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秀清 张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90,共6页
为构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调查了420名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从心理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四个方面,构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型,确定权重指标。结果显示,体育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由4个二阶因子、11个一... 为构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调查了420名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从心理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四个方面,构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型,确定权重指标。结果显示,体育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由4个二阶因子、11个一阶因子、38个观测指标构成,二阶因子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比重较大,一阶因子的热爱学生、热爱事业比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职业素质 评价体系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信念和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体育锻炼影响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4
2
作者 董宝林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5-122,共8页
从健康信念与社会支持出发,探讨二者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采用修订的体质健康信念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 945名13~18岁学生(男747名,女1 198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具备相对合理的体质健康信念和社... 从健康信念与社会支持出发,探讨二者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采用修订的体质健康信念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 945名13~18岁学生(男747名,女1 198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具备相对合理的体质健康信念和社会支持,但锻炼状况却不能让人满意(强度小、持续时间短)。体质健康信念、社会支持和体育锻炼在青少年人口统计学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存在差异,其中,女生社会支持水平高于男生,而男生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育锻炼优于女生;预备班女生体质健康信念最高,男生锻炼持续时间最长;高二男生锻炼强度和频率最高;低年级女生锻炼持续时间优于高年级女生。体质健康信念、社会支持对体育锻炼的回归效应皆显著;在社会支持基础上,体质健康信念对体育锻炼回归效应显著,即社会支持在体质健康信念解释体育锻炼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结论:体质健康信念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青少年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变量;培养体质健康认知和信念、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是促进青少年积极、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体质健康 体育锻炼 健康信念 社会支持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测量、前因与后效 被引量:24
3
作者 董宝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84,共9页
以积极心理学为框架,运用文献资料法、半结构式访谈、质性研究的开放性问卷、心理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探讨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的测量、前因与后效等问题。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投入是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持有一种自主、积极、持久... 以积极心理学为框架,运用文献资料法、半结构式访谈、质性研究的开放性问卷、心理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探讨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的测量、前因与后效等问题。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投入是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持有一种自主、积极、持久、沉浸的心理情境和快乐体验,体现了个体对锻炼行为的合理认知和角色认同,其内涵应包含个体既有的锻炼认知、角色认同、目标导向,锻炼践行的精力、活力、兴趣水平、自主性,以及勇于挑战并沉浸其中的参与状态;编制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自评量表包括了活力坚持度、专注满足感、价值观认知和参与自主性共4个维度20个题项,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状态的自评测量工具;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是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的两个前因变量,其中,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时具备了调节效应;锻炼效果和积极情感是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的两个后效变量,其中,锻炼效果在体育锻炼投入一下大学生积极情感时具备了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投入 积极心理学 体育锻炼投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效能感、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卢琳 董宝林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116,121,共6页
整合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拖延理论等相关理论,考察自我效能感、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综合影响,并且检验特质拖延的中介作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495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整合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拖延理论等相关理论,考察自我效能感、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综合影响,并且检验特质拖延的中介作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495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具备了中低度的特质拖延和中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但余暇体育的参与现状却令人堪忧;自我效能感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正向影响显著,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负向影响显著,而且,二者对锻炼频率的正向(或负向)影响皆最为密切;分层次回归分析证实了,特质拖延在自我效能感影响女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21.05%。结论: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拖延倾向可能是促进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可为培养女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自我效能感 余暇体育 特质拖延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竞技体育相关研究的发展探骊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宝林 张欢 蔡玉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360,共7页
以国外竞技体育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Ⅲ可视化软件探析国外竞技体育相关研究的发展,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结果表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是国外竞技体育相关研究的先导者;研究发展经历了内... 以国外竞技体育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Ⅲ可视化软件探析国外竞技体育相关研究的发展,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结果表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是国外竞技体育相关研究的先导者;研究发展经历了内部的分化与外部的衍生过程,并与关联学科(心理学、统计学等)的发展息息相关,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运动心理和运动损伤2个方面,运动损伤、抗阻力训练、相关性研究是研究的前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发展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方法学与报告质量评价(2010—2020)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如强 董宝林 +2 位作者 张丹青 刘阳 毛丽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6,F0003,共10页
检索2010-2020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收录的9本体育类期刊,纳入16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与CONSORT 2010清单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与报告质量评价。偏倚风险... 检索2010-2020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收录的9本体育类期刊,纳入16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与CONSORT 2010清单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与报告质量评价。偏倚风险:风险“不确定”比例最高,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其他偏倚等较为突出;“低风险”比例次之,主要涉及报告偏倚、测量偏倚、随访偏倚等;“高风险”比例最低,主要集中在实施偏倚、随访偏倚与其他偏倚3类。报告质量:背景目的、受试者招募、结局指标、统计方法与解释部分等条目报告质量较高,摘要、干预措施、受试者流程、基线资料与结局评估报告质量中等,文题、试验设计、受试者标准、样本量、随机化、盲法与局限性等条目报告质量较低。结论:我国体育类RCT研究偏倚控制与报告质量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试验时严格控制随机化、施盲、受试者流失等环节,努力降低偏倚风险;试验报告完善文题、受试者来源、样本量确定、干预措施、统计方法与结局评估等条目,提高报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方法学 报告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大学生课外锻炼动机与行为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董宝林 张欢 +4 位作者 陈敐 朱乐青 宋刘玲 聂丽芳 金岳凤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1-144,共4页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理论,探讨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女大学生课外锻炼行为具有"小强度、持续短、低频率、小运动量"特征,动机影响由强至弱为:外化原则→无动机→鉴别原则→...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理论,探讨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女大学生课外锻炼行为具有"小强度、持续短、低频率、小运动量"特征,动机影响由强至弱为:外化原则→无动机→鉴别原则→内部动机;内部动机对锻炼行为各指标均具显著正相关和正向预测作用,无动机对锻炼行为具有显著负相关和负向预测作用,鉴别原则对锻炼频率、外化原则对持续时间均具显著负相关和负向预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既验证了动机—行为模型适配度,也验证了引导女大学生课外锻炼的主观体验能够有效激发其内部动机,使锻炼行为更具自主性和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女大学生 课外锻炼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信念、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余暇锻炼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董宝林 张欢 +1 位作者 朱乐青 程韵枫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112,共7页
采用修订体质健康信念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 402名13~18岁学生(男525人,女877人)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余暇锻炼的综合影响,检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 采用修订体质健康信念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 402名13~18岁学生(男525人,女877人)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余暇锻炼的综合影响,检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健康信念、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对青少年践行余暇锻炼皆具积极影响。比较发现,自我效能感是影响青少年余暇锻炼坚持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青少年健康信念与余暇锻炼的影响链条上,自我效能感具备了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具备了调节效应。结论:给予足够的锻炼支持,提升体质健康信念和锻炼自我效能感,可能是促进青少年余暇锻炼的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健康信念 自我效能感 余暇锻炼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特质与大学生锻炼动机: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5
9
作者 朱从庆 董宝林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考察人格特质对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验证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锻炼动机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8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影响显著,其中,开放性、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对... 目的:考察人格特质对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验证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锻炼动机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8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影响显著,其中,开放性、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对锻炼动机正向影响显著,神经质对锻炼动机负向影响显著;情绪调节方式对锻炼动机影响显著,其中,认知重评与锻炼动机正向影响显著,表达抑制对锻炼动机负向影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情绪调节方式各维度(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人格特质解释锻炼动机时皆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差异可能源于个体独特的人格特质;认知重评在影响锻炼动机的效果上优于表达抑制;从认知上改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情绪事件的理解,同时,发展积极人格特质(开放性、宜人性、外向性、严谨性)、缓解神经质倾向,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激发大学生锻炼动机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为制定大学生锻炼动机激励决策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炼动机 大学生 人格特质 情绪调节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智力、情绪调节对锻炼投入的影响:一个中介效应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从庆 陆遥 董宝林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96,共7页
探讨情绪智力对大学生锻炼投入的影响,考察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自编体育锻炼投入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547名大学生(男264人,女283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情绪智力、调节方式是大学生锻炼投入的重要前因变量;... 探讨情绪智力对大学生锻炼投入的影响,考察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自编体育锻炼投入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547名大学生(男264人,女283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情绪智力、调节方式是大学生锻炼投入的重要前因变量;情绪智力对锻炼投入的正向影响显著,其中,情绪监控对活力坚持度的影响最大;情绪调节对锻炼投入的影响显著,其中,认知重评对活力坚持度的正向影响最高,表达抑制对专注满足感的负向影响最高;情绪调节(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在情绪智力影响锻炼投入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大学生锻炼投入的差异或因个体不同的情绪智力水平所致;相较于发展认知重评,缓解表达抑制的调节倾向,可能在提升大学生锻炼满足感和快乐体验上效果更佳;发展情绪智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可能是提升大学生锻炼投入状况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结论为制定锻炼激励决策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情绪智力 锻炼投入 情绪调节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体验、承诺与锻炼坚持性:一个双性化与未分化的个案 被引量:14
11
作者 朱乐青 董宝林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90,共9页
以双性化、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学生为个案,考察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利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在954名有效被试中甄别出346名双性化、358名未分化被试,采用修订版主观锻炼体验量表、锻炼承诺分量表、... 以双性化、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学生为个案,考察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利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在954名有效被试中甄别出346名双性化、358名未分化被试,采用修订版主观锻炼体验量表、锻炼承诺分量表、锻炼坚持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虽具中高程度的积极幸福感和锻炼承诺、低度的心理困扰和疲劳感,但其锻炼坚持性却不甚理想;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在性别角色类型上存在差异,其中,双性化者的积极幸福感、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显著高于未分化者,并且,疲劳感在观察上低于未分化者;而未分化者的心理困扰显著高于双性化者。2除疲劳感外,积极幸福感对锻炼坚持性正向影响、心理困扰对锻炼坚持性负向影响皆显著;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正向影响显著;在积极幸福感或心理困扰影响锻炼坚持性时,锻炼承诺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在积极幸福感或锻炼承诺影响锻炼坚持性时,以双性化、未分化为个案的性别角色类型具备调节效应。结论:转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丰富正性的锻炼体验,激发认知决策能力,可能是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锻炼体验 锻炼承诺 锻炼坚持性 性别角色 双性化 未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