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帆蚌内脏团珍珠培育部位的生物性状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施志仪 谢先中 何秀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8-181,189,共5页
用光镜对三角帆蚌内脏团珍珠培育部位进行组织学观察,该部位组织结构随性腺发育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性腺发育前期,性腺滤泡萎缩,滤泡间充填丰富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组织;发育后期,性腺滤泡丰满,滤泡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减少。生化分析显... 用光镜对三角帆蚌内脏团珍珠培育部位进行组织学观察,该部位组织结构随性腺发育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性腺发育前期,性腺滤泡萎缩,滤泡间充填丰富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组织;发育后期,性腺滤泡丰满,滤泡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减少。生化分析显示钙、蛋白、碱性磷酸酶、碳酸脱水酶在内脏团珍珠培育部位均有分布,但钙的含量比常规外套膜插核的部位少。研究结果说明内脏团具有珍珠生物矿化所需的生化条件,内脏团培育珍珠是可行的;但由于性腺组织的发育及钙贮存的不足会影响内脏团内珍珠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内脏团 生物性状 珍珠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YY肽基因电子克隆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陈晓武 施志仪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66-170,共5页
以日本鳗鲡的PYY基因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搜索中华鲟EST文库,得到中华鲟PYY的EST序列,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此cDNA序列包含完整的开放读码框,所编码的蛋白质包含97个氨基酸,前2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分子量为11.03kD,理论等电点为... 以日本鳗鲡的PYY基因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搜索中华鲟EST文库,得到中华鲟PYY的EST序列,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此cDNA序列包含完整的开放读码框,所编码的蛋白质包含97个氨基酸,前2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分子量为11.03kD,理论等电点为5.54。该蛋白序列和牙鲆、河豚以及斑马鱼的PYY肽同源性较高。其中36个氨基酸构成PAH结构域,由一个α螺旋结构和一个无规则卷曲区组成。包含中华鲟PYY在内的139条真核生物神经肽Y蛋白质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有6个氨基酸位点高度保守,其中有5个氨基酸位于α螺旋上,另外1个脯氨酸位于无规则卷曲区,提示α螺旋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YY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发育中ALP基因表达图式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晓武 施志仪 顾一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4-898,共5页
为探讨研究碱性磷酸酶(ALP)在牙鲆发育变态中的表达与功能,采用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牙鲆ALP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原肠期胚体中即可以检测到ALP的活性。出膜后,在头和背部的活性比较强,而身体的内脏区域,活性... 为探讨研究碱性磷酸酶(ALP)在牙鲆发育变态中的表达与功能,采用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牙鲆ALP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原肠期胚体中即可以检测到ALP的活性。出膜后,在头和背部的活性比较强,而身体的内脏区域,活性较低,卵黄中没有表现出酶活性。仔鱼进食后,ALP开始在消化道中大量的表达,特别是在胃肠道粘膜层。2.牙鲆ALP cDNA全长为1 811 bp,预测能编码47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采用RT-PCR的方法在牙鲆卵到出膜后5天的时候不能检测到ALP基因表达,到变态前的仔鱼体内开始表达。在成鱼胃、肝、鳃、皮肤、皮下肌肉、肾中均能检测到ALP的表达。3.变态前的仔鱼身体总ALP活力约为出膜时的卵中酶活力的4倍,在变态期酶活力变化不大,但是在变态后期上升明显。甲状腺素(T4)在变态中对酶活力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作为甲状腺素合成抑制剂,硫脲(TU)能降低仔鱼体内酶活性。4.使用ALP的活性抑制剂左旋咪唑(TRM)处理的仔鱼消化功能和头部骨骼的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消化道内食物很少,消化道上皮层中ALP免疫显色反应减弱。头部骨骼中发现较多骨细胞死亡而只留下一些细胞碎片,超过95%的仔鱼不能完成右眼的移位就发生死亡,变态比对照组迟缓。5.定量PCR结果表明,变态中期ALP基因表达量只有初期的1/2,变态后期却明显上升到变态初期的2.5倍,T4和TU处理对ALP基因表达产生影响的在中期和后期表现明显。中期T4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U组,变态后期T4组和TU组均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碱性磷酸酶 甲状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5'调控区的克隆及其功能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施志仪 顾一峰 +1 位作者 陈晓武 胡燕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7-213,共7页
通过基因组步移的方法扩增出一段924bp的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5'调控区序列,在线软件分析表明5'调控区内可能含有GKLF、Oct、CREB、E2F、CEBP、GATA-1、Pitx-1、Pit1、RARE/TRE、AP4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采用DNA重组的方法,将克... 通过基因组步移的方法扩增出一段924bp的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5'调控区序列,在线软件分析表明5'调控区内可能含有GKLF、Oct、CREB、E2F、CEBP、GATA-1、Pitx-1、Pit1、RARE/TRE、AP4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采用DNA重组的方法,将克隆得到的5'调控区片段插入启动子缺失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1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GFP-JFALP。重组载体瞬时转染COS-7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且荧光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果表明本实验克隆的牙鲆碱性磷酸酶基因5'调控区具有一定的启动子活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碱性磷酸酶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基因 5'调控区 克隆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碱性磷酸酶cDNA序列分析与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晓武 施志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2-449,共8页
为研究碱性磷酸酶(EC3.1.3.1;alkaline phosphatase,ALP)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发育和变态中的作用,采用RACE的方法克隆了牙鲆ALP基因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核苷酸序列并进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牙鲆ALPcDNA全长为1... 为研究碱性磷酸酶(EC3.1.3.1;alkaline phosphatase,ALP)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发育和变态中的作用,采用RACE的方法克隆了牙鲆ALP基因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核苷酸序列并进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牙鲆ALPcDNA全长为1811bp,能编码47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2293.1,等电点为7.67.编码区核苷酸GC含量在ALP同源基因中差异比较大,脊椎动物明显高于非脊椎动物和细菌.分子系统分析显示,牙鲆ALP和青黑斑河豚(Tetraodonnigroviridis)、斑马鱼(Danio rerio)的组织非特异性ALP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子进化树和物种进化树是一致的.在蛋白序列中的一些重要的功能位点,包括金属离子结合位点、N糖基化位点和丝氨酸磷酸化位点等表现了较高的保守性.牙鲆ALP和人胎盘ALP(PALP)在蛋白序列上有43%的相似性,其3D结构非常接近.通过氨基酸空间位置比较发现,牙鲆ALP中141和203位半胱氨酸对应于人PALP的121和183位半胱氨酸,推测能形成一个二硫键.在两者酶活性中心,3个金属离子结合的氨基酸残基非常保守,Zn离子周围的9个氨基酸中有2个不同;Mg离子周围的7个氨基酸也只有2个不同,包括一对类似的丝氨酸155和苏氨酸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碱性磷酸酶 序列分析 蛋白质结构预测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alpha-2巨球蛋白活性测定及不同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施志仪 杨显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15-120,共6页
alpha-2巨球蛋白(alpha-2 Macroglobulin,α2M)是一种蛋白酶结合蛋白,是重要的天然免疫因子。利用α2M的作用原理,用三角帆蚌血浆保护胰蛋白酶,后用大豆蛋白酶抑制剂抑制未被保护的胰蛋白酶。利用Na-benzoyl-DL-arg-nine-p-nitroanilide... alpha-2巨球蛋白(alpha-2 Macroglobulin,α2M)是一种蛋白酶结合蛋白,是重要的天然免疫因子。利用α2M的作用原理,用三角帆蚌血浆保护胰蛋白酶,后用大豆蛋白酶抑制剂抑制未被保护的胰蛋白酶。利用Na-benzoyl-DL-arg-nine-p-nitroanilide(BAPNA)作为酶底物检测被保护的蛋白酶活性的方法,首次证明了三角帆蚌体内α2M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克隆了α2M基因保守区受体结合区片段,进一步证明了α2M在三角帆蚌体内的存在。同时,还进行了α2M不同组织的表达检测,结果显示,α2M基因在血细胞中有表达,而在外套膜、闭壳肌、肠和性腺中没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ha-2巨球蛋白 α2M活性 胰蛋白酶 基因克隆 三角帆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Ⅰ型甲腺原氨酸脱碘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7
作者 刘华 施志仪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1-117,共7页
在GenBank中查找到已知的斑马鱼、奥尼罗非鱼、金头鲷、爪蟾等物种的Ⅰ型甲腺原氨酸脱碘酶的基因序列并运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对这些物种的Ⅰ型甲腺原氨酸脱碘酶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依据同源性较大的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 在GenBank中查找到已知的斑马鱼、奥尼罗非鱼、金头鲷、爪蟾等物种的Ⅰ型甲腺原氨酸脱碘酶的基因序列并运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对这些物种的Ⅰ型甲腺原氨酸脱碘酶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依据同源性较大的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提取变态期牙鲆仔鱼总RNA作为模板进行RT-PCR,得到一条cDNA片段。将产物连接到T载体中,转化、扩增重组质粒。提取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质粒进行DNA测序。将DNA测序所得到的基因序列翻译成蛋白序列和已知的奥尼罗非鱼、金头鲷、底鳉、斑马鱼的Ⅰ型甲腺原氨酸脱碘酶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利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一条28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比对结果发现其和奥尼罗非鱼、金头鲷、底鳉、斑马鱼的Ⅰ型甲腺原氨酸脱碘酶基因的蛋白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5%,83%,81%,71%。对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整个蛋白序列中无信号肽,无糖基化位点,无跨膜结构域,但含有一个典型的T4_deiodinase结构。在N-端第69~70区段有β-折叠中心;第35~37区段可能形成转角或无规则卷曲;第8~13区段,第16~20区段等区段是柔性区域。D1蛋白N端第8~11区段,第47~55区段,第90~91区段为优势抗原表位区域。本实验所获得的基因序列是前尚未见报道的牙鲆Ⅰ型甲腺原氨酸脱碘酶基因序列的一部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Ⅰ型甲腺原氨酸脱碘酶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