物塑料行业的应用,本文综述了PHA近年来在生产工艺研究上的进展情况,阐明了微藻生物合成PHA及大型海藻作为PHA生产的碳源的可行性,并评估了海藻资源作为碳源开发的优劣,为将来黄海绿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生物塑料 海藻 碳源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菌剂原位净化养殖水体效果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蔡徐依 田亚雄 +3 位作者 陈潘毅 葛朋彪 张六六 李娟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06-1615,共10页
为深入了解固定化菌剂原位应用对养殖水体净化效果及对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监测了养殖池塘原位修复过程中水质指标变化,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养殖底泥与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实验组中养殖池塘的C... 为深入了解固定化菌剂原位应用对养殖水体净化效果及对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监测了养殖池塘原位修复过程中水质指标变化,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养殖底泥与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实验组中养殖池塘的CODMn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均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CODMn去除率从26.14%升至52.49%,氨氮去除率从76.21%提升至90.73%。CODMn的浓度基本满足养殖尾水一级排放标准,氨氮可以稳定低于0.5 mg·L^(-1),养殖过程中TP浓度保持稳定,满足排放标准。实验组水中微生物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Chao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固定化菌剂的加入使得实验组的环境微生物OTU数和独有的OTU数均相应增加,实验组底泥与水体间共有的OTU数更多。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优势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较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数量升高促进了氨氮的转化;促进动物和植物遗骸腐烂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以及拟杆菌门(Bacteriidota)数量的降低与实验组中耗氧性有机污染物CODMn的浓度大幅降低有关;属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变化也反映出固定化菌剂原位应用优化了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菌剂 养殖水体 原位修复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空间与垂向特征
4
作者 苏磊 康嘉炜 +2 位作者 吴萍 凌云 李娟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70,共14页
本研究旨在厘清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结构和含量的变化,以指导土地整理方案并增加土壤碳库和水土保持性能。通过化学分析对上海市10个乡镇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质量分数、空间与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本研究旨在厘清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结构和含量的变化,以指导土地整理方案并增加土壤碳库和水土保持性能。通过化学分析对上海市10个乡镇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质量分数、空间与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整理对土壤理化参数的影响较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地理差异显著。2)种养结合和林湿复合等复合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大于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且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类似。3)上层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下层,呈现出从上至下的埋藏模式。4)整理时间<36个月的样品中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在上下层间的差异显著高于其他样品。综上,土地整理需考虑区域历史土地用地特点,积极采取复合用地整理,以提高土壤碳库。减少对深层土壤扰动,避免释放已封存的碳。建议对土地整理后土壤有机碳数据进行中、长期监控,以准确评估土地整理活动对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整理 空间特征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临港新片区陆海联通水系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5
作者 王鑫 莫子龙 +3 位作者 尹杰 焦俊鹏 何文辉 李娟英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临港新片区作为典型陆海联通区域,陆域水系经农田、商业区、居民区、湿地等区域携带污染物经南汇东滩湿地汇入海洋,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为了解临港新片区从陆到海的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开展了水环境、沉积物... 临港新片区作为典型陆海联通区域,陆域水系经农田、商业区、居民区、湿地等区域携带污染物经南汇东滩湿地汇入海洋,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为了解临港新片区从陆到海的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开展了水环境、沉积物环境以及生物生态群落结构调查,采用多种指数模型对临港新片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氮(TN)为水体的主要营养元素,与施用氮肥等农业活动、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建筑施工导致的点源污染有关;总磷(TP)是影响滴水湖区水质的主要指标;水体中重金属整体污染水平较低。沉积物中TP是主要营养元素,重金属含量呈现出Cd>Cu>Cr>Pb的规律。虽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处于低风险水平,但Cd导致的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仍值得关注。从陆到海的种类多样性指数(H′)逐渐升高,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总体来看,从陆到海水体生态质量整体呈现波动变好的趋势,但营养元素N、P及重金属Cd污染需重点关注。对研究区域进行的风险预警评价表明,陆域水体为较安全状态,近岸海域为安全状态,N、P元素可能引起的富营养化是临港新片区现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性地确定生态优化与恢复策略以提升临港新片区的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联通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风险预警体系 临港新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环境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特征及溯源分析
6
作者 徐嘉楠 田亚雄 +2 位作者 尹杰 王茜 李娟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4-704,共11页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品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3个月的全过程监测,明确了水产品和养殖环境中有机磷农药(OPPs)的污染特征,并基于物料守恒...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品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3个月的全过程监测,明确了水产品和养殖环境中有机磷农药(OPPs)的污染特征,并基于物料守恒和PCA-MLR模型,识别了OPPs的主要外部来源,为养殖过程有效管理和提升对虾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成虾(以湿重计)体内ΣOPPs浓度范围为227~261 ng·g^(-1),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养殖周期内上覆水、沉积物(以干重计)和悬浮物(以干重计)中OPPs浓度范围分别为89~417 ng·L^(-1)、140~445 ng·g^(-1)和217~555 ng·g^(-1),均处于中等污染水平,且各环境介质中乐果均为主要单体。基于物料守恒原理分析结果表明,养殖环境中OPPs主要来源为饲料和进水,降雨和地表径流的贡献相对较低。基于PCA-MLR分析OPP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配表明,悬浮物中OPPs受饲料影响显著,水源对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OPPs的贡献不容忽视。此外,仍存在其他未知途径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关注池塘饲料品质和进水水质,对提升养殖池塘水质和对虾品质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养殖池溏 OPPs 物料守恒 PCA-MLR模型 溯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近海海产品中有机磷和敌草隆农药的残留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解满俊 董欣悦 +2 位作者 李梦娜 尹杰 李娟英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54-2063,共10页
为深入了解我国东部近海海产品中有机磷农药(OPPs)和敌草隆农药的残留特征和健康风险,对来自中国东部近海海域的典型海产品进行了抽样调查,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GC-MS/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LC-MS/MS)... 为深入了解我国东部近海海产品中有机磷农药(OPPs)和敌草隆农药的残留特征和健康风险,对来自中国东部近海海域的典型海产品进行了抽样调查,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GC-MS/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LC-MS/MS)对海产品体内OPPs和敌草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8种OPPs总残留浓度为47~6638 ng/g(以干质量计),平均值为707 ng/g;敌草隆浓度范围为nd(未检出)~3.3 ng/g,平均值为0.49 ng/g。与甲壳类和鱼类相比,OPPs和敌草隆更易蓄积在以滤食底层悬浮物为食的软体动物体内。②空间分布上,OPPs在不同采样点海产品体内的残留浓度差异显著,敌草隆在舟山海域海产品体内残留浓度相对较高。③除连云港市海域软体动物缢蛏总风险指数(HI)值为1.1外,其余海产品中9种农药残留产生的HI值均小于1,健康风险相对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三唑磷和喹硫磷在螠蛏和大黄鱼的体内残留量相对较高,应进一步重点关注。研究显示,东部近海海产品中,儿童摄入软体动物类的风险尤为突出。因此,建议东部沿海居民,特别是儿童群体,应控制高风险海产品的摄入量以保障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敌草隆农药 海产品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闸控型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范业弘 何岩 +6 位作者 朱晗彬 赵凯豪 顾敦罡 黄民生 何培民 徐兵兵 何文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49-1856,共8页
针对城市河道治理后反复出现水华现象的问题,以上海市青浦区小涞港河段为研究区域,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参考相关研究并结合实地调查,优化选取水质、底泥、护岸等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针对城市河道治理后反复出现水华现象的问题,以上海市青浦区小涞港河段为研究区域,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参考相关研究并结合实地调查,优化选取水质、底泥、护岸等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较高的硝酸盐浓度[NO3--N浓度为(3.055±2.863)mg/L,其与叶绿素a浓度显著相关,r=0.36,P<0.05]是闸控型平原河网水系河流重要的水华潜在风险因素,建议结合现有闸泵工程活水畅流技术,进一步优化曝气方式,创造合适的缺氧微环境以及通过硫、铁元素耦合强化总氮去除;河道底泥以营养盐污染[内源氮浓度为(2171.99±1664.40)mg/kg]为主,现有沉水植物种类较为单一,易产生丝状藻华孳生现象,建议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并进行合理配置,降低底泥营养盐污染,增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采用的浆砌混凝土硬质护岸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净化拦截能力严重不足,建议适当拓宽河道,对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选择合理的填料基质和植被配置,以强化护岸对面源污染的截留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控型河道 组合赋权法 河流健康评定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部近海海产品中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的 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梦娜 马海川 +3 位作者 陈潘毅 束胜男 尹杰 李娟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44-1453,共10页
为全面了解我国东部近海海产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菊酯类农药(PYRs)的残留特征及健康风险,本研究以我国东部近海附近海域的典型海产品为研究对象,使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GC-MS/MS)对其体内两类农药的含量进行测定和相关... 为全面了解我国东部近海海产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菊酯类农药(PYRs)的残留特征及健康风险,本研究以我国东部近海附近海域的典型海产品为研究对象,使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GC-MS/MS)对其体内两类农药的含量进行测定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东部近海海产品中,ΣOCPs残留范围为2.2~1864.7 ng·g^(-1)(均值为72.5 ng·g^(-1),以干质量计),ΣPYRs浓度范围为5.2~761.7 ng·g^(-1)(均值为57.9 ng·g^(-1))。与软体动物类和甲壳类相比,ΣOCPs更容易蓄积在脂肪含量更高的鱼类中,而ΣPYRs在3类生物中的残留量差异不显著;空间分布上,两类农药在海洋生物体内残留量的空间差异性均不显著(除烟台海域外);来源分析表明,OCPs污染主要源于历史残留,而PYRs可能与近海范围内陆域的城市卫生防护活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不同海产品中两类农药的总风险指数远小于1,健康风险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菊酯类农药 东部近海 海产品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