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蔺玉辉 靳晓雄 +1 位作者 肖勇 华春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了改善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利用微机控制技术,采用自动控制理论,建立了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模型。采用LQR控制、自调整模糊控制、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3种策略,以发动机振动加速度作为控制目标,对其振动进行有效的在线控制。验证了控制系... 为了改善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利用微机控制技术,采用自动控制理论,建立了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模型。采用LQR控制、自调整模糊控制、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3种策略,以发动机振动加速度作为控制目标,对其振动进行有效的在线控制。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和跟踪性能,分析了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振动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汽车公司全球化研发态势及其在华研发活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盛镭 王晶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0-275,共6页
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化研发战略嬗变导致汽车产业新一轮先进生产力的转移;全球研发组织体系也逐渐由控制走向协调,演化为全球协同网络系统。文中阐述了跨国汽车公司全球化研发的驱动力和研发组织体系的演化趋势,对跨国汽车公司在华研发... 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化研发战略嬗变导致汽车产业新一轮先进生产力的转移;全球研发组织体系也逐渐由控制走向协调,演化为全球协同网络系统。文中阐述了跨国汽车公司全球化研发的驱动力和研发组织体系的演化趋势,对跨国汽车公司在华研发活动进行了效应分析,并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应对策略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汽车公司 研发 战略 全球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改善汽车风洞轴向静压系数的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启良 郑志强 +1 位作者 贾青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2-426,共5页
改善轴向静压系数对提高汽车风洞实验段流场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与数值模拟均发现,增加收集口角度或增加收集口喉部间隙都能有效改善汽车风洞实验段轴向静压系数,而且收集口角度越大或喉部间隙越大,轴向静压系数改善效果越明显.另外,... 改善轴向静压系数对提高汽车风洞实验段流场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与数值模拟均发现,增加收集口角度或增加收集口喉部间隙都能有效改善汽车风洞实验段轴向静压系数,而且收集口角度越大或喉部间隙越大,轴向静压系数改善效果越明显.另外,实验还比较了单独增加收集口角度、收集口喉部间隙以及收集口角度和喉部间隙组合后对轴向静压系数的影响,旨在为全尺寸汽车风洞改善轴向静压系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风洞 轴向静压系数 收集口角度 收集口喉部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B柱加强板的优化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芳武 熊长丽 +3 位作者 杨猛 蒲永锋 王晓军 支永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6-44,共9页
通过建立B柱总成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在等刚度原则下,对碳纤维复合材料B柱加强版进行自由尺寸优化、尺寸优化、铺层角度优化设计,并对B柱总成进行三点弯曲有限元仿真,获取优化后模型的最大位移及最大强度.通过真空导入成型工艺制作B柱加... 通过建立B柱总成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在等刚度原则下,对碳纤维复合材料B柱加强版进行自由尺寸优化、尺寸优化、铺层角度优化设计,并对B柱总成进行三点弯曲有限元仿真,获取优化后模型的最大位移及最大强度.通过真空导入成型工艺制作B柱加强板样件,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B柱总成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校核总成的强度指标.最后基于2018版C-NCAP标准分析整车侧面碰撞性能.通过对比刚度、弯曲性能、侧面碰撞侵入量、侧面碰撞侵入速度、侧面碰撞加速度,优化设计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B柱加强板可在保证刚度、强度及侧面碰撞性能的前提下替代原钢制B柱加强板,并使B柱加强板减重1.376 kg,减重比达到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轻量化 B柱加强板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手动档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模态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程林 赵文杰 +4 位作者 刘涛 刘启华 姜耀全 张小虎 王晓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65-270,共6页
针对某手动档汽车起步离合器异响问题,通过NVH测试分析确定噪音频谱特征,结合模态试验分析了关联因素。建立离合器系统有限元仿真模型,着重进行了离合器动态过程模拟和从动盘模态匹配优化。随后基于分析结果研究异响产生深层次原因。最... 针对某手动档汽车起步离合器异响问题,通过NVH测试分析确定噪音频谱特征,结合模态试验分析了关联因素。建立离合器系统有限元仿真模型,着重进行了离合器动态过程模拟和从动盘模态匹配优化。随后基于分析结果研究异响产生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结构优化方案,并实车验证优化后效果。提出结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车内异响消失,这对于手动挡离合器异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响问题 NVH测试 离合器从动盘 模态试验 CAE模型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行人髋部碰撞保护的汽车前端造型与结构概念设计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聂冰冰 夏勇 +3 位作者 黄俊 周青 刘奇 杜汉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6-292,共7页
分析了汽车前端造型因素对行人髋部碰撞的影响,提出了以降低碰撞能量输入为目标的车型外轮廓设计方法,并建立了髋部冲击器与某实车车型发动机罩前缘碰撞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其行人髋部碰撞保护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结合各个碰撞位置的局... 分析了汽车前端造型因素对行人髋部碰撞的影响,提出了以降低碰撞能量输入为目标的车型外轮廓设计方法,并建立了髋部冲击器与某实车车型发动机罩前缘碰撞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其行人髋部碰撞保护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结合各个碰撞位置的局部结构特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结构改进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设可变形吸能结构、削减局部结构刚度等措施,可以改善髋部冲击器的碰撞波形,降低损伤指标的峰值,为以Euro NCAP评价为目标的实车造型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髋部碰撞保护 汽车前端造型 结构概念设计 EURO NCAP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吸振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勇 顾彦 靳春梅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3-126,共4页
研究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推导单动力吸振器和双动力吸振器解析解,建立吸振器数学模型;其二,建立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法,作为动力吸振器参数设计选用之依据。另一方面,根据吸振器数学模型,编写吸振器设计工具,并对吸振器质量、刚度和阻尼参... 研究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推导单动力吸振器和双动力吸振器解析解,建立吸振器数学模型;其二,建立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法,作为动力吸振器参数设计选用之依据。另一方面,根据吸振器数学模型,编写吸振器设计工具,并对吸振器质量、刚度和阻尼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根据设计结果,试做汽车半轴合适之吸振器,并以实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安装试制吸振器后,实车振动噪声皆有显著改善。实用表明,利用吸振器解析解可快速对吸振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避免传统吸振器数值仿真之繁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吸振器 模态质量 吸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分配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9
8
作者 熊璐 高翔 邹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2-929,共8页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各车轮电机力矩和液压制动力矩可独立控制的特点,以操纵稳定性为目标,设计电机与液压制动复合分配的控制策略.控制策略采用分层控制的结构,上层运动控制器根据驾驶员输入和车辆状态的反馈求取广义力,下层控制分...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各车轮电机力矩和液压制动力矩可独立控制的特点,以操纵稳定性为目标,设计电机与液压制动复合分配的控制策略.控制策略采用分层控制的结构,上层运动控制器根据驾驶员输入和车辆状态的反馈求取广义力,下层控制分配器在执行器约束及速度约束下,考虑轮胎纵侧耦合特性对横摆转矩的影响,采用二次规划法进行转矩分配,实现车辆的稳定性控制效果.最后利用CARSIM和MATLAB软件对电液复合算法进行了联合仿真,并进行了实车试验来验证算法,最终的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分配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相对仅用电机控制时要好,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液复合分配 稳定性控制 实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春燕 马其华 陈安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研究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对电动汽车电力驱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电机驱动控制器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根据电动汽车对动力源的要求,分析电机的几种主要调速策略,并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策略进行了选择;根据所选用... 研究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对电动汽车电力驱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电机驱动控制器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根据电动汽车对动力源的要求,分析电机的几种主要调速策略,并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策略进行了选择;根据所选用电机特性,建立了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型,并确定了该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在完成了增量式PI控制算法的实现的基础上,利用工程正定法选定了系统PI控制主要参数参数,并设计了控制系统的主控制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驱动电机 控制系统 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向荣 万党水 +1 位作者 白鹏 张振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3-216,202,共5页
燃料电池汽车在结构上有别于传统汽车,其碰撞安全性尤应关注。文中重点对燃料电池汽车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建立燃料电池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仿真确定车辆安全性能设计方案。同时根据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阐述了对其碰撞试验... 燃料电池汽车在结构上有别于传统汽车,其碰撞安全性尤应关注。文中重点对燃料电池汽车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建立燃料电池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仿真确定车辆安全性能设计方案。同时根据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阐述了对其碰撞试验方法的思考。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车辆结构改进设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碰撞安全性 正面碰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低温预混合燃烧和ISG的混合发动机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成 杨福源 +2 位作者 欧阳明高 高国景 陈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8-214,共7页
在一台2.5,L高压共轨柴油机上,使用燃料晚喷和EGR实现低温预混合燃烧,降低原机NOx和碳烟排放;使用燃烧状态分析单元,采集缸压信号并计算平均指示压力(IMEP)、平均泵气压力(PMEP)和最大缸内压力等燃烧状态指标,再通过喷油定时和喷油脉宽... 在一台2.5,L高压共轨柴油机上,使用燃料晚喷和EGR实现低温预混合燃烧,降低原机NOx和碳烟排放;使用燃烧状态分析单元,采集缸压信号并计算平均指示压力(IMEP)、平均泵气压力(PMEP)和最大缸内压力等燃烧状态指标,再通过喷油定时和喷油脉宽的控制,实现燃烧闭环控制,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和各缸一致性;对摩擦转矩和发动机有效转矩进行预估,并进行转矩闭环控制;通过启动/发电一体化(ISG)电机、离合器和超级电容构建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在发动机和ISG电机间进行转矩协调,瞬态过程中发动机输出转矩的不足由ISG电机进行动态补偿.等效NEDC工况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融合低温预混合和ISG电机的混合发动机技术,NOx排放下降44.7%,碳烟下降36.7%,总油耗下降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预混合燃烧 燃烧闭环控制 转矩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润滑滚动轴承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家序 赵慧 李金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1,共6页
参照卫星驱动机构使用的C36018固体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建立了三维模型,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固体润滑滚动轴承进行显式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转速和轴向力下轴承各部件的动态接触应力及滚珠和内圈的运动状态,并与无涂层润滑条件... 参照卫星驱动机构使用的C36018固体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建立了三维模型,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固体润滑滚动轴承进行显式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转速和轴向力下轴承各部件的动态接触应力及滚珠和内圈的运动状态,并与无涂层润滑条件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轴向载荷增加,轴承各个部件的应力幅值都有所增大,滚珠和保持架开始转动所需的时间缩短;转速增加,接触区域应力峰值变化频率增大,但对应力幅值的影响很小;具有固体润滑涂层的滚道接触面,在与滚珠发生接触时,涂层发生弹性变形,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应力减小,可以有效地保护轴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润滑 滚动轴承 动态接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油耗与排放法规下汽油发动机技术对燃油的要求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友文 胡云昊 +1 位作者 张子庆 孟铭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阐述了我国油耗与排放法规的发展、现状与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从而探究在新油耗与排放法规下,汽油发动机技术、排放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多批次满足国Ⅳ和国Ⅴ排放标准汽油燃油的检测,分析了国Ⅴ排放标准实施后,汽油主... 阐述了我国油耗与排放法规的发展、现状与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从而探究在新油耗与排放法规下,汽油发动机技术、排放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多批次满足国Ⅳ和国Ⅴ排放标准汽油燃油的检测,分析了国Ⅴ排放标准实施后,汽油主要指标馏程、芳烃含量和蒸气压等发生的变化,阐明这些指标对汽油发动机和排放后处理新技术的影响,提出了汽油发动机技术对燃油的要求。结果表明,国Ⅴ排放标准实施后,汽油存在组分重、芳烃含量高、冬季蒸气压偏低等问题。在汽油发动机和排放后处理新技术应用下,这些问题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同时导致车辆油耗的升高和排放恶化。因此,改善车辆油耗与排放,要求严格控制燃油指标,提升燃油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耗 排放 汽油发动机 车用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电动汽车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设计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大志 于成祥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9-52,共4页
结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品牌一款微型电动汽车项目,讨论了电动轿车在质量分布和舱室布置方面与常规内燃机轿车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规划了具有集中大质量块的电动轿车的碰撞载荷路径和正面碰撞变形区域,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 结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品牌一款微型电动汽车项目,讨论了电动轿车在质量分布和舱室布置方面与常规内燃机轿车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规划了具有集中大质量块的电动轿车的碰撞载荷路径和正面碰撞变形区域,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完成车辆正面结构的详细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达到了良好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能。针对电动车特殊质量分布和布置的结构耐撞性的该设计方法,能够应用于此类微型车结构耐撞性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轿车 结构耐撞性 变形空间 载荷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系统平台 被引量:7
15
作者 樊晓松 邵华 邢进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9-43,共5页
以荣威550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为例,根据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特性和不同测试阶段要求,设计开发了具备不同功能的测试平台。介绍了荣威550PHEV的动力总成架构和主要测试阶段,以及各阶段测试系统平台的功能要求、架构方案、特殊测... 以荣威550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为例,根据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特性和不同测试阶段要求,设计开发了具备不同功能的测试平台。介绍了荣威550PHEV的动力总成架构和主要测试阶段,以及各阶段测试系统平台的功能要求、架构方案、特殊测试设备、通讯接口及注意事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动力总成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总成动态干涉校验仿真中的包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宁 尹鹏和 +1 位作者 高卫民 徐康聪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4,共4页
为了在有限的发动机舱内合理地布置动力总成,需要确定动力总成的动态包络空间。运用坐标变换和特殊的型值点提取方法,完成各种姿态下动力总成数模的转换和包络面数模简化。借助CATIA二次开发工具CAA,开发出能够在仿真环境下自动生成动... 为了在有限的发动机舱内合理地布置动力总成,需要确定动力总成的动态包络空间。运用坐标变换和特殊的型值点提取方法,完成各种姿态下动力总成数模的转换和包络面数模简化。借助CATIA二次开发工具CAA,开发出能够在仿真环境下自动生成动力总成动态包络面的分析模块,从而达到简化包络面数据、减少运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动态包络分析 坐标变换 动力总成 包络面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汽车EPS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景波 贝绍轶 +1 位作者 张兰春 陈大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88-2792,共5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与汽车性能的协调是其装车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电动助力转向及汽车动力学模型,提出兼顾转向轻便性和汽车侧向行驶稳定性的目标函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EPS系统参数进行优化...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与汽车性能的协调是其装车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电动助力转向及汽车动力学模型,提出兼顾转向轻便性和汽车侧向行驶稳定性的目标函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EPS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解。最后,进行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EPS参数全局优化后,转向盘操纵力矩峰值降低32.2%,侧向加速度峰值降低29.1%,最大超调量降低41.5%,汽车转向轻便性和侧向行驶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 EPS 粒子群优化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机可变气门定时技术作用机理及应用策略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广飞 张弘 +1 位作者 尹琪 吴卫兵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在分析调节配气定时参数降低燃油消耗及减少排放机理的基础上,对比了进气门定时单独连续可变,排气门定时单独连续可变,进排气门定时联动连续可变及进排气门定时独立连续可变4种可变气门定时技术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其在汽油机... 在分析调节配气定时参数降低燃油消耗及减少排放机理的基础上,对比了进气门定时单独连续可变,排气门定时单独连续可变,进排气门定时联动连续可变及进排气门定时独立连续可变4种可变气门定时技术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其在汽油机上的应用策略。最后,使用这种策略对配有进排气门定时独立连续可变技术的汽油机进行了气门定时优化试验,并分析了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可变气门定时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电动汽车NVH性能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兴 左燕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7-350,共4页
在整车开发环节中,需要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NVH性能。针对某电动汽车样车的振动噪声问题,对车内噪声水平及电机、减速器、差速器等声振特性进行测试;采用阶次跟踪分析法识别出车内主要的振动噪声源;提出了相应的减振降噪措施。
关键词 电动汽车 NVH 阶次跟踪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中Modelica模块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爱国 王闻莉 +3 位作者 陆亮 周治平 高卫民 戴轶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94,87,共5页
现代产品的开发需要多领域建模仿真工具支持。分析了AMESim/Modelica模块在多领域系统级建模仿真方面的优势。以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为例,采用图形化物理建模方式在AMESim中建立了系统模型,并用多领域统一仿真建模语言Modelica编... 现代产品的开发需要多领域建模仿真工具支持。分析了AMESim/Modelica模块在多领域系统级建模仿真方面的优势。以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为例,采用图形化物理建模方式在AMESim中建立了系统模型,并用多领域统一仿真建模语言Modelica编写的模型替换了部分模型,分析了转向过程中系统参数对转向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AMESim/Modelica模块建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的可读性好,同时Modelica建立的子模型重用性好,该方法是一种直观化、易操作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ICA AMESIM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