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海洋意识调查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佳英 江静瑜 黄硕琳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143-146,共4页
以问卷形式对大学生的海洋认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海洋意识总体较弱,但大多学生关心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污染问题,海洋主权意识强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根源以及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必要性。借鉴日本海洋教育经... 以问卷形式对大学生的海洋认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海洋意识总体较弱,但大多学生关心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污染问题,海洋主权意识强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根源以及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必要性。借鉴日本海洋教育经验,提出了让海洋知识教育进入大学课堂,加强各种媒介对全社会宣传海洋知识,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海洋科学知识等途径为我国培养拥有较高海洋意识水平的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海洋意识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交换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宏 陈丕茂 +4 位作者 贾晓平 章守宇 唐振朝 余景 陶峰 《南方水产》 2008年第2期75-80,共6页
海水交换研究是海洋生态研究的新热点问题,对海域环境质量的评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新兴的人工鱼礁区海洋生态变动机制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海水交换能力的研究进展,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了国内外海水交换的研究方法,提出... 海水交换研究是海洋生态研究的新热点问题,对海域环境质量的评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新兴的人工鱼礁区海洋生态变动机制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海水交换能力的研究进展,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了国内外海水交换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海湾水交换以及人工鱼礁区水交换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交换 研究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海洋法与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金玲 黄硕琳 《海洋渔业》 CSCD 2001年第2期57-59,共3页
远洋渔业,按海洋法公约精神和国际惯例,一般定义为:远离本国基地到别国专属经济区 或公海从事海洋捕捞生产以及为其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的经济活动. 早在60年代,我国水产界已开始酝酿远洋渔业的发展问题,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直至 1... 远洋渔业,按海洋法公约精神和国际惯例,一般定义为:远离本国基地到别国专属经济区 或公海从事海洋捕捞生产以及为其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的经济活动. 早在60年代,我国水产界已开始酝酿远洋渔业的发展问题,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直至 1985年才开始迈开了第一步.由于远洋渔业是属于全球范围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开发性事 业,涉及面颇广,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错综复杂,利益争端变化莫测,资源分布差异悬殊,因此发 展远洋渔业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及生效后有关法律制度的发 展无疑将对世界渔业产生巨大影响,也使我国正处在发展中的远洋渔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洋法 远洋渔业 中国 专属经济区制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业的水处理技术综述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华 孙建岐 《渔业现代化》 2000年第4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体净化处理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规定的协定》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林志锋 张敏 《海洋渔业》 CSCD 2002年第2期58-60,共3页
一、<协定>出台的背景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以来,截止到2000年10月,世界上已经有105个国家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制度的确立使原来在别国领海基线200海里以内作业的渔船纷纷转向公海,包括跨界鱼类... 一、<协定>出台的背景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以来,截止到2000年10月,世界上已经有105个国家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制度的确立使原来在别国领海基线200海里以内作业的渔船纷纷转向公海,包括跨界鱼类和高度洄游鱼类在内的公海鱼类面临着形势更为严峻的捕捞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规定的协定》 远洋渔业 影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er型逐步判别法在东海水团判别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洪波 杨红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2期143-149,共7页
1998年2月份对东海区进行了大面水质调查。样品分析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7378.4-1998,所得数据应用美国StatSoft公司开发的STATISTICAS软件进行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东海表层主要水团配置为黄东海混合水团(HE)、东海表层水... 1998年2月份对东海区进行了大面水质调查。样品分析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7378.4-1998,所得数据应用美国StatSoft公司开发的STATISTICAS软件进行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东海表层主要水团配置为黄东海混合水团(HE)、东海表层水团(E)、沿岸冲淡水(C)、黑潮变性水团(EK);底层主要水团配置为东海表层水团(E)、黑潮变性水团(EK)。M为水团间过渡带。应用Fisher型逐步判别法建立判别方程式时,根据计算的统计量F值对表底层的指标值进行筛选。表层水团入选的指标值有温度、盐度、溶解氧、总磷、pH值和硝酸氮六个指标;底层水团入选的指标值有温度、盐度和叶绿素α三个指标。经显著性检验,建立的判别方程式符合聚类分析的要求,选定的指标可以有效判别水样归属。判别式回代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判别式的正确率为100%。本次应用过程中没有出现空间站位划分混乱现象,说明冬季该海域水团分布均匀,没有受到上升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er型逐步判别法 东海水团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对我国南大洋渔业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林志锋 张敏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本文关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背景,着重介绍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涉及的水域、管理的鱼种和公约成员国概况,阐述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对我国南大洋渔业的影响,涉及对我国远洋渔业生产的影响,对我国在南... 本文关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背景,着重介绍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涉及的水域、管理的鱼种和公约成员国概况,阐述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对我国南大洋渔业的影响,涉及对我国远洋渔业生产的影响,对我国在南大洋作业水域渔船的法规性限制,对我国在南大洋区域与相关各国渔业合作的推动。文章对我国南大洋的渔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分析与建议,即:开展南大洋水域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积极参与南大洋水域的渔业管理事务,加强对南大洋作业渔船的监控和管理,促进国际渔业信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 南大洋渔业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小型鱼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江胜锋 程家骅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4期336-341,共6页
海洋小型鱼类对整个渔业资源变动起到指示作用,而且对经济鱼种资源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着重论述了海洋小型鱼类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海洋小型鱼类分布与环境关系、渔业生物学、资源数量评估的研究,并论述其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海洋 小型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分布及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邹晓荣 朱清澄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26-30,共5页
根据2003~2004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调查结果,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水表层温度(SST)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9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主要集中在40.5°N^44.5°N、151.5°E^158°E,SST为10℃~19℃... 根据2003~2004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调查结果,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水表层温度(SST)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9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主要集中在40.5°N^44.5°N、151.5°E^158°E,SST为10℃~19℃,捕捞群体以中大型个体为主;各月最高产量及最大CPUE时的SST各不相同,渔场的形成和丰度与亲潮和黑潮的势力强弱及其分布密切相关。经K-S检验,结果表明,各月SST与产量及样本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的差异均不显著。这些渔场可作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兼作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 日产量 海水表层温度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渔业人力资源结构的灰色分析及其预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新军 周应祺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22-29,共8页
用灰色关联和灰色预测的方法 ,对我国沿海省市海洋渔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对 2 0 0 0~ 2 0 0 5年的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认为 ,对海洋渔业劳动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海洋捕捞专业的劳动力 ,其次是海洋兼业劳... 用灰色关联和灰色预测的方法 ,对我国沿海省市海洋渔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对 2 0 0 0~ 2 0 0 5年的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认为 ,对海洋渔业劳动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海洋捕捞专业的劳动力 ,其次是海洋兼业劳动力 ,再次是海洋养殖和后勤专业的劳动力 ,这一人力资源的组成结构对可持续渔业的发展要求不尽合理。通过分别建立灰色模型 GM( 1,1) ,预测到 2 0 0 0~ 2 0 0 5年从事海洋渔业的劳动力人数将达到 2 91.9~ 34 3.8万人 ,海洋捕捞的劳动力人数为 12 8.5~ 149.2万人 ,海洋养殖的劳动力人数为 54.3~ 77.9万人 ,海洋后勤的劳动力人数为 2 9.1~ 35.4万人 ,海洋兼业的劳动力人数为 81.3~ 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人力资源 灰色关联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金 丁春林 钱卫国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6期17-20,共4页
超声波具有机械传质、加热和空化作用。高强度的超声会破碎生物的细胞,降低酶活性等;合适的低强度超声波可以促进鱼卵孵化,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去除有害藻类,并能增强鱼类的免疫功能,有利于鱼病防治。
关键词 超声波 水产养殖 鱼卵孵化 鱼病防治 生长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极端性气象灾害对海洋渔业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朝霞 《渔业经济研究》 2007年第2期26-30,共5页
近年来,极端性气象灾害对海洋渔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文章对气象灾害给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进行了简单分类,分析了灾害形成的原因,并且总结了灾害影响渔业生产的特点。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海洋渔业 渔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探析 被引量:47
13
作者 孙满昌 叶旭昌 +1 位作者 张健 钱卫国 《海洋渔业》 CSCD 2003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由于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恶化,我国海洋渔业面临严峻的挑战.1985年我国远洋渔业开始起步,1989年发展了远洋鱿钓渔业,1993年首次进入西北太平洋从事柔鱼钓生产,经过艰难的创业和发展,到2002年我国远洋鱿钓船已发展到480多艘,成为我国渔... 由于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恶化,我国海洋渔业面临严峻的挑战.1985年我国远洋渔业开始起步,1989年发展了远洋鱿钓渔业,1993年首次进入西北太平洋从事柔鱼钓生产,经过艰难的创业和发展,到2002年我国远洋鱿钓船已发展到480多艘,成为我国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秋刀鱼渔业 生物学特性 资源 渔场 渔期 捕捞技术 营养分析 开发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7~9月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关系 被引量:24
14
作者 朱清澄 花传祥 +2 位作者 许巍 朱国平 夏辉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根据2003~2005年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数据和水温遥感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上层水温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重心有从西南向东北... 根据2003~2005年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数据和水温遥感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上层水温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重心有从西南向东北变动的趋势;各月产量重心处水温结构有较大差异,9月混合层深度较7月和8月有所加深,渔场也较后者向北移动;各月高产渔区0~15m温度梯度都在0.25℃/m以下.0~40m温度梯度在0.1℃/m左右,40~60m温度梯度在0.25~0.42℃/m之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渔区月产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捕捞努力量、渔区平均日产量和表温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渔区平均日产量影响较大的有表温、0~15m温度梯度、0~40m温度梯度和月份,其关联度都在0.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分布 西北太平洋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小黄鱼生殖力及其变化 被引量:20
15
作者 曾玲 金显仕 +2 位作者 李富国 李显森 戴芳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83,共4页
根据2004年5月在渤海进行的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tics)在经过近半世纪的捕捞后的生殖群体生殖力及其与体长、纯体质量的关系,并对小黄鱼生殖力的变化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黄鱼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14729粒±... 根据2004年5月在渤海进行的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tics)在经过近半世纪的捕捞后的生殖群体生殖力及其与体长、纯体质量的关系,并对小黄鱼生殖力的变化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黄鱼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14729粒±1360粒;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叉长、纯体质量的关系变化较大;与1964年历史资料相比,相同体长组小黄鱼的个体绝对生殖力F和相对生殖力FL都显著增大(P<0.01)。小黄鱼的生殖力增加可能是小黄鱼在长期捕捞等外部环境影响下的遗传进化以及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tics) 生殖力 变化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藻类及浓度对青蛤滤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慧 房斌 +5 位作者 周凯 李长松 么宗利 来琦芳 庄平 夏连军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1期92-96,共5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24℃水温下,研究了饵料生物种类及浓度对不同规格青蛤滤水率(FR)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蛤的FR随着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符合幂函数回归关系:FR=0.5725WD0.705 3(R2=0.9987),单位质量的滤水率(FR/WD)随着青蛤规格...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24℃水温下,研究了饵料生物种类及浓度对不同规格青蛤滤水率(FR)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蛤的FR随着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符合幂函数回归关系:FR=0.5725WD0.705 3(R2=0.9987),单位质量的滤水率(FR/WD)随着青蛤规格的增大而减小。(2)FR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异胶藻浓度达到8×105ind/L时,开始迅速下降。(3)FR受不同饵料种类的影响,青蛤对牟氏角毛藻的平均滤水效果最好,达到0.6左右,滤水效果最差的是异胶藻,平均FR只有0.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滤水率 规格 饵料种类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西北海域秋季鸢乌贼渔场分布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被引量:20
17
作者 钱卫国 陈新军 +2 位作者 刘必林 田思泉 叶旭昌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4期265-271,共7页
根据2004年10—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鸢乌贼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表层浮游动物与鸢乌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桡足类、箭虫类和糠虾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率在86%以上。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9... 根据2004年10—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鸢乌贼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表层浮游动物与鸢乌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桡足类、箭虫类和糠虾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率在86%以上。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9.51±114.06mg/m^3。鸢乌贼的平均日产量为4.6t,平均CPUE为3.90ind/线/h。在浮游动物中,生物量最高的种类为尖尾海萤,平均值为24.30mg/m^3,但空间分布差异极大,并且与中心渔场分布无关。其次为箭虫类、桡足类和糠虾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9.18mg/m^3、2.32mg/m^3和1.38mg/m^3,与中心渔场分布关系显著,并可作为渔场分布的指示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鸢乌贼渔场 印度洋西北海域 CP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中西部和大西洋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的食性比较 被引量:18
18
作者 朱国平 许柳雄 +1 位作者 周应祺 姜文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141,共7页
根据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大西洋西部水域及2003年12月份至2004年5月份在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所获取的大眼金枪鱼数据,对两个诃查区域内的大眼金枪鱼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中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的食物组成包... 根据2004年8月至2005年3月大西洋西部水域及2003年12月份至2004年5月份在印度洋中西部水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所获取的大眼金枪鱼数据,对两个诃查区域内的大眼金枪鱼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中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的食物组成包括沙丁鱼、鱿鱼、乌贼等13个饵料类群,其中主要摄食鱿鱼和沙丁鱼;大西洋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主要摄食沙丁鱼、鱿鱼、虾类等13种饵料类群,主要以沙丁鱼为饵,其次为鱿鱼。印度洋中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空胃率非常高,基本上维持在60%以上;大西洋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空胃率相对较低,基本上都在30%以下。印度洋中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平均饱满指数变化不大,基本上维持在0.40~0.55之间。大西洋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平均饱满指数变化也不太大。印度洋中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各月平均饱满指数高于大西洋西部水域,且各月空胃率高于后者。印度洋中西部和大西洋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基本上都1.50~2.00之间变化。相同调查月份内,印度洋中西部水域大眼金枪鱼食物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大西洋西部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西部 印度洋中西部 大眼金枪鱼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海域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丰度分布及多样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汉取 李纯厚 +3 位作者 杜飞雁 王学锋 李占东 贾晓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3,共9页
根据1998年1月~1999年5月北部湾海域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北部湾海域浮游介形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渔场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较为简单,记录有小型海萤(Cypridina nana)、齿形海萤(Cypridina dentata)、尖尾... 根据1998年1月~1999年5月北部湾海域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北部湾海域浮游介形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渔场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较为简单,记录有小型海萤(Cypridina nana)、齿形海萤(Cypridina dentata)、尖尾海萤(Cypridina acuminata)、纳米海萤(Cypridina nami)、针刺真浮萤(Euconchoecia aculeata)、细长真浮萤(Euconchoecia elongata)、后圆真浮萤(Euconchoecia maimai)等18种;隶属于2亚目、2科、4亚科、12属,其中有4种周年出现,9种只在特定的单一季节出现,其余5种季节性出现;夏季和冬季出现的物种数最多,达到11种;春季次之,为9种;秋季最少,只有6种。北部湾浮游介形类可以划分为3个生态类群,即低盐暖水类群、广温广盐类群和高温高盐类群,优势种群主要是近岸低盐暖水类群的针刺真浮萤和尖尾海萤。全海域栖息密度变化范围为0.02~51.58ind./m^3,年平均1.22ind./m^3,春季最高,达2.73ind./m^3,在湾西北部密集有大量的针刺真浮萤;夏季此密集区逐渐向湾中部移动,纳米海萤为其密集种,栖息密度也有所降低;秋、冬季量少,但在湾南、北部各出现一个丰度相对较高的密集区,并由南北向湾中部递减。总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平面分布趋势与栖息密度相似。生物多样性指数低,以湾口较高、湾顶较低,呈湾口向湾内西北方向递减趋势;全海域年平均多样性阈值为0.329,四季多样性水平皆为Ⅰ级,多样性程度低;多样性程度较高的区域,多出现于受外海水影响较大、水文状况变化较为复杂的海域。对浮游介形类的物种组成、丰度分布及多样性与北部湾的水系、水团、水温及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介形类 物种组成 丰度分布 多样性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切断速度和切断功耗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5
20
作者 吴子岳 高焕文 张晋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1,共4页
在秸秆切碎试验台上对两端自由支撑条件下玉米秸秆切断速度和切断功耗进行了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切割方式对切断速度的影响最大 ,受切的根数影响切断功耗最显著。针对秸秆、根茬切碎机的设计要求和实际切割条件 ,对受切根数进行了单因... 在秸秆切碎试验台上对两端自由支撑条件下玉米秸秆切断速度和切断功耗进行了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切割方式对切断速度的影响最大 ,受切的根数影响切断功耗最显著。针对秸秆、根茬切碎机的设计要求和实际切割条件 ,对受切根数进行了单因素试验 ,分析了切断速度和切断功耗的变化趋势 ,认为在两端自由支撑条件下保持 13.6 m / s的切削速度 ,完全能切断双根玉米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切断速度 机械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