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轧酸洗板深拉深成形凸耳形成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裴新华 龚志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91,共4页
板料深拉深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容易形成凸耳。通过材料参数试验获得了各向异性系数r值变化区域,并通过坯料形状反求计算消除坯料轮廓线对凸耳的影响。基于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获得r值的组合,在传统的凸耳评价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应用... 板料深拉深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容易形成凸耳。通过材料参数试验获得了各向异性系数r值变化区域,并通过坯料形状反求计算消除坯料轮廓线对凸耳的影响。基于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获得r值的组合,在传统的凸耳评价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各个方向r的最大差值dr max评价凸耳。通过CAE仿真计算及数据分析揭示了最小r值以及非圆截面零件r值方向性对凸耳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并提出了稳健凸耳值获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酸洗板 凸耳 深拉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带钢连续热浸镀机组卧式连续退火炉水冷炉辊的开裂原因
2
作者 王银军 江社明 张启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1,86,共4页
采用宏观和微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某带钢连续热浸镀机组卧式连续退火炉水冷炉辊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冷炉辊辊套成分中不含铌元素,镍元素含量偏低,导致组织中形成网状富铬碳化物析... 采用宏观和微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某带钢连续热浸镀机组卧式连续退火炉水冷炉辊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冷炉辊辊套成分中不含铌元素,镍元素含量偏低,导致组织中形成网状富铬碳化物析出相;辊套内腔结垢、水冷不畅使水冷炉辊产生局部过热,导致工作侧辊套基体中粒状合金碳化物的析出和网状富铬碳化物的长大,使工作侧辊套的脆性增加;随着结垢的沉积,水冷炉辊出现轴承转动不畅,甚至堵转现象;在热应力、扭力作用下,裂纹在网状富铬碳化物析出相中形成并沿网状碳化物逐渐向基体内扩展,最终导致水冷炉辊的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炉辊 辊套 网状富铬碳化物 结垢 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取温度对热轧F/B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沈鑫珺 裴新华 +1 位作者 唐帅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0-1123,共4页
采用轧后空冷+超快速冷却工艺,研究卷取温度对热轧铁素体/贝氏体(F/B)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卷取温度由504℃降至250℃时,铁素体体积分数变化很小(85.7%-87.8%),铁素体晶粒尺寸变化也很小(3.6-3.7μm... 采用轧后空冷+超快速冷却工艺,研究卷取温度对热轧铁素体/贝氏体(F/B)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卷取温度由504℃降至250℃时,铁素体体积分数变化很小(85.7%-87.8%),铁素体晶粒尺寸变化也很小(3.6-3.7μm),组织中的硬相由以贝氏体为主转变为以马氏体为主;实验钢的抗拉强度由510MPa升至597MPa,屈服强度由475MPa降至389MPa,延伸率变化较小(32.2%~35.0%).另外,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铁素体与贝氏体或马氏体间的变形协调能力降低,使扩孔过程中微孔提前形核,同时加快了已有微孔的长大及合并过程,导致试样发生的塑性变形减小,扩孔性能降低,扩孔率由101.4%降至5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F B双相钢 新一代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超快速冷却 卷取温度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扩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51D+AZ热镀铝锌薄板弯曲折痕缺陷的形成原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银军 刘学伟 +1 位作者 彭琼瑶 彭雄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8-100,104,共4页
DC51D+AZ热镀铝锌薄板弯曲成形时出现了弯曲折痕缺陷,对正常产品和缺陷产品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缺陷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较低温度的终轧、卷取工艺导致薄板晶粒细化、硬度增高、屈服伸长率增大、塑性变形的稳定... DC51D+AZ热镀铝锌薄板弯曲成形时出现了弯曲折痕缺陷,对正常产品和缺陷产品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缺陷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较低温度的终轧、卷取工艺导致薄板晶粒细化、硬度增高、屈服伸长率增大、塑性变形的稳定性变差是导致产生弯曲折痕缺陷的主要原因。建议钢板生产厂家生产DC51D+AZ热镀铝锌薄板时应采用较高温度的终轧、卷取工艺和充分的退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铝锌薄板 弯曲折痕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对55%Al-43.5%Zn-Si熔池中底渣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志远 张杰 +3 位作者 李远鹏 江社明 孙世清 丁志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32-134,139,共4页
为研究Ti对55%Al-43.5%Zn-Si熔池中底渣相形成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对不同Ti含量(0.02wt%、0.05wt%、0.10wt%、0.20wt%)下熔池中产生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形貌、大小、分布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当Ti含量为... 为研究Ti对55%Al-43.5%Zn-Si熔池中底渣相形成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对不同Ti含量(0.02wt%、0.05wt%、0.10wt%、0.20wt%)下熔池中产生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形貌、大小、分布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当Ti含量为0.02wt%时,镀液中析出少量底渣相,尺寸为50~70μm;随着Ti含量的增加,析出的底渣相尺寸变大,当Ti含量增加到0.20wt%时,镀液析出大量底渣相且聚集成大块状,尺寸为200~500μm。当熔池中Ti含量为0.02%和0.05wt%时,底渣中生成了Al7Fe2Si金属间化合物,当Ti含量达到0.20 wt%时,生成了Al20Fe5Si2金属间化合物,还生成了Ti Al3金属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Al-43.5%Zn-Si 熔池 Ti 底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带氧化皮酸洗工艺的改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银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1-342,共2页
对现有金属带酸洗工艺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适当改进,提高了连续酸洗工艺生产线的调节能力、酸洗速度和酸洗质量。
关键词 金属带 酸洗工艺 工艺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热轧带钢氧化铁皮酸洗质量和速度的因素 被引量:31
7
作者 董汉君 王银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3-85,89,共4页
用SEM、表面粗糙度仪对SPHC热轧带钢氧化铁皮的表面形貌、厚度、界面粗糙度、显微结构等因素对其酸洗质量和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酸洗工艺的调整对改善氧化铁皮酸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氧化铁皮表面产生裂纹、厚度减薄均有... 用SEM、表面粗糙度仪对SPHC热轧带钢氧化铁皮的表面形貌、厚度、界面粗糙度、显微结构等因素对其酸洗质量和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酸洗工艺的调整对改善氧化铁皮酸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氧化铁皮表面产生裂纹、厚度减薄均有利于提高酸洗速度;提高氧化铁皮的厚度均匀性、降低表面粗糙度,可减少带钢的酸洗色泽灰暗等缺陷;开卷状态下快速冷却的氧化铁皮具有双层结构,酸洗速度较快,卷曲状态下缓慢冷却的氧化铁皮酸洗速度较慢;用6% HCl溶液酸洗时,合适的带钢预热温度是60℃左右,可缩短酸洗时间;用18%HCl溶液酸洗时,合适的酸液温度为75~85℃,可显著缩短酸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氧化铁皮 酸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钢板树脂层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银军 彭琼瑶 +1 位作者 彭雄奇 王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66-1669,共4页
通过搭接剪切试验,获得了复合钢板中黏结树脂层的切向力学性能数据,切向黏结强度为10.64MPa;针对T剥离试验应用于本研究对象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制作法向拉伸试样的夹具,并利用该夹具通过单向拉伸获得了树脂层法向力学性能数据,法向黏结... 通过搭接剪切试验,获得了复合钢板中黏结树脂层的切向力学性能数据,切向黏结强度为10.64MPa;针对T剥离试验应用于本研究对象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制作法向拉伸试样的夹具,并利用该夹具通过单向拉伸获得了树脂层法向力学性能数据,法向黏结强度为13.04MPa.最后对该复合钢板进行V形折弯试验,通过分析回弹角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认为树脂层黏性不明显.这些工作为后续复合钢板折弯回弹成形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的参数化分析建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钢板 黏结性能 搭接剪切试验 法向拉伸试验 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热轧硬质镀锡板晶粒度的影响
9
作者 胡恒法 司雪敏 马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5-57,62,共4页
研究了生产条件下硬质镀锡板的含碳量、热轧温度和卷曲温度对热轧板晶粒度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热轧板最终的显微组织均是等轴铁素体晶粒。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晶粒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精轧入口温度和终轧温度的升高晶粒度呈逐渐... 研究了生产条件下硬质镀锡板的含碳量、热轧温度和卷曲温度对热轧板晶粒度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热轧板最终的显微组织均是等轴铁素体晶粒。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晶粒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精轧入口温度和终轧温度的升高晶粒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影响热轧镀锡板晶粒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碳含量,其次才是热轧温度,然后是卷曲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镀锡板 含碳量 热轧 卷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焊工艺试验及其在热轧导卫板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银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8-59,61,共3页
应用合金粉末等离子喷焊技术进行工艺试验,获得了Fe50、Ni60及NiWC25三种优质合金强化喷焊层。热轧导卫板表面等离子喷焊NiWC25工业试验表明:具有NiWC25等离子喷焊强化层的Q235导卫板使用寿命高,平均过钢量达10万吨,约为灰铸铁HT200导... 应用合金粉末等离子喷焊技术进行工艺试验,获得了Fe50、Ni60及NiWC25三种优质合金强化喷焊层。热轧导卫板表面等离子喷焊NiWC25工业试验表明:具有NiWC25等离子喷焊强化层的Q235导卫板使用寿命高,平均过钢量达10万吨,约为灰铸铁HT200导卫板的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焊 合金粉末 导卫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焰煤配煤研究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金柱 张文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09-113,共5页
通过将长焰煤添加到炼焦煤中进行配煤炼焦,对长焰煤的炼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焰煤在分子结构及加热性能等方面与气煤存在着相似性,这为长焰煤代替气煤炼焦提供了的理论基础。配煤生产表明,长焰煤配入会使配煤粘结性能产生较大... 通过将长焰煤添加到炼焦煤中进行配煤炼焦,对长焰煤的炼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焰煤在分子结构及加热性能等方面与气煤存在着相似性,这为长焰煤代替气煤炼焦提供了的理论基础。配煤生产表明,长焰煤配入会使配煤粘结性能产生较大的下降,加入3-5%的长焰煤能够维持焦炭冷热强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焰煤 配煤 炼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冷却速率对55Al-Zn-1.6Si合金镀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全新 王银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44,74,共7页
在0~0.5℃·s^(-1)凝固冷却速率下制备55Al-Zn-1.6Si合金铸锭,在常规冷却和强冷(凝固冷却速率分别为5~10,15~30℃·s^(-1))DC51D+AZ镀层钢板上取样,对比研究了凝固冷却速率对合金镀层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在0~0.5℃·s^(-1)凝固冷却速率下制备55Al-Zn-1.6Si合金铸锭,在常规冷却和强冷(凝固冷却速率分别为5~10,15~30℃·s^(-1))DC51D+AZ镀层钢板上取样,对比研究了凝固冷却速率对合金镀层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凝固冷却速率下的55Al-Zn-1.6Si合金均由α(Al)、β(Zn)以及少量沿α(Al)晶界析出的针状富硅相组成;随着凝固冷却速率增大,组织细化,枝晶由接近平衡态的空间生长转化为非平衡态的平面生长,镀层中形成六角形锌花,且强冷镀层中的锌花最小;铸锭、常规冷却镀层和强冷镀层的硬度分别为123,106,125 HV;强冷镀层的屈服强度(287 MPa)高于常规冷却镀层(273 MPa),低于铸锭(330 MPa),常规冷却镀层和强冷镀层的规定总延伸强度分别为389,406 MPa;常规冷却工艺和强冷工艺下镀层钢板拉伸性能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Al-Zn-1.6Si合金镀层 凝固冷却速率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实现社会持续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留春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共3页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三要素 ,而资源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目前除了煤以外 ,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 ,将在 2 0~ 30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三要素 ,而资源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目前除了煤以外 ,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 ,将在 2 0~ 30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的短缺。而海洋是一个巨大资源宝库 ,是大自然留给 2 1世纪人类的新资源 ,也是 2 1世纪重要的陆地可接替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可实现资源的持续问题 ,是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基本保障 ,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 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 发利用 海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熄焦焦炭质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文成 《冶金能源》 2014年第2期45-48,共4页
采用微观和宏观技术手段研究了焦炭质量特性,分析了在6m焦炉140t/h的条件下干熄焦与湿熄焦的质量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干熄焦和湿熄焦相比,灰分略有升高,抗碎强度M40提高,耐磨强度M10降低,焦炭反应性CRI降低,而焦炭反应后强度CSR提高。... 采用微观和宏观技术手段研究了焦炭质量特性,分析了在6m焦炉140t/h的条件下干熄焦与湿熄焦的质量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干熄焦和湿熄焦相比,灰分略有升高,抗碎强度M40提高,耐磨强度M10降低,焦炭反应性CRI降低,而焦炭反应后强度CSR提高。干熄焦和湿熄焦之间灰成分无明显差异,干熄焦焦炭的气孔率比湿熄焦低,干熄焦焦炭的显微结构各项异性指数OTI提高。研究表明,气孔率和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是焦炭冷热强度变化的内在原因,其中焦炭气孔率变化达到8.8%,是引起焦炭反应后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熄焦 焦炭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炉煤粒度分布宽度系数与焦炭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春花 《冶金能源》 2015年第1期52-54,共3页
试将粉碎后的炼焦煤料作为一个颗粒群,运用颗粒学的理论来分析炼焦入炉煤的粒度分布特征。根据颗粒学家T.Allen对分布宽度系数nk的定义,设计试验方案采集基础数据;再应用计算机知识,处理基础数据,得到有关nk的具体参数,并依据定义公式,... 试将粉碎后的炼焦煤料作为一个颗粒群,运用颗粒学的理论来分析炼焦入炉煤的粒度分布特征。根据颗粒学家T.Allen对分布宽度系数nk的定义,设计试验方案采集基础数据;再应用计算机知识,处理基础数据,得到有关nk的具体参数,并依据定义公式,计算得到几组炼焦入炉煤的粒度分布宽度系数nk。通过70kg小焦炉试验,研究了入炉煤粒度分布宽度系数对焦炭强度的影响,得到焦炭抗碎强度M40与入炉煤粒度分布宽度系数nk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为研究入炉煤的粒度分布特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分布宽度系数 焦炭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