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矿粉吸液特性对烧结体固结强度的影响
1
作者 彭建华 李和平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5,共8页
本文采用微型烧结、矿相分析等方式研究了4种典型富矿粉的吸液特性及其吸液特性对烧结体固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 280℃、以配加质量分数为15%CaO的Fe2O_(3)试剂作为黏附粉、典型富矿粉粗颗粒作为核颗粒条件下,各铁矿粉吸液深... 本文采用微型烧结、矿相分析等方式研究了4种典型富矿粉的吸液特性及其吸液特性对烧结体固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 280℃、以配加质量分数为15%CaO的Fe2O_(3)试剂作为黏附粉、典型富矿粉粗颗粒作为核颗粒条件下,各铁矿粉吸液深度差异很大;褐铁矿因其结构疏松吸液深度最大,其有效液相流动性最小,而致密赤铁矿吸液深度小,其有效液相流动性大;同时,不同铁矿粉核颗粒烧结体的固结强度随着核颗粒吸液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有效液相流动性的增加而升高。试验结果通过单种矿烧结杯试验得到进一步验证。实际生产中可采取合理配矿或优化烧结工艺的方式抑制强吸液性矿种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烧结矿的固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 吸液特性 液相流动性 固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山1号高炉多环布料实践
2
作者 黄峰平 《炼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6-19,共4页
梅山1号高炉采用了多环布料工艺,改善了料柱结构,煤气流分布更加合理,高炉冶炼指标不断改善,利用系数由1998年的1.973提高到2000年的2.083,焦比由431 kg/t降至400kg/t,煤比从84kg/t提高到104 kg/t。
关键词 多环布料 煤气流分布 低硅冶炼 高炉 炼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粉尘对铁矿粉高温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和平 张琦 +3 位作者 王炜 陈绪亨 杨代伟 王斌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4,共7页
烧结矿的质量与铁矿粉的高温性能密切相关,烧结生产过程中配加冶金粉尘是钢铁企业处理冶金粉尘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冶金粉尘的加入势必影响铁矿粉的高温性能,进而影响烧结矿的质量,因此,研究冶金粉尘添加对铁矿粉高温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 烧结矿的质量与铁矿粉的高温性能密切相关,烧结生产过程中配加冶金粉尘是钢铁企业处理冶金粉尘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冶金粉尘的加入势必影响铁矿粉的高温性能,进而影响烧结矿的质量,因此,研究冶金粉尘添加对铁矿粉高温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3种冶金粉尘(烧结除尘灰、高炉炉灰与杂料)与铁矿粉理化性能差异,并采用微型烧结试验研究了冶金粉尘对混合铁矿粉同化性及液相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除尘灰、高炉炉灰和杂料粒度均小于混合矿,其中烧结除尘灰粒度最细;烧结除尘灰、高炉炉灰和杂料配比的增加均会降低混合矿最低同化温度和黏结强度,提高混合矿的流动性,对最低同化温度下降程度影响最大的是杂料,对流动性指数增加程度最大的是高炉炉灰;3种冶金粉尘对混合铁矿粉黏结强度的影响效果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 冶金粉尘 烧结除尘灰 高炉炉灰 烧结杂料 烧结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钢烧结低碳减排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和平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烧结作为长流程钢铁联合企业的重要工序之一,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烧结节能减排工作也是钢铁“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文中重点阐述了梅钢公司近年来在烧结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主要研究探索工作,如优化烧结配矿技术、喷吹... 烧结作为长流程钢铁联合企业的重要工序之一,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烧结节能减排工作也是钢铁“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文中重点阐述了梅钢公司近年来在烧结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主要研究探索工作,如优化烧结配矿技术、喷吹焦炉煤气强化烧结技术、烧结矿竖式冷却技术及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治理技术等。其总体应用效果:梅钢烧结固体燃料消耗(干基)、工序能耗分别逐渐由51.23 kg/t、53.98 kgce/t降至48.90 kg/t、45.77 kgce/t,烧结机头烟气SO_(2)、NO_(x)、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16%基准氧,干态)分别达到2.31、41.83、0.99 mg/Nm^(3)。虽然指标有进步,但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双碳”目标达成及环保A类企业创建的背景下,烧结工序关键技术的开发突破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仍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节能减排 低碳技术 优化配矿 焦炉煤气 竖式冷却 烟气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生产自动加水控制的难点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6
5
作者 聂慧远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4,共6页
烧结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加水控制,对稳定烧结工艺"风、水、碳"三要素中的"水"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通过研究配料量、物料性质、流量及检测方式对混合料水分控制的影响,系统分析自动加水控制的难点和关键点,并提出应... 烧结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加水控制,对稳定烧结工艺"风、水、碳"三要素中的"水"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通过研究配料量、物料性质、流量及检测方式对混合料水分控制的影响,系统分析自动加水控制的难点和关键点,并提出应对策略。实际方案中,考虑一混、二混水分测量值,以及典型亲水、疏水物料和除尘灰料量等波动对水分控制的影响,并采用多变量融合控制算法进行加水自动控制;进行安全防错设计,以避免设备及控制参数异常导致的"跑干料、跑稀料"风险,提高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实际运行数据表明,实施上述自动加水系统后,水分的稳定性和烧结机的利用系数都有了较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物料 亲水性 透气性 电导式测水 多变量融合 自动加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加巴西SSOT粉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6
作者 李和平 刘佩秋 王宁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6,共3页
为了拓宽资源渠道和降低生产成本,就烧结配加品质较差、价格相对低廉的巴西SSOT粉(非主流矿)进行了研究和尝试。结果表明,只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小比例配加巴西SSOT粉既能保证烧结矿质量,同时对降低铁水成本效果明显。
关键词 烧结 巴西SSOT粉 非主流矿 生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质量分数对铁矿粉液相特性及固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和平 吴胜利 苏博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28,共6页
模拟烧结实际原料条件,在固定CaO配比条件下,通过FactSage热力学软件分析探讨不同SiO2质量分数铁矿粉在平衡态条件下的液相生成量,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非平衡态条件下不同SiO2质量分数铁矿粉的粘结相生成情况;同时探讨不同SiO2质量分数... 模拟烧结实际原料条件,在固定CaO配比条件下,通过FactSage热力学软件分析探讨不同SiO2质量分数铁矿粉在平衡态条件下的液相生成量,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非平衡态条件下不同SiO2质量分数铁矿粉的粘结相生成情况;同时探讨不同SiO2质量分数铁矿粉对固结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1 300℃温度下,铁矿粉的SiO2质量分数每提高1%,则其产生的液相量将减少4.539%;粘附粉的液相流动性与烧结体固结强度呈"倒钟型"二次函数关系,当铁矿粉SiO_2质量分数在4%左右、Al2O3质量分数在2%左右条件下,铁矿粉的液相流动性、铁酸钙生成量及烧结体的固结强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液相流动性 铁矿粉 固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循环流化床”法烧结烟气净化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和平 吴胜利 韩加友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8,共7页
烧结烟气排放量大,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高。为加强环境保护,梅钢三号烧结机对原有的湿法脱硫装置进行了改造,采用"臭氧氧化+循化流化床"于一体的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技术。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系统简洁,投资小,可靠性高;系统运... 烧结烟气排放量大,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高。为加强环境保护,梅钢三号烧结机对原有的湿法脱硫装置进行了改造,采用"臭氧氧化+循化流化床"于一体的烧结烟气综合治理技术。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系统简洁,投资小,可靠性高;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脱硫、脱硝、除尘效率高,出口烟气中SO_2、NO_x、粉尘浓度分别降至35 mg/m^3、100 mg/m^3、5 mg/m^3以下;系统运行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该系统的成功运行,对烧结行业烟气的综合治理提供了较好地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循环流化床 脱硫脱硝 烧结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L型液压凿岩机在梅钢4^#高炉炉前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蔡国良 符荣飙 邢西雷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85,共4页
该文介绍了XL型液压凿岩机,重点阐述了XL型液压凿岩机正打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梅钢4#高炉炉前使用中正打机构出现的"正打时有时无"、"正打受力时无"以及"正打无"三种常见故障类型,并简要做了分析及相应... 该文介绍了XL型液压凿岩机,重点阐述了XL型液压凿岩机正打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梅钢4#高炉炉前使用中正打机构出现的"正打时有时无"、"正打受力时无"以及"正打无"三种常见故障类型,并简要做了分析及相应改进,改进后凿岩机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凿岩机 高炉炉前 正打 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钢渣热压块对梅钢2号高炉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宏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梅钢2号高炉于2017年开始尝试添加废钢冶炼生铁,生产中经常出现下料口堵塞事故。2020年,2号高炉改为添加钢渣热压块,生产实践表明:①钢渣热压块尺寸规整,不会造成卡料;②钢渣热压块比为130kg/t左右,铁水产量提升最显著;③高炉燃料比最... 梅钢2号高炉于2017年开始尝试添加废钢冶炼生铁,生产中经常出现下料口堵塞事故。2020年,2号高炉改为添加钢渣热压块,生产实践表明:①钢渣热压块尺寸规整,不会造成卡料;②钢渣热压块比为130kg/t左右,铁水产量提升最显著;③高炉燃料比最低降至470kg/t,煤比基本维持不变;④钢渣热压块比不宜超过140 kg/t,否则会对炉料透气性产生显著影响;⑤钢渣热压块应随烧结矿一起装料,布在矿平台的中间部位.减小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钢渣热压块 铁水产量 燃料比 炉料透气性 煤气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钢5号高炉稳定顺行的操作制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慧荣 《炼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2,共3页
对梅钢5号高炉稳定顺行的操作制度进行了阐述。5号高炉开炉后,面临着高富氧条件下炉顶温度过低、大量使用外购焦等不稳定因素,高炉操作人员通过采取合理的上部制度、送风制度、热制度、造渣制度和出铁制度,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经济技术指... 对梅钢5号高炉稳定顺行的操作制度进行了阐述。5号高炉开炉后,面临着高富氧条件下炉顶温度过低、大量使用外购焦等不稳定因素,高炉操作人员通过采取合理的上部制度、送风制度、热制度、造渣制度和出铁制度,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经济技术指标不断优化,利用系数达到2.3,煤比达到150kg/t,燃料比达到491kg/t。认为高炉操作人员需要不断摸索创新,找出适应本高炉的操作制度,才能保证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稳定顺行 操作制度 鼓风动能 燃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钢4号高炉提高鼓风动能生产实践
12
作者 欧阳佰礼 杨文光 张良柱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57,共3页
对梅钢4号高炉提高鼓风动能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4号高炉中修后一年半的生产实践表明,鼓风动能日常控制的125~145kJ/s提高到130~160kJ/s,仍能保持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认为,稳定的炉料结构和质量为高炉获得合... 对梅钢4号高炉提高鼓风动能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4号高炉中修后一年半的生产实践表明,鼓风动能日常控制的125~145kJ/s提高到130~160kJ/s,仍能保持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认为,稳定的炉料结构和质量为高炉获得合理鼓风动能提供了前提条件和保证,提高入炉风量、控制合理风口面积和高风温恒风温操作是高炉合理提高鼓风动能并保持稳定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鼓风动能 炉缸侧壁温度 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注炉喉在梅钢2号高炉上的应用
13
作者 占世梅 《炼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39,共3页
对浇注炉喉在梅钢2号高炉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针对高炉传统炉喉钢砖设计存在固有的缺陷,2号高炉采用了炉喉整体浇注的技术,即使用一种耐磨耐高温材料实施炉喉整体浇注.经过3年多的生产实践表明,浇注炉喉结构稳定可靠,能够对传统炉喉钢... 对浇注炉喉在梅钢2号高炉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针对高炉传统炉喉钢砖设计存在固有的缺陷,2号高炉采用了炉喉整体浇注的技术,即使用一种耐磨耐高温材料实施炉喉整体浇注.经过3年多的生产实践表明,浇注炉喉结构稳定可靠,能够对传统炉喉钢砖实施有效替代,可以规避钢砖炉喉炉役后期变形、开裂、脱落等弊端,为高炉实施强化冶炼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喉 浇注炉喉 炉喉钢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钢2号高炉整体浇注修复及生产效果
14
作者 彭建华 张宏 李志辉 《炼铁》 2025年第3期7-11,17,共6页
梅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东、西铁口区域,局部最高热流强度达到110MJ/(m^(2)·h),炉腹、炉腰区域热电偶温度异常升高,个别达到700℃以上,且水温差处于高位,局部达到5℃。停炉后经过破损调查,决定炉缸保留强度尚可、轮廓分明、体系完整... 梅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东、西铁口区域,局部最高热流强度达到110MJ/(m^(2)·h),炉腹、炉腰区域热电偶温度异常升高,个别达到700℃以上,且水温差处于高位,局部达到5℃。停炉后经过破损调查,决定炉缸保留强度尚可、轮廓分明、体系完整的炭砖进行整体浇注修复,累计用料273t、耗时133h;炉腹、炉腰进行冷却壁挂管及浇注修复,累计用料106t、耗时72h。2号高炉开炉后稳定运行,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升,铁口区域最大热流强度仅73MJ/(m^(2)·h),炉缸侧壁温度稳定在150℃左右;炉腹、炉腰冷却壁温度稳定,水温差降低至1.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整体浇注 铸铁冷却壁 挂管修复 热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