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机壁板构件低频隔声性能的测试方法研究
1
作者 刘艳 周昊瑞 李秋彤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2-297,共6页
现有测量飞机壁板构件隔声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声压法”和“声强法”。这两种方法在低频段测量值差异较大,同时该频段也是航空发动机噪声源的主要频段。因此,研究测试飞机壁板低频隔声性能的方法十分必要。以投影尺寸为540 mm×... 现有测量飞机壁板构件隔声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声压法”和“声强法”。这两种方法在低频段测量值差异较大,同时该频段也是航空发动机噪声源的主要频段。因此,研究测试飞机壁板低频隔声性能的方法十分必要。以投影尺寸为540 mm×540 mm的飞机壁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通过试验获取飞机壁板的模态特征;随后,依次采用“声压法”和“声强法”完成该壁板在四周嵌定边界约束条件下的隔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壁板构件1阶模态频率为176 Hz,2阶模态频率为217 Hz,隔声量测试曲线的1阶隔声谷值频率位于这两阶模态频率之间。当采用“声压法”测量壁板构件时,必须考虑Waterhouse的低频修正;在实验室条件不满足规定要求的前提下,测量壁板构件的低频隔声性能时更推荐采用“声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飞机壁板 隔声量 声压法 声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并联腔型超构吸声材料的结构设计
2
作者 郭鑫 刘艳 +3 位作者 周国建 李秋彤 袁贤浦 李炜融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9-273,共5页
针对多个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器单元并联构成的腔型超构吸声材料的结构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建立以超构吸声材料结构厚度为优化目标的最优化数学模型,编程时通过Python语言调用Geatpy库中的差分进化(Diff... 针对多个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器单元并联构成的腔型超构吸声材料的结构参数设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建立以超构吸声材料结构厚度为优化目标的最优化数学模型,编程时通过Python语言调用Geatpy库中的差分进化(Difference Evolution,DE)算法对其进行最优化求解,从而高效实现超构吸声材料结构参数的逆向设计。通过实验、仿真及与多种形式的DE算法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靠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学超构材料 吸声系数 差分进化 Geatpy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末端修正
3
作者 刘艳 谢文韬 +3 位作者 李炜融 李秋彤 李义新 周国建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2,142,共7页
当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Helmholtz Resonator with Embedded Aperture,HREA)的嵌入管底靠近共振腔底时,以管底为界划分的底部共振腔腔高(管底至腔底的距离)非常小,且与管径相近。此时,底部共振腔腔高对末端修正的影响不可忽略。为此... 当嵌入管式亥姆霍兹共振器(Helmholtz Resonator with Embedded Aperture,HREA)的嵌入管底靠近共振腔底时,以管底为界划分的底部共振腔腔高(管底至腔底的距离)非常小,且与管径相近。此时,底部共振腔腔高对末端修正的影响不可忽略。为此,基于多种传统末端修正公式,考虑底部共振腔腔高的影响,提出广泛适用于HREA的管口末端修正;随后,制备高精度样件并完成阻抗管实验,获取真实长嵌入管HREA的吸声系数曲线,确定适用于HREA的末端修正;通过与传统末端修正公式对比,确定所提出的管口末端修正公式的应用范围。结果表明:当管底至腔底的距离非常小时,HREA的共振频率及共振幅值随管长增加而下降的速度突然增大,出现明显的非线性下降现象;且共振器内腔腔高越短,非线性变化趋势越强。当嵌入管底至共振腔底的距离小于1 mm,或虽大于1 mm但与管径相当且腔高较小(小于40 mm)时,仅能采用本次所提出的非线性管口末端修正,可有效预测HREA吸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阻抗 末端修正 非线性 适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螺旋梁的地铁浮置板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秋彤 黄冰容 刘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400-14409,共10页
为解决地铁轨道中振动能量的收集问题,根据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螺旋梁的振动能量收集装置。通过有限元仿真和数字图像相关法试验验证了该装置与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匹配情况,并利用扫频试验和落轴试验证明该... 为解决地铁轨道中振动能量的收集问题,根据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螺旋梁的振动能量收集装置。通过有限元仿真和数字图像相关法试验验证了该装置与钢弹簧浮置板的固有频率匹配情况,并利用扫频试验和落轴试验证明该装置具有振动能量收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1~100 Hz范围进行扫频试验,在压电螺旋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共振频率点处,压电片可产生13 V的开路电压,并点亮15个额定电压为1.5 V的发光二极管,落轴试验在落轴高度为20 mm处压电片可产生6 V的开路电压,并点亮10个额定电压为1.5 V的发光二极管,验证了该装置可实现地铁轨道中振动能量的收集,并为低功耗微型传感器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 螺旋梁 钢弹簧浮置板 振动能量收集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A成型的薄板件制备与工艺参数优化
5
作者 刘艳 周昊瑞 +1 位作者 李炜融 袁贤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62,共7页
采用光固化技术成型制备薄平板样件(厚度<1 mm),液态树脂流动性差,填充不充分,极易导致样件产生凹陷、凸起及气泡等表面缺陷,影响样件外观和实际性能。为解决该光固化技术成型制备难题,以薄平板样件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控制变量法,... 采用光固化技术成型制备薄平板样件(厚度<1 mm),液态树脂流动性差,填充不充分,极易导致样件产生凹陷、凸起及气泡等表面缺陷,影响样件外观和实际性能。为解决该光固化技术成型制备难题,以薄平板样件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控制变量法,改变多种工艺参数制备样件;随后,基于蒙特卡洛撒点法,统计表面缺陷面积比,并以此为结果表征量,研究延时、平台下沉高度、液位高度、刮刀参量、样件摆放位置及表面涂覆等工艺参数对样件表面缺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涂覆技术、样件摆放位置、刮刀刮平次数、刮刀移动速度对薄平板样件的表面缺陷问题有显著影响;液位高度对表面缺陷问题有一定影响;平台初始高度与延时对表面缺陷问题影响不大。采用SLA技术打印精度要求0.1 mm、厚度要求小于1 mm的薄平板件时,增加刮刀刮平次数至3次,减小刮刀刮平速度至30 mm/s,使用表面涂覆技术、改善样件摆放位置等,均可改善打印过程中的表面缺陷问题,为光固化成型技术制备薄平板样件(厚度<1 mm)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光固化技术 表面缺陷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