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大面积危重烧伤的麻醉处理
1
作者 冯顺华 王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8-1009,共2页
关键词 麻醉处理 特大面积 危重烧伤 大面积烧伤患者 酸碱平衡失调 肝肾功能损害 血小板减少 低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强 徐军 +1 位作者 刘礼军 何风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14-515,共2页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镇静对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并确定血压降低50%的靶控浓度.方法28例择期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17~67岁,术中采用丙泊酚TCI镇静,靶控浓度从0.4μg/ml开始,以0.4μg/ml梯度逐...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镇静对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并确定血压降低50%的靶控浓度.方法28例择期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17~67岁,术中采用丙泊酚TCI镇静,靶控浓度从0.4μg/ml开始,以0.4μg/ml梯度逐渐上升,直至患者入睡并维持该浓度直至手术结束.麻醉中观察并记录SBP、DBP、MA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MAP和HR随靶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降低的平均幅度分别为23%和11%.MAP降低50%的靶控浓度为6.31μg/ml.结论硬膜外麻醉下丙泊酚TCI镇静时,达意识消失状态时的靶控浓度远低于EC50,镇静深度易于调控,血液动力学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靶控输注 丙泊酚 镇静作用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谱熵和双频指数用于测定依托咪酯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的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强 马正良 +5 位作者 刘礼军 张马忠 桂勤芳 鲍方 何风勇 杨初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比较用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测定依托咪酯单次注射后的最大效应时间(TPEAK),并藉以估计依托咪酯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方法22例患者静脉注射最大效应负荷剂量依托咪酯后,用熵指数模块和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仪测定从注... 目的比较用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测定依托咪酯单次注射后的最大效应时间(TPEAK),并藉以估计依托咪酯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方法22例患者静脉注射最大效应负荷剂量依托咪酯后,用熵指数模块和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仪测定从注射开始至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最低的时间(TPEAK),用TPEAK和Arden等报道的依托咪酯药代学模型,按照Minto等提出的方法计算Ke0。结果RE、SE、BIS的TPEAK中位数分别为70、70和80s,Ke0中位数分别是1.10/min、1.10/min和1.02/min。结论单次注射依托咪酯后,熵指数和BIS监测的TPEAK和计算的Ke0相同,且有别于国外研究报道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消除速率常数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ke0用于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强 马正良 +4 位作者 刘礼军 杜勤芳 鲍方 何风勇 杨初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验证由峰效应时间法(TPEAK)计算的依托咪酯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值在效应室浓度(Ce)靶控时的准确性。方法 69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400ng/ml持续15 min,计算血浆浓度。Ⅰ组靶控血浆浓度,Ⅱ组、Ⅲ组分别以ke... 目的验证由峰效应时间法(TPEAK)计算的依托咪酯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值在效应室浓度(Ce)靶控时的准确性。方法 69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400ng/ml持续15 min,计算血浆浓度。Ⅰ组靶控血浆浓度,Ⅱ组、Ⅲ组分别以ke0为0.48/min和1.02/min的Ce。记录依托咪酯浓度、BIS的经时变化过程,同时监测BP、HR和意识消失(LOC)时间;用两种ke0值分别模拟Ⅰ组患者LOC时的Ce。结果与Ⅱ组比较,Ⅲ组能更好地预测依托咪酯药物效应的时间过程。Ⅰ组患者LOC中位数(75 s)显著大于Ⅱ组和Ⅲ组(40 s,P<0.05)。ke0为1.02/min时,Ⅰ组患者LOC时模拟的Ce(336 ng/ml)与Ⅲ组患者靶控效应室输注LOC时的浓度387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SBP的最低值和DBP的最大降幅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源自BIS监测所得的峰值时间及其计算所得的ke0值1.02/min能更准确地预测依托咪酯效应位靶控输注时药物效应的时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双频指数 药效学 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时吸入不同浓度氧对围术期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礼军 王强 +2 位作者 鲍方 许仄平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单肺通气(OLV)时吸入不同浓度氧(FiO2)对围术期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左侧剖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在OLV时将FiO2设定为60%(L组)、75%(M组)和90%(C组).分别在麻...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单肺通气(OLV)时吸入不同浓度氧(FiO2)对围术期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左侧剖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在OLV时将FiO2设定为60%(L组)、75%(M组)和90%(C组).分别在麻醉前(T0)、OLV前(T1)、OLV 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及恢复双肺通气(TLV)后30 min(T5)、术后24 h(T6)抽取动脉血测PaO2、SaO2、pH、PaC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持续监测SpO2、PET 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气道顺应性(Cldyn).结果 L组、M组、C组分别有6例、1例、1例患者在OLV 1 h内SpO2下降到95%以下,被剔除出组.T2~T4时L组PaO2明显低于M、C组,M组明显低于C组(P<0.05);T2~T4时L组SaO2、SpO2明显低于M、C组(P<0.05).三组各时点PaO2/FiO2、pH、PaCO2、PET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侧剖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OLV时FiO2降低到75%时循环稳定,氧合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吸入氧浓度 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患者瑞芬太尼群体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强 鲍方 +2 位作者 刘礼军 桂勤芳 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可能因素,并初步建立其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全麻择期腹部大手术患者11例,年龄25~86岁,随机确定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为0.3μg·kg^-1·min^-1(R3组)或0.6μg·kg^-1&#...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可能因素,并初步建立其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全麻择期腹部大手术患者11例,年龄25~86岁,随机确定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为0.3μg·kg^-1·min^-1(R3组)或0.6μg·kg^-1·min^-1(R6组)。按预设时间采集动脉血样本分析血药浓度,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结果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适合用三室模型描述,初期分析表明年龄、身高和 BMI 不影响药代动力学参数,而瘦体重(LBM)、体表面积(BSA)和性别有明显影响(P<0.01);进一步以后退法验证仅体重显著影响瑞芬太尼的系统清除率(CL)和中央室容积(V)。60 kg 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参数典型值为 V1=7.61 L,V2=4.81 L,V3=4.34 L,CL1=2.74 L/min,CL2=0.738 L/min,CL3=0.0905 L/min。结论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其经血液和组织酯酶迅速水解的特点一致。在研究涉及的协变量范围内,系统清除率和中央室容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提示较大体重的患者需要较大剂量的初始输注速度和维持剂量以获得稳定的血浆浓度和临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群体药代动力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