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地区城市化对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凌云 杨宜男 +5 位作者 许迦龙 王立 王子豪 孙艺妍 姚晨心 王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289-5304,共16页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为了使京津冀地区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需要正确理解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为了使京津冀地区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需要正确理解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影响,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基于Pearson相关性、随机森林、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不同城市化强度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匹配关系以及对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2000—2020年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涨幅达到148.15%;碳储存和生境质量服务赤字区域扩增明显,食物生产与PM2.5去除服务盈余区域有所增加,但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错配性较强;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既有城市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对空间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敏感性较强,城市化扩张区域和农村区域对空间城市化敏感性较强,空间城市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主要因素;不同城市化水平区域内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的错配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本文探究了不同城市化强度区域内城市化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影响的差异性,为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城市化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鸟类栖息地季节性变化的自然保护区动态分区管理——以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萍 杨永峰 +3 位作者 杨宜男 程亚文 王立 王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206-9217,共12页
鸟类栖息地会随着季节迁徙而改变,基于此对以珍稀濒危鸟类保护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保护区进行动态分区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通过MaxEnt模型分析预测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栖息地会随着季节迁徙而改变,基于此对以珍稀濒危鸟类保护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保护区进行动态分区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通过MaxEnt模型分析预测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繁殖季和越冬季的栖息地范围,并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得到动态分区方案。结果发现:繁殖季鸟类栖息地适宜性受到人口密度、丰水期土地利用类型、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越冬季鸟类受到距道路距离、人口密度、距枯水期水体距离、枯水期土地利用类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运用ArcGIS水文工具分析出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汇水单元作为其动态区划单元,根据鸟类栖息地季节性变化的特点结合分析结果叠加分析,将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栖息地保护区、繁殖季栖息地保护区、越冬季栖息地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核心栖息地保护区要进行全年严格保护,繁殖季栖息地保护区和越冬季栖息地保护区在相应鸟类栖息时段严格管控、非栖息时段可合理利用,一般控制区则全年可允许合理的行为活动。季节性动态分区方案注重解决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便于未来保护区生态保护规划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丰富了以季节性栖息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功能分区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为制定提高自然保护区空间利用效率的生态管理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综上,建议在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中,依据保护区季节性动态分区特征,实行分区管制,制定对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分区 栖息地季节变化 栖息地适宜性 MAX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以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立 陆林 +2 位作者 杨永峰 程亚文 王原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51-162,共12页
功能区划作为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布局和功能定位的重要手段,旨在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协同发挥。运用Marxan with Zones模型方法,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分析纳入到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研究,并展开情景模拟,得出不同生... 功能区划作为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布局和功能定位的重要手段,旨在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协同发挥。运用Marxan with Zones模型方法,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分析纳入到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研究,并展开情景模拟,得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目标下的功能区划方案。结论如下:(1)保护区的上湖区域及其周边河流入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防洪蓄水价值较高;东南部林地区域的水源涵养与碳储存价值较高,食物生产价值从西北部到东南部逐渐降低;社会文化价值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沿湖地带。(2)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权衡/协同关系,其中,生物多样性作为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与其它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协同关系,根据相关性系数大小可分为高协同关系(防洪蓄水)、低协同关系(水源涵养和社会文化)与权衡关系(碳储存和食物生产)。(3)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视角下的不同保护目标分配得到的功能区划情景均表现出核心区面积大幅增加的特征。此外,高协同情景下的功能区划更能兼顾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且对不同典型珍稀濒危鸟类的保护强度更大,能够总体上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关系,提升生物多样性与防洪蓄水和水源涵养的协同关系,并降低与碳储存的权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金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 Marxan with Zones 功能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15年阿哈水库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
作者 孔志红 金慧雨 +1 位作者 苏以江 陈骁强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6期174-175,共2页
以阿哈湖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监督分类提取研究区1995年、2005年及2015年3个年份土地利用信息,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得出2个时间段的土地转移信息。结果表明:20年间,研究区的建筑用地明显增加,其占水源保护区总面积的比率由8.021%上升到... 以阿哈湖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监督分类提取研究区1995年、2005年及2015年3个年份土地利用信息,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得出2个时间段的土地转移信息。结果表明:20年间,研究区的建筑用地明显增加,其占水源保护区总面积的比率由8.021%上升到27.369%。林地的破碎度也明显增大,尤其在研究区中部范围内,成片的林地逐渐退化为草地或耕地,总面积减少了近一倍。研究区北部和西部的湿地面积也有所减少,部分小的内陆湖泊甚至消失,湿地面积在20年间由6.704km^2减少至3.756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哈水库 土地利用变化 水源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