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见奔腾的马年电影——对1990年电影现象的扫视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海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5,共2页
1990年,农历马年。这一年,电影并未如年初人们想象的那样潇洒地奔腾起来;这一年,电影市场没有出现艺术品味与上座率并驾齐驱的优秀产品;这一年,电影还是不景气。年末,权威人士承认:这是电影的小年。主旋律片终于没有奏响凯歌一九八九年... 1990年,农历马年。这一年,电影并未如年初人们想象的那样潇洒地奔腾起来;这一年,电影市场没有出现艺术品味与上座率并驾齐驱的优秀产品;这一年,电影还是不景气。年末,权威人士承认:这是电影的小年。主旋律片终于没有奏响凯歌一九八九年是主旋律影片初露端倪之年,《开国大典》《百色起义》《巍巍昆仑》奠定了这一年的主基调,不仅是社会效益,在经济上,《开国大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影片 艺术品味 巍巍昆仑 主基 国产影片 滕进贤 特区打工妹 革命历史题材 中影公司 一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倔老头……”——访张子芳同志
2
作者 翁志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9,共1页
钟姗姗扶着妈妈早已走了,可我还在默默地伫立在八宝山革命公幕钟惦裴灵前哀思,耳边似乎还在响着子芳同志刚才的话:“……惦棐,今天我又看你来了,老罗来了(罗艺军),老章来了(章柏青),还有您最关心的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影评协会的青年朋... 钟姗姗扶着妈妈早已走了,可我还在默默地伫立在八宝山革命公幕钟惦裴灵前哀思,耳边似乎还在响着子芳同志刚才的话:“……惦棐,今天我又看你来了,老罗来了(罗艺军),老章来了(章柏青),还有您最关心的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影评协会的青年朋友也都来了。您未竟的事业将由他们来继承,您放心吧,您……安息吧”。今年三月二十日是钟惦棐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我们与《文汇电影时报》联合举办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子芳 罗艺 上海沪西 文汇 谢晋 学术思想研讨会 纪念会 对我说 美学著作 朱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言的呆照何以不讨好——对电影艺术本性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刘汉铭 袁建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0-11,共2页
论时下,电影界和电影评论界有一种倾向,即往往想以有限的画面(一幅或一组画面)去包宏无限的思想、艺术内涵,将视觉艺术的想像张力扩大化了。这在美术界和摄影界也有所反映,如绘画艺术追求抽象境界,摄影艺术追求无标题效果等等。本文将指... 论时下,电影界和电影评论界有一种倾向,即往往想以有限的画面(一幅或一组画面)去包宏无限的思想、艺术内涵,将视觉艺术的想像张力扩大化了。这在美术界和摄影界也有所反映,如绘画艺术追求抽象境界,摄影艺术追求无标题效果等等。本文将指出,视觉艺术——这里主要是指电影画面,至少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制约,从而给观众带来的想像张力是有局限性的。一、无声制约着画面信息量的充分传播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信息量主要是通过物质外观形状的变化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发出的声响来传递的(当然还有物质的气味、质地等等),对应于此,人类接受外界信息的生理器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当然还有嗅觉、味觉和触觉)。一旦人类只能目视而不能耳听时,那么所接受的外界信息量不仅大为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评论 电影画面 艺术内涵 视觉艺术 摄影艺术 外观形状 生理器官 创作规律 电影理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北影这个舞台上——访北影厂厂长宋崇
4
作者 翁志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3-3,共1页
当我们抽暇来到北影厂拜访我们的老朋友宋崇时,他依然那么自信,那么爽朗。宋崇受命于北影危难之中。他担任童影两年多的厂长,使本来不景气的童影有了显著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腾进贤局长受部里的委托,请宋崇出马治理北影厂。宋崇考虑再... 当我们抽暇来到北影厂拜访我们的老朋友宋崇时,他依然那么自信,那么爽朗。宋崇受命于北影危难之中。他担任童影两年多的厂长,使本来不景气的童影有了显著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腾进贤局长受部里的委托,请宋崇出马治理北影厂。宋崇考虑再三,同意了。他知道,部长、局长亲自点将,没有出路,他只能背水一战。去年九月初,宋崇来到了北影,他从改革入手,抓体制,抓思想、抓作风,短短几个月,北影的面貌就有了改观,使职工看到了北影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崇 抽暇 进贤 九月初 合拍片 三千万 置景 战略决策 年平均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录电影,别老在沉寂中叹息
5
作者 刘汉铭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9-9,共1页
新闻纪录电影在我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曾经处于重要的位置和享有显赫的声誉,它的辉煌在于及时、积极地宣传党的路线、政策,鼓舞人民群众斗志,反映国家变迁步伐。然而,当纪录电影过分强调教育功能、宣传功能、说教功能,洋洋得意地被捧... 新闻纪录电影在我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曾经处于重要的位置和享有显赫的声誉,它的辉煌在于及时、积极地宣传党的路线、政策,鼓舞人民群众斗志,反映国家变迁步伐。然而,当纪录电影过分强调教育功能、宣传功能、说教功能,洋洋得意地被捧为座上客时;当纪录电影过于依赖政治环境,白描高层意向,急功近利地渲泄时;纪录电影实际上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包视袱。长期来,纪录电影形成的构架,养成的习惯,造就的轨遭,背上的负担,使它走向畸形发展,单一而不容多样,传统而不容创新,封闭而不容开放,纪录电影的个性、品格、特点、风格被淹没了。当我们站在88年电影的座标上,反思纪录电影的过去,评说它的现状和发展,不免引起种种忧虑和不安。可以说,近几年来纪录电影对观众的影响真是微乎其微,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从创作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电影 宣传功能 上海国际电视节 观众心理 政治环境 人民群众 渲泄 畸形发展 艺术感染力 放下架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