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口高浑浊带航道回淤影响因子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顾峰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8-12,共5页
针对河口高浑浊带区域的航道回淤影响因子分析问题,研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分析方法。采用了理论模型计算、实测资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技术手段,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为例,计算比较了冲刷动力、淤积动力以及满足淤积条件的近底层含沙量等因...
针对河口高浑浊带区域的航道回淤影响因子分析问题,研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分析方法。采用了理论模型计算、实测资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技术手段,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为例,计算比较了冲刷动力、淤积动力以及满足淤积条件的近底层含沙量等因子对航道回淤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满足淤积条件的小流速时近底层高含沙量是直接影响长江口高浑浊带区域航道回淤量的主要因子。这一结论通过洪枯季对应数据的差异比较得到了验证,也表明了所提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浑浊带
回淤
影响因子
航道
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口主要分潮振幅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初探
2
作者
王佑铭
沈淇
+3 位作者
李俊花
顾峰峰
贾雨少
应铭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径潮流相互作用及河口拦门沙综合影响下,长江口潮波传播过程及内在机制十分复杂。以“下游口门-北槽拦门沙-上游徐六泾”段沿程6个潮位站多年逐时潮位、北槽洪、枯季水文及上游大通站流量资料,采用t-tide分析工具与河道阻力系数公式,重...
径潮流相互作用及河口拦门沙综合影响下,长江口潮波传播过程及内在机制十分复杂。以“下游口门-北槽拦门沙-上游徐六泾”段沿程6个潮位站多年逐时潮位、北槽洪、枯季水文及上游大通站流量资料,采用t-tide分析工具与河道阻力系数公式,重点分析长江口主要分潮(M2、S2、N2、K1、O1、M4)振幅受径流及河口拦门沙影响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外海潮波自口门传入口内,长江口各主要天文分潮振幅呈先增后减的特征,浅水分潮(M4)振幅逐渐增大。径流对分潮振幅影响的正向作用表现为其引起的局地水位抬升使分潮振幅增加,反向作用体现为其与潮流顶冲使分潮振幅减小。由于长江口各水域受径潮流正、反作用影响的占比差异,所以越靠近口内(外),径流对分潮振幅的反(正)向作用越显著。在两者之间的拦门沙过渡水域,分潮振幅(M2)随径流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临界径流量约为45 000 m^(3)/s。最大天文分潮振幅位于河口拦门沙水域,且洪季拦门沙水域分潮振幅沿程衰减速率小于枯季。洪季拦门沙近底高含沙量减阻效应对长江口潮波传播的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分潮振幅
时空变化
调和分析
河道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后北槽洪枯季水沙运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沈淇
高钦钦
+1 位作者
顾峰峰
戚定满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124,共7页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整治工程前后,北槽洪枯季各测点水沙资料初步探讨了北槽洪枯季水沙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槽洪枯季潮周期平均含沙量分布自上而下总体呈"低-高-低"的分布态势,中段含沙量较高。洪季北槽各测点潮周...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整治工程前后,北槽洪枯季各测点水沙资料初步探讨了北槽洪枯季水沙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槽洪枯季潮周期平均含沙量分布自上而下总体呈"低-高-低"的分布态势,中段含沙量较高。洪季北槽各测点潮周期平均含沙量与潮周期平均流速相关性较差,北槽泥沙输运以平流输移为主。枯季两者相关较好,北槽泥沙运动则以起悬输运为主。北槽悬沙输运主要以欧拉输运为主,洪季北槽悬沙净输运率要明显大于枯季。洪季北槽中段潮泵及垂向环流作用最为明显,枯季,除北槽上段外,潮泵及垂向环流作用较小,水沙输运方向较为相近。造成洪季北槽中段潮泵作用及垂向环流输沙较大的原因是由于北槽中段滩槽泥沙交换频繁,涨潮流经南槽拦门沙及九段沙滩面后,挟带一定高含沙水体进入北槽,进而造成北槽中段潮泵及垂向环流输沙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运
含沙量
北槽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口盐和泥沙密度分层对垂向紊动扩散的影响
4
作者
王心雨
顾峰峰
李俊花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
为研究河口水域盐和泥沙的垂向密度分层对垂向紊动扩散的影响,基于长江口北槽12.5 m深水航道南侧的实测水沙盐资料,分析长江口北槽水域的盐度及含沙量垂向分布特征,并利用Richardson数和PP81方案的零方程模型计算垂向紊动扩散系数,研究...
为研究河口水域盐和泥沙的垂向密度分层对垂向紊动扩散的影响,基于长江口北槽12.5 m深水航道南侧的实测水沙盐资料,分析长江口北槽水域的盐度及含沙量垂向分布特征,并利用Richardson数和PP81方案的零方程模型计算垂向紊动扩散系数,研究北槽水域盐和泥沙的垂向密度分层对垂向紊动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和泥沙垂向密度分层影响下,长江口北槽河段沿程水体的垂向紊动扩散系数由近底层向近表层增大,水体中盐和泥沙等物质的垂向密度分层在北槽中下游河段对水体垂向紊动扩散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盐的垂向密度分层对水体垂向紊动扩散系数的抑制影响程度为大潮小于小潮、涨潮大于落潮;泥沙垂向密度分层的抑制影响为大潮大于小潮、涨潮大于落潮;盐的垂向密度分层是抑制水体垂向紊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清水和盐水条件下的垂向紊动扩散系数比值最大可达5;泥沙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清水和浑水条件下的水体垂向紊动扩散系数比值最大为2,垂向紊动抑制影响最大区域出现在近底层;盐和泥沙综合作用下的垂向密度分层,对物质垂向紊动扩散抑制程度更为明显,抑制前后物质垂向紊动扩散系数的比值在北槽中段的近底层达到最大值(约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垂向紊动
密度分层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S坐标下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海温数值模拟
被引量:
3
5
作者
沈淇
朱建荣
+1 位作者
端义宏
孙明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8,共9页
综合考虑侧边界水通量、海表面风应力、热通量、蒸发和降水等,建立了一个采用垂向S坐标的西北太平洋海洋模式,模拟和分析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海温。S坐标具有使海洋上层趋于同一水深的物理平面和同时底层拟合海底变化的优点。与日本2008年...
综合考虑侧边界水通量、海表面风应力、热通量、蒸发和降水等,建立了一个采用垂向S坐标的西北太平洋海洋模式,模拟和分析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海温。S坐标具有使海洋上层趋于同一水深的物理平面和同时底层拟合海底变化的优点。与日本2008年西北太平洋实测温度断面资料比较,模式计算的海温在分布势态和量值上较为一致,模式能较好地验证海洋温度分布情况。与σ坐标相比,S坐标能更好地验证海温的变化。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西北太平洋气候态环流和海温变化。由于在σ坐标系下水深的水平变化体现在σ层上,海洋表层的分辨率比S坐标系下低,以及初始海温的水平分布含有水深水平变化的信息,S坐标海洋模式能更好地模拟环流和海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垂向S坐标
海温
环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口悬沙挟沙力公式参数的率定与验证
被引量:
8
6
作者
顾峰峰
戚定满
+3 位作者
牟林
万远扬
王巍
孔令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利用长江口水域丰富的实测资料,通过建立切应力模式与挟沙力模式分别计算得到的底部泥沙通量相等的关系,对比分析确定其中相关量后,计算出泥沙恢复饱和过程中挟沙力与含沙量之间的修正值,并以长江口2005年8月的实测水文资料率定出挟沙...
利用长江口水域丰富的实测资料,通过建立切应力模式与挟沙力模式分别计算得到的底部泥沙通量相等的关系,对比分析确定其中相关量后,计算出泥沙恢复饱和过程中挟沙力与含沙量之间的修正值,并以长江口2005年8月的实测水文资料率定出挟沙力计算公式的待定参数。最后,利用长江口2007年8月及11月北槽及南槽的实测含沙量资料、2009年4至8月北槽航道疏浚后的实测回淤量资料进行验证,说明采用的挟沙力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精度,适用于长江口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泥沙
挟沙力公式
航道回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口洪季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悬沙沉降速度估算
被引量:
9
7
作者
沈淇
顾峰峰
+2 位作者
万远扬
孔令双
王巍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93,共6页
根据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洪季多年固定测点的水文泥沙资料,综合利用Rouse公式及霍夫变换方法,估算了深水航道工程下洪季北槽悬沙沉降速度。从悬沙沉降速度角度探讨了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泥沙高回淤的基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航道回淤与悬沙沉...
根据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洪季多年固定测点的水文泥沙资料,综合利用Rouse公式及霍夫变换方法,估算了深水航道工程下洪季北槽悬沙沉降速度。从悬沙沉降速度角度探讨了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泥沙高回淤的基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航道回淤与悬沙沉降速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洪季条件下,北槽悬沙沉降速度在2~8 mm/s之间,其悬沙沉降速度随盐度变化有先增大后变小的特点,在7‰左右时悬沙沉降速度最大;结合洪季北槽航道回淤分布,在深水航道CSW~CS3测点附近泥沙回淤量较高,该处航道高回淤是由于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泥沙絮凝条件(盐度)及较高的水体含沙量致使该区域悬沙沉降速度较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沉降速度
霍夫变换
航道回淤
深水航道
北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口高浑浊带航道回淤影响因子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顾峰峰
机构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交通部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8-12,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405403)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项目(15DZ1202400
14ZR1420700)
文摘
针对河口高浑浊带区域的航道回淤影响因子分析问题,研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分析方法。采用了理论模型计算、实测资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技术手段,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为例,计算比较了冲刷动力、淤积动力以及满足淤积条件的近底层含沙量等因子对航道回淤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满足淤积条件的小流速时近底层高含沙量是直接影响长江口高浑浊带区域航道回淤量的主要因子。这一结论通过洪枯季对应数据的差异比较得到了验证,也表明了所提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
高浑浊带
回淤
影响因子
航道
河口
Keywords
high SSC
siltation
influential factors
navigation channel
estuary
分类号
TV1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口主要分潮振幅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初探
2
作者
王佑铭
沈淇
李俊花
顾峰峰
贾雨少
应铭
机构
上海
河口
海岸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交通部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
上海
海事大学海洋
科学
与工程学院
中交
上海
航道勘察设计
研究
院有限公司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基金
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1DZ1201000)。
文摘
径潮流相互作用及河口拦门沙综合影响下,长江口潮波传播过程及内在机制十分复杂。以“下游口门-北槽拦门沙-上游徐六泾”段沿程6个潮位站多年逐时潮位、北槽洪、枯季水文及上游大通站流量资料,采用t-tide分析工具与河道阻力系数公式,重点分析长江口主要分潮(M2、S2、N2、K1、O1、M4)振幅受径流及河口拦门沙影响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外海潮波自口门传入口内,长江口各主要天文分潮振幅呈先增后减的特征,浅水分潮(M4)振幅逐渐增大。径流对分潮振幅影响的正向作用表现为其引起的局地水位抬升使分潮振幅增加,反向作用体现为其与潮流顶冲使分潮振幅减小。由于长江口各水域受径潮流正、反作用影响的占比差异,所以越靠近口内(外),径流对分潮振幅的反(正)向作用越显著。在两者之间的拦门沙过渡水域,分潮振幅(M2)随径流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临界径流量约为45 000 m^(3)/s。最大天文分潮振幅位于河口拦门沙水域,且洪季拦门沙水域分潮振幅沿程衰减速率小于枯季。洪季拦门沙近底高含沙量减阻效应对长江口潮波传播的影响不可忽略。
关键词
长江口
分潮振幅
时空变化
调和分析
河道阻力
Keywords
the Yangtze Estuary
tidal constituent amplitud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harmonic analysis
channel resistance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后北槽洪枯季水沙运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沈淇
高钦钦
顾峰峰
戚定满
机构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交通部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
上海
市水利工程设计
研究
院有限公司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124,共7页
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1ZR1415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6072)
文摘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整治工程前后,北槽洪枯季各测点水沙资料初步探讨了北槽洪枯季水沙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槽洪枯季潮周期平均含沙量分布自上而下总体呈"低-高-低"的分布态势,中段含沙量较高。洪季北槽各测点潮周期平均含沙量与潮周期平均流速相关性较差,北槽泥沙输运以平流输移为主。枯季两者相关较好,北槽泥沙运动则以起悬输运为主。北槽悬沙输运主要以欧拉输运为主,洪季北槽悬沙净输运率要明显大于枯季。洪季北槽中段潮泵及垂向环流作用最为明显,枯季,除北槽上段外,潮泵及垂向环流作用较小,水沙输运方向较为相近。造成洪季北槽中段潮泵作用及垂向环流输沙较大的原因是由于北槽中段滩槽泥沙交换频繁,涨潮流经南槽拦门沙及九段沙滩面后,挟带一定高含沙水体进入北槽,进而造成北槽中段潮泵及垂向环流输沙明显。
关键词
泥沙输运
含沙量
北槽
机制分析
Keywords
sediment transport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north passage
mechanism analysis
分类号
P333.4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口盐和泥沙密度分层对垂向紊动扩散的影响
4
作者
王心雨
顾峰峰
李俊花
机构
上海
海事大学海洋
科学
与工程学院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交通部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21DZ1201700,21DZ1201002)。
文摘
为研究河口水域盐和泥沙的垂向密度分层对垂向紊动扩散的影响,基于长江口北槽12.5 m深水航道南侧的实测水沙盐资料,分析长江口北槽水域的盐度及含沙量垂向分布特征,并利用Richardson数和PP81方案的零方程模型计算垂向紊动扩散系数,研究北槽水域盐和泥沙的垂向密度分层对垂向紊动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和泥沙垂向密度分层影响下,长江口北槽河段沿程水体的垂向紊动扩散系数由近底层向近表层增大,水体中盐和泥沙等物质的垂向密度分层在北槽中下游河段对水体垂向紊动扩散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盐的垂向密度分层对水体垂向紊动扩散系数的抑制影响程度为大潮小于小潮、涨潮大于落潮;泥沙垂向密度分层的抑制影响为大潮大于小潮、涨潮大于落潮;盐的垂向密度分层是抑制水体垂向紊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清水和盐水条件下的垂向紊动扩散系数比值最大可达5;泥沙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清水和浑水条件下的水体垂向紊动扩散系数比值最大为2,垂向紊动抑制影响最大区域出现在近底层;盐和泥沙综合作用下的垂向密度分层,对物质垂向紊动扩散抑制程度更为明显,抑制前后物质垂向紊动扩散系数的比值在北槽中段的近底层达到最大值(约22)。
关键词
扩散系数
垂向紊动
密度分层
长江口
Keywords
diffusion coefficient
vertical turbulence
density stratificatio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分类号
TV143.1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坐标下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海温数值模拟
被引量:
3
5
作者
沈淇
朱建荣
端义宏
孙明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
海岸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交通部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
国家气象
中心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9CB421500)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GRAPES)发展专项
文摘
综合考虑侧边界水通量、海表面风应力、热通量、蒸发和降水等,建立了一个采用垂向S坐标的西北太平洋海洋模式,模拟和分析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海温。S坐标具有使海洋上层趋于同一水深的物理平面和同时底层拟合海底变化的优点。与日本2008年西北太平洋实测温度断面资料比较,模式计算的海温在分布势态和量值上较为一致,模式能较好地验证海洋温度分布情况。与σ坐标相比,S坐标能更好地验证海温的变化。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西北太平洋气候态环流和海温变化。由于在σ坐标系下水深的水平变化体现在σ层上,海洋表层的分辨率比S坐标系下低,以及初始海温的水平分布含有水深水平变化的信息,S坐标海洋模式能更好地模拟环流和海温的变化。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垂向S坐标
海温
环流
数值模拟
Keywords
Northwest Pacific
vertical S-coordinate
ocean temperature
ocean circul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口悬沙挟沙力公式参数的率定与验证
被引量:
8
6
作者
顾峰峰
戚定满
牟林
万远扬
王巍
孔令双
机构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交通部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信息
中心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基金
上海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PJ8和专项PJ9项目
海洋公益性项目洋山港泥沙输运监测及风暴冲淤预测研究资助项目
文摘
利用长江口水域丰富的实测资料,通过建立切应力模式与挟沙力模式分别计算得到的底部泥沙通量相等的关系,对比分析确定其中相关量后,计算出泥沙恢复饱和过程中挟沙力与含沙量之间的修正值,并以长江口2005年8月的实测水文资料率定出挟沙力计算公式的待定参数。最后,利用长江口2007年8月及11月北槽及南槽的实测含沙量资料、2009年4至8月北槽航道疏浚后的实测回淤量资料进行验证,说明采用的挟沙力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精度,适用于长江口的工程应用。
关键词
长江口
泥沙
挟沙力公式
航道回淤量
Keywords
Yangtze Estuary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formula of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silting quantity in channel
分类号
TV142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口洪季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悬沙沉降速度估算
被引量:
9
7
作者
沈淇
顾峰峰
万远扬
孔令双
王巍
机构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交通部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93,共6页
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ZR1415800)
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资金资助项目(200905001-04)
文摘
根据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洪季多年固定测点的水文泥沙资料,综合利用Rouse公式及霍夫变换方法,估算了深水航道工程下洪季北槽悬沙沉降速度。从悬沙沉降速度角度探讨了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泥沙高回淤的基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航道回淤与悬沙沉降速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洪季条件下,北槽悬沙沉降速度在2~8 mm/s之间,其悬沙沉降速度随盐度变化有先增大后变小的特点,在7‰左右时悬沙沉降速度最大;结合洪季北槽航道回淤分布,在深水航道CSW~CS3测点附近泥沙回淤量较高,该处航道高回淤是由于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泥沙絮凝条件(盐度)及较高的水体含沙量致使该区域悬沙沉降速度较大造成的。
关键词
悬沙沉降速度
霍夫变换
航道回淤
深水航道
北槽
Keywords
settling velocity of suspended sediment
Hough transform
channel siltation
deep-water channel
North Passage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口高浑浊带航道回淤影响因子分析方法研究
顾峰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江口主要分潮振幅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初探
王佑铭
沈淇
李俊花
顾峰峰
贾雨少
应铭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后北槽洪枯季水沙运动特征研究
沈淇
高钦钦
顾峰峰
戚定满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长江口盐和泥沙密度分层对垂向紊动扩散的影响
王心雨
顾峰峰
李俊花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S坐标下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海温数值模拟
沈淇
朱建荣
端义宏
孙明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长江口悬沙挟沙力公式参数的率定与验证
顾峰峰
戚定满
牟林
万远扬
王巍
孔令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长江口洪季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悬沙沉降速度估算
沈淇
顾峰峰
万远扬
孔令双
王巍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