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修复下的景观设计分析
1
作者 谢乔兰 《花卉》 2024年第18期76-78,共3页
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生态环境不断受到侵害,为此人们对生态修复的相关工作逐渐提高重视。而对于生态修复,其不仅关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还涉及景观的重建与设计,促使人们能够在生态环境中,两者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详细探讨了... 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生态环境不断受到侵害,为此人们对生态修复的相关工作逐渐提高重视。而对于生态修复,其不仅关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还涉及景观的重建与设计,促使人们能够在生态环境中,两者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详细探讨了生态修复下的景观设计原则与具体方法,促使生态环境中的景观设计可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修复,以期为生态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景观设计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端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及施工策略分析
2
作者 覃丹桂 《花卉》 2024年第20期52-54,共3页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注重住宅内的舒适程度,而且也要求室外公共空间具备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品质。在这种要求下,对高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注重住宅内的舒适程度,而且也要求室外公共空间具备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品质。在这种要求下,对高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高端住宅小区园林景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端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住宅小区 园林景观设计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亮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城市的形象塑造取决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而随着各个高校新区的建成和城市的迅速扩张,过去封闭的大学校园,现在逐渐开始对普通市民开放,自此大学校园也就成为了城市公共环境的一部分。从设计角度出发,探讨大学校园景观与城市公共环... 城市的形象塑造取决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而随着各个高校新区的建成和城市的迅速扩张,过去封闭的大学校园,现在逐渐开始对普通市民开放,自此大学校园也就成为了城市公共环境的一部分。从设计角度出发,探讨大学校园景观与城市公共环境之间的关系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大学校园景观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景观 城市 公共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园艺疗法与康复疗愈景观设计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郭艳 《现代园艺》 2020年第12期52-53,共2页
园艺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性恢复疗法,是通过园艺为患者提供相关治疗,帮助患者实现康复、缓解抑郁和释放压力,在当下疗愈康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阐述了园艺疗法的含义,分析了其实现途径,再结合园艺疗法的特点探究了康复疗愈景观的设计原... 园艺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性恢复疗法,是通过园艺为患者提供相关治疗,帮助患者实现康复、缓解抑郁和释放压力,在当下疗愈康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阐述了园艺疗法的含义,分析了其实现途径,再结合园艺疗法的特点探究了康复疗愈景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疗法 康复疗愈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公园经营理念与实践——长春净月中央公园的探索
5
作者 邓刚 王慧源 +1 位作者 张秀 刘璞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共7页
关注城市公园的经营属性,遵循价值规律,将经营思维贯穿于城市公园全生命周期,进行整体筹划、资源组织及运营管理,将较大程度促进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提升,缓解政府及国企压力,促进在城市公园领域形成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共建、共治、共... 关注城市公园的经营属性,遵循价值规律,将经营思维贯穿于城市公园全生命周期,进行整体筹划、资源组织及运营管理,将较大程度促进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提升,缓解政府及国企压力,促进在城市公园领域形成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局面[1]。1城市公园的价值规律1.1价值模型城市公园经营的核心是遵循价值规律,实现价值平衡。建立符合城市公园特征的价值模型,对梳理价值规律十分重要,其重点在于呈现成本投入与效益收入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效益 经营属性 城市公园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双修”视角下的长春南岭净水厂再生设计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建军 陈强 杨书简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8,共6页
拥有80多年历史的长春南岭净水厂在时代的更迭中,厂区内的多数设施设备由于老化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遗留下来的工业废弃地将以怎样的形式重现在人们眼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双修"背景下,通过对场地内现存的生态资源... 拥有80多年历史的长春南岭净水厂在时代的更迭中,厂区内的多数设施设备由于老化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遗留下来的工业废弃地将以怎样的形式重现在人们眼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双修"背景下,通过对场地内现存的生态资源情况进行观测、调查和分析,对现存工业遗产建筑进行结构评估和历史价值调查研究,对厂房内废旧净水机器设备进行梳理和价值评判,提出了基于长春南岭净水厂自身特点的修复再生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并改造现有厂房的同时进行了艺术升华,使城市功能逐步融入园区之中,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双修 工业遗产 南岭净水厂 再生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水文化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长春净水厂改造项目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倩倩 《花卉》 2018年第4期126-128,共3页
穿梭时光的回忆,轻松休闲的体验,尺度与形态的连接,新与旧的融合,在这个承载了无数人们回忆与情感的项目中,我们巧借匠心之手将空间重塑。
关键词 水文化 改造项目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景观营造方法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扬徐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1期89-90,共2页
以郑州建业足球小镇启动区景观设计项目为例,通过论述其在设计过程中对场地内地形地貌、场景、植物造景等设计内容的创新之举,总结并提出了一条以生态环境保护、小镇历史风貌传承为基本原则的特色小镇景观营造策略。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景观营造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设计如何实现生态共享——长春岭南净水厂植物设计为例
9
作者 李花文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2期189-191,共3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引发社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园林景观中植物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多样性越高,植物景观构成的生境多样性就越高,便能为更多的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提供各类生物所需的栖息地场所,实现生态共生共享。以长...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引发社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园林景观中植物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多样性越高,植物景观构成的生境多样性就越高,便能为更多的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提供各类生物所需的栖息地场所,实现生态共生共享。以长春岭南净水厂植物设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植物设计实现生态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设计 生态共享 重度保护 轻度梳理 人工干预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化县乌拉草沟河综合改造项目
10
作者 刘璞 +11 位作者 张淞豪 王云华 王月 石力 王慧源 任维护 黄建军 张秀 何鑫 李宽 王文珍 王晓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6-29,共4页
乌拉草沟河地处中国东北一个偏远、城市活力不足的县城—吉林省通化县,因长期受水质污染的影响,城市河道自净化能力降低、生态基底脆弱。设计团队通过修复河道生态、重塑河道与城市的关系、激发河道及周边街区的活力,从而实现了城市复... 乌拉草沟河地处中国东北一个偏远、城市活力不足的县城—吉林省通化县,因长期受水质污染的影响,城市河道自净化能力降低、生态基底脆弱。设计团队通过修复河道生态、重塑河道与城市的关系、激发河道及周边街区的活力,从而实现了城市复兴。景观设计团队和生态学家、市政管网专家等密切合作,打通了河道两岸及沿线的交通动线,将富有生命力的景观和周边住宅、学校、街区重新联系在一起。设计聚焦于社区健康,营造了多种类型的公共空间,激发了区域活力,带动了城市发展,提升了公众幸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复兴 市政管网 城市活力 公共空间 景观设计 城市河道 生态基底 乌拉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市化发展下的公园建设及城市空间分析——以万科上海南站绿轴公园为例
11
作者 褚昌昊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6期60-61,共2页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日益加快,公众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城市公园是人居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衡量人居环境和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探讨新型城市化公园的特征,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并以徐汇万科上海南站绿轴...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日益加快,公众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城市公园是人居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衡量人居环境和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探讨新型城市化公园的特征,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并以徐汇万科上海南站绿轴公园为实例进行研究,通过植物营造,生态湿地以及多元化的功能设施等方面进行剖析,以进一步了解此类公园在设计和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为同类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建设 城市公共空间 生态湿地 植物群落 装置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野下白鹿原西坡风景再生规划
12
作者 侯亚凤 《现代园艺》 2022年第3期148-151,共4页
基于白鹿原厚重的历史底蕴、项目区域独特的自然地貌、丰富的村落及文化遗迹、区域特殊的文化定位等,通过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体系修复等策略,实现白鹿原区域再生与复兴。
关键词 地域文化 黄土台原地貌 生态修复 区域再生 栈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