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DM的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流程图描述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明星 周成 +1 位作者 姚毅荣 邓雪原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IDM(Information Delivery Manual)是将IFC标准应用到特定阶段、特定目的 BIM的关键。国外对IDM的研究涉及结构设计、能量分析、设备运维和基建工程等多个方面,而国内却少有相关文章。该文旨在规范化建筑工程设计流程,细化IDM标准。结... IDM(Information Delivery Manual)是将IFC标准应用到特定阶段、特定目的 BIM的关键。国外对IDM的研究涉及结构设计、能量分析、设备运维和基建工程等多个方面,而国内却少有相关文章。该文旨在规范化建筑工程设计流程,细化IDM标准。结合建筑设计企业的实际设计过程,利用BPMN(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Notation)方法,详细描述基于IDM的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建筑专业的流程图,对其他专业设计流程有借鉴意义,为IDM标准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信息交付手册 业务流程建模标记 流程图 建筑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的多目标屏蔽智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梦琪 郑征 +3 位作者 梅其良 彭超 高静 周岩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2-428,共7页
本文基于第3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开展了多目标屏蔽智能优化方法研究。以乏燃料运输船舶为对象,采用多目标智能优化程序建立一维离散纵标计算模型,针对舱盖上方区域屏蔽结构(混凝土和聚乙烯厚度)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得到1组优化... 本文基于第3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开展了多目标屏蔽智能优化方法研究。以乏燃料运输船舶为对象,采用多目标智能优化程序建立一维离散纵标计算模型,针对舱盖上方区域屏蔽结构(混凝土和聚乙烯厚度)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得到1组优化的屏蔽方案。基于优化后的屏蔽方案,建立真实的三维蒙特卡罗计算模型,和基于混凝土、聚乙烯或含硼硅树脂的方案进行对比,评估优化方案的屏蔽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屏蔽厚度、重量、总剂量率和价格等。结果显示,基于所开发的多目标屏蔽智能优化方法优化得到的方案各有特点,包含了多个优选的方案,为设计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算法 屏蔽 乏燃料运输船舶 第3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乏燃料水池水下ACFM焊缝缺陷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光耀 张晓春 +2 位作者 朱加雷 李丛伟 田正磊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1,共9页
目的针对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开发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的水下缺陷检测系统,以检测和识别焊缝中的微小漏点,进而确保乏燃料水池的结构完整性和运行安全。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研究... 目的针对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开发一种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ACFM)技术的水下缺陷检测系统,以检测和识别焊缝中的微小漏点,进而确保乏燃料水池的结构完整性和运行安全。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首先,采用三代核电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的主要材料S32101双向不锈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ACFM的缺陷检测模型,并对激励频率、激励电流进行优化分析。其次,研制了适用于核电水下环境的ACFM缺陷检测设备,并通过水压、电磁干扰、辐照试验来验证设备的可靠性。结果当激励频率为1~5 kHz并采用较大的激励电流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辐照水下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检测并识别出直径为0.1 mm的微孔贯穿缺陷及3 mm×0.2 mm×0.5 mm的浅表缺陷。结论综合仿真分析、设备研制和实验验证的结果可知,所开发的水下ACFM缺陷检测系统能够满足核电站乏燃料水池钢覆面焊缝缺陷的水下检测需求,为核设施水下缺陷的早期预警和漏点判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水池 S32101 水下缺陷检测 交流电磁场检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燃料贮运容器干燥技术研究
4
作者 翁晨阳 黄尚青 +3 位作者 廖家麒 邵长磊 刘永骏 李雷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0-248,共9页
目的防止乏燃料包壳与容器的性能退化,需在乏燃料装入贮运容器之后,执行干燥除湿程序,并回填氦气以构建惰性气体环境,故深入探讨了乏燃料贮运容器干燥技术相关的关键问题。方法通过规范调研确定容器干燥准则,按非结合态水和结合态水2个... 目的防止乏燃料包壳与容器的性能退化,需在乏燃料装入贮运容器之后,执行干燥除湿程序,并回填氦气以构建惰性气体环境,故深入探讨了乏燃料贮运容器干燥技术相关的关键问题。方法通过规范调研确定容器干燥准则,按非结合态水和结合态水2个类别估算残余水量,基于残余水自身及其分解产物研究其对贮运安全性的影响,并分析真空干燥系统以及强制氦循环干燥系统2种主要干燥系统的特点。结果在干燥过程中,容器须遵循包壳温度控制准则和最终干燥度准则;残余水以未结合态和结合态2种形态存在,其残余量的估算值分别约为50 mL和18 mL~1.8 L。残余水可能通过包壳氧化、芯块氧化、包壳吸氢、可燃气体产生、水性腐蚀等机制对乏燃料贮运安全性产生影响。真空干燥系统由于结冰和热工安全性,其干燥效率受到限制;而强制氦循环干燥系统消除了容器及管路中冰形成的可能,通过强制对流热传递保持乏燃料处于较低温度。结论强制氦循环干燥系统可缩短干燥时间,减少职业辐照剂量,可靠保障乏燃料热工安全,在高燃耗乏燃料贮运场景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水 包壳温度 干燥度 强制氦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压水堆稳压器应用的8YSZ陶瓷热物理和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范武刚 周响 +3 位作者 赵冠楠 李玲 曹雄 张兆泉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2,共8页
基于压水堆内置稳压器对固有安全性隔热材料的需求,通过煅烧处理商业粉体结合砂磨方法,制备致密度大于96%的8 mol%Y_(2)O_(3)掺杂的ZrO_(2)(8YSZ)致密陶瓷。系统考察了8YSZ陶瓷的热物理性能包括高温稳定性、热导率、热膨胀系数、抗热老... 基于压水堆内置稳压器对固有安全性隔热材料的需求,通过煅烧处理商业粉体结合砂磨方法,制备致密度大于96%的8 mol%Y_(2)O_(3)掺杂的ZrO_(2)(8YSZ)致密陶瓷。系统考察了8YSZ陶瓷的热物理性能包括高温稳定性、热导率、热膨胀系数、抗热老化及抗热震性能等,并研究了其压缩强度、抗弯强度、硬度,断裂韧性、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等力学指标。采用闪光法测得的8YSZ陶瓷热导率数值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小,约为1.9 W·m^(-1)·K^(-1)。室温到360℃线性热膨胀系数为9.3×10^(-6)K^(-1)。在360℃、450℃、550℃温度下进行100 h至1000 h的热老化验证8YSZ立方相的稳定性。室温至800℃间热震试验后8YSZ结构仍保持完整,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能。发现所制备的8YSZ陶瓷在350℃的压缩强度达到1.2 GPa,约为室温数值的2倍。泊松比和弹性模量分别为0.285和164.9 GPa,硬度及断裂韧性等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接近,而且评价可靠性的韦伯模数达到16.03。这些结果表明8YSZ陶瓷作为内置稳压器隔热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YSZ陶瓷 热物性 力学性能 稳压器 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立式圆柱储罐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研究
6
作者 沈睿 陈孟 +1 位作者 陶宏新 黄庆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基于HOUSNER理论和流固耦合相互作用理论对大型立式圆柱储罐的动态特性展开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Fluid80单元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采用Reduced法进行模态分析,对典型低矮型和细高型锚固储罐在1/4、1/2、3/4和设计装液量H下的... 基于HOUSNER理论和流固耦合相互作用理论对大型立式圆柱储罐的动态特性展开研究。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Fluid80单元建立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采用Reduced法进行模态分析,对典型低矮型和细高型锚固储罐在1/4、1/2、3/4和设计装液量H下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并对两种模型得出的液面第一阶晃动频率和储罐系统第一阶主振形频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基于HOUSNER理论的模型和流固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对HOUSNER理论公式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HOUSNER理论的修正模型与流固耦合模型计算结果更加接近,本文提出的HOUSENER理论修正模型所预测的储罐第一阶主振形频率最大误差比HOUSENER理论模型降低7.41%,改进了HOUSNER理论公式的不保守性,为核电厂大型储罐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圆柱储罐 模态分析 流固耦合 动态特性 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厂厚壁承压设备设计评价和在役评定分析探讨
7
作者 陈明亚 曹昱澎 +3 位作者 孙欣 余伟炜 彭群家 赵万祥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0,共9页
针对某核电厂一回路厚壁承压设备设计评价和在役评定中,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上存在的差异问题。以制定一回路温度-压力限值曲线为例,介绍设计中的“简略分析”和在役分析中“精确评定”在参考缺陷、焊接残余应力、材料断裂韧度、评定系... 针对某核电厂一回路厚壁承压设备设计评价和在役评定中,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上存在的差异问题。以制定一回路温度-压力限值曲线为例,介绍设计中的“简略分析”和在役分析中“精确评定”在参考缺陷、焊接残余应力、材料断裂韧度、评定系数等方面的差异情况,发现存在大量混淆设计评价和在役评定要求的情况,如较为普遍采用设计评价的技术思路评定在役阶段缺陷的安全性。基于不同分析假设的在服役阶段可接受缺陷信息和现有评价体系存在不足,忽略长期运行中客观条件的变化,缺乏对关键技术难点和科学问题的重视,自主提出影响安全的技术问题较少,建议后续国内可给出基于标准的分析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设备 核压力容器 P-T曲线 设计评价 在役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0合金高温蠕变变形行为与本构模型研究
8
作者 王弘昶 侯鑫阳 +6 位作者 王煦嘉 龙瑶 李玲 石悠 李强 张宇翾 宫建国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了研究230合金(UNS N06230合金)蠕变变形行为与演化规律,保障热管堆、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高温部件的安全运行。开展了230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的单轴蠕变试验,分析了230合金蠕变特性与温度和应力水平的关系,建立了基于Kachanov-... 为了研究230合金(UNS N06230合金)蠕变变形行为与演化规律,保障热管堆、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高温部件的安全运行。开展了230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的单轴蠕变试验,分析了230合金蠕变特性与温度和应力水平的关系,建立了基于Kachanov-Rabotnov模型与θ投影法的蠕变本构模型。结果表明:230合金的蠕变变形特性与温度有很强的相关性,温度为750℃时,存在较明显的蠕变第一阶段;温度为900℃时,蠕变第一阶段基本消失,蠕变变形曲线主要由第二、三阶段主导。Kachanov-Rabotnov蠕变损伤力学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230合金高温下的蠕变变形行为。研究结果可以为采用230合金的高温设备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0合金 蠕变 本构模型 损伤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国产SA-508-Ⅲ-1钢环境影响疲劳试验研究和预测模型开发
9
作者 沈睿 刘畅 +1 位作者 唐力晨 王秉熙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9,共9页
对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设备用国产SA-508 Gr.3 Cl.1低合金钢(简称SA-508-Ⅲ-1钢)进行室温和320℃空气环境,以及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环境下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获得国产SA-508-Ⅲ-1钢在空气环境下的疲劳寿命最佳拟合曲线(平均曲线)。在此... 对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设备用国产SA-508 Gr.3 Cl.1低合金钢(简称SA-508-Ⅲ-1钢)进行室温和320℃空气环境,以及模拟压水堆一回路水环境下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获得国产SA-508-Ⅲ-1钢在空气环境下的疲劳寿命最佳拟合曲线(平均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国产SA-508-Ⅲ-1钢在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水环境下疲劳性能的应变速率、温度和溶解氧含量等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获得各影响参数的影响函数方程。基于获得的各影响参数的函数方程,建立国产SA-508-Ⅲ-1钢的环境影响疲劳修正因子F_(en)预测模型。本文获得的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水环境下国产SA-508-Ⅲ-1钢的疲劳寿命都位于95%置信度限值(10^(±2σ))范围内,验证了本文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本文获得的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水环境下国产SA-508-Ⅲ-1钢的疲劳寿命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模型所预测的寿命相比,也都位于95%置信度限值(10^(±2σ))范围内,说明ANL模型可用于国产SA-508-Ⅲ-1钢的疲劳寿命预测。本文获得的国产SA-508-Ⅲ-1钢的环境影响疲劳预测模型与ANL模型相比,更适用于国产SA-508-Ⅲ-1钢的寿命预测,为国内第3代核电厂一回路设备考虑压水堆一回路水环境影响的疲劳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核电厂 SA-508-Ⅲ-1钢 环境影响疲劳 F_(en)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群共振计算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杨伟焱 邵睿智 +3 位作者 施骏 杨波 毕光文 彭良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5-1194,共10页
共振计算方法是组件计算程序的关键方法模型之一,对组件计算程序计算精度、几何和材料适用性等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结合丹可夫因子守恒理论和超细群方法的共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将组件问题分解为多个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 共振计算方法是组件计算程序的关键方法模型之一,对组件计算程序计算精度、几何和材料适用性等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结合丹可夫因子守恒理论和超细群方法的共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将组件问题分解为多个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再针对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进行超细群共振计算,最终得到所有共振区的共振自屏截面,在保留超细群方法计算精度高、几何和材料适用性强等特点的同时,有效克服了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不同几何和材料问题均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且在使用OpenMP并行加速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群 共振计算 丹可夫因子 一维单栅元 特征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SPAR-H方法中的绩效形成因子优化研究
11
作者 卓钰铖 仇永萍 +4 位作者 刘鹏 李志忠 雷文静 谭笑 邱益民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1-919,共9页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结果作为核电厂执照文件的组成部分,对核电厂的执照申请和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核电厂人员可靠性分析(HRA)作为核电厂PSA中的关键要素,对PSA的分析结果和风险见解有着重要影响。核电厂HRA方法众多,标准化电厂...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结果作为核电厂执照文件的组成部分,对核电厂的执照申请和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核电厂人员可靠性分析(HRA)作为核电厂PSA中的关键要素,对PSA的分析结果和风险见解有着重要影响。核电厂HRA方法众多,标准化电厂风险分析HRA(SPAR-H)方法由于使用便利等特点,在我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但同时SPAR-H方法可能导致结果的阶跃性问题、所考虑的绩效形成因子(PSF)的合理性、PSF不同级别的选取标准模糊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对核电厂众多操纵员的调查走访,对SPAR-H方法的PSF类别、各PSF的分级颗粒度和评价准则、各PSF级别的修正因子等内容进行了优化尝试,并结合实证数据进行了方法的效度验证。分析结果表明,PSF优化后的SPAR-H方法在人员可靠性定量分析中表现出较好的效度,且具备工程上的可实施性。本文方法可为核电厂人员可靠性分析领域的方法开发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可靠性分析 概率安全评价 SPAR-H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级316H不锈钢U型缺口试样的蠕变-疲劳损伤交互机理研究
12
作者 沈睿 唐力晨 胡靖东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3,共10页
以第四代核反应堆关键结构材料316H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在550~650℃、保载时间120~900s、应变幅±0.20%、应变速率0.001%/s的条件下,开展含不同锐度U型缺口试样的蠕变-疲劳试验。结合断口形貌与微观组织分析,揭示了多轴应力状态下材... 以第四代核反应堆关键结构材料316H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在550~650℃、保载时间120~900s、应变幅±0.20%、应变速率0.001%/s的条件下,开展含不同锐度U型缺口试样的蠕变-疲劳试验。结合断口形貌与微观组织分析,揭示了多轴应力状态下材料的蠕变-疲劳断裂机理。结果表明:U型缺口的引入显著弱化了材料的蠕变-疲劳性能,导致试样循环寿命与断裂时间均降低50%以上;当缺口锐度参数d/r小于17.14(对应缺口根部半径r≥0.35mm)时,缺口尺寸对蠕变-疲劳循环寿命的影响不显著。所有U型缺口试样均呈现相似的断裂特征,裂纹萌生于断口表面,且起裂源数量随缺口尺寸增大而增加。本研究为多轴应力状态下核级316H不锈钢的蠕变疲劳失效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H不锈钢 蠕变-疲劳 U型缺口试样 滞回曲线 应力松弛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阻尼减震结构振动台试验及附加阻尼比研究
13
作者 田华 何文福 +2 位作者 胡宝琳 许浩 周宇翔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6-197,共12页
针对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与内筒侧向刚度差异较大且阻尼器无法充分耗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聚合阻尼减震体系,该体系通过将阻尼装置集中布置在外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充分利用内外子结构的抗侧刚度差异,提升结构的减震能力和阻尼器... 针对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外框架与内筒侧向刚度差异较大且阻尼器无法充分耗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聚合阻尼减震体系,该体系通过将阻尼装置集中布置在外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充分利用内外子结构的抗侧刚度差异,提升结构的减震能力和阻尼器的能量耗散效率。首先,通过振动台试验评估聚合阻尼减震体系的减震性能;其次,通过数值模型验证试验结果准确性;最后,建立理论分析模型并进行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框架核心筒结构相比,聚合阻尼减震体系在使用更少阻尼器的情况下,框架顶层加速度和位移峰值减震率分别为62.95%和28.38%,槽钢顶部的减震率分别为49.65%和81.25%,附加阻尼比提升至传统结构的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 聚合阻尼减震 振动台试验 参数分析 减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反应堆用高温热管启动可靠性研究
14
作者 李鲲 周全 +1 位作者 张锴 门启明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微型反应堆具有极好的可移动性和部署灵活性,在太空探索、深海研究、海洋航行、军事保障、勘探采矿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微型反应堆中的核心部件之一——高温热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并详细研究了高温热管启动可靠... 微型反应堆具有极好的可移动性和部署灵活性,在太空探索、深海研究、海洋航行、军事保障、勘探采矿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微型反应堆中的核心部件之一——高温热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并详细研究了高温热管启动可靠性影响因素。通过专家打分法初选出吸液芯的层数和目数、热管充钠量、热管倾角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再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这些因素对热管启动可靠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吸液芯的层数和目数、适量充钠以及适度倾斜热管均能提高热管的启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可靠性 微型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黏滞阻尼器的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5
作者 计嘉伟 何文福 +2 位作者 尚自端 王琨 杨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199,共9页
提出了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并采用黏滞阻尼器提升整体抗震性能。为研究所提出的全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1个单榀装配式减震框架试件和1个单榀装配式框架试件开展拟动力实验,... 提出了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并采用黏滞阻尼器提升整体抗震性能。为研究所提出的全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1个单榀装配式减震框架试件和1个单榀装配式框架试件开展拟动力实验,对其破坏模式、塑性铰、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减震框架和装配式框架均发生弯剪破坏,破坏集中在接近柱中连接部位;与无阻尼器装配式框架相比,带黏滞阻尼器的装配式减震框架的正负向的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97%和82%;耗能能力和刚度也显著提高。结合框架受力状态来看,装配式框架柱中部为纯受剪状态,抗剪性能需求高,易发生脆性破坏。因此,建议加强柱中连接节点处的抗剪性能,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连接部位的咬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减震框架 抗震性能 动力试验 黏滞阻尼器 直螺纹套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至几内亚湾海浪的精细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邢添 徐福敏 郑金海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5,共8页
几内亚湾海域沿岸频繁遭受海浪袭击,研究南大西洋至几内亚湾海域海浪特征及传播特性对西非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对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和WWIII(WAVEWATCH III)模型在模拟大尺度大西洋和小尺度几内亚湾海域... 几内亚湾海域沿岸频繁遭受海浪袭击,研究南大西洋至几内亚湾海域海浪特征及传播特性对西非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对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和WWIII(WAVEWATCH III)模型在模拟大尺度大西洋和小尺度几内亚湾海域海浪的行为进行比较,发现WWIII-SWAN双层嵌套模型更适合南大西洋至几内亚湾海域海浪模拟。基于该双层嵌套模型进行2021年7月1日至8月31日自南大西洋至几内亚湾海域的海浪模拟,得到南大西洋典型海浪时刻海浪有效波高分布和峰周期分布。研究表明咆哮西风带高强度海浪沿西南方向传播至包括几内亚湾的西非沿岸,有效波高从10 m以上减少到4 m以内,峰周期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呈明显分层且逐渐增加。南大西洋至几内亚湾的海浪二维谱能量分布也表明南大西洋海浪自西南向东北传播过程中涌浪占据主导,西非沿岸尤其是几内亚湾大部分时间处于14 s以上长周期涌浪作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 几内亚湾 SWAN模型 WWIII模型 WWIII-SWAN双层嵌套模型 海浪 涌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干燥工艺的研究
17
作者 申鹏 吴珂科 +4 位作者 翁晨阳 黄尚青 俞高伟 景东明 宗旭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2-998,共7页
对国内三代核电机组某型号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的干燥工艺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贮存容器适宜采用吸附式干燥工艺进行处理,干燥过程至少需要持续4.1 h,可以达到设备规范书中要求的容器内水蒸气分压低于400 Pa的干燥标... 对国内三代核电机组某型号高燃耗乏燃料干式贮存容器的干燥工艺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贮存容器适宜采用吸附式干燥工艺进行处理,干燥过程至少需要持续4.1 h,可以达到设备规范书中要求的容器内水蒸气分压低于400 Pa的干燥标准;干燥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容器内存在大量液态残留水,湿度相对稳定,第2阶段仅有水蒸气,湿度快速下降;容器内有超过5/6的水分通过试验台架中的冷却器排出,剩余的水分由吸干机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燃耗乏燃料 贮存容器 干燥工艺 吸附干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剧烈海况下内置式稳压器压力响应试验研究
18
作者 陈广立 李东阳 +4 位作者 权紫轩 张星亮 王坤 康晓宣 贺小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3,共8页
为研究剧烈海洋工况下内置式稳压器内部的液位响应特性,采用大型六自由度运动台架,对大尺度多自由度剧烈运动下(如横摇45°/7s)液位所产生的压力波动形式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运动激励下,测得最大压力为11000Pa左右,压力... 为研究剧烈海洋工况下内置式稳压器内部的液位响应特性,采用大型六自由度运动台架,对大尺度多自由度剧烈运动下(如横摇45°/7s)液位所产生的压力波动形式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运动激励下,测得最大压力为11000Pa左右,压力波动周期与运动激励周期相关,压力波动幅值受主要运动方向运动幅值所支配,摇摆运动对压力信号的影响是因为液面在摇摆过程中与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产生周期性变化,从而造成压力的周期波动;横荡、纵荡运动对压力信号的影响源自于流体在运动时会周期性冲击壁面,液面由于运动产生二维或三维平面驻波;起伏运动对压力测量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改变,周期性造成超重与失重现象。研究为获得稳压器内的真实液位值提供依据,可避免反应堆在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限值报警,提高了反应堆的运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烈海况 内置式稳压器 压力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能动压水堆一回路自然循环试验功率控制研究
19
作者 李文凯 杜炎刚 +3 位作者 韦卓慜 施建锋 秦玉龙 俞景伟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88,共6页
一回路自然循环试验是利用反应堆功率模拟堆芯衰变热,验证堆芯热量能够通过自然循环带出。试验中一回路流量、温度等参数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反应堆功率稳定控制,本文从反应堆功率监测和控制两方面开展研究。在功率监测方面,通过对比不同... 一回路自然循环试验是利用反应堆功率模拟堆芯衰变热,验证堆芯热量能够通过自然循环带出。试验中一回路流量、温度等参数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反应堆功率稳定控制,本文从反应堆功率监测和控制两方面开展研究。在功率监测方面,通过对比不同功率指示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分析温度变化对功率指示的影响,确定自然循环试验期间监测反应堆功率的策略,解决功率指示不准确的问题。在功率控制方面,通过分析压力容器进出口温差和堆芯引入反应性随堆芯自然循环流量的关系,得到最小自然循环流量下堆芯引入负反应性的大小。根据堆芯引入的负反应性,结合控制棒正常运行范围,获得控制棒最佳控制区间,确保自然循环试验期间能够通过控制棒实现反应堆功率快速稳定控制,为非能动压水堆一回路自然循环试验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回路 自然循环试验 功率监测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农耦合的温室种植模式研究
20
作者 刘维理 张晋 +3 位作者 刘伟华 王震 许方巧 王晨晨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温室供暖的能耗大,传统运行模式粗放,温室气体排放多,对环境污染重。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将核能余热作为供暖热源的温室种植模式,旨在改善温室冬季室内热环境稳定性,同时实现核电厂余热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污染。结果表明:该模式可回收核... 温室供暖的能耗大,传统运行模式粗放,温室气体排放多,对环境污染重。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将核能余热作为供暖热源的温室种植模式,旨在改善温室冬季室内热环境稳定性,同时实现核电厂余热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污染。结果表明:该模式可回收核电余热3.53×10^(5)~6.70×10^(5) GJ,折合节约标准煤3.92×10^(4)~7.47×10^(4) t/a,减少碳粉尘排放2.66×10^(4)~5.06×10^(4) t/a、二氧化碳排放9.76×10^(4)~18.55×10^(4) t/a、二氧化硫排放2900~5600 t/a、氮氧化物排放1500~2800 t/a,番茄平均产量达0.078 t/m^(2),可产生1.5611亿元/a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大棚 核电 余热回收 番茄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