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和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养殖性能和生化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凌翔 张冬冬 +4 位作者 唐美君 邬玉婷 王新军 赵金山 吴旭干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9,共9页
为探究野生和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两者苗种质量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通过变态率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规格、早期养殖性能、体组成、类胡萝卜素和脂肪... 为探究野生和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两者苗种质量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通过变态率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规格、早期养殖性能、体组成、类胡萝卜素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野生和池塘培育大眼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和干重相似,仅野生大眼幼体的湿重显著低于池塘培育组;野生组的平均变态时间显著短于池塘组大眼幼体,且其成活率显著高于池塘培育组;(2)2种来源大眼幼体的总脂、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接近,但野生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培育组,野生组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培育组,但池塘培育组的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3)2种来源大眼幼体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野生组的C14:0、C17:0、C20:0、C14:1n5、C20:1n9、C20:5n3和C22:6n3的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培育组,但后者的C15:0、C17:1n7、C18:1n7、C22:1n9、C18:2n6、C18:3n3、C20:2n6、C20:4n6和C22:5n3含量显著高于前者。综上,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苗种质量优于池塘培育群体,可进一步开发利用其种质资源,进行中华绒螯蟹的良种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大眼幼体 苗种质量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水产养殖-生物絮凝技术碳源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楠 吴盛凯 +3 位作者 罗国芝 谭洪新 庞云 李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利用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生产絮体,研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DPs)PCL为其提供碳源的可行性和效率。启动阶段,养殖固体颗粒物有72.38%±3.87%的氮素转化为异养细菌的生物量,细菌产量(m(VSS)/m(养殖固体颗粒物))为(447.5±23.90)g/kg... 利用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生产絮体,研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DPs)PCL为其提供碳源的可行性和效率。启动阶段,养殖固体颗粒物有72.38%±3.87%的氮素转化为异养细菌的生物量,细菌产量(m(VSS)/m(养殖固体颗粒物))为(447.5±23.90)g/kg,絮体粗蛋白含量(m(粗蛋白)/m(VSS))最高达到(541.25±59.46)mg/g。DOC不断增加,ρ(DOC)/ρ(NH_3-N)自第19天起达到10以上。絮体对于养殖废水、养殖固体颗粒物的无机氮转化能力分别为9.72±6.20、1.71±0.83g/(m^3·d)。絮体粗蛋白含量在进水后达到(425.38±10.31)mg/g,进泥后达到(431.93±20.55)mg/g。根据碳源的用量和成本价格可知PCL价格较为经济,添加过程更简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L 有机碳源 生物絮凝 养殖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罗国芝 李文清 +3 位作者 陈佳捷 张楠 刘文畅 谭洪新 《中国水产》 2013年第11期64-67,共4页
研究表明,水产养殖对象仅能利用投喂饵料中20%~25%的蛋白质,剩余的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养殖水环境中,既污染养殖水体,又是对鱼粉蛋白的浪费。水体中的氨氮及残饵和粪便可直接换水、排放。据估算生产1kg的对... 研究表明,水产养殖对象仅能利用投喂饵料中20%~25%的蛋白质,剩余的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养殖水环境中,既污染养殖水体,又是对鱼粉蛋白的浪费。水体中的氨氮及残饵和粪便可直接换水、排放。据估算生产1kg的对虾和肉食性商品鱼分别约消耗20m3和10m3的清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发展趋势 絮凝技术 应用 生物 养殖水体 养殖水环境 养殖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水产循环养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高锦芳 谭洪新 +3 位作者 顾德平 罗国芝 陈家捷 刘文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2,57,共7页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接种生物絮体,利用水产循环养殖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溶解氧为6.4~7.1mg/L。的条件下,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150/μm,SBR内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稳定在16.33~17.47g/L,总悬...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接种生物絮体,利用水产循环养殖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溶解氧为6.4~7.1mg/L。的条件下,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150/μm,SBR内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稳定在16.33~17.47g/L,总悬浮固体(TSS)稳定在17.25~18.57g/L,好氧颗粒污泥对水产循环养殖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硝态氮、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磷酸盐去除率均在90%以上。好氧颗粒污泥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接种生物絮体。生物絮体内松散结合胞外聚合物(LBEPS)含量比好氧颗粒污泥高,而紧密结合胞外聚合物(TB-EPS)含量比好氧颗粒污泥低,生物絮体与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的主要区别成分是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好氧颗粒污泥 水产循环养殖废水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悬浮生长水处理系统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文畅 谭洪新 +1 位作者 罗国芝 杜欣泽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微生物悬浮生长是水产养殖重要的水处理方式之一,是指进行水处理的微生物悬浮式地生长在水体中。回顾了微生物悬浮生长水处理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历程,总结其应用进展。通过文献分析,生物絮团原位养殖技术的养殖动物和水处理微生... 微生物悬浮生长是水产养殖重要的水处理方式之一,是指进行水处理的微生物悬浮式地生长在水体中。回顾了微生物悬浮生长水处理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历程,总结其应用进展。通过文献分析,生物絮团原位养殖技术的养殖动物和水处理微生物生长在同一空间,是当前微生物悬浮生长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形式,具有调控水质和提供饵料等优点,但是仍有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过高等缺点;为此,养殖动物和水处理微生物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异位反应器被用于污染物的处理和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核心水处理装置。研究认为,异位反应器用作RAS的核心水处理装置可以简化RAS的装备组成,资源化地处理多种污染物,下一步仍需不断优化其工艺,研究氮磷以外的物质在养殖用水长期重复使用过程中的积累和流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悬浮生长 水产养殖 水处理 生物絮团 循环水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一类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益生菌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海鹏 何莉 +2 位作者 张书萌 路吉坤 安健 《当代水产》 2024年第10期63-64,共2页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将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和硫化物等作为营养元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在淡水、海水乃至极地等各种环境均有分布。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家Kobayashi发现了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的作...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将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和硫化物等作为营养元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在淡水、海水乃至极地等各种环境均有分布。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家Kobayashi发现了光合细菌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之后光合细菌开始在水产养殖中崭露头角。目前,光合细菌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已经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益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产品质量安全 光合细菌 净化水质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下吉富罗非鱼越冬肠道与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
7
作者 罗国芝 伍煜飞 +2 位作者 曹宝鑫 刘文畅 谭洪新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封闭式养殖模式下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越冬期间的微生物群落变化,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与生物絮团系统(BFT)中鱼体肠道及水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RAS组... 为探究不同封闭式养殖模式下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越冬期间的微生物群落变化,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与生物絮团系统(BFT)中鱼体肠道及水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RAS组水体、RAS组生物滤池滤料及BFT组水体的Chao1指数均呈上升趋势,RAS组水体和生物滤池滤料的多样性在末期下降,BFT组水体微生物多样性上升;养殖末期RAS组鱼体肠道与鳃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BFT组。养殖初期RAS组水体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5%)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34%),BFT组水体的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86%)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85%);养殖末期BFT组水体优势菌门转变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43%)。养殖初期鱼体肠道以梭杆菌门(Fusobacteria,62%)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61%)为主,养殖末期RAS组以变形菌门(35%)和绿弯菌门(31%)为优势菌门,优势菌属为norank_o__JG30-KF-CM45(25%)和包西氏菌属(Bosea,12%);BFT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优势属包括芽孢杆菌(16%)、鲸杆菌(13%)和norank_f__Caldilineaceae(13%)。养殖末期BFT组水体与鱼体肠道的微生物群落表现出较强一致性,共同优势菌门包括梭杆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及拟杆菌门(Bacteroidota);RAS组水体与鱼体肠道间微生物相关性较弱。综上所述,不同养殖模式显著改变了养殖水体和吉富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利于罗非鱼的健康。与RAS相比,BFT系统更能增加罗非鱼肠道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因此,在越冬养殖过程中,建议将BFT系统作为吉富罗非鱼的优选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物絮团技术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小瓜虫病抗病相关免疫功能酶活性差异和氨基酸组分变化研究
8
作者 陈锋 饶昌浩 +3 位作者 任芸 张显波 黄梦璐 沈玉帮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4期244-250,共7页
为解决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抗病能力减弱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多子小瓜虫对草鱼的致病、致死机制,根据草鱼感染小瓜虫病的情况,将其分为健康组、抗病组和易感组,对各组鳃部组织学特... 为解决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抗病能力减弱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多子小瓜虫对草鱼的致病、致死机制,根据草鱼感染小瓜虫病的情况,将其分为健康组、抗病组和易感组,对各组鳃部组织学特征、抗病相关酶活性指标以及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健康组和抗病组个体鳃丝结构完整,毛细血管丰富充盈且细胞排列有序,而易感组个体鳃部出现典型的畸形病变特征,如毛细血管明显减少、鳃丝细胞结构紊乱等。抗病组草鱼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谷草转氨酶(AST)、过氧化物酶(PER)、蛋白酶(PRO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健康组和易感组(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易感组(P<0.01);抗病组与易感组之间有20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抗病组与健康组之间有22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磷乙醇胺、牛磺酸、精氨酸和赖氨酸是共有的差异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多子小瓜虫 酶活性 氨基酸组分 抗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异养反硝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成小婷 罗国芝 谭洪新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39,共4页
固体废弃物发酵产酸是目前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循环水养殖中固体废弃物水解产酸的过程、以养殖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反硝化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以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反硝化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水解工艺与反... 固体废弃物发酵产酸是目前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循环水养殖中固体废弃物水解产酸的过程、以养殖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反硝化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以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反硝化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水解工艺与反硝化工艺结合对养殖水质净化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固体废弃物 碳源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萍-生物絮团多营养级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10
作者 洪博扬 李欣垚 +3 位作者 郭衍硕 罗国芝 谭洪新 刘文畅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1,共10页
为评估浮萍(Lemna minor)协同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养殖中的综合效益,本研究构建了浮萍组(DG)与对照组(CG)的45d对比试验。DG组于网箱内接种40g鲜重浮萍(不再补充),并以其作为补充饵料。... 为评估浮萍(Lemna minor)协同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养殖中的综合效益,本研究构建了浮萍组(DG)与对照组(CG)的45d对比试验。DG组于网箱内接种40g鲜重浮萍(不再补充),并以其作为补充饵料。结果显示:DG组硝酸盐氮(NO_(3)^(-)-N)、总氮(TN)、磷酸盐(PO_(4)^(3-)-P)及总磷(TP)浓度较CG组显著降低(P<0.05);DG组虾的终末均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和特定增长率分别为(8.19±0.14)g、(291.69±19.94)%、(1.23±0.03)和(0.030±0.001)%/d,均显著高于CG组(P<0.05);DG组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63±0.64)%、(2.48±0.35)%均显著高于CG组(P<0.05);DG组虾肌肉的硬度、咀嚼度和系水力均显著高于CG组(P<0.05),同时必需氨基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较CG组虾显著增加9.0%、11.9%和13.1%(P<0.05);DG组虾的抗氧化能力和消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研究认为,浮萍-生物絮团养殖模式可以净化水质,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与品质、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凡纳滨对虾 生物絮团技术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1
作者 穆红城 成永旭 +4 位作者 徐旭 孙梦芹 李京昊 李娅 李嘉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 为探究种稻前小龙虾密度对养殖田块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以淹水稻田为对照(CK),对比了3种小龙虾养殖密度10.8、6.5、2.2尾·m^(-2)(D1、D2、D3)下CH_(4)和N_(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各组CH_(4)和N_(2)O地表平均排放通量和剖面浓度规律为CK>D1>D2>D3。CK组CH_(4)和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34.36 mg·m^(-2)·h^(-1)和0.19 mg·m^(-2)·h^(-1),D1、D2和D3处理CH_(4)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9.0%、19.0%和27.4%,N_(2)O平均排放通量较CK组分别降低了13.4%、21.6%和27.2%。CK组全球增温潜势(GWP)为10.14 tCO_(2)e·hm^(-2),显著高于D1、D2和D3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剖面气体、总氮、地温、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环境因子会受到小龙虾密度的调控,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影响温室气体排放与GWP的关联度。D1、D2和D3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3.65%、69.26%和67.48%,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虾净产值最高的是D2组为3.15×10^(4)元·hm^(-2),显著高于D1组和D3组(P<0.05)。不同养殖密度组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为D2<D1≈D3(P<0.05)。研究表明,田块淹水情况下引入小龙虾会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虽然温室气体排放量随小龙虾放养密度增加而升高,但从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来看,小龙虾放养密度为6.5尾·m^(-2)时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规格,同时具有较低的GWP和GH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前虾 克氏原螯虾 养殖密度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与珠江水系青鱼群体生长及遗传差异比较研究
12
作者 杨浩 陆昊 +2 位作者 吴讳 王荣泉 沈玉帮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1,共9页
为评估长江与珠江水系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不同群体的生长和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以江苏邗江(HJ)、广东韶关(SG)、湖北武汉(WH)的三个青鱼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三个青鱼群体的体质量、体长、体型及其他生长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 为评估长江与珠江水系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不同群体的生长和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以江苏邗江(HJ)、广东韶关(SG)、湖北武汉(WH)的三个青鱼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三个青鱼群体的体质量、体长、体型及其他生长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并基于微卫星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在一龄阶段,HJ群体生长较快;二龄阶段,SG群体在体质量、体长及其增长率上均表现最优,生长速度最快。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HJ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WH和SG群体,且在群体间遗传差异中,17%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3%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基于Nei′s距离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显示,HJ、SG、WH三个群体各聚为一支,且HJ群体和WH群体遗传距离较近。PCoA分析表明HJ群体和WH群体遗传距离较近,WH群体和SG群体遗传距离较远。Structure分析表明三个青鱼群体可以划分为三个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生长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淡水珍珠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3
作者 李金潞 孙明龙 +2 位作者 白志毅 袁屹平 傅百成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4期67-76,共10页
随着我国渔业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加速发展,新兴技术的应用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尽管如此,淡水珍珠蚌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在国内尚属首次尝试。本研究构建了一种适合淡水珍珠蚌养殖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该养殖系... 随着我国渔业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加速发展,新兴技术的应用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尽管如此,淡水珍珠蚌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在国内尚属首次尝试。本研究构建了一种适合淡水珍珠蚌养殖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主要由珍珠蚌养殖车间、藻类培育系统、水循环处理恒温系统和数字化监测控制系统4个核心模块组成,实现了高密度立体养殖和精准环境控制。通过集成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确保养殖水体的理化性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满足珍珠蚌生长的最佳条件。在该系统中,通过优化饵料供给和养殖条件,可显著提升珍珠的品质,高品质淡水珍珠的产出比例达40%,平均粒径10.8 mm,养殖效益显著。与传统淡水珍珠养殖相比,该养殖系统具有主要养殖环境参数可控、养殖管理智能化及节水减排等技术优势,在养殖高端珍珠产品领域具有广阔的产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养殖 水处理 淡水珍珠 数字化 品质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及调控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国芝 陈晓庆 谭洪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水体中的碱度水平能通过改变水体中某些物质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养殖对象,也会通过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异养同化过程的效率进而对养殖对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水产养殖水体中碱度的标准,根据水体中微生物学过... 水体中的碱度水平能通过改变水体中某些物质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养殖对象,也会通过影响养殖水体的自养硝化、异养反硝化和氨氮异养同化过程的效率进而对养殖对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水产养殖水体中碱度的标准,根据水体中微生物学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对碱度的影响及碱度与pH、CO_2、硬度等水质指标的紧密联系,对循环利用的养殖水体中碱度的变化规律和调控策略进行总结。养殖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会明显降低,通过补充碱度或者替换新水的方式提高养殖水体中碱度到一定的水平,以满足自养硝化和氨氮的同化过程所消耗的碱度从而实现养殖水体的原位净化。关于养殖用水循环利用过程中碱度的变化机制和规律需开展大量基础的研究,为实现循环利用水体碱度控制和维持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系统pH的稳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养殖水循环利用 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塘套养与温室养殖的中华鳖雌体营养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龙晓文 吴仁福 +3 位作者 麻楠 李才平 吴旭干 成永旭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实验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套养与温室养殖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雌体(分别简称"套养鳖"和"温室鳖")的生物学指数,肌肉和裙边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套... 实验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套养与温室养殖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雌体(分别简称"套养鳖"和"温室鳖")的生物学指数,肌肉和裙边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套养鳖裙边指数略高于温室鳖,而套养鳖肝体指数显著低于温室鳖。(2)套养鳖肌肉和裙边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温室鳖,而两种组织中的粗蛋白含量均以温室鳖较高。(3)套养鳖肌肉和裙边中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温室鳖;除色氨酸外,温室鳖肌肉中的大部分必需氨基酸分(EAAS)高于套养鳖,而裙边中的所有EAAS均以套养鳖较高。(4)套养鳖肌肉中的C16∶0、C18∶2n6、C18∶3n6、C20∶2n6和C20∶3n3含量显著低于温室鳖,而其C16∶1、C18∶3n3、C20∶3n6和C20∶4n6含量较高;套养鳖裙边中的C18∶3n6、C20∶2n6、C20∶3n6、C20∶4n6含量显著高于温室鳖,而C18∶1n9、C18∶2n6、C18∶3n3、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均以温室鳖较高。结果表明,温室鳖肌肉和裙边的干物质含量较高,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而套养鳖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雌体 池塘套养 温室养殖 营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气/液混合装置的增氧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洪新 刘文畅 +2 位作者 孙大川 罗国芝 马念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为了研究纯氧气/液混合装置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实际使用效果,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气/液混合装置的氧气吸收效率(absorption efficiency,AE)及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液混合比(gas to liquid ratio,G/L)变化在0... 为了研究纯氧气/液混合装置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实际使用效果,对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气/液混合装置的氧气吸收效率(absorption efficiency,AE)及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液混合比(gas to liquid ratio,G/L)变化在0.333%~3.333%(O2流量0.57~5.70 g/min)之间时,气/液混合装置的平均氧气吸收效率变化在94.001%~36.049%之间。当G/L=0.667%(O2流量1.141 g/min),在30.5℃、26.3℃、22.9℃和19.2℃水温条件下,气/液混合装置的氧气吸收效率别为87.833%、90.451%、93.606%和94.001%;其中,试验水温为19.2℃时, AE达到最大(94.001%),混合器出水溶解氧浓度达13.36 mg/L。当G/L大于或小于0.667%时,AE均随G/L的变化而降低;各温度组AE值的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AE值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氧气 温度 液混合装置 吸收效率 闭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对养殖污水固相反硝化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倩 徐桂梅 罗国芝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0,共5页
为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不同硝酸盐氮(NO3-- N)浓度的养殖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建立以聚己内酯(PCL)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固相反硝化反应器,经历20d培养,反应器成功启动。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N03。N浓度分别为100mg/L以下... 为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不同硝酸盐氮(NO3-- N)浓度的养殖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建立以聚己内酯(PCL)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固相反硝化反应器,经历20d培养,反应器成功启动。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N03。N浓度分别为100mg/L以下、150mg/L、200-300mg/L时,反应器的最佳HRT分别为4、5.5和6h,出水NO3-- N浓度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7.9mg/L、23.9mg/L和34.1~47.4mg/L,同时溶解性有机碳(DOC)没有大幅增加。反应器对氨氮(NH4+-N)亦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反应器启动运行后,出水NH4+-N浓度明显下降,且在不同进水NO3-- N及HRT下均稳定在5mg/L左右,出水亚硝酸盐氮(NO2-- N)一直维持在0.14mg/L以下;同时,反应器对养殖污水中的溶氧(DO)和pH变化有一定抗性,缓冲能力较强。本研究对水产养殖脱氮的实验室研究和实际运行、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停留时间 硝酸盐氮负荷 反硝化 聚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技术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楠 罗国芝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5,共6页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可以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降低养殖用水排放量,被认为是解决集约化养殖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替代技术之一。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国内外对BFT养殖罗非鱼进行了大量...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可以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降低养殖用水排放量,被认为是解决集约化养殖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替代技术之一。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国内外对BFT养殖罗非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已经在罗非鱼养成、越冬、繁育、混养等方面有所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水产养殖系统中生物絮体的形成条件、营养组成,提出了实际生产中应用BFT的注意事项;分析了BFT养殖罗非鱼的可行性、必要性,并概述了BFT养殖罗非鱼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同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技术 罗非鱼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冷向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共6页
传统的维生素营养主要研究维生素的需要量、缺乏症及其预防。目前,有关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维生素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肌肉品质,提高繁殖性能等方面。今后,应加强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生产目的下的维生... 传统的维生素营养主要研究维生素的需要量、缺乏症及其预防。目前,有关水产动物维生素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维生素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肌肉品质,提高繁殖性能等方面。今后,应加强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生产目的下的维生素需要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免疫 肉质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肝肠胞虫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海鹏 夏婷婷 +1 位作者 许拉 盖春蕾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4-508,共5页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又名“肠道上皮细胞孢子虫”,于2003年被Chayaburakul等[1]首次发现,2009年由Tourtip等[2]从生长缓慢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中分离并命名,主要感染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又名“肠道上皮细胞孢子虫”,于2003年被Chayaburakul等[1]首次发现,2009年由Tourtip等[2]从生长缓慢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中分离并命名,主要感染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等主要养殖虾类,除了长期肆虐印度、韩国、泰国等[3-5]多个国家的对虾养殖外,对我国对虾养殖业和食品安全也造成了威胁。2013年,我国养殖凡纳滨对虾首次检出虾肝肠胞虫,随后在江苏、山东、辽宁等地[6-9]的养殖对虾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虾肝肠胞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 生物学特性 检测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